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飛:納博科夫與蝴蝶
一
一九四一年夏,一輛嶄新的龐蒂亞克轎車沿著橫貫北美大陸的公路自東向西行駛,車里坐著納博科夫一家。納博科夫的妻子薇拉和七歲的兒子德米特里坐在后排,納博科夫坐在副駕駛位置上,開車的是納博科夫的學生多蘿茜。剛在紐約安家不久的納博科夫接到位于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學的邀請,要他去做一場關(guān)于俄國文學的演講,但邀請方并不提供往返旅費,這讓當時生活拮據(jù)的納博科夫很是為難。多蘿茜聽說后主動提出駕車送納博科夫去斯坦福大學,為此她還新購一輛車,當然,她也想在旅途中趁機向納博科夫一家多學一點俄語。
柏油公路在亞利桑那州境內(nèi)的大峽谷國家公園的南緣延伸。六月九日,疾馳的轎車在路邊停下,幾位旅行者要稍作休息。薇拉和德米特里留在車里,納博科夫從后備廂取出捕蝶網(wǎng),與多蘿茜沿著一條名叫“快樂天使”的小路溜達。納博科夫此次長途旅行的另一目的,就是考察沿途的鱗翅目昆蟲分布情況并捕捉蝴蝶。突然,走在前面的多蘿茜驚飛一只棕色蝴蝶,納博科夫眼疾手快,把它網(wǎng)進捕蝶網(wǎng),他當時就感覺這可能是一種不曾被發(fā)現(xiàn)的蝴蝶。一年之后,納博科夫公布他的發(fā)現(xiàn),并將這個蝴蝶品種命名為“多蘿茜眼灰蝶”(Neonympha dorothea)。納博科夫自幼就有的為一種蝴蝶命名的夙愿終于實現(xiàn),多蘿茜也因她的俄語老師而留名鱗翅目昆蟲學史。
從當時留下的一張照片上看,納博科夫身材瘦削,多蘿茜卻很富態(tài),兩人的合影像是構(gòu)成了舊歐洲和新大陸的對比。多蘿茜正視鏡頭,納博科夫卻望向另一個地方,可能,他又看到了另一只蝴蝶。
二
納博科夫在其自傳《說吧,記憶》的第六章中這樣描述他童年時的捕蝶場景:
黃昏或夜間的捕獲有時也能補償晨捕的失手。花園最靠邊的小徑旁滿是淡紫的丁香,我站在紫丁香旁等待蝴蝶,隨著天色緩緩變暗,丁香的紫色轉(zhuǎn)變?yōu)槭杷傻臏\灰,濃霧像奶液傾灑在原野上,一輪銀色的新月掛在水彩畫般暗藍的天幕。后來,我也曾這樣在許多花園里佇立,在雅典,在昂蒂布,在亞特蘭大,在洛杉磯,可我從未有過如此著魔的期待,如同在這些逐漸變成灰色的丁香前那樣。瞧,來了:一陣低沉的嗡鳴從一叢花朵傳遞至另一叢花朵,一只粉綠相間的飛蛾像顫動的幽靈一樣懸??罩校裰环澍B,在半空中將長長的吸管探入花蕊。它的漂亮幼蟲,一條縮微版的眼鏡蛇,前半段帶有眼鏡般的斑點,能可笑地鼓脹起來,這種幼蟲八月里會出現(xiàn)在潮濕的地方,出現(xiàn)在粉色的野花高聳的花瓣里。每一天、每一年中的每個時辰都有其迷人之處。在晚秋憂郁的夜晚,在冰冷的雨中,我把糖漿、啤酒和羅姆酒的芳香混成物涂抹在園子里的樹干上,誘捕到一些夜蛾,在潮濕的夜色中,我的手電筒像舞臺上的追光照亮橡樹表皮上那些閃著黏稠液體光澤的縫隙,每根樹干上都有三四只神奇漂亮的飛蛾在吸食樹皮上那層醉人的甜液,它們像白天的蝴蝶一樣緊張地抖動半開半合的大翅膀,土灰色的后翼間露出令人難以置信的鮮紅色綢緞般的前翼,帶有黑色的紋理和白色的裙邊?!癈atocala adultera!”(“偽勛授夜蛾!”)我沖著亮燈窗戶的方向用拉丁語開心地喊道,然后跌跌撞撞地跑回家,向父親展示我的捕獲物。
