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文藝》2022年第2期|汗漫:春鳩鳴不停(節(jié)選)
一
“不平則鳴”,這一成語源自韓愈的文章《送孟東野序》。
好友孟東野即詩囚孟郊,貶離長安,遠赴溧陽任職,韓愈作此文以送別。短短數(shù)百字文章,“鳴”出現(xiàn)四十余次——從自然到人世,從樂器到文學,種種天籟人語,一概緣于“不得其平則鳴”這一基本原理,“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
自遠古,到其所處的中唐,韓愈寫出了一個漫長的“善鳴者”序列:伊尹、周公、孔子、莊子、屈原、臧孫辰、楊朱、晏嬰、老聃、韓非、孫武、張儀、蘇秦、李斯、司馬遷、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李翱、張籍、孟東野……“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東野兄啊,如果內心郁悶,就用“不平則鳴”這一天道,來寬解自我吧。
果然,以《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成名、以《登科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而譽滿天下的孟郊,在五十歲開始的貶謫生涯中,不平則鳴、則善鳴,寫出《贈別崔純亮》(“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憩淮上觀公法堂》(“明日還獨行,羈愁來舊腸”)……最終,死于途中,歸葬于故鄉(xiāng)德清,韓愈揮淚作墓志銘。世界上少了一個重要的善鳴者,一時寂靜下來。
歷代志士仁人、文章巨擘,往往蒙恥蒙難于“鳴”,復成就于“鳴”。韓愈亦如此,內心耿耿不平,鳴,善鳴,長鳴不已?!拔钠鸢舜?,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比倌旰?,蘇軾在潮州祭拜韓愈,作《潮州韓文公廟碑》一文,以“文”“道”“忠”“勇”四個關鍵字,為其繪就一幅生動肖像。蘇軾亦為善鳴者,為韓愈而鳴不平,于這位前輩身上,看到類似的自我:求功名,做文章,諫忠言,遭流放……
某年,我也來到潮州,站立于這一高大石碑前,仰望良久。它其實也是蘇軾乃至一切壯烈士子的紀念碑——不平則鳴紀念碑。韓愈同代好友,除孟郊,還有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等等,一概能在這塊鏡子般的石碑中,看見自己榮辱于長安、悲喜于邊緣的情狀。風吹蒼生鳴不平。潮州街頭,海鮮豐盈,我大快朵頤,間雜聽當?shù)嘏笥阎v韓愈以《祭鱷魚文》驅離鱷魚的傳奇故事。行仁愛之道,一個人方能贏得民間的持久眷戀與表達,亦真亦幻。
韓愈,字“退之”,似以此誡勉自我:不與他人,尤其是霸據(jù)朝堂的宦官爭鋒。但每臨危難,不避責任,故有“勇奪三軍之帥”之說——822年,韓愈臨危受命,拍馬奔赴鎮(zhèn)州平亂,不帶一兵一卒。元稹擔心,韓愈將會像顏真卿那樣死于叛軍之手,哀嘆:“韓愈可惜!”唐穆宗痛悔,急急傳令韓愈返回長安。韓愈執(zhí)意前行,對傳令者說:“止,君之仁;死,臣之義?!苯K以辭真情切,曉以利害,使叛軍敬畏而后歸附。韓愈的力量,正是漢語修辭的力量。不平則鳴,天下不平則君子鳴,神州定。兩年后,韓愈離世。
所謂退之,實乃進之,進入史冊人心無窮已。
二
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元月,長安大寒。因力阻唐憲宗迎佛骨入大內,反對興佛教而賤民生,韓愈由刑部侍郎這一高位貶黜外放,獨自踏上通往潮州的長路,連妻兒都未來得及告別。這一年,他五十二歲。
