像佩雷克這樣的文學“玩火者”
在寫出《人生拼圖版》這部名作前,喬治·佩雷克早就躍躍欲試,對文學實驗有種“偏執(zhí)癖”?!锻ピ荷钐?,是哪輛鍍鉻把手的小自行車?》(后文簡稱為《庭院深處》),書名聽上去就是古怪之作。就像《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shù)》《烏克蘭拖拉機簡史》一樣,足夠引發(fā)不明就里的好奇心。我想,如有新人寫這種新作,大概率會被認為是“混亂之作”。我們的純文學期刊,出版社也許都不愿搭理(即使有個欄目叫“文本探索”,估計也不會刊發(fā))。它超越小說的某種限度,就像建筑物一定有其承壓的極限。
烏力波成員(烏力波是一個國際寫作團體,1960年提倡于法國)天生就像文學界的試飛員,測試寫作的極值:譬如故事“飛”到何種程度,就會面臨瓦解垮掉,被玩壞。他們的實驗停在小說危樓將傾的時刻(當然你也可美化說什么“頓悟的時刻”)。然而,我看作家已經(jīng)搞得一片瓦礫。佩雷克這部早期小說是不是杰作,還是存疑。但它是冒險之作,大膽之作,卻是顯然。我想其意義在于:文學戲耍,小說調(diào)戲,冒犯讀者,也摧毀故事。文學創(chuàng)作,一定要一本正經(jīng)追求秩序和意義嗎?佩雷克覺得沒必要,文學可以回歸游戲和娛樂。
一
《庭院深處》的故事輪廓是一個不知具體名姓的法國士兵,不愿去阿爾及利亞作戰(zhàn),絞盡腦汁逃避應征,最終還是被推送戰(zhàn)場。這或許是個反戰(zhàn)故事,它和《好兵帥克》《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有相近反諷,對殘酷真相有鬧劇式消解。但又不僅如此,佩雷克的敘事是癔癥式,反?;推珗?zhí)性的。這個故事并非一個正常敘事者在批判,而是直接暴露出戰(zhàn)爭造成的“患病敘事者”。前者完全可以靠正劇來設計,后者就只能靠滑稽劇、鬧劇來搗亂了。
表面看,小說選取了一段卑微瑣碎的個體經(jīng)歷,以局部視角寫士兵精神意識。實質(zhì)上,佩雷克是用高度的匿名性、集合化,表述戰(zhàn)爭中的集體無意識。我們不曉得卡拉XX到底是誰,他的名字就是任意性,其身份就是可能性。這也暗示人物背后是群體符號,一個卡拉XX有幾十個異名?!八拿质强ɡ梗蛘哳愃频臇|西:卡拉沃?卡拉瓦施?卡拉庫韋?總之,就是叫卡拉XX?!彼赡苁浅橄笏囆g(shù)家,摔跤運動員,高級長官,“不過眼下可以肯定,他的確是位軍人”。
這是同一個人物嗎?可以說是,因為“這些卡拉”在意識上有連續(xù)性。自我存在的依據(jù),總建立在意識的連續(xù)體、統(tǒng)一體之上。一個人不能昨天犯了罪,今天不認,狡辯那是昨天的他所為,與今天的他無關(guān)。但同時,“卡拉們”又可以說是集合名詞,不定代詞——它指向軍團所有人,他們從不同職業(yè)都變成了士兵。他們的情感大多共通,如對家庭生活難以割舍,那里有愛人、屋子、哥們兒和書房。以至于作家把這些意象顛來倒去,車轱轆話沒完沒了。最核心的細節(jié)則是中士亨利·波拉克那輛叮當亂響、鍍鉻把手的小自行車。它甚至停放在書名里。初看我匪夷所思,但細想發(fā)現(xiàn):自行車就是聯(lián)結(jié)軍營和家鄉(xiāng)“雙重生活”、維系念想、進行折返的唯一工具。