納博科夫之所以急著向父親展示他的捕獲物,因為他父親也是一位蝴蝶愛好者。
《說吧,記憶》是納博科夫的唯一自傳,記述的是他來到美國之前的生活,也就是他的前半生。他后來還想寫作一部關(guān)于后半生的回憶錄,連名字都想好了,叫《說吧,美國》,遺憾的是未能寫成。納博科夫曾想為他的這本唯一自傳取名《說吧,摩涅莫緒涅》,摩涅莫緒涅是希臘神話中的記憶女神,是繆斯的母親,她的形象有時呈現(xiàn)為一只蝴蝶。出版商擔心讀者看不懂這個書名,從而影響銷路,便拒絕讓這只蝴蝶飛入納博科夫的書。但是,納博科夫的這本書中卻滿是蝴蝶,蝴蝶幾乎成了一個貫穿的形象、一個貫穿的主題。納博科夫晚年在接受采訪時曾情不自禁地感嘆:“我也許度過了能夠想象到的最幸福的童年?!倍甑男腋?,在很大程度上是與蝴蝶相關(guān)的。蝴蝶象征著納博科夫家的親情,也寄托著少年納博科夫的抱負。
納博科夫的父親是沙皇政府司法大臣之子,后成為著名律師,是俄國立憲民主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國家杜馬議員,曾為俄國末代沙皇起草退位詔書,還在國內(nèi)戰(zhàn)爭時期的克里米亞地方政府出任司法部長。這樣一位俄國歷史上的著名活動家,也是一個對兒子的蝴蝶興趣充滿鼓勵的溫暖父親。書中寫到,父親曾將一只珍貴的孔雀蛺蝶標本送給兒子,這是父親一八八三年在德國家庭教師的幫助下捕捉到的。二十五年之后,八歲的納博科夫在同一地點也捕捉到了一只天蛾。書中寫到,一個夏日午后,父親“沖進我的房間,一把抓起我的捕蝶網(wǎng),沖下走廊的臺階,不久就慢悠悠地回來了,拇指與食指間捏著一只罕見的漂亮雌性蝴蝶,原來他在書房陽臺上看到這只蝴蝶正在一片楊樹葉子上懶懶地曬太陽”。書中還寫到,一九〇八年,父親因為反對沙皇體制的活動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他說服一位獄警偷偷遞出一張字條,讓納博科夫的母親轉(zhuǎn)告他們的兒子:“告訴他我在監(jiān)獄的天井里看到的只有硫磺蝶和菜粉蝶?!?/p>
納博科夫的母親出身富商家庭,同樣接受過很好的博物學教育,她似乎更喜歡蘑菇,母子倆在自家的森林中有著不同的目標和追求,但在幼小的納博科夫一次患病時,“我母親在我的床鋪四周堆起了一座圖書館和博物館”,這場大病之后,小納博科夫的數(shù)學天賦蕩然無存,“蝴蝶卻幸存下來”。納博科夫成年后在接受一場闌尾炎手術(shù)時,在被麻醉后的幻覺中,母親當年為他做蝴蝶標本的場景突然“輝煌地重現(xiàn)”:浸透乙醚的藥棉被壓在蝴蝶那猿猴似的腦袋上,蝴蝶痙攣著的身體漸漸平息,大頭針扎進蝴蝶的硬殼發(fā)出清脆的碎裂聲,針尖小心翼翼地插入軟木背板,半透明的膠條固定了對稱的翅膀。在這個過程中,指引身穿水手衫的少年納博科夫的,是一位“中國女人”——“我知道那是我的母親”。
