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狐》:萬物皆變 無一消亡
《藍狐》冰島語封面
當你的眼
停在球上
那掛于一顆星第三枝頭的
你記得為何黑了,又為何正在變亮
地球(就像心臟那樣)向后靠在它座位上
就這么它沿軌道行進
進入黑暗
天黑色的手掌里未拋光的珍珠
閃爍的太陽火焰
你記得
自己是個光明的使者
從別人那里收到了她的光熱
這是松的幾句詩。冰島最受世界矚目的當代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松(Sjón,1962),原名西格勇·比爾基·西格松。筆名是原名的縮寫,有“視覺”的意思。16歲時用暑期打工的收入自費出版處女詩集。1987年的《鋼之夜》是其小說處女作。他的第五部小說《藍狐》于2005年榮獲北歐理事會文學獎。評委會贊揚這部作品巧妙地在詩歌和散文的邊界建立了平衡,從冰島民間傳說、浪漫敘事藝術(shù)和一個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里編織所有的主題,其中凸顯了當代倫理問題。此外,1980年代即活躍于冰島樂壇的松是一位知名音樂人,他作詞的作品在2001年獲奧斯卡以及金球獎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提名。作為屢獲世界殊榮的作家,他的小說已翻譯至35種語言。
藍狐的故事
《藍狐》的情節(jié)不算復雜,事件主要發(fā)生于 1883年的冰島鄉(xiāng)間、寒冬一月那十天里,中間穿插有關(guān)此前的回憶,末尾綴上此后的補白。兩條主敘事線交錯著推進故事。
首先是獵人和一只雌性藍狐。他要它的命,而它似乎并不打算真的逃脫。這場生死追殺緩急有序,陰冷中還出現(xiàn)了北極光姐妹的曼妙舞蹈,詩情畫意唯美地演奏著一出慘烈復仇劇的序曲。小說家的筆下是詩人訓練有素的凝練字符,他深知如何以寥寥數(shù)語將思想從一處帶往另一處。有時一頁只一行,這行字讓空白圍繞,就像獵人與藍狐讓靜默無邊的冰雪圍繞??捎袝r,松又不惜筆墨地描摹細節(jié),他對19世紀末的冰島民俗等做過案頭研究,把想象的或古老的場景琢磨得如同親歷、如在眼前。
另一條線是藥草師和阿芭。藥草師學過自然科學、大學肄業(yè)。他在藥房當過助理,他喝進口茶、讀法文書,更重要的是,他對唐氏綜合癥(舊稱蒙古癥)有科學認識,不似當時的廣大民眾那樣,以為唐氏綜合癥患者是亞洲怪胎。 一只巨大的荷蘭船在雷克雅未克附近擱淺,水手們不見了,船上扣留著的慰安婦阿芭似乎懷了身孕,她是唐氏綜合癥患者。不久,阿芭因為私埋嬰兒將受審。本是短期回冰島處理老屋的藥草師遇到阿芭,搭手相救,阿芭從此在他監(jiān)護下一起在鄉(xiāng)村老屋里平安度日。
如果不是老牧師死了、新牧師來接任,藥草師和阿芭不會和新牧師有任何交集。這新來的牧師禁止阿芭這樣的“怪物”進教堂胡言亂語。會眾迫于威權(quán)也一起排斥阿芭。本來,對阿芭來說,最幸福的事莫過于穿戴著禮拜日的漂亮服飾去教堂了。她還特別愛鳥,牧師的仆人、那善良的傻子非常愛她。
冷酷又貪婪的牧師在冰雪天追獵藍狐,為了皮毛。出門前,他剛主持了阿芭的葬禮。身為唐氏綜合癥患者,在老屋居住16年后,阿芭活到約30歲,算正常死亡。不過,運到教堂的棺材里其實沒有尸體,而是牛糞等。藥草師以此反擊冷漠的牧師和缺乏同情心的群眾。他在自己和阿芭一起種出的樹林里以淚和詩給了阿芭更有尊嚴的埋葬。
