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向春路
銀杏飛金,烏桕醉紅,昨天還是春華般的晴朗,今日便冬雨敲窗作春寒。
追隨革命足跡,重溫紅色記憶,我們一行去江西撫州崇仁縣許坊鄉(xiāng)石背村參觀紅五軍團宿營地舊址。汽車沿著S形或V形的山路上坡,峭巖上開滿叢叢野菊,鄉(xiāng)間公路兩邊樹林蔥郁,紅葉熱情地與車窗里的人們握手。到達山坳里的村莊,眼前豁然開朗,車停在一處寬闊的場地上。
映入眼簾的有兩棟房子,一棟是32號民居主屋,一棟是倉房,這里就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紅五軍團宿營地舊址。倉房一排共有四間,倉房內(nèi)、倉房外的泥墻上到處寫滿了標語。標語白底黑墨字或紅墨字:“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消滅國民黨四次圍剿與大舉進攻!消滅敵人據(jù)點!”“打到南昌去!”等,仿佛回到彌漫著戰(zhàn)火硝煙的歲月。
1932年8月,紅一方面軍取得了樂安、宜黃戰(zhàn)役勝利,紅軍占領南豐,直趨南城。不料守敵大增,在軍力懸殊的情況下,紅軍撤至南豐、宜黃、崇仁休整,補充兵源。石背村、黃坊村成為紅軍主力部隊的宿營地。至今在石背村周圍的山上,還有許多戰(zhàn)壕和防空洞。
同行的詩人胡建國慨然賦詩曰:白水淌房前,朱窗對沃田。門廊誦標語,梁柱辨烽煙。細雨微風靜,青磚黛瓦閑。寒冬渾不畏,熱血蕩胸間。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前往黃坊村,去拜訪黃天華老人。他有一個珍藏了近90年的傳家寶。
黃天華老人興致勃勃地把我們領到老屋,門楣上“彩云垂輝”的石匾,顯示出這棟老宅的不凡。他家祖上是北宋名臣、詞人黃裳的后裔,到他爺爺這一代已十分落魄。那時常有國民黨軍路過村子,爺爺目睹了國民黨軍隊的種種劣行。一天,爺爺聽說來了紅軍,不搶老百姓的東西,不抓壯丁,不逼挑夫,非常詫異。爺爺墟日去趕集,在老街上看見一位佩槍的紅軍司務長親切地稱菜農(nóng)“老鄉(xiāng)”,溫和地與老鄉(xiāng)談價、買菜,爺爺大膽走上前去搭話。紅軍司務長告訴爺爺,紅軍是為窮人打天下的部隊,不欺壓百姓。
爺爺請紅軍來到家里住,把最好的房子讓給紅軍戰(zhàn)士。紅軍把爺爺?shù)睦衔莓敵闪藥旆浚瑢?zhàn)馬拴在偏房的柱子上。因苦于征戰(zhàn)來不及喂養(yǎng)馬匹,也許是餓了,那匹棗紅馬竟將木柱咬下了一塊。據(jù)說這匹戰(zhàn)馬是紅三軍團第五軍師長彭遨的。黃天華指著柱子上的疤痕說,這就是當時棗紅馬咬的痕跡。
因為要攻打宜黃,紅軍落腳后就開始征集樓梯、蓑衣、舊棉絮等攻城物資。爺爺把梯子和棉絮都交給了紅軍,并不顧天寒把門板也拆下來用作了擔架。
紅軍發(fā)起了數(shù)次進攻,一批又一批戰(zhàn)士倒在了城墻腳下。不久,紅軍向贛州寧都中央紅軍靠攏,在隊伍撤離前,紅軍司務長將一把“寶劍”和兩擔彈殼交給了爺爺。司務長說,這些彈殼是戰(zhàn)場上留下的,因彈藥十分匱乏,撿拾這些彈殼,原打算帶回去作為制造子彈的材料,現(xiàn)在帶不走了。你保管好,如果我們不回來,可以賣掉貼補家用。
寶劍長約兩尺,是用紅線將114枚方孔銅板串編而成,這些銅板是司務長在攻打長沙后用省下來的零用錢做的。外形看起來像一把寶劍,其實暗含著鐮刀和鐵錘的圖案。寶劍陪他參加了一次又一次反“圍剿”戰(zhàn)斗?,F(xiàn)在要離開這里了,司務長把珍愛之物送給爺爺作紀念。
這把寶劍,記錄了紅軍戰(zhàn)士對黨的忠誠和熱愛,見證了紅軍與老百姓的魚水深情。
從那以后,司務長再也沒有回來。爺爺再困難,也一直保留著司務長交給他的物品。只是在上世紀50年代,四筐彈殼化在了大煉鋼鐵的爐水里。
路邊的水杉像一排排亭亭玉立的少女迎迓著我們。我們驅(qū)車來到大斜村。這里是鄉(xiāng)村振興生態(tài)價值試點示范項目,投資12.6億元、占地7086畝的綜合田園。在農(nóng)業(yè)科技園里,生長著熱帶才有的芒果、桂圓,我們像置身西雙版納:碩大碧綠的芭蕉葉、串串芭蕉果、圓溜溜的百香果掛在青綠的藤架上。魚兒在水中游來弋去,有生態(tài)養(yǎng)殖的鱸魚,水質(zhì)達到二類水標準才有的珍稀鰣魚。白鷺和野油鴨在農(nóng)田翩躚。
在丹霞地貌公園,眼前是圓鼓鼓的石山。攀爬上石階,坐在山頂一條長長的巨型石脊上,天上白云悠悠,山下綠水漾漾。
我們游覽了被稱為“小三峽”的大斜水庫。細雨中云霧繚繞,碧波微蕩,秀麗狹長的碧水青山中,泊著一只小白船。
水庫200多畝,蓄水量70多萬立方。導游告訴我們,前兩年水庫可沒有這么美,養(yǎng)豬場的糞便往水庫里直排?,F(xiàn)在村里引進了先進技術(shù),修復青山綠水,開發(fā)旅游。庫底種植了四季常綠、有凈化水功能的水草——矮形苦草,投入鮭魚鱸魚,純天然養(yǎng)殖,保護生態(tài)平衡。游人來到這里,可采摘、可垂釣、可觀景。
春燕翻飛,白鷺展翅,細雨從水庫兩岸的峭壁上刮來,吹進船艙。煙嵐云岫,林木蒼蒼。山石如睡獅沉眠,大的石巖如鐘鼓、似船艦、若團扇。巖石斜伸出水面留下清俊的倒影,如立體雕塑。巖壁上畫著歲月雕琢的絕妙巖畫,水浪咬開的一個個小洞,如魚吐出的排排氣泡。兩塊巖石在水中相交相合,中間鑲著綠樹,流淌出汪洋的泉水,好似琵琶淙淙的樂曲。隨著船兒劈開水波,一幀又一幀、一卷又一卷的山水畫迎面展開,令人目不暇接……
坐在船上,我仿佛變成山上一棵長滿紅葉的小灌木,或一枝開花的蘆葦,隨著碧波悠悠蕩蕩。又似乎回到了兒時,坐在竹筏上,劃著咿呀的槳,古老的船歌由遠而近隱隱傳來。身體隨流水的節(jié)拍,在青山的搖籃中輕輕搖晃,陽光涂滿全身。
詩友寫道:大斜山,白鷺齊飛,碧水流長。巖石滄桑,閃閃銀波,微風細雨初涼。奏琴聲,九曲回腸。
這一天我們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好似經(jīng)歷了百年的歷程。大巴車行走在寬闊平坦的大路上,窗外姹紫嫣紅,我知道明媚的春天已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