納博科夫位于彼得堡南郊的維拉莊園的家是蝴蝶的樂園,也是納博科夫結(jié)識蝴蝶的樂園。六歲時,納博科夫在這里捕到他的第一只蝴蝶。九歲時,納博科夫捉到一只楊樹蛺蝶,他在所有的蝴蝶圖譜中均未找到相同種類,于是認為自己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品種,他勇敢地將這一品種命名為“納博科夫俄國蛺蝶”(Rossica Nabokov),并將關(guān)于這只蝴蝶的文字描述和彩色圖畫寄給俄國當時最著名的鱗翅目昆蟲學家?guī)炱澞舴?。漫長的一個月后,納博科夫接到回信,他畫的那張圖被退回,背面有用拉丁語寫明的這種蛺蝶的名稱。若干年后,庫茲涅佐夫還在一篇論文中略帶嘲諷地寫道,曾有一個小學生試圖給一種楊樹蛺蝶的小變種命名,納博科夫讀后深感屈辱。十歲時,不屈不撓的納博科夫又捕獲一只金斑夜蛾,他同樣未能在蝴蝶圖譜中找到類似物,于是便將他的“發(fā)現(xiàn)”寄給英國昆蟲學家理查德·賽茨,想在《昆蟲學家》雜志上發(fā)表。賽茨不認識這個品種,于是便仔細搜尋大英博物館的蝴蝶標本藏品,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已有品種,他給納博科夫回信說明了這一情況。這兩次失敗的“科學發(fā)現(xiàn)”表明,年幼的納博科夫?qū)τ诤芯坑卸嗝粗浴I现袑W時,納博科夫閱讀了家庭藏書室內(nèi)眾多的昆蟲學書籍,其中包括紐曼的《英國蝶蛾自然史》、霍夫曼的《歐洲鱗翅目大全》、英文版多卷本百科全書《世界鱗翅目大全》,他還定期閱讀《昆蟲學家》等歐洲權(quán)威的學術(shù)期刊,實際上已經(jīng)系統(tǒng)地掌握了鱗翅目昆蟲學的專業(yè)知識。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爆發(fā),納博科夫一家撤退至克里米亞,他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繼續(xù)研究蝴蝶。一次在山上,他差一點被紅軍戰(zhàn)士逮捕,因為他們認為納博科夫在山頭揮動捕蝶網(wǎng),是在給山下海面上的英國戰(zhàn)艦傳遞信號。在克里米亞的蝴蝶研究,使得納博科夫終于用英文寫成他的第一篇昆蟲學論文《關(guān)于克里米亞鱗翅目昆蟲的幾點說明》,論文于一九二〇年二月刊于英國最著名的昆蟲學雜志《昆蟲學家》,納博科夫此時是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動物學專業(yè)的大一新生。
納博科夫在《說吧,記憶》中寫到的其他一些人物,也與蝴蝶有關(guān)。他少時曾隨俄國著名畫家多布任斯基學習繪畫,他在自傳中半開玩笑地說,他當年學到的繪畫技巧后來被用于在哈佛大學“描繪蝴蝶的生殖器”,他對此心懷感激。他記得,他的法語家庭教師O小姐曾經(jīng)把他的守門人用帽子為他捉住的一只飛蛾關(guān)進衣櫥,“天真地希望用樟腦丸的氣味在一夜之間把它殺死在那里”,“但在第二天早晨,當她打開衣櫥取東西時,隨著一次有力的撲閃,我的飛蛾飛到她臉上,接著又沖向敞開的窗子,頃刻間就成了一個金色的小點,降落,躲避,飛向東方,穿越森林和凍土”。在這里,掙脫家庭教師囚禁的蝴蝶,無疑就是小納博科夫放飛的自我,那位喋喋不休的法語教師有點讓他生厭,可能主要就因為她對蝴蝶毫無愛意。