藍狐應(yīng)槍聲倒下。雪崩,仿佛槍響的回音。讓崩裂的雪沖到冰川洞里的牧師見一個女子走來又消失。而他塞在袋子里的藍狐復活了,藍狐抖掉身上的血,甩出胸膛里的子彈,和牧師展開一場關(guān)于電的爭論,那時,電是個時興又重要的議題。牧師伺機舉刀刺死狐貍,把它的皮套在身上,將它的心送入嘴里,在死前的瞬間,牧師似乎成了一只藍狐。
最后,藥草師給友人的信成了一把解鎖鑰匙,披露牧師和阿芭的父女關(guān)系。多年前,阿芭的母親死后,12歲的阿芭讓生父以一桿槍和一袋子彈的價值給賣了。
松將牧師設(shè)計為獵人,并將他設(shè)計為阿芭的父親,讓兩條線步步逼近。有著詩歌和散文肌理的《藍狐》完全可以讀作偵探和懸疑小說,因為這里有一場精心設(shè)計的謀殺,不然牧師不至于非要在暴風雪將至的日子出門打獵。藥草師給前來拖運阿芭尸體的牧師仆人遞過一封信,一再叮囑須在葬禮結(jié)束后而不是開始前交給牧師。在那封信的末尾,有一行漫不經(jīng)心的附言:昨晚夢見山谷里有一只藍狐。這行字輕松勾動了慣于拿皮毛賺錢的牧師的貪心。
藥草師甚至看到了牧師帶槍出行的身影,轉(zhuǎn)身進屋睡覺。牧師獵狐,也踏上了遭遇復仇的不歸路。藥草師對牧師的操控不限于一封信的引誘,他對迷幻劑也頗有心得。在牧師給延長了的死亡一刻里,藍狐和牧師在冰洞里辯論,藍狐說了個法語詞匯,意思為“是嗎”。這個詞在小說里只出現(xiàn)了兩次,另一次就是在藥草師給友人的信里。
在現(xiàn)實主義的外或內(nèi)
“藍色山狐跟石頭不可思議地相像。冬天,當它們臥在石頭邊時,想要把它們和石頭分辨出來完全無望,真的,藍狐比白狐狡猾多了,白狐不怎么能給看出來,可它們總在雪地投下陰影或在雪的映襯下看上去略微發(fā)黃。
一只藍色雌狐緊靠在她的石頭邊,任一陣陣風襲過脊背。她拿屁股對著風、蜷起身子、鼻子埋進前腿下;垂下眼皮,只瞳孔還能感知。就這樣她偵察著那男人,自打藏在飄掛的雪塊邊,他就紋絲不動,在這奧謝伊馬山的最高坡待了約18個小時。風狂吹著,雪飛旋著朝他蓋去,現(xiàn)在他很像殘存的房基斷片。
而那動物一定得小心,不能忘了他是獵人?!?/p>
《藍狐》就是這樣開了頭,共四章,每一章先注明日期。在呈現(xiàn)了1月9至11日的獵狐場景后,切換到8至9日,談阿芭的死去和埋葬,夾雜諸多回憶。繼而回到11至17日冰雪地里子彈打出后獵人與藍狐的對決。最后,以一封3月23日的信件結(jié)尾。按照松的說法,這是運用了舒伯特弦樂四重奏結(jié)構(gòu)。的確,這一結(jié)構(gòu)幫助作家不斷打破線性敘事順序,小說才有了持續(xù)的動感和張力,甚至有了得到反復的副歌。比如開頭這一頁文字在第一章近末尾處一字不漏地再次運用。可以說,松善于調(diào)配字眼的位置和信息量的濃度,在跳躍的文字里展示了資深音樂人的功夫,像專業(yè)音樂人把玩音調(diào)、音量和音長那樣,他在文字的長短、輕重和起伏上匠心獨運。
以音樂結(jié)構(gòu)架構(gòu)小說其實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就拿更早獲得過北歐理事會文學獎的當代瑞典作家P·O·恩奎斯特來說,他那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1985年推出的《墮落的天使》是一則關(guān)于怪物、婚姻和愛的故事,采用奏鳴曲結(jié)構(gòu),也打破了線性時間,也有交錯的兩條主線推進故事,打散得破碎的一個個紙片要求讀者快速組合,小說的語言也雋永如詩歌富有抒情性,就連篇幅也和《藍狐》相差無幾。可歸根結(jié)底,恩奎斯特的《墮落的天使》和松的《藍狐》有根本性的不同。謙虛地自認為其實是個深度報道記者而非小說家的恩奎斯特,在《墮落的天使》里的確拌入了很多神秘和奇談,可他終究是個現(xiàn)實主義作家。松則可以說是一個從超現(xiàn)實主義的石頭里蹦出的新世代作家。
