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河:我要挖出他們靈魂中的火
我要挖出他們靈魂中的火。挖出他們所有的軟弱。挖出他們的羞恥。挖出他們的瘋狂。挖出他們的絕望。挖出他們的勇敢。挖出他們的希望。
世界打翻了。他們眼中的景象是顛倒的。他們必須選擇,死與恥辱一步之遙。
他用頭撞墻。巨大的墻,銅墻鐵壁的墻。南墻的墻。不撞南墻不回頭,撞了南墻也不回頭。
他們在廢墟上奔跑,炸彈像從天空傾倒下來的洋芋。
醫(yī)院是瘋的。奄奄一息的人在歌唱。思鄉(xiāng)的曲子催人淚下。
女人比男人多一重恥辱。多一重死亡。
黑暗中,炮火下,新生命也在誕生……
這是天上掉下來的一部小說。它在計劃之外。它強勁地要求誕生。它自己從黑暗的產(chǎn)道里滑出。
無論就時間還是空間而言,這頭小獸與我都顯得遙遠,但它卻一頭拱進我懷中,不肯離去。這種神秘的緣分無法解釋。
它呈現(xiàn)的比我想說的更多。
人物,那些人物!方渡、寸紹錫、張問德、瞿瑩瑩、方晴雪、刀刀、刀鈴子、劉滿倉,等等,用盡力氣撕開黑暗幕布鉆出來,仿佛在缺氧的環(huán)境中待得太久,要暢快地呼吸新鮮空氣。他們一出場就具有強烈的自我意志,倔強地往前走,任性地選擇道路。順逆、成敗、善惡、生死、榮辱……錘擊他們,鍛造他們。哦,成為你自己,成為你自己吧!
他們,用行動寫下自己的故事,在蒼茫大地上簽上自己的名字。
有朋友說,這個小說的突出特點是,就連那些次要人物都寫得栩栩如生。
我說,每個人物都是一個活的生命,不是布偶。
“死亡的悲劇在于它將生命變成命運,而且在它的基礎(chǔ)上任何事物都得不到補償。”馬爾羅如是說。
那么戰(zhàn)爭的悲劇呢?它將生命變成了無??墒?,“無”中并非空無一物,有尊嚴(yán)的拯救,有道義的堅守,有家國情懷的弘揚,有對死亡的蔑視。
書的秘密心臟,在書的胸腔中。在那最重要的位置,鏗鏘地跳動著《答田島書》這篇雄文。戰(zhàn),有武戰(zhàn),有文戰(zhàn)。騰沖之戰(zhàn),武戰(zhàn)全殲日軍,國人皆知。文戰(zhàn)也勝得痛快淋漓,不能不宣揚。張問德此文,抗戰(zhàn)時即風(fēng)行大江南北,國人爭相傳誦。如今,和平年代,讀此文仍然痛快淋漓,十分提氣,可以浮一大白。
此書中,我最為服膺的人物就是張問德。在他身上,中華民族那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的精神,那種抵御外侮舍我其誰的氣概,那種赴湯蹈火一往無前的勇氣,那種不屈不撓任勞任怨的堅韌,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那種光明磊落義正詞嚴(yán)的浩然正氣,等等,都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發(fā)揚。
重要的事說三遍。此書中,《答田島書》就說了三遍,兩個通俗版本,一個典雅版本。通俗版本,或曰口語版本,活潑,直接,可博人一笑。典雅版本,可以傳誦,可以收入各種選本。
有時,我想,我寫這本書,大概就是為了傳播張問德的《答田島書》吧。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會非常高興。
這是一本關(guān)于選擇的書。每個人都在做人生的選擇題。這些選擇都極其重要,極其艱難,要承擔(dān)的責(zé)任也十分沉重。比如方渡,先是要在已知危險和未知危險之間做出選擇,之后,又要在屈辱和死亡之間做出選擇。方晴雪要在貞節(jié)和丈夫的性命之間做出選擇。寸紹錫要在恩情與愛情之間做出選擇。瞿瑩瑩要在放棄父親與犧牲自己之間做出選擇。就連只露了一面的人物魏學(xué)仁也要在一線生機和有尊嚴(yán)地死去之間做出選擇。人,一生難免要做出許許多多選擇,可是關(guān)鍵時候的一兩個選擇將定義你是怎樣一個人。
說說插入的一章。沒有這一章,這本書也是完整的。也就是說,讀者跳過這一章不會影響對整個故事和人物的理解??捎辛诉@一章,瞧,這本書完全不一樣了。它打破了某種東西。它屹立在均衡故事之上。突兀,嶙峋,一柱擎天。它是戰(zhàn)爭的一斑。窺一斑可知全豹。
這是一部關(guān)于記憶的書。那些確定的和不確定的記憶,經(jīng)過歲月的發(fā)酵和勾兌,變得辛辣醇厚,成為液體火焰,一杯烈酒。記憶從來都是主觀性的,是有選擇的,也是會變形的。在記憶中,最大的變形是時間。記憶中的時間與我們通常理解的物理時間迥然不同。是非線性的。更像是水流中的踏石,只有部分顯現(xiàn)。有的記憶如一滴墨在水中洇開,不斷擴大。有的記憶如黑洞,不發(fā)出一點光。更多的記憶,則如煙一般飄散在時光中,了無痕跡。本書中兄妹倆的記憶如同一個事物的正反面,是那樣不同。“事實”看起來搖搖晃晃,可是在運動中保持了平衡,沒有倒下。所以,何為真實,何為虛構(gòu),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強烈的生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