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勇攀時代文藝高峰 ——第四期中國作協(xié)“到人民中去”職業(yè)道德教育培訓與文學社會服務實踐活動側記
10月11日至15日,中國作協(xié)“到人民中去”職業(yè)道德教育培訓與文學社會服務實踐活動在浙江嘉興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及文學工作者近7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紅船領航,賡續(xù)百年輝煌
11日,由浙江紅船干部學院宣講團成員李益模圍繞“從紅船精神到偉大建黨精神”講授“開班第一課”。李益模認為首先要回歸到歷史中去,從歷史的變局中去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回望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fā)展歷史,可以發(fā)現黨對時局精準高明的把握能力。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危亡和國家生死存亡關頭為中國共產黨走上歷史舞臺提供了歷史背景,在眾多嘗試與努力中,只有中國共產黨走出了一條與符合中國國情、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正確革命道路,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自強、復興的道路,這與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建黨精神是分不開的。南湖紅船是建黨歷史的一個標志和象征,它所展現的是貫穿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發(fā)展歷程中的革命精神。
李益模認為要自覺地去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歷程,從這個過程中增強自信;要有擔當與自覺,推動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一個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的政黨;面向未來,我們要有民族復興和圓夢的決心與使命感。李益模說,我們可以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許多寶貴的精神運用實踐在新時代,通過增強歷史自覺,把過去、現在、未來貫通起來,在風險挑戰(zhàn)面前砥礪膽識,堅定決心、增強信心、永葆初心。
李益模圍繞“從紅船精神到偉大建黨精神”講授“開班第一課”
11日下午,大家來到南湖革命紀念館開展現場教學。1921年,中共“一大”在南湖紅船上完成最后議程,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誕生。小小紅船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上海作家蔡駿不是第一次來到南湖了,早在30年前,還是小學生的蔡駿就曾隨母親來到嘉興參觀南湖紅船,那時他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作家,跟隨中國作協(xié)再次來到南湖,回到這個意義深遠的地方。30年后,世界已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中國共產黨依舊帶領著中國人民在民族復興和國家強盛的道路上堅定前行,這次在嘉興的培訓和學習讓他對偉大建黨精神有了更加生動深刻的體驗。
在南湖革命紀念館進行現場教學
堅守初心正氣,打造德藝雙馨
12日,作家海飛帶來“從內容看小說和影視的關系”的主題講座,身為作家和編劇,海飛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棲”視角來去梳理和闡釋當下有關傳統(tǒng)文學寫作、網絡小說寫作和影視文學改編間的復雜關系。在他看來,三者各自有其特點,不能認為它們只是簡單地形式轉換。網絡小說追求爽感,某種程度來說比較擅長講故事,這是傳統(tǒng)文學作家可以借鑒的,但是很多時候網絡文學寫作也存在欠缺扎實的整體構架和更有美感的語言等問題。而影視改編相對文學作品來說,對市場和類型有著更高的要求,同時還要考慮策劃和大眾吸引力的問題,市場反應對其影響較大。正確地認識三者之間的差異與各自特征,對涉及不同種類創(chuàng)作的作者來說有著重要意義。
作家海飛帶來“從內容看小說和影視的關系”的主題講座
12日下午,中國作協(xié)邀請了全國公安系統(tǒng)的英雄模范沈云如、周揚作英雄事跡報告。沈云如是一名退伍軍人,他曾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為祖國戍守邊疆17載,2000年轉業(yè)回到家鄉(xiāng)湖州,成為一名社區(qū)民警,2018年主動申請調往偏遠的農村派出所,專職從事戶籍工作。3年來,他曾600多次上門服務群眾,奔波于偏遠地區(qū),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幫助35人找回身份,被譽為“最美浙警”?;诙嗄陙淼膹能娚暮突鶎庸ぷ鹘涷?,他向大家分享了自己關于什么是初心、怎樣堅守初心、怎樣持續(xù)建設初心的心得。
沈云如作英雄事跡報告