松細數(shù)過影響自己文學創(chuàng)作的因素。閱讀冰島民間故事時不過7歲, 這個喜愛湖中怪物和山里巨人的孩子把自己讀成了兒童百科全書,熟悉冰島神話,也涉獵希臘和羅馬神話。12歲時,他對占星術(shù)著迷。接著他又迷戀起科幻小說。后來,他受到冰島作家居茲貝于爾·貝爾格松的現(xiàn)代派小說影響,還鐘情于瑞典超現(xiàn)實主義詩人貢奈爾·埃凱洛夫的詩歌。不過他最大的偶像出現(xiàn)了,那就是大衛(wèi)·鮑伊。這個相貌奇特的歌手的歌詞讓松看見了超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門檻,由此深受啟發(fā),創(chuàng)作了處女作詩集。此外,荒誕派戲劇代表人物薩繆爾·貝克特,善于反映世界的混沌和文學的非現(xiàn)實感的博爾赫斯都成了松的文學精神導師,而神學教授之子、魔幻現(xiàn)實主義開山之作《大師與瑪格麗特》的作者布爾加科夫讓松佩服得五體投地,至今不肯走出這一引力。還有超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始人安德烈·布勒東,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和小說家利奧諾拉·卡林頓等。不難想象,是從這一大群超現(xiàn)實主義者那里,松學到了以多種文學形式來創(chuàng)作的開放態(tài)度,帶著這一態(tài)度試圖堆起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冰島新火山。在《藍狐》之前的小說里,松無一例外地依從了超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相比之下,《藍狐》更緊湊而有力,也因此給松帶去了突破性的成功。
超現(xiàn)實主義者排斥現(xiàn)實主義,不過近年來,松宣稱自己書寫的其實是現(xiàn)實主義小說, 因為一切皆基于人物經(jīng)驗,皆是塵世生活里的存在或人們頭腦中體驗的真實。很可能,他的書寫不過是以奇幻、恐怖或夸張等形式去接觸現(xiàn)實,以蜿蜒曲折的訴說在不同時間、在最具體和最虛幻的一切中穿梭。如果說博爾赫斯認為現(xiàn)實主義只是更大的文學史里的一個插曲, 松所歡迎的現(xiàn)實主義或許是可容納傳說和神話模式的超現(xiàn)實的現(xiàn)實主義,故事發(fā)生在過去,卻非歷史小說, 對于神怪,對于人的蛻變充滿興趣的松,將歷史的余音翻新甚至逆轉(zhuǎn),和文學史上的重要遺產(chǎn)如傳說、神話和史詩做對話和呼應(yīng)恐怕才是他真正的文學野心。
和傳說、神話及史詩的距離
