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我們內(nèi)心的深淵,才是最大的懸案
認識你自身的黑暗,是對應(yīng)對他人黑暗的最好方法
——榮格
1 雙線索:大情節(jié)和小情節(jié)
東西的最新長篇小說《回響》以一起水邊(大坑)謀殺案起點。美麗的青年女性夏冰清溺水而亡,右手被人為斬斷。在女警察冉咚咚的不斷追查之下,夏冰清的情人徐山川、徐山川的妻子沈小迎、夏冰清信任的朋友吳文超、徐山川的侄子徐海濤,吳文超的同學(xué)劉青、劉青認識的底層詩人易春陽……多個犯罪嫌疑人陸續(xù)浮出水面。究竟是誰,殺死了夏冰清?緝拿水邊謀殺案的真兇,是《回響》的第一大敘事主線,借鑒了推理小說的敘事方法,勘破案件捉拿真兇,是貫穿《回響》這部小說的“大情節(jié)“,是故事鋪陳和結(jié)構(gòu)張力的關(guān)鍵所在。
與此同時,女警冉咚咚在調(diào)查這場謀殺案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丈夫大學(xué)教授慕達夫曾兩次在酒店開房。冉咚咚懷疑慕達夫出軌女作家貝貞,由此引發(fā)了一場深刻的婚姻危機。冉咚咚在勘察、審訊、推理謀殺案的同時,也是勘察、審訊、推理著自己的婚姻。情感案是《回響》的另一條敘事主線,是貫穿整部小說的“小情節(jié)”部分。在敘事上,如果說謀殺案是按圖索驥、順藤摸瓜、講究跌宕起伏,情感線則是風吹草動、草蛇灰線,是“近乎無事的悲劇”。案件線為表,情感案為里。案件線馱著情感線行進,情感案是謀殺案所包袱著的“底”。
小說一共9章20余萬字,東西在奇數(shù)章寫案件的偵破與推理,在偶數(shù)章寫冉咚咚與慕達夫的婚姻與情感。案件線與情感線齊頭并進,案件線的進展常常影響著冉咚咚感情線的進展。兩條線上的人物內(nèi)心翻滾,相互纏繞,形成“回響”。第九章兩線歸一,謀殺案終于偵破,真相大白。但是情感案的“兇手”又是誰呢?真相又如何呢?
2 謀殺案:每個人都殺死了夏冰清一點點
關(guān)于夏冰清如何死去、為何而死的大坑謀殺案,是一場復(fù)雜、綿密、纏繞,加強版的《羅生門》,是一個被層層轉(zhuǎn)包、層層盤剝,多米諾骨牌式的《荒蠻故事》。這里,每一個人的敘述,都是一種基于真實情感卻又無可避地對事實進行改裝過了的回憶。這里,沒有真相,只有對真相的講述和探究。每一個人的講述,都是其內(nèi)心世界的投射,都是對現(xiàn)實的層層過濾的“自我的倒影”。東西說:“我通過他們對現(xiàn)實和情感的反應(yīng)來塑造他們”。在這里,人物的敘述和行動之間的罅隙,都是他們內(nèi)心欲望的回響,也是現(xiàn)實真相的回響。
這里,從徐山川到徐海濤,到吳文超,再到劉青,再到易春陽……他們像外包一個“土木工程“一樣,擊鼓傳花一樣地殺死了夏冰清。當最兇殘的事情發(fā)生了,他們所有涉事者人都有一套自洽的脫罪辭:徐山川說他只是借錢給徐海濤買房,并不知道徐海濤找吳文超擺平夏冰清這件事。徐海濤說他找吳文超,是讓他別讓夏冰清騷擾徐山川,而不是叫他殺人。吳文超說他找劉青合作,是讓他幫夏冰清辦理移民手續(xù)或帶她私奔,卻沒有叫他去行兇。劉青說他找易春陽是讓他搞定夏冰清,搞定不等于謀害。而易春陽盡管承認謀殺,但精神科莫醫(yī)生及另外兩位權(quán)威專家鑒定他患間歇性精神疾病,律師正準備為他作無罪辯護……
殺人的酬勞,從200萬,到50萬,到10萬,到1萬……不斷在減少,每個經(jīng)手人熾熱的欲望卻不斷在疊加?!皻⑷斯こ獭睙o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劇的核心地帶。每個人在這個殺人的“鏈條”中,轉(zhuǎn)嫁自己的焦慮,甩掉自己的負擔,洗脫自己的嫌疑。這里,每一個人都是一面現(xiàn)實之鏡。他們的臉相上,寫著金錢與欲望的互相吞噬,也寫著現(xiàn)實的荒誕不經(jīng)。所以,作者讓冉咚咚憤慨:這么多人參與了作案,但最后只有一個間歇性精神錯亂者承認犯罪,這嚴重挑戰(zhàn)了她的道德以及她所理解的正義?!?/p>