納博科夫在維拉莊園捕捉蝴蝶,也在這里捕捉到了他的初戀。他在林中遇見少女塔瑪拉,這個地主管家的女兒隨母親在夏季短暫租住在附近的莊園,她比納博科夫大一歲。這對十六七歲的少男少女熱烈相戀,戀情持續(xù)到冬季的彼得堡,但納博科夫?qū)懙?,在冬季的城市里他倆都感覺不自在,遠不似在夏季莊園的林中,“我們不計后果的羅曼史被移植到了嚴酷的圣彼得堡,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已漸漸習以為常的森林中的安全被可怕地剝奪了”。如果說納博科夫這里的隱喻還很隱蔽,那么在這一章的最后,他便已挑明并放大了這個隱喻:在他和家人撤到克里米亞之后,“在那幾個月里,在每一個從烏克蘭寄到雅爾塔的郵包里,都會有塔瑪拉寄給我的一封信”;在離開俄國之際,他堅信,“塔瑪拉的信依然會,奇跡般地和毫無必要地,來到克里米亞的南方,在那里尋找一個逃亡的收信人,那些信會無力地來回撲動,如迷亂的蝴蝶被釋放在異域,在錯誤的緯度上,在陌生的植物間”。
三
流亡西歐之后的納博科夫,已無閑心和財力繼續(xù)他的蝴蝶愛好和蝴蝶研究。從劍橋大學畢業(yè)后,他定居柏林,靠做拳擊和網(wǎng)球教練、做法語和俄語家教為生,同時開始文學寫作。不過他顯然并未完全放棄蝴蝶,一九二九年,納博科夫偶然在法國南部比利牛斯山區(qū)度過數(shù)月,他上山捕捉蝴蝶,留下一份珍貴的標本。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柏林,納博科夫?qū)懴碌谝黄缘瓴杉邽橹魅斯男≌f。
短篇小說《蝶蛾采集家》用俄語寫成,原題為《皮爾格拉姆》,后由作者與彼得·佩爾佐夫聯(lián)袂譯成英文,一九四一年刊于美國《大西洋月刊》。小說主人公皮爾格拉姆是柏林一家蝴蝶商店的店主,他上了年紀,生活清貧,沒有子女,看上去早已失去任何生活熱情,可他心中卻始終燃燒著一個強烈的愿望:到國外去捕蝶!他自幼研習鱗翅目昆蟲學,后繼承這家蝴蝶商店,成為一個自學成才的蝶蛾采集家和昆蟲學家,一位與皮爾格拉姆熟悉的昆蟲學家甚至還用皮爾格拉姆的名字命名了一種蝴蝶。然而,皮爾格拉姆店里那些采自世界各地的蝴蝶標本以及他的專家顧客們偶爾說起的捕蝶經(jīng)歷,卻對一輩子都沒離開過柏林的他構(gòu)成持續(xù)不斷的巨大誘惑。“他渴望著的,帶著一種病態(tài)的強烈愿望渴望著的,就是親自去往那些遙遠的國度,親眼看看飛舞的蝴蝶,親手捕捉最珍貴的品種。他要站在齊腰深的萋萋青草中,感受揮網(wǎng)時的颯颯風聲,還有蝴蝶翅膀在收緊的紗網(wǎng)里的劇烈撲騰?!苯K于,他把一位著名昆蟲學家留下的一套珍貴的蝴蝶標本收藏以七百五十馬克的價錢售出,卻只給了那位昆蟲學家的遺孀五十馬克。他決定用這筆“不義之財”踏上他夢寐以求的境外捕蝶之旅,最后卻在離家之前由于過度興奮而死去。
小說中,一位內(nèi)行的蝴蝶專家來皮爾格拉姆的店里觀看蝴蝶標本,認出其中一個標本是歐洲著名昆蟲學家德讓神父在中國康定地區(qū)采集到的名貴品種,這頓時激起了皮爾格拉姆的幻想:
德讓神父,這位剛毅勇敢的傳教士,曾在雪域高原和杜鵑花叢中跋涉,你的運氣真是令人嫉妒!皮爾格拉姆常常盯著他的標本盒,抽著煙斗沉思,心想自己無須走得那么遠:僅在歐洲,就遍布著成千上萬的獵場。照著昆蟲學著作所提及的地理位置,皮爾格拉姆為自己建造了一個專有世界,他的科學知識就是通往這個世界的極其詳盡的旅行指南。在那個世界里,沒有賭場,沒有歷史悠久的教堂,吸引普通游客的東西一樣也沒有。法國南部的迪涅,達爾馬提亞的拉古薩,伏爾加河畔的薩雷普塔,拉普蘭的阿比斯庫——這些都是捕蝶人熟悉的勝地,正是在這些地方,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捕蝶人就斷斷續(xù)續(xù)地前往打探(當?shù)鼐用駥Υ丝偸谴蟾忻曰螅?。皮爾格拉姆看見自己在一家小旅館的房間里連蹦帶跳,攪得別人無法入睡。透過那房間大開的窗戶,一只白色的蛾子突然從無邊的沉沉夜幕中飛進來,翩翩飛舞,撲棱有聲,滿天花板找著自己的影子去親吻。這景象清清楚楚,如同親身經(jīng)歷的往事一般。