《藍狐》副題“一則民間故事”。書名原文“Skugga-Baldur”,“skugga”意思是“陰影”,“baldur”則為男子名,有勇敢的意味,更是北歐神話里的光明之神巴德爾,也就是主神奧丁和神后弗麗嘉的兒子?!皊kugga-baldur”是藍狐的別稱,在冰島民間信仰里,藍狐是公貓和母狐(亦說母狗)的后代,是會暴怒的家伙,是影子般鬼鬼祟祟、作邪惡之事的惡靈,子彈根本打不死它。曾有農(nóng)人徒手搏殺它,死前它哭喊著求農(nóng)人轉(zhuǎn)述一句話,當晚,農(nóng)人這么做了,話音未落,一只貓立刻撲起,咬住農(nóng)人的喉嚨,把他給咬死了。這樣的傳奇生物以及圍繞它的鮮血之光構(gòu)成了《藍狐》的骨架。值得注意的是,作家給邪惡牧師設(shè)計的姓名是“Baldur Skuggasson”,暗示了巴德爾牧師和藍狐的關(guān)聯(lián)乃至一體性。
充滿詩意的《藍狐》的語言,有時也有粗糲之感,如冰島的風雪,如維京人蕩氣回腸的詩歌,能傳達出濃烈的生和死。牧師和狐貍的死生轉(zhuǎn)換可能是出于玄幻的需要,也可能透露了在不少冰島人看來相當可信也十分重要的看法:有些東西在某一緯度死后仍在其他層面存在,也會進入活著的人的夢境和思緒,就像這只藍狐走入松的思緒,走在他筆下,而后由更多的人口口相傳。
如果說缺乏神話和民間傳說的日子在冰島人看來絕無可能,缺乏神話和民間傳說元素的小說在松的書寫中也并不可能。神話和傳說是往昔的民間訴說的提煉。松往往為自己的小說選一副神話或傳說的骨架,他書寫的過程成了往那副骨架上貼上一塊塊皮肉、吹上一口氣的過程,好讓一個生靈活起來。他承認,有時自己動用傳說和神話的技術(shù)并不圓熟,比如在小說《月光石》里,作為作者未能全身而退。看來松重視變身就像巴德爾牧師披上藍狐皮,但更重視進退的自如,以便在對神話和傳說的現(xiàn)代化改造工程中,在它們及日常間進出自如,抖落一張皮就能回歸日常。沒有和當下的連接,神話與傳說便沒有意義,松的目的是進入神話又擺脫神話。
松認為,斷片能推動故事發(fā)展,正如日子由一系列片段組成,讀者完全有能力將斷片自行整合并完成理解?;蛟S是作為小說家的松有意識地要排除現(xiàn)實的整體畫面,他把斷片文字剪輯拼接,有大量留白。斷片敘述一定程度上類似傳說與神話在口口相傳中時而受遮蔽、時而又獲得發(fā)掘的過程。很難測算松的留白在多大比例上屬有意為之,又在多大比例上屬只能如此??傊F(xiàn)實而刻意留白的寫法是松的看家技術(shù),這技術(shù)打破了讀者想立刻獲得全部真相和完整圖景的傳統(tǒng)習慣,松不給人具象全景,更愿給出帶宏大寓意的暗示,給出時而細密、時而殘缺的斷章,好像神話那樣的遙遠的古代的信號時而清晰、時而消失。留白不是縮小而是拓寬了作品的疆域,增大了彈性和神秘感。
書寫《藍狐》時,松閱讀了《奧德賽》,他認為自己也因此用荷馬的眼睛看到了《藍狐》里的文字。這簡直是一種錯誤又正確的超現(xiàn)實主義說法,眾所周知,傳說里的荷馬是一位盲詩人。《奧德賽》寫一個男性英雄回鄉(xiāng)復仇,那里有大冒險中奔放的想象力,有狂野的大海、塞壬的歌聲、巨人的搏斗、家族的糾葛、人與人的連接。如果說《奧德賽》以大海為背景,《藍狐》則是以雪山為背景。其中也有一個人的歸來與復仇,不是男英雄,而是女人、普通人眼中的怪物和低能兒,名叫阿芭的唐氏綜合癥患者,她甚至已經(jīng)死了。但死去的她借助松的想象,借傳說里的生物“藍狐”,借藥草師、傻子仆人的共同力量,完成了不可思議的復仇,也完成了和生身父親的面對面。
雖說不斷從史詩中汲取養(yǎng)分,松卻鮮明地反對冰島史詩故事的某些創(chuàng)作手法,在他看來,冰島傳統(tǒng)史詩作者會不惜筆墨地描述阿芭的山村生活 ,而他則刻意在類似于這樣的地方停筆。