正如亨利·波拉克的名字隨時顛倒,軍團里有一批同類——顛三倒四的怪人。“因為那個年代我們都有點瘋瘋癲癲的,我們一直聊到深夜,有著超前的思維?!眽阂帧C械與重復,生產(chǎn)著無聊。作家用反話描述軍隊的“美好生活”,用大量贅生語言,對日常進行表象。“喝常溫啤酒,喝小瓶的葡萄酒”,“抽煙,抽煙把兒,抽煙屁股”。有意的錯誤拼寫,人名戲謔,也在暗示那個時代精神的反常錯亂。
二
佩雷克盡情對指揮部大加惡心嘲弄,對不義戰(zhàn)爭、軍團長官和小丑政客,嗤之以鼻。“讓我們用鮮血去澆灌非洲的崇山峻嶺——那里業(yè)已成為法國國土,載入光輝的法國史冊。”“崇高”的決定之下,掩藏的是愚蠢的野心,它偽裝成榮譽的說辭。接著又是饒舌的反復:波拉克的哥們兒卡拉施梅茨,有個深愛的姑娘,他要留在法國,在姑娘懷抱里,“不想去北非的山間玩?!?。
我們終于在一堆鬧心敘述中,看到小說動機與訴求——逃避應征,拖延時間?!皬奈疑砩夏脒^去,撞斷我的腳,讓我永遠無法再去殺人……暫緩應征……是的,這段時間我會在深愛的姑娘的床上度過,我們等等再說。阿爾及利亞人會把我們打得落花流水,那時候說不定會簽訂和平協(xié)議?!边@樣,你就發(fā)現(xiàn)佩雷克如何把故事意圖和修辭同構(gòu)起來。因為故事人物需要這種停擺,無限延遲,緩兵之計。所以,作家用癌癥一樣的增殖語言進行配合,造成敘事遲滯。
小說在行動中繼續(xù)搖擺猶疑。到底是撞斷腿,打斷胳膊,還是吃藥搞壞腦子來逃避應征,選擇耗費了后半部大量精力。軍醫(yī)并不好糊弄,“精神分析委員會”也有一套監(jiān)控的分析話語。作家一邊揶揄弗洛伊德主義的信徒們,同時也在批判這種機構(gòu)的“非醫(yī)學”功能。“我們覺得把你的大腦弄出病來,或許不是個壞主意,你吞下幾顆藥片……你見了人就想吐。你看起來像是試圖自殺,軍人不喜歡這樣,這一點大家都知道,這對部隊的士氣不利,于是你就要去看精神科醫(yī)生,接受改造,這是意料之中的事”。
佩雷克蔓延著各式假想,推演各種可能后果與結(jié)局。這些哥們兒竟會戲仿大會商討、提案與決議的程序,來制定荒誕計劃。不同人意見紛紜,呈現(xiàn)出的“雜語”面貌,給故事推進再添干擾。作品也顯露出一位諷刺小說家、幽默小說家的行當本色。“他似乎沒有什么手勢和面部表情,看上去像個聰明的當?shù)厝?,就?908年9月11日阿蒂爾·德·布干維爾在里昂火車站下車后會向其問路的那種人?!薄翱ɡ邿崾莻€單純的人,如今這種人已經(jīng)停產(chǎn)了,他身上有一種不尋常的力量……他誕生于某個群體,對這個群體所通用的社會標準有著一種近乎本能的忠誠?!?/p>
而另一面,是小說極端的實驗性,表現(xiàn)為游戲式的逃避,事故化的處置,敘述的病態(tài)拖延,促成目的之達成。在故事兩部分的間隔,佩雷克有意和讀者說話,“想在這里休息一下的讀者,可以休息一下。我相信,我們已經(jīng)到了一流作家所說的自然連接處?!边@個突兀打斷之后,是要點梳理,前情回顧。作家顯然是想戲弄小說必有主線的“規(guī)則”——它源于“一流作家”的教諭。他還聲稱,自己不知道小說要如何收尾。這種自我消解,延伸到敘事和指代,其質(zhì)疑、設問抑或循環(huán)指涉,造成錯亂、過敏和歇斯底里癥的假象?!斑@里確確實實是指”,“此人是誰”,“我們就是他的哥們兒”,“指的是我們,也就是亨利·波拉克的哥們兒”。