也就是在這些白日美夢里,皮爾格拉姆登上了傳說中的幸福島。山上長滿栗子樹和月桂樹,炎熱的峽谷劈開了低處的山坡,谷里發(fā)現(xiàn)了一種奇異的菜粉蝶本地品種。就在當?shù)亓硪蛔u上,他看到了維扎沃納附近的鐵路路基和伸向遠方的松樹林,短小黝黑的科西嘉鳳尾蝶經(jīng)常在這里出沒。他又去了遙遠的北方,北極的沼澤里有精致的毛絨蝴蝶。他熟悉阿爾卑斯的高山牧場,光滑如席的草地上處處躺著扁平的石頭。翻起一塊石頭,發(fā)現(xiàn)底下藏著一只胖乎乎的沉睡飛蛾,還是尚未識別的品種,那時世上再沒有比這更快樂的事了。他看見了全身發(fā)亮的阿波羅蝶,長著紅色斑點,飛舞在大山深處的騾馬小道上,一邊是懸崖峭壁,另一邊是萬丈深淵。在夏日暮色中的意大利花園里,石子路在腳下動人地嘎吱輕響,穿過漸濃的夜色,皮爾格拉姆凝望著簇簇花叢。突然,花叢前出現(xiàn)了一只夾竹桃鷹紋蛾,它飛過一朵朵鮮花,專心地哼著小曲,落在了一支花冠上,翅膀飛快地抖動,讓人根本看不清它那流線型的軀體,只能看見一道幽幽閃動的光暈。(逢珍譯文)
皮爾格拉姆的這段白日蝴蝶夢,一定也是納博科夫自己的內(nèi)心渴望之流露。皮爾格拉姆這個人物身上無疑摻入了納博科夫的自傳成分,當然,納博科夫一貫喜歡在小說中倒置生活,比如皮爾格拉姆的年老、無嗣和夫妻不和,都與納博科夫的真實生活截然相反。不過,納博科夫的鱗翅目昆蟲學知識卻在這個短篇中得到不無炫耀的盡情展示,從對蝴蝶形狀的描繪到對采蝶勝地的歷數(shù),從對蝴蝶標本制作方法的介紹到對蝶蛾采集家們性格特征的再現(xiàn),納博科夫都顯得十分得心應(yīng)手。這個短篇小說,似乎就是納博科夫用文學形式完成的研究蝴蝶的學術(shù)文章。更讓人驚嘆的是,皮爾格拉姆為蝴蝶而生、為蝴蝶而死的一生,似乎也成了納博科夫自己的生活寫照和命運預言。
四
一九四〇年五月二十一日,納博科夫一家抵達紐約。白手起家的納博科夫一邊在多所大學任教,講授俄國文學和歐洲小說課程,一邊重拾蝴蝶研究。在紐約安家后不久,他便開始在美國自然史博物館昆蟲部做義工,在生活尚無著落的情況下卻分文不取。一九四一年秋,納博科夫開始在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昆蟲學部做實驗員,一直工作了五六年。他后來在一次采訪中說,他在哈佛大學博物館的顯微鏡前度過的那幾年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歲月,堪比他在俄國度過的童年。將哈佛歲月和彼得堡童年這兩段幸福生活勾連起來的,就是蝴蝶。
