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花邊:穿衣的進取欲
據(jù)說看得見黃浦江的高檔寫字樓里,每天一換衣飾,是對約定俗成的“禮貌”的遵守,“斗妍”倒是可疑的假設。問:假如有一天老板不上班,公司也沒著裝規(guī)定了,你還會打扮嗎?大多數(shù)人的回答是:那我巴不得天天T恤拖鞋,有病啊,自己折騰自己。
但也不一定,在無著裝規(guī)定的情況下,人們就邋遢成災了。聽說近日海上花奇葩亂發(fā),大家爭奇斗艷,極盡服飾妝容的創(chuàng)意與美觀。問了下有情人,為健康故,已足不出戶多日沒洗澡了。見不了面也不用掩鼻,“為悅己者容”大可排除。要說“禮貌”與約定俗成,也沒有上司與同事盯著,這鮮妍明媚地亮相,倒有點王陽明“巖中花樹”的意思,“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了。
說起這穿衣的進取欲,現(xiàn)例說明不限男女,往前看看,肯定也不限古人。比如嘉靖朝晚期,由于嘉靖中年起即不上朝,就像CEO長期缺勤的大公司,此時員工是白T拖鞋呢,還是洋裝奢侈品?照如今的社會問卷是T恤拖鞋當?shù)懒?,事實卻是,員工們在服飾上卷起來了。“若三品所系則多金鑲雕花、銀母、象牙、明角、沉檀帶,四品則皆用金鑲玳瑁、隺頂、銀母等帶,六七品用素帶亦如之。而未有本色者?!保ㄍ跏镭憽鄂货洝罚┓?jīng)]人管,官員們不是蓬頭垢面去上朝,反而更花色了。衣品不能僭越,就在衣帶上做文章,象牙、玳瑁的使勁往上鑲。不知是為了吸引年輕同性的注意力呢,還是為了殺殺壓人一頭的職場上司的氣焰,不得而知。
明初,對全員服飾都做了嚴格規(guī)定,比如文官地位高,袖子長,衣也長一些;沒當成官的儒生,則衣袖、衣身都短一些。其他軍、民又各有規(guī)制(《皇明典禮制》)。其后,天順、嘉靖等朝又各有對服裝色彩刺繡、首飾等類的細分規(guī)定。越規(guī)定越要冒犯,人類的小淘氣,真是古今一致。
內(nèi)臣首先嗅到了商機,利用稀缺品易獲得者的身份便利,私自做一些違禁的華麗衣服,向市井內(nèi)的富人兜售,獲利頗豐(《皇明疏鈔》)。富人們更是趨之若鶩,來者不拒。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有人買違禁商品,那就有人抓他們,名臣汪鋐就曾上疏,要求里長與鄰居們發(fā)揮領導與監(jiān)督職能,把這些穿戴違禁衣飾的抓起來。但情形可能不如其所愿。因為普通民眾也是時尚愛好者。
萬歷末年流行起寬大的袖子,沒半年功夫,就風靡東南西北。儒生、官員倒還行,最多是作個揖稍有不便。但奴婢、仆從也紛紛效仿,要干活的人,穿這寬袍大袖,其實一點都不方便。記載這事的沈長卿感慨說,時尚這東西啊,真是比通告、命令還好使,都用不著驛傳了,就論速度,也是驛傳比不上的(沈長卿《沈氏月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