作家在雙關(guān)和隱喻中,藏匿了他對那場戰(zhàn)爭的清晰態(tài)度。這很難察覺,因為他以物的描述,比類了法國與阿爾及利亞的關(guān)系。“這張桌子是鄉(xiāng)下來的,它顯然不習慣廣闊都市的紛繁文化;因為來自鄉(xiāng)下,它有時還保留了對游牧文化的向往,偶爾讓人擔心;一開始,它對我們表現(xiàn)出了執(zhí)拗、沉默且十分有效的敵意,所以我們等了六個月,在這六個月里我們對它耐心、溫柔但又堅定——我們從來沒有粗暴對待它,請放心——它才聽順于我們,并且永遠找到了自己的位置?!?/p>
三
佩雷克是破壞力極強的作家,就像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往往源于破壞欲。破壞是動手能力,是實踐,也是生命能量的消耗。《庭院深處》把原本一句話能說清的故事要素,活生生寫成一本小說,依賴的正是過剩精力。孩子初學作文,都有一種乏味練習——擴句與仿句。這種練習能無限擴展成文,還能仿造句式結(jié)構(gòu),增殖無數(shù)句子。它的本質(zhì)是廢話練習。只有先當話癆,多說廢話,才會走上寫作之路。
它從本質(zhì)說明,任何文本都是一句本文衍生的無限異文?!锻ピ荷钐帯钒褟U話藝術(shù)發(fā)展到極致。有人自然會揶揄,廢話也配談藝術(shù)?因為,佩雷克把廢話作為一種修辭,反復“濫用”,造成了藝術(shù)后果?!白髡咴谏厦娴奈谋局斜嬲J出的花飾和修辭點綴——確切地說,此處指變換反復和句子并列?!弊屛覀冎匾暼珪摹八饕?,它是小說的密碼簿,揭示所有使用過的代碼真相。其功能近于提示一個遲鈍觀眾,相聲的包袱;指給一個窮鬼,是什么奢侈品牌;暗示一個臉盲者,美女好看在哪里。不去看索引,沒幾個人會曉得他怎么折騰,那么佩雷克想必會失落。
這個至關(guān)重要的索引,頂?shù)蒙险啃≌f。完全可以反向逆推,大膽闡釋,索引就是全部主題,故事不過就是這個“修辭詭計大全”的實操,是風格的練習。甚至,我激進地認為,故事本身意義并不大,但這個故事能匯聚書寫里的各種病癥,意義就太大了。《庭院深處》就像一個“超級病人”,攜帶各種亞型和變異。這幾頁索引就是超長病歷。佩雷克的意圖是列舉修辭的常態(tài)與病態(tài)。我將其概括為以下幾大類:錯誤、混亂、匱乏、贅生、矯揉造作和語音偏執(zhí)狂。
至于,大量文字和修辭游戲到底給閱讀帶來娛樂還是煩躁,佩雷克從來不管不顧。我不喜歡那些吹捧佩雷克的文章,想必佩雷克也厭惡那些序言,他或許會說,“什么時候我的小說淪落到你們也來美言的地步了?”他的小說更適合躺在抽屜里,自娛自樂,發(fā)出自賞的笑聲。其真正讀者,從來只有自己。這目無讀者的人呀!但我依然寫下評論,源于向他投以某種“敵意”——他讓普通讀者忍受煩躁混亂,卻使諸多“評論家”發(fā)出贊譽。這并非說明評論家這樣的“物種”,比一般讀者眼光高明多少,只是由于他們好讀艱深,有種不俗的受虐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