此前,803年,韓愈已被貶放一次。那一年,京兆尹李實以謊言蒙蔽唐德宗:“今歲雖旱而禾苗甚美?!彼煊叙I殍遍野、棄子賣女之慘狀,陳現(xiàn)于長安城外。韓愈義憤難平,以《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一文,直敘旱象帶來的災難,呼吁救濟民眾、減輕稅賦,并將矛頭直指李實與皇帝:“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也?!饼堫伌笈?,韓愈被貶往陽山?,F(xiàn)在,又一次因犯顏直諫而遭貶?!靶揶o立其誠”,何其難哉。辭偽而騰達,何其多矣。然“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韓愈內心轟鳴著孟子的這句話,走在一條真誠而多艱的道路上,去成為人,偉大的人。
過秦嶺的時候,韓愈的侄孫韓湘,即名篇《祭十二郎文》所祭侄兒韓老成之子,追上來,陪同其走完通往東南大海邊緣處的余途。遂有詩句:“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韓湘后來如何騰空而起,成為與呂洞賓聯(lián)袂飛翔的神仙韓湘子?我不知道。通過民間的想象力,把一個人安排到云朵間,解脫塵世苦難,這是一種善愿。韓湘子吹笛,一次又一次凌空飛動,俯瞰那一個堅持在大地上奔突呼告的堂祖父,悲傷不已。
二月春來,兩個人進入南陽盆地。伏牛山有力阻擋北方寒流,氣溫明顯上升。兩匹馬聞見麥苗的清香,嘶鳴不已,步履愉快許多。在一個驛站里,韓愈系馬歇息、秉燭走筆,寫下《過南陽》一詩:
南陽郭門外,桑下麥青青。
行子去未已,春鳩鳴不停。
秦商邈既遠,湖海浩將經。
孰忍生以戚,吾其寄余齡。
南陽,是韓愈的祖籍地?!缎绿茣ろn愈傳》曰:“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表n愈三歲時,父親韓中卿去世。李白作為好友撰文紀念,開篇即“君名中卿,南陽人也”。他多次來南陽游歷作詩,贊美獨山蕨菜、白河水中的月亮,應該不會錯言韓中卿故籍。韓愈另一首詩《題廣昌館》,有“白水龍飛已幾春”“何處南陽有近親”,流露出對南陽的特殊情感。祖籍“南陽說”之外,還有“昌黎說”“孟州說”,我作為一個南陽人,自然是“南陽說”的堅持者。南陽人說話,大都面紅耳赤,有如鯁在喉之狀,率直無忌,似受韓愈影響。當然,韓愈其人其文,必突破地域和時代的邊界,成為整個國度的增光者,歷久彌新。他是孔、孟、老、莊、司馬遷之后,一只長鳴不停的春鳩,以清新文風,吹拂中國所有的城郭麥野。
初入仕,薪水低微,韓愈瘦骨嶙峋,靠為人撰寫墓志銘、祭文,維持家族生計。后來文名動徹長安城,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可以是他的抒情對象。報酬豐碩,從駿馬、玉腰帶,到金條、銀子。父、母、兄、嫂過早去世后留下的幾十口族人,因韓愈潤筆而得到滋潤,在長安城里存續(xù)綿延。更多文章,源自不平靜的陣陣心痛,與私利無關。柳宗元在柳州臨終前,托孤于韓愈,并留下遺囑:請韓愈為自己作墓志銘。遂有名篇《柳子厚墓志銘》傳世,贊美柳宗元“博學宏詞”“士窮乃見節(jié)義”“自肆于山水間”,情真辭新。
韓愈另一篇墓志銘《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成為后世作家細細揣摩的重要文論,大約出乎他的預料。讀者、研究者,一概忽略南陽籍死者樊紹述的生平遭際,擊節(jié)贊嘆于韓愈關于修辭的種種觀點:“必出入仁義”“不蹈襲前人一言一句”“文從字順各識職”“無所統(tǒng)紀,然而不煩于繩削而自合也”……
一只南陽春天的斑鳩,大概也贊同韓愈這些關于“不得其平則鳴”的發(fā)聲學原理:不蹈襲前代春鳩曲譜,每一聲鳴叫,必出入于對節(jié)氣、田野、煙火人間的愛意,天然動人,拒絕木匠們拿著繩子、刀子來修飭聲腔。
在《答李翊書》中,韓愈全面闡述自己的文章觀:“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
這些話,似乎仍在描述一只南陽麥田里的春鳩。春鳩鳴叫聲,我聽起來,的確就是“戛戛乎”“戛戛乎”,很難模仿。韓愈也決然反對模仿他者:“辭必己出?!?/p>
三