在謀殺案中,東西寫出了,生活的風平浪靜水面之下不動聲色的兇險,婚姻隱秘的角落里的狡詐;寫出了人性中的冷漠、虛偽、矯飾和殘酷的一面。 例如吳文超,他在原生家庭中也受過深深的傷害,他對夏冰清有真切的仰慕之愛,并且也收獲了夏冰清的信任和依賴。然而,在個人私利之前,他依然選擇了出賣她,傷害她。 他既是個受害者,也是加害者。他是“祭品”,也是“獻祭者”。他心里愛,也有恨;有信任,也有背叛。其他幾人也是如此。
所以,在這個看似兇殺為表,情感為里的講述中,故事最終關(guān)切的還是人自身的陰影部分,關(guān)注的是生活這顆大月亮的背面。謊言、疏離、冷漠、自私、避重就輕、自我美化、自我開脫……這里的每一個人都可悲、可憐、可嘆。你既想要部分地理解他們,同情他們,乃至原諒他們,同時另外一個你會跳出來阻止,不允許你為他們各自開脫,不允許你原諒。
3 情感案:愛情與婚姻里,有沒有“破案高手”?
冉咚咚和慕達夫的情感案,同樣也是一個復(fù)雜、綿密、纏繞的“羅生門”的世界。故事開始的時候,冉咚咚與慕達夫的日子是一片歲月靜好?!八龑λ灰f懷疑,就連懷疑的念頭都沒有,仿佛年輕的皮膚上沒有一絲皺紋,空曠的原野沒有一絲風”。但當她發(fā)現(xiàn)慕達夫始終說不清楚在藍湖大酒店的那兩次開房記錄的時候,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了,一場人性的實驗也由此開始了。
對冉咚咚來說,對慕達夫的”審訊“,更多地像是一個象征性行為。其實,她潛意識中早有結(jié)果,早有預(yù)判,早有期待。當她對慕達夫開房事件不斷追問、審問時,她已經(jīng)選擇了懷疑,提前選擇了不相信。她真正想要的是不過是一次印證和一個確認。人們,只愿意選擇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實,并不斷為之尋找依據(jù)。在小說中吳文超曾對夏冰清說:“你不明白你想折騰的人其實是你自己,你更不明白你不肯原諒愛他,本質(zhì)上是不肯原諒自己?!边@句臺詞,同樣適用于冉咚咚。無論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刑偵警察,還是作為11年婚姻中的妻子,冉咚咚對夏冰清兇殺案的偵破,對慕達夫是否出軌的推理,她對他人行為、敘述的觀察、勘探、認知,最終只可能實現(xiàn)對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觀察、勘探、認知。不同于謀殺案,在這樁情感案里,沒有真相大白,沒有答案。也沒有出軌與否,有的只是懷疑和對懷疑本身的探究,對人性內(nèi)心欲望的探究。冉咚咚對自己婚姻的勘察最終只能又一個走向,只能指向她內(nèi)心不堪凝視的深淵,一片黑漆漆的虛無。
作者早有暗示,無論童年時期對父親出軌的疑慮和可能被拋棄的恐懼,都在她內(nèi)心深處留下巨大的陰霾。又或者是年輕的屬下邵天偉的傾慕、純粹,對永恒的理想愛情的向往,都早已經(jīng)令她的心理發(fā)生變化。從割腕、再也沒辦法相信慕達夫,到虛構(gòu)出一個年輕完美的戀人鄭志多。生活與幻覺之間,哪個是更真切的心理現(xiàn)實?此刻的她,無比需要一種確信,需要確認丈夫出軌,以讓自己的心靈獲得自由。
不僅是冉咚咚和慕達夫,徐山川、沈小迎、夏冰清、吳文超,貝貞、洪安格,劉青、卜之蘭……復(fù)雜而微妙的兩性、三角乃至四角關(guān)系中, 所有人的精神生活都晦暗不明,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都千瘡百孔。這里,每一個生命個體如此寂寞,情感世界如此荒涼,而人類的婚姻生活又如此喧鬧、擁擠,人類到底如何做得到把喧囂與孤獨,擁擠和寂寥整合雜糅在一起呢?
