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春風》記錄怒江深處獨龍族命運變遷史
獨龍族如何從一個歷史上備受欺凌的民族,變成一個令人驕傲的民族? 潘靈、段愛松在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中給出了答案。作品全景式記錄了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獨龍族的兩次偉大跨越——一次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從原始社會狀態(tài)“直過”到社會主義階段;一次是在新時代,實現了“整族脫貧”,從生活條件到教育水平達到了小康標準。
作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點選題,《獨龍春風》首發(fā)在《人民文學》雜志2021年第11期頭條,云南人民出版社同步出版。
近日在北京和云南昆明兩地召開的《獨龍春風》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作品的思想內涵與文學價值展開討論。大家認為,《獨龍春風》深情謳歌了祖國西南邊陲人口較少民族獨龍族,在新時代真實真切、動人感人的“山鄉(xiāng)巨變”,細致講述了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獨龍族人民創(chuàng)造的中國奇跡。辦學興校、修路架橋、通電通網……深山河谷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召喚著與獨龍族父老鄉(xiāng)親合力攻堅克難的人們,他們與獨龍族人民同心同德,實現了看起來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作品通過生動鮮活的人物故事,詮釋了“民族一家親”的真正含義,彰顯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清華提出,《獨龍春風》有套疊的四重文本:民族史、邊地書、民俗志、主題書寫。作品的成功之處在于,民族學的寓意在這里得以有問題意識地獲得展開,它把大西南地區(qū)的民族關系、權力結構、邊境沿革和動蕩引入其中,深刻反映這一地區(qū)各民族的文化認同、家國觀念、愛國意識。
據了解,潘靈、段愛松兩位作家克服重重困難,數次深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獨龍鄉(xiāng),幾乎走遍了那里的村村寨寨,采訪了老獵人、村干部、鄉(xiāng)村教師、致富帶頭人、創(chuàng)業(yè)年輕人、駐村工作隊隊員等,換來了珍貴的采訪筆記,為本書創(chuàng)作奠定了堅實的田野調查基礎。隨著采訪調查的深入,兩位作家被獨龍族的歷史命運震撼,將最初只寫脫貧攻堅的計劃,調整為書寫獨龍族社會歷史變遷,而脫貧攻堅成為宏大背景下最精彩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