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創(chuàng)作源于“心動”
徐玲:兒童文學作家,已出版《我會好好愛你》《我的狼媽媽》等長篇兒童文學50多部。作品曾獲冰心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等。其中,長篇代表作《流動的花朵》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入選“三個一百”原創(chuàng)出版工程。
時常有朋友問我,二十年堅持寫作靠的是什么? 是毅力嗎? 我回答說,是啊。但毅力并非從天而降,它是從泥土里長出來的。每個人培植毅力的土壤不同,我的那份土壤是心動。
可以說,我的每一次創(chuàng)作都源于心動,心不動,狀態(tài)不對,也就沒法動筆。十多年前,我注意到大批外來人員子女涌入城市,看到他們跟著爸爸媽媽在城市生活,艱難卻勇敢,我很想為他們寫點兒什么,又怕寫不好,浪費了這個題材。不久后,我去一所外來人員子女學校講課,在階梯教室的桌肚里發(fā)現(xiàn)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將來我要做本地人,那一刻,我心動了,一下找到了切入點,當天晚上就興奮地開始構思大綱,之后就有了長篇小說《流動的花朵》。
接著,我又創(chuàng)作了二孩題材小說《永遠第一喜歡你》、鄉(xiāng)村建設題材小說《如畫》、福利院孤兒題材小說《我想有個家》等。對我來說,心動過后的創(chuàng)作不僅僅是書寫,也是探究,是傾訴,更是對平凡生活里最溫暖的那部分內(nèi)容的致敬和紀念。
2019年夏天,我開始注意到一個看似平凡卻又不平凡的群體。
休息日,我和我的志愿者朋友們常去一些社區(qū)給孩子們上閱讀課,在那里,我結識了許多社區(qū)工作者,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種自覺的、樸實的、無私的奉獻精神,我想為他們寫點兒什么。
寫什么? 怎么寫? 一時找不到角度。直到有一天在社區(qū)聽到一對父子的對話,我的心動了。
爸爸說:“學習是你的事情,工作是爸爸的事情,我們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不讓對方擔心,也不給對方惹麻煩,就都是好樣兒的!”
兒子回答:“嗯! 我長大要像爸爸一樣,做一個把工作做得很好的人?!?/p>
我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走近這對父子,聆聽他們的故事。爸爸是社區(qū)書記,兒子是個機靈鬼。爸爸工作繁忙,拿不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兒子,“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乍一看似乎是這個爸爸的無奈之說,而實際上爸爸是在引導兒子對自己負責,學會擔當。爸爸專注于工作的模樣打動了兒子,感染了兒子,兒子才有了那一句“像爸爸一樣做一個把工作做得很好的人”。
這是心動的力量!
為了獲得更多的創(chuàng)作素材,我擴大采訪圈,走進多個社區(qū),選擇了幾個重點對象深入采訪。除了面對面交流,我還多次跟隨他們進入工作現(xiàn)場,走到居民們身邊,深入了解他們的工作。
社區(qū)工作瑣碎繁雜,看起來都是小事,可任何一件小事涉及到千家萬戶,便是大事。社區(qū)工作者每天都在為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操心忙碌,正因為有許許多多和他們一樣默默無聞的奉獻者,才有了無數(shù)個小家的安寧幸福。
我發(fā)現(xiàn)以社區(qū)書記為代表的基層黨員干部的奉獻,以及這種奉獻背后的時代精神正是當代少年兒童成長的精神沃土,于是,一對父子的故事就這樣在我腦海里慢慢成型了。
2020年,從春天到秋天,我花了大半年時間創(chuàng)作《長大后我想成為你》。材料的刪選、人物的設定、情節(jié)的轉(zhuǎn)換、語言的打磨、細節(jié)的推敲都容不得半點馬虎,期間遇到一些困惑,中斷幾次,可以說創(chuàng)作難度遠遠大于我的預期。
我在這部作品里書寫的是新時代的精神傳承,講述一個少年在爸爸的影響下學會擔當、懂得責任的故事。作品中我安排了兩條線索,一方面通過孩子的視角聚焦當代基層社區(qū)書記繁瑣、忙碌的工作常態(tài);另一方面從關注親子關系和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角度,通過塑造一個在孩子心里越來越高大的了不起的爸爸形象。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身教更能打動孩子的心靈,其影響遠大于言傳。我想借書中李抒恒的做法觸發(fā)讀者去思考:對社會有擔當與對家庭有擔當真的矛盾嗎? 其實不然。專注于工作、樂于為社會奉獻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人生榜樣。
我知道,這次怦然心動的創(chuàng)作并不能算是已經(jīng)完成,等待它的是讀者的檢閱。如果它能撩動讀者的心弦,我才能說,這是一次有意義的寫作,這是一次完整的心動之旅。
《長大后我想成為你》,徐玲著,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21年6月第一版,3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