明初文人朱右,慧眼獨具,推出一個選本《八先生文集》,后定名為《唐宋八大家文鈔》,流布至今。八先生或者說八大家中,朱右選擇了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宋朝的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曾鞏、王安石。這樣一個盛大陣容,深刻影響了歷代書生的內心和當下中國文章的面目。
韓愈比柳宗元大五歲,因與柳宗元父親為好友,故柳宗元一直待韓愈為長輩,呼其為“丈”。二人心志與命運,大同而小異。
大同。二人合力更新散文文體,發(fā)起“古文運動”,向先秦時代思想者、言說者的硬朗與自由致敬,反對華麗萎靡的駢體文風——用單行散句,去反對雙行整句。亦即,用一匹拒絕法度的野馬,去反對兩匹只能在車轅之間相互妥協(xié)、并肩同步的馴化之馬。而文風,其實就是世風、政風、民風。當其時,宮廷中設雕坊、鶻坊、鷹坊、鷂坊、狗坊,合稱“五坊”,豢養(yǎng)各類猛禽與獵犬,供皇帝打獵取樂。供職于“五坊”中的人,橫行長安,作惡多端,被稱為“五坊小兒”。韓愈做文章嚴厲抨擊之,柳宗元則直接參與罷除“五坊”的運動。韓愈贊賞柳宗元其人其文“踔厲風發(fā)”——那必然是新風清風。二人并稱“韓柳”,道同而志合,并肩遙望三百年后,歐陽修、蘇軾們次第出現(xiàn)在地平線上。
小異。韓愈在政治上屬保守派,柳宗元屬革新派。韓愈反對佞佛,遭貶謫,最終重回長安話語中心。柳宗元信佛,多次反駁韓愈,認為佛教讓人“樂山水而嗜閑安”,免得天下不寧。換了新皇帝,柳宗元作為前朝得意舊臣,被貶往永州、柳州,了結余生,“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大同。不論身處廟堂或江湖,韓與柳,一概抱持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并踐行之。韓愈在潮州修海堤,廢除女奴制,此地山水被百姓更名為“韓山”“韓江”。一年后又遷貶“雨蒙蒙兮野狼啼”的江西袁州,興學啟蒙。袁州,即當下宜春。某年,我去宜春泡溫泉,熱氣騰騰地與人聊天,才知道韓愈在此僅僅駐足數(shù)月,就讓當?shù)厝舜鷳涯睢2恢浪欠褚才轀厝猿潞??柳宗元在永州十年、柳州四年,鑿井、種樹、辦學,改善民生,開化民智。二人亦對南方烹飪藝術興致盎然,在往來信札中,柳宗元推薦柳州民間的青蛙吃法,韓愈回應:“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有美食、辭章這些緊密關聯(lián)肺腑肝膽的事物作為最大公約數(shù),韓愈、柳宗元如何能成為互不相容的質數(shù)?潮州有韓文公祠,袁州有韓文公祠,永州有柳子廟,柳州有柳侯祠,分別為四座城市的旅游業(yè)做貢獻。游客連綿,誦讀兩位前人留下的名篇佳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钡鹊?。
小異。韓愈死于長安,824年,五十七歲,葬于中原偏北的孟州,墓地如今成為景區(qū)“韓陵”。柳宗元死于柳州,819年,四十七歲。柳州有衣冠冢,收留其肉身的真實墓地在哪里呢?
某年春,在西安,我去韓愈所喜歡的曲江走了走。周遭景色一定迥異于盛唐與中唐,以“曲江”為名的樓群比比皆是,如濃妝艷抹的女子。一當?shù)嘏笥颜f,柳宗元葬于少陵原上的西司馬村,我駕車前往探訪。西司馬村的牧羊老人,指著一塊平曠麥田,說麥苗下就是柳宗元。此處曾高聳一座大墓,后來,墓土被村人運去修路或燒磚了。這些塵世里的變動,是否打攪墓中人的長眠?或許,這里也將復建一座陵園、景區(qū),柳宗元就會睡得不安穩(wěn)了。
“日午獨覺無余聲,山童隔竹敲茶臼”。那一日,我敲了敲充滿中年氣質的保溫茶杯,麥田下沉睡的人,沒有抬頭露出地面。
四
“韓柳”這一并稱之外,另一并稱“劉柳”,即劉禹錫、柳宗元,同樣名聞天下。
劉與柳,年齡、家世背景、政治立場更切近,與韓愈相比較,二人關系更緊密。柳宗元在柳州去世,那一個大哭著涉水越山前去處理后事、悉心整理其遺作并出版《柳河東集》的人,是劉禹錫。那一個向皇帝慷慨陳詞,要求將自己離長安稍微近一些的貶謫地調換給劉禹錫,便于其照顧家中年邁母親的人,是柳宗元。“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西東”——兩個回不到長安的人,各自奔向荒涼與偉大。人生之窮途末路,恰恰是文章生發(fā)之大道,這樣一種古老的悖論,是規(guī)律,是命運。