蝴蝶研究給初到美國的納博科夫提供了第一份雖然不高卻還穩(wěn)定的薪水,使他度過了物質(zhì)上的危機。蝴蝶研究幫助納博科夫認識了美國,認識了美國的大自然,他幾乎每個假期都要外出捕蝶,因此走遍了美國各地,這也為他之后的“美國題材”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返回蝴蝶研究的這幾年,也是作為作家的納博科夫“返回”英語的時段,他在這期間逐漸完成了從俄語寫作向英語寫作的過渡。在此之前,自一九二二年從劍橋大學畢業(yè)直到一九四〇年來美定居,前后居住在柏林和巴黎的納博科夫,十七年間實際上已很少使用英語。
作為鱗翅目昆蟲學家的納博科夫?qū)9パ刍业?,陸續(xù)在專業(yè)期刊發(fā)表多篇學術(shù)論文。他細心整理哈佛大家博物館里雜亂的蝴蝶標本,每周三天坐在實驗室的顯微鏡前工作,往往持續(xù)十幾個小時,他后來抱怨,他在哈佛的實驗室里損壞了自己的視力;他利用假期去美國各地捕蝶,先后發(fā)現(xiàn)了二十余種鱗翅目新亞種。一九四三年,他在猶他州一座高山上捉到一只種類不明的蝴蝶,這種蝴蝶后被命名為“納博科夫鳳蛾”(Eupithecia nabokovi)。納博科夫由此正式開始一些納博科夫研究者所謂的“雙L人生”,即同時從事“文學”(Literature)寫作和“鱗翅目昆蟲學”(Lepidoptera)研究。納博科夫的兩項眼灰蝶研究十分超前,其學術(shù)價值半個世紀后方才得到確認。其一,他根據(jù)生殖器特征對南美眼灰蝶進行分類,他當時進行此項研究時所依據(jù)的標本僅有一兩百份,他也從未去過南美的蝴蝶棲息地實地考察,他的這種分類因而在當時并未引起同行們的普遍關(guān)注,但是之后多位南美蝴蝶研究專家經(jīng)過多年實地考察和研究,認定納博科夫的分類原則和方法幾乎無懈可擊;其二是納博科夫提出的一個假設(shè),即南美的一些眼灰蝶是從亞洲穿過白令海峽遷徙過去的,當時昆蟲學界有人覺得這個假設(shè)很可笑,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根據(jù)對大量新增蝴蝶標本的DNA研究,卻證實了納博科夫這一先知式的假設(shè)。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五日的《紐約時報》在報道此事時使用了這樣的標題:“納博科夫的蝴蝶進化理論得到證實”。
五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在正式開始蝴蝶研究后不久,納博科夫?qū)懴铝诉@首題為《發(fā)現(xiàn)》的詩:
我在神奇的大地發(fā)現(xiàn)它,
風、草叢和薰衣草,
它落在潮濕的沙地,
幾乎被山口的氣流吹跑。
它的特征構(gòu)成新物種,
形狀和影子,特殊的色調(diào),
類似月光,泛出藍色,
暗淡的側(cè)面,格狀的邊角。
我的針頭剔出它的性器;
腐蝕的組織無法再隱藏,
無價的灰塵使凸起凹陷,
清澈的淚滴泛出光亮。
緩慢轉(zhuǎn)動旋鈕,兩個對稱的
琥珀色鉤狀物浮出迷霧,
或者有紫晶般的翅鱗,
穿過顯微鏡迷人的圓周。
我發(fā)現(xiàn)它,我命名它,
我精通分類學拉丁語;
做一只昆蟲的教父,率先描述,
我不再渴求其他聲譽。
在別針上展開,雖很快睡去,
它遠離捕食者和鐵銹,
我們珍藏這模式標本,
在靜靜的要塞它活得更久。
古畫,王座,朝圣者親吻的石頭,
傳唱一千年的詩歌,
都不似這蝴蝶旁的紅標,
能贏得真正的不朽。
