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造杰:新時期以來壯族文學的繁榮發(fā)展
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文學是我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初期壯族文學獲得了初步的興起,但在新時期才進入一個嶄新的繁榮發(fā)展階段,壯族文學迎來了百花齊放、姹紫嫣紅的新局面。新時期以來的壯族文學得到了健康發(fā)展,并經歷了從復蘇、探索到走向繁榮的變化過程。這種繁榮不僅體現為數量眾多的文學作品,獲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學獎項,而且形成了一個壯族作家群體,在廣西文壇占據重要的位置。同時壯族文學批評與研究也得到了重視和加強,出版了許多重要的著作,總結了壯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經驗和成果。經過多年的努力,壯族文學在21世紀初調整布局,開拓創(chuàng)新,形成全面繁榮的局面,在全國文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壯族文學的崛起有著特定的政治、歷史、文化背景,與新時期文藝領域的撥亂反正、解放思想有著很大的關系。改革開放初期,由于政治生活、經濟生態(tài)的環(huán)境得到改善,為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廣大壯族作家的積極性得到解放,他們參與到社會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從各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中吸取豐富的營養(yǎng),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題材、數量、質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制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方針,使作家們開始放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1979年全國第四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廢止了在文藝創(chuàng)作和批評領域的行政干預和命令,強調要遵循文藝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讓文藝家充分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精神。這次會議激發(fā)了作家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熱情,并以新的姿態(tài)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了很多作品。同時新時期的文學思潮對壯族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80年代國內興起的改革文學、尋根文學、通俗文學等文學思潮,帶動了壯族文學的發(fā)展,與全國文學主潮的步伐遙相呼應,廣西還出現了“百越境界”和“88新反思”的文藝爭鳴現象。此外,壯族特殊的地域環(huán)境與歷史文化積淀提供了豐富的文學寶藏。紅水河和左右江流域是壯族人民的集中地,從這里成長起來的作家如陸地、韋其麟、韋一凡、馮藝、韋俊海、黃佩華等的文學創(chuàng)作最具有本土意義,也最能代表壯族文學的民族特色。
新時期以來壯族文學的發(fā)展大體經過了新世紀前和新世紀兩個時期:
一、新世紀前壯族文學的復蘇與發(fā)展
新時期壯族文學獲得了恢復和快速發(fā)展?!拔母铩苯Y束后不久的1978年3月,廣西恢復了文聯和各個協(xié)會的工作和活動,平反了《美麗的南方》《元宵夜曲》《劉三姐》等8部優(yōu)秀作品。1980年、1986年、1996年廣西先后召開了第三次、第四次、第六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探討繁榮發(fā)展廣西文學的有效方法和途徑。20世紀80年代廣西作家協(xié)會多次舉辦文學創(chuàng)作講習班,吸收少數民族作者參加學習和創(chuàng)作,還定期舉辦廣西少數民族文學獎項,涌現出一批批的壯族作家。新時期以來一些壯族老作家相繼去世,同時一批中青年作家朝氣蓬勃,顯露出開拓奮進的文學力度,壯族文學形成了一支自己的創(chuàng)作隊伍。從年齡層次看,形成了老、中、青結合的作家群體。屬于老一輩作家的有陸地、肖甘牛、周民震、莎紅、張報、華山、梁寧、萬里云、藍鴻恩、黃勇剎、黃青、蒙光朝、黃福林、丘行、古笛、韋星朗、韋潔晶、李春鮮、黃日昌、黃寶山等;步入中年的作家有農冠品、王云高、韋緯組、潘榮才、凌渡、韋文俊、陳雨帆、蘇長仙、韋顯珍、韋志彪、黃士鼎、陸偉然、韋編聯、韋以強、韋照斌、韋明波、韋銀芳、涂世馨、藍直榮、蘇方學、何津、紅波、蘇永勤、嚴小丁、張武、肖丁三、覃紹寬等。在新時期壯族文學崛起的過程中,新成長和涌現出來的青年作家有韋一凡、黃鉦、黎國璞、藍陽春、何培嵩、孫步康、韋元剛、梁芳昌、張波、謝樹強、蒙齊華、黃燦、林萬里、鄧錦鳳、莫勇繼、陳多、岑獻青、黃鳳顯、郭輝、黃堃、黃瓊柳、李甜芬、黃神彪、黃承基、農耘、路少平、李華榮、黃佩華等。他們大多數加入了廣西作家協(xié)會,少數還成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的會員。有的作家如萬里云、蘇方學、岑獻青、黃承基等長期居住在廣西境外,還出現了少數女作家韋潔晶、陳多、李甜芬、韋銀芳、黃瓊柳等。