唐代,長安,文人圈子大大小小,知己者三三兩兩。比如,并稱“元白”的元稹、白居易。與元稹分別,白居易作詩相送:“相知豈在多,但問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痹≡谶叺孬@悉白居易貶往潯陽之訊息,“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比碎g寒徹,須相惜相憐相慰藉。元白之間如此,韓柳之間如此,劉柳之間亦復如此,相知一去萬事空。
有學者說,韓愈與白居易關系不和。我不這樣認為,有詩為證。821年,“勇奪三軍之帥”前一年,韓愈、白居易均被新登基的皇帝召回長安,很愉快,相約與好友張籍春游曲江。到了約定那一日,風驟雨緊,韓愈、張籍撐傘站在曲江邊,久候白居易不至。傍晚雨歇,風吹江水鳥徘徊。入酒館小酌,微醺,二人分手回家,星辰高懸于城頭。當晚,韓愈作《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讓仆人送給白居易。白居易早忘了相約同游之事,讀罷詩,大笑,對轉身欲去的仆人說道:“且慢,待我回贈一首給韓公?!闭辜堊鳌冻觏n侍郎、張博士雨后游曲江見寄》:“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行便當游。何必更隨鞍馬隊,沖泥蹋雨曲江頭?!表n愈讀罷贊嘆:“小園甚美,勝似曲江,何況還有‘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呢……”
只有赤子般的人,才能成為詩人,和而不同,故能惺惺相惜、自成面目?!拔恼潞蠟闀r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是白居易的呼吁,似呼應韓愈的“不平則鳴”“辭必己出”,對逃避“時代與人事”的媚俗表達很不滿。但朝堂上下,只喜歡他《長恨歌》中的艷麗,不喜歡《琵琶行》里的沉痛,更不喜歡《秦中吟》內的憤懣。
宋人洪邁有《容齋續(xù)筆》,其中,“唐詩無諱避”一條曰:“唐人歌詩,其于先世及當時事,直辭詠寄,略無避隱?!逼鋵崳⒎敲恳粋€唐人,都能像韓愈、白居易那樣,有直辭的銳氣、無避的勇氣。“時然而然,眾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蓖醢彩凇端蛯O正之序》開篇,這樣贊美孟子和韓愈?!凹喝欢弧?,不入俗流,方能獲得越朝跨代的生命力、感染力。
2015年秋,我與幾個詩人相約,沿黃河,從孟州、洛陽到滎陽,圍著韓愈、白居易、劉禹錫的三個墓地,各走一遭。像幾顆小行星,圍繞三顆恒星各飛行一圈。黃河,像一個懷抱闊大的母親,懷抱著酣眠中的游子、詩人,用流水聲作為搖籃曲,鼓勵他們重生,振拔于所有的時代。
與柳宗元揖手相別后,劉禹錫先后被貶到連州、夔州、和州,死于洛陽。他的墓地渾厚如同草廬,青草與野花紛披其上。劉禹錫就是住在這草廬中的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劉禹錫寫于和州的《陋室銘》,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為參照,贊美甘居陋室的清潔自持者,“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以《陋室銘》為鏡子和尺度,觀照衡量,每一代勞形亂耳者,都遠遠多于熱愛陋室、滋養(yǎng)馨德之人。劉禹錫墓地的蜜蜂,嗡嗡嚶嚶,在歌唱由美德轉化而成的草香、花香?
當代,地產開發(fā)商、廣告商們,假裝沒有《陋室銘》的存在,卻愛用劉禹錫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名句成語,來推銷樓盤或奢侈品,如:“山高水長”“八方風雨”“感人肺腑”“披堅執(zhí)銳”“桑榆之景”“春誦夏弦”“千淘萬漉”“風前月下”等等。先人們是寬闊的,不會追索那些妙辭佳構的所有權,否則,后人如何張嘴、落筆?