兇殺案,一查到底,有罪就是有罪,真相大白,可以結(jié)案。而感情案,依舊留有太多的懸念,無法勘破。案件可以推理,心靈世界卻永遠深不見底。我們的情感生命是一部長篇懸疑劇集。我們的內(nèi)心是這世界上最大的懸案,蓄滿了生命的浩廣、幽深與荒誕。
4 心理學(xué)含量:心靈前史或原生家庭羈絆勘察?
對于東西這樣一位以先鋒“出道”的純文學(xué)作家,《回響》的寫作,引人注目之處,一方面是懸疑類型化敘事的接入,東西嫻熟地在推理敘事快感之中注入現(xiàn)實之重。另一方則是小說之中,無所不在的心理學(xué)知識的鋪墊與彌散?!痘仨憽肥且徊砍錆M心理學(xué)含量的小說。
冉咚咚的偏執(zhí)型人格,原生家庭的傷痛記憶和她的“被愛包圍著卻又無比孤獨”。受害者夏冰清的討好型人格和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夏冰清父母的心理遠視癥,徐山川對異性的占有欲,吳文超的“被拋棄感”,劉青的自卑心,嫌疑人易春陽的被愛妄想癥……都為這部小說和劇中人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景深和心理邏輯,也展現(xiàn)了時代生活的蕪雜與深廣。
無論是兇殺案還是感情案中,很多人物的行為方式,或多或少地帶有原生家庭的羈絆。冉咚咚在兩條敘事主線中的不斷勘查,其實也實現(xiàn)了對眾多人物的“心靈史“和原生家庭關(guān)系的勘察。每一個人物的行為背后,每一個選擇背后,都有過去生活的痕跡和影響。
最終,在這所有人的故事里,恐怕還是在告訴我們:請擁抱你的悲傷,你的靈魂在這里可以得到生長。想要獲得幸福,請先認識你自己,理解你自己。愛情、婚姻、家庭,應(yīng)該是讓你的靈魂得到喘息,應(yīng)該是更松弛、自由的、舒展的地方。
小說最后結(jié)尾:
“你在想什么?”他(慕達夫)問。
“想自己,你還愛我嗎?“她(冉咚咚)問。
“愛?!彼卮?。
要是你問我,你相信這里的愛嗎?
是的。我相信。永遠相信。
但,我同時也永遠相信,慕達夫自有他未被勘察的幽深。只要你的生活與情感有足夠的容量,誰的世界,不是萬里黃河,泥沙俱下?
慕達夫是否就是那個對卜之蘭始亂終棄的文學(xué)教授?慕達夫是否和貝貞發(fā)生有婚外情?生活不止,懸念不止。每一個讀者的猜想,也正是《回響》的回響。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才是文學(xué)經(jīng)典應(yīng)有的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