此外,松從歷史中取材,但并不寫歷史小說,而往往以現(xiàn)代倫理剖析歷史。在《藍狐》里,松選擇唐氏綜合癥女患者為標本,讓一個父親披上牧師袍,讓父與女、宗教和世俗、金錢和感情,乃至男與女、聰明與愚笨、崇高和卑劣等統(tǒng)統(tǒng)摔打在冰川碎石上,如果有人能看到這一切撞擊時的光澤,它或許有不亞于北極光的高冷和華美。一個現(xiàn)代化了的傳說超越古老的報應(yīng)、復仇、憐憫,舊傳說在新目光審視下復活,像藍狐的復活,古老的故事生出新啟示。必須讓古老的故事和現(xiàn)代人進行一番理論,不再是關(guān)于電,而是關(guān)于別的,比如人如何對待弱者和有缺陷者,如何對待異類,如何保有平等心,如何保障生的尊嚴和死的尊嚴。一只藍狐有必要一次次地復活,站在人的對面,逼迫人面對一場嚴肅的問答。這是很可能復現(xiàn)的副歌,死去的藍狐又開始說話。有人拿刀刺死它,披它的皮,吃它的心,成了一只藍狐,踩進一則新傳說。
一個女人,名叫阿芭
阿芭是小說中從未正面出現(xiàn)的角色,作家第一次提起她時,她就已經(jīng)死了,卻是個核心角色,圍繞著她的有正義的和邪惡的,現(xiàn)代的和陳舊的。沒有她,故事難成立,正如沒有藍狐故事也難成立。如果說藍狐是頭怪物,阿芭這個唐氏綜合癥患者也正是當時多數(shù)人眼中的怪物。
《藍狐》可解讀為冰島現(xiàn)代化的故事,提醒人平等而尊重人之存在的現(xiàn)代倫理和價值觀的可貴。昔日歐洲,唐氏綜合癥孩童因其智力不發(fā)達,往往剛出生即遭殺害或拋棄。因為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據(jù)說數(shù)十年后,不會再有新生唐氏綜合癥患兒,如果是這樣,因唐氏綜合癥而產(chǎn)生的人間苦痛有望消除,然而對弱者乃至異類的尊重問題,依然懸在人類的頭上。
唐氏綜合癥患者男女都有,松特意選一個女孩,讓她遭到生父賤賣,后來淪為水手們的泄欲工具,這一選擇發(fā)人深省。藥草師認為阿芭值得擁有特別美好的一切。他以自己設(shè)計的復仇和一封揭曉真相的書信,賦予了阿芭有尊嚴的死,以及死亡后有尊嚴的重生——得到正名。小說里以雌性身份出現(xiàn)的角色,除了阿芭就是被追獵的藍狐了。牧師在冰川洞里看到過一個女子的身影,這女子帶著有流蘇的帽子,流蘇帽也正是阿芭喜歡的,上教堂時喜歡戴,她也戴著它躺在棺木里。阿芭死去,藍狐出現(xiàn),藍狐和阿芭間有不曾點破的關(guān)聯(lián)。
阿芭珍愛拼圖,她死后,藥草師將它們擺開,發(fā)現(xiàn)那里刻著一行拉丁文:“Omnia mutantur,nihil interit”(“萬物皆變,無一消亡。”)奧維德《變形記》里的句子在阿芭的拼圖上閃著光。
短篇或長篇,小說或散文
那一年,以書寫短篇小說見長的加拿大作家艾麗斯·門羅斬獲諾貝爾文學獎,給不少短篇小說作家吹去一陣希望之風,也吹開不少人不寫長篇小說便不敢自稱作家的壓力。在2005年那場北歐理事會文學獎評選活動中,松的《藍狐》作為約120頁的短篇,壓倒一眾候選人的作品,包括更具知名度的挪威作家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的一部長篇,不能不說顯示了評委會的眼光獨到以及松身為作家的自信。
在文字的力量日益受圖像、影視、游戲等沖擊的當下,作家不單困惑于文學流派、困惑于體裁,也困惑于走過詩歌等古老文學樣式,此刻占據(jù)著文學體裁第一把交椅的小說,在未來會有怎樣的命運。