請原諒他們,請原諒我。我也總是夢想住大房子,愛用成語。對南陽臥龍崗上的諸葛草廬,缺乏體認和神往,言辭也少有新知新意,慚愧。
在滎陽祭拜劉禹錫那一天,我看見一個孩子在墓地放風箏——“晴空一鶴排云上”。
五
柳宗元創(chuàng)造的成語比劉禹錫多,有“背道而馳”“黔驢技窮”“龐然大物”“垂涎三尺”“汗牛充棟”“雞犬不寧”“慷慨激昂”“繡口錦心”“汪洋恣肆”“林林總總”“尺寸千里”“瓦釜之鳴”“邁越常流”等等。
韓愈留下的成語則更多,據(jù)統(tǒng)計,除“不平則鳴”之外,達三百余,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一視同仁”“再接再厲”“地大物博”“同工異曲”“深居簡出”“形單影只”“啼饑號寒”“朝發(fā)夕至”“變幻莫測”“伯樂相馬”“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大放厥詞”“含英咀華”“舉手之勞”“雷厲風行”“視若無睹”“一發(fā)千鈞”“語焉不詳”“海涵地負”“深謀遠慮”“袖手旁觀”“問道于盲”“焚膏繼晷”“文恬武嬉”“硬語盤空”“閎中肆外”“俱收并蓄”“提要鉤玄”……
成語,最初都是出人意料的詩性語言,充滿視覺沖擊力、節(jié)奏感染力,一新耳目。韓愈、柳宗元乃至一切前賢,在創(chuàng)造這些成語時,大抵以比興手法,化俗入雅,體現(xiàn)“古文運動”要旨:返回先秦時代的淳樸、天真、無雕飾。這些詞語像剛鑄成的銅錢,被懶惰后人隨意使用,蒙垢生銹,忘記其采自哪一座燦爛銅礦。如何避免濫用成語,自鑄銅錢或將舊銅錢刮垢磨光,是一個難題。須借力于詩。所謂詩性,就是敦促一個人保持獨立性與準確性,辨認所處的時代與人事。詩性的語言,就是發(fā)現(xiàn)、命名、祛蔽,必定揮發(fā)出新光輝、新活力,但充滿遭受貶謫打壓的風險。而所有安全的表達,必然是平庸速朽的陳詞濫調。
唐宋八大家一概擁有杰出詩人身份,或許是其散文文體革命成功的秘密所在。而這樣的革命,無止境,未完成,當下寫作者亦須接力前行。
詩文一體,是一個肇始于先秦、綿延于后世的古老道統(tǒng)。以文入詩,可增強詩歌思辨、及物、直抒胸臆的能力,陰開陽合,跌宕頓挫,如杜甫的《北征》《石壕吏》等等史詩;以詩入文,韓愈尤擅之,行文如詩句一般自由不羈、別致、奪目,像隕石和炮彈似的破空而至,猝不及防?!端蜏靥幨扛昂雨栜娦颉?,首句健筆陡起:“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薄端投勰嫌魏颖毙颉芬喟l(fā)唱驚挺:“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像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們那樣寫文章,須力避既定范式,野馬般,春鳩般,發(fā)出一己的、不平靜的鳴叫。每一年的人間是新的,不平靜是新的,從風聲到口誦心惟,也都應是新的。莊子言“與古為徒”,非令后人跪在古人牌位前起不來,實應該轉身破門,走出一條中游、下游、入??谔幍膶掗熕?,方能賦予源頭以意義和尊嚴。
一座韓公廟,端立于南陽市北郊安皋鎮(zhèn)外的一脈蜿蜒高岡,像一條龍的眼睛,在觀察土地濕度,隨時準備行云施雨。在某個春天的黃昏,我來到韓公廟前,可惜大門緊閉。韓愈拒絕我成為后學門生?安皋鎮(zhèn)有韓姓民眾很多,視韓愈為先祖。鎮(zhèn)上的人死去,子孫會帶著紙錢,到韓公廟去“報廟”——向韓公報上死者姓名,祈求賜福于一個新亡靈。
韓公廟周圍,麥田蓬勃。南陽自古為中國著名小麥產地。麥芒如箭鏃,捍衛(wèi)世人信心。唐宋之后,元之前,南陽屬金國,詩人元好問曾在此三任縣令,去山中寺廟訪禪問佛的路上,喜歡背誦韓愈的《山石》:“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感嘆:“真是男人寫的好詩啊,秦觀筆墨脂粉氣,惹人厭?!泵鎸n愈走過、寫過的南陽小麥,元好問留下詩句:“早晚林間見雞犬,一犁春雨麥青青?!?/p>
麥田由青青到金黃,春鳩成夏鳩。鳴叫聲的短長與強弱,也會有所變化吧。
……
(全文刊發(fā)于《廣州文藝》2022年第2期)
【汗漫,現(xiàn)居上海。著有詩集、散文集《片段的春天》《漫游的燈盞》《水之書》《一卷星辰》《南方云集》《居于幽暗之地》《在南方》。曾獲得“人民文學獎”(2007年度、2014年度)、“琦君散文獎”(2018年度)、“雨花文學獎”(2019—2020年)等獎項?!?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