現任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區(qū)分局特巡警大隊教導員的周揚,從警以來一直沖鋒在一線,身上有1處槍傷、11處刀傷,縫過142針,對周揚來說,這些都是身為一名人民警察的神圣而光榮的印記,讓他體會到生命的寶貴,也讓他感受到以生命守護生命的價值。
周揚作英雄事跡報告
作家曾清生在聽了英雄模范的事跡報告后深受觸動,他感動于英雄們對初心的堅守,對擔當責任的義無反顧,同時也思索著文學的意義和力量,他說,也許某種意義上,文學能夠改變那些傷害周揚的舉動。好的文學作品反映人民的悲歡,呈現廣闊的世道人心,傳達溫和、善良和希望,使更多的人受到向善力量的感召,這也要求作家們在創(chuàng)作中自覺追求更高的價值和真善美的力量。
文學服務社會,創(chuàng)作深扎實踐
活動后半段,大家分為三個小分隊深入到嘉興各區(qū)縣開展文學社會服務活動。
中國作協(xié)“到人民中去”文學公益大講堂活動走進嘉興職業(yè)技術學院,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吳克敬為學生們講授了“我們熱愛文學的理由”主題講座。吳克敬從“真、善、美,高、富、帥”出發(fā),闡釋了自己對文學的理解和對創(chuàng)作的追求,他認為文學人物和故事即使是虛構的,但表達的情感是真實的,文學作品應當反映現實和社會需求,應當培養(yǎng)高尚的情懷,傳達善意、溫暖、向上的精神面貌,承擔起陶冶情操、激發(fā)人們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的職責使命。
中國作協(xié)“到人民中去”文學公益大講堂活動現場(照片由主辦方提供)
在桐鄉(xiāng)市高級中學,中國作協(xié)“到人民中去”文學作品分享會讓作家們與桐高師生及桐鄉(xiāng)本土作家展開了一場熱烈的文學交流與討論。會上分享了凡一平的《我們的師傅》、海飛的《驚蟄》《麻雀》、蔡駿的《最漫長的那一夜》系列中的《北京一夜》、魯若迪基的《小涼山很小》等作品,大家先后就自己閱讀四位作家作品的體會以及平時閱讀和寫作中遇到的困惑展開了討論,會上還分享了桐鄉(xiāng)當地作家和桐高師生的多部作品,參加文學社會服務實踐的作家們對這些作品逐一進行了點評,大家就創(chuàng)作心得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中國作協(xié)“到人民中去”文學作品分享會(照片由主辦方提供)
在海寧市高級中學,中國作協(xié)“到人民中去”文學作品朗誦會讓師生們共享了一場文學視聽盛宴。朗誦會現場,海高師生朗誦了胡學文的《有生》、龍一的《潛伏》、季棟梁的《上莊記》、孫云曉的《握手在十六歲》、楊遙的《父親和我的時代》、彭學明的《娘》等作品節(jié)選片段以及海高學生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的作品《海高賦》。
中國作協(xié)“到人民中去”文學作品朗誦會(照片由主辦方提供)
課堂教學之外,大家還前往革命遺址、生態(tài)文明、文化自信及鄉(xiāng)村振興示范地等開展現場教學。
作家張兵在參觀當地鄉(xiāng)鎮(zhèn)產業(yè)時感慨,這里的鄉(xiāng)鎮(zhèn)建設和發(fā)展令人感到欣慰,同時這也是幾十年來全國鄉(xiāng)鎮(zhèn)發(fā)展的縮影。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應當深入探查社會現實,了解社會發(fā)展現狀,對鄉(xiāng)村縣鎮(zhèn)等面貌的認識不應停留在過去的刻板印象中,應當有發(fā)展的目光,這就要求作家真正做到深入生活,扎根基層。
革命遺址、生態(tài)文明、文化自信及鄉(xiāng)村振興示范地等教學現場
在分組討論中,大家踴躍發(fā)言,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和本次活動進行積極探討,大家一致認為,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應不斷提升職業(yè)道德、錘煉藝術品格,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才能書寫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作品。
分組討論現場
大會交流現場
彭學明作總結
15日,在大會交流中,孫倫熙、凡一平、孫云曉、王正茂、曾清生、韓宗寶、納張元、王衛(wèi)民、蔡駿、張兵、季棟梁等作為作家代表發(fā)言,陳述了自己的感受與體悟。大家一致認為,這次活動的主題鮮明、導向鮮明、目的鮮明,通過理論學習和現場實踐,更加堅定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信心和決心。文學來自人民,服務人民,這需要作家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作品要經過人民群眾的檢驗,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反映社會正氣,傳播正能量,書寫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弘揚社會公平正義和誠信友善。作家要勇于承擔傳播和弘揚時代精神文化的責任,不忘熱愛文學的赤子之心,不忘愛國之心,不忘一顆從人民中來、回歸人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