松的短篇為主、偶見長篇,雜交物種般的小說創(chuàng)作成果或許指出了相對輕松而現(xiàn)實的嘗試方向。萬事皆變,而書寫不變、形式和內(nèi)容不拘。長篇或短篇,擁抱或拋棄現(xiàn)實主義,使用本民族語言或國際通行語言都不必糾結(jié)。在松的小說里,神話和現(xiàn)實,過去和當下,史詩、志怪或偵探,還有一些別的,都表現(xiàn)出肆意的融合,又力求避開徹底的交融。是在不斷接近又保持距離的過程里,他要調(diào)配出獨有的景觀和色澤。
巴爾德的槲寄生枝條
松憑借《藍狐》獲得極大成功,贏得了世界性贊譽。不過《藍狐》并非完美無缺。
比如第一章,1月9日至11日,記錄過去年月里正進行的當下,行走中的獵人,被追獵的藍狐。地點、日期、時間、天氣、角色看起來頗為具體,但由于留白寬大,獵人和狐貍并不是具象化的,而是類型化和象征性的:一個是“男人”,一個是“狐貍精”,來自民間傳說的藍狐是作家要表達的象征意味所依附的一張皮,一塊有光澤和質(zhì)感的皮異常重要,直接影響象征意味的呈現(xiàn)效果。象征性可圈可點,而類型化會削減文學力量。又比如倒敘阿芭的漂泊遭遇以及藥草師的救助情節(jié)時,接近現(xiàn)實主義敘述,這些文字看起來聚焦不夠,并非因為歷史太過遙遠而難以聚焦,更像留白的手法難以掩蓋一定的虛弱。里頭當然有出彩的內(nèi)容,阿芭稍縱即逝的笑就是一例,但整體而言有刻意構(gòu)筑的痕跡。單憑自然科學知識以及同情心,藥草師就不顧世俗壓力,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保釋阿芭,定居冰島,顯得匆促,一筆帶過的處理手法缺乏直面事物并讓情節(jié)生根之力。又如藥草師和阿芭的相遇純屬巧合。得知阿芭的身世源自巧合。牧師碰巧是阿芭的父親。牧師碰巧給派到藥草師老家的教堂繼任。無巧不成書,然而更高級的文學需要非如此不可的、無處逃避的因果。過多湊巧的安排讓文本少了說服力。這就像當下一些偵探劇,不乏炫目的懸疑,到了抖落包袱時,邏輯上不能嚴絲合縫,只用簡單粗暴的巧合涂抹和彌合。不過《藍狐》的弱點一定程度上是松的留白式超現(xiàn)實主義寫作自帶的,是優(yōu)點里的弱點,就像光之神巴爾德,誰都殺不死他,除了那微不足道的槲寄生枝條。
結(jié) 語
《藍狐》里跳躍著神秘的多重意識,于是獵人聽到了一段距離之外藍狐的心里話,而復活的藍狐內(nèi)心里潛伏了藥草師的思緒,這一切不可說透,無需像純粹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那樣將字符敲死如板上釘釘。冰島人喜歡生活中不可解的神秘,善于將日常帶入神秘的曠野,在他們的生活世界里超自然在某種意義上是理所當然的。經(jīng)過發(fā)掘和再利用的傳說正在呼吸,逆轉(zhuǎn)現(xiàn)在進行的時間和方向,讓當下生活的氣息在往昔的故事里流動,超越時空隔閡,松的文學體現(xiàn)了新時代冰島文學家和歷史中的文學以及外部文學的積極對話。和時代的祛魅特征相反,松的文字急于回流到尚未物質(zhì)化、還富于很多神秘感的時空里。如同他們的名就在今日雷克雅未克的街頭路牌上,眾神必在拐彎處、在文學路徑邊,在人們毫無防備的時刻里冷不丁露出一只眼或一絲笑。值得一提的是,松對于民間傳說的發(fā)掘不單是拿它們來做骨架,還在于他對民間所講述的文學的珍視,因為它們不是官方文本,有一種靠口口相傳也能延續(x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