不難看出,納博科夫很看重自己的蝴蝶發(fā)現(xiàn),很看重通過蝴蝶研究可能獲得的“不朽”。在博物館展示的昆蟲模式標本旁通常會放置一個紅色標簽,上面標明發(fā)現(xiàn)者的姓名、發(fā)現(xiàn)時間和地點等信息,除了這樣的“紅標”,納博科夫“不再渴求其他聲譽”。
其實,在納博科夫的早期詩作中,蝴蝶就是一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形象,他還抱怨過,俄語詩歌和英語詩歌中的蝴蝶詩為數(shù)太少。轉(zhuǎn)而寫作小說之后,他的作品中自然也少不了蝴蝶,據(jù)統(tǒng)計,他的文學作品中寫到蝴蝶的地方共有五百七十余處。除前面提及的《說吧,記憶》和《蝶蛾采集家》之外,他還有多篇蝴蝶主題的作品。短篇小說《圣誕節(jié)》寫一個喜歡蝴蝶的小男孩因病夭折,父親把兒子安葬在自家的莊園,他去兒子的房間整理遺物,把一個裝有蝶蛹的餅干盒帶往一間生著火爐的房間。悲痛欲絕的父親決定自殺,就在此時,餅干盒里傳來一陣響動,原來由于火爐的溫度,餅干盒里的蝶蛹破繭而出。這象征著兒子新生的蛻變,給了父親繼續(xù)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在長篇小說《天賦》中,主人公費奧多爾的父親是一位鱗翅目昆蟲學家,后在一次去中亞科考時失去音訊。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就是費奧多爾關(guān)于父親的回憶,童年時與父親一同在鄉(xiāng)間莊園抓蝴蝶的幸福場景始終縈繞在他的腦海里。納博科夫似乎在以這樣的小說主題懷念童年和父親。《納博科夫的藍蝶:一位文學天才的科學之旅》的作者寫道:“《天賦》一書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鱗翅目昆蟲學黃金時代一次全面、廣闊、壯麗的再現(xiàn),這才是納博科夫更主要的藝術(shù)目的。”
納博科夫最著名的小說《洛麗塔》更與蝴蝶有著不解之緣?!堵妍愃返膶懽魇桥c納博科夫的捕蝶同步進行的,納博科夫在《關(guān)于一本名為〈洛麗塔〉的書》一文中寫道:“每年夏天,我和妻子都要去捕蝶……每到夜晚或遇白天下雨,我就精力充沛地繼續(xù)寫作《洛麗塔》。” 也就是說,《洛麗塔》文本和蝴蝶標本是互為副產(chǎn)品的?!堵妍愃分嘘P(guān)于美國郊野風光的描寫,正是來自納博科夫捕蝶途中的所見。在《洛麗塔》的結(jié)尾,亨伯特站在高高的坡頂上,聽到山下傳來孩子們天籟般的聲音,他突然產(chǎn)生了頓悟。而納博科夫后來曾說,就在亨伯特所站的那條山路上,“我捉到了首次發(fā)現(xiàn)的雌性藍蝶,它后來被命名為‘納博科夫蝶’”。在小說中,納博科夫稱洛麗塔為“小妖精”(nymphet),意為“早熟少女”,納博科夫新造的這個詞源自“nymph”,后者同時具有“仙女”和“蛹”兩重含義。如果說洛麗塔被形容為一只蝴蝶,那么《洛麗塔》整部小說的情節(jié),也就是亨伯特和奎爾蒂對洛麗塔的誘惑,也就成了一場捕獵。
…… ……
(本文為節(jié)選,完整作品請閱讀《人民文學》202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