新時期的壯族文學創(chuàng)作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作品數量眾多,品種和體裁齊全。不僅小說、詩歌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散文、報告文學、文學劇本也有長足的進步。在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多管齊下,題材和內容豐富,體現了壯族新時期文學的主要成就。1979年王云高與人合作的《彩云歸》獲全國短篇小說獎,是廣西文學首次獲得的全國文學創(chuàng)作獎。陸地是當代壯族文學中資格最老和貢獻最大的作家,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美麗的南方》,新時期之后他進入了小說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先后出版了《瀑布》的第一部《長夜》、第二部《黎明》。這部長達10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上都有新的突破和成就,標志著陸地小說創(chuàng)作達到了新的高度。《瀑布》塑造了壯族青年革命家韋步平在現代領導南方農民運動和英勇斗爭的光輝形象,反映了20世紀初期我國西南某一地區(qū)廣闊的現實生活和復雜的革命斗爭情況。小說主題思想突出,故事情節(jié)生動曲折,線索主次分明,人物形象真實感人,表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才華。小說1981年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一等獎。韋一凡的長篇小說《劫波》描寫了壯鄉(xiāng)白鶴村的生活環(huán)境,反映了韋姓家族兩代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故事,表現了近半個世紀以來壯族鄉(xiāng)村人民生活百態(tài)和變遷情況。小說成功塑造了韋良山的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反對封建專制和極“左”思潮,同時又有保守落后和消極復雜的一面。小說故事波瀾起伏,語言清新流暢,富有傳奇色彩和悲劇氣氛,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批判性。1990年丘行出版了長篇小說《山城劍影》,描寫解放戰(zhàn)爭時期壯族地下黨員巖奇林深入南方龍馬市進行革命斗爭并取得光榮勝利的故事。他與特務分子斗智斗勇,挫敗敵人的陰謀詭計,最終迎來了龍馬市的成功解放。小說還通過主人公和黃秋凝的愛情糾葛,塑造了巖奇林舍己為人的光彩照人形象,具有撲朔迷離和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
這一時期出版的長篇小說還有《亂世梟雄》(陸君田、黎國璞)、《冬雷》(陳漫遠、王云高)、《摩根世家》(張波)、《明星恨》(王云高)、《天眼》(潘榮才)等,中短篇小說集《檳榔盒》(農穆等)、《故人》(陸地)、《江和嶺》(黃鉦)、《上梁大吉》(潘榮才)、《姆姥韋黃氏》(韋一凡)、《白罌粟》(孫步康)、《日出處,月落處》(岑隆業(yè))等。其中,韋一凡的創(chuàng)作成就突出,其短篇小說《姆姥韋黃氏》、中篇小說集《被出賣的活觀音》、報告文學《百色大地宣言》(合著)先后三次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優(yōu)秀獎。90年代后又產生了一批全國所熟悉的壯族青年作家如韋俊海、黃佩華、凡一平等,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不斷獲得廣西的各類文學獎項,在廣西甚至全國文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中,韋俊海著有長篇小說《大流放》《浮生》《春柳院》、中短篇小說集《苦命的女人》《河》《引狼入室》《紅酒半杯》等。他的小說多描寫桂西北紅水河流域的民族生活和人物故事,體現出在現代文明沖擊下少數民族文化心態(tài)的變化,具有濃郁的地域生活氣息和民族文化色彩。
新時期散文創(chuàng)作勢頭強勁,散文家隊伍迅速擴大。周民震、凌渡、黃福林、藍陽春、蘇長仙、岑獻青等都結集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包括黃福林的《蹄花》、藍陽春的《歌潮》《回響》、蘇長仙的《山水·風物·人情》《云絮飛花》、岑獻青的《秋螢》等。這些散文作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逐步引起了國內散文界和批評家的關注,有的還被收入各種權威的散文選本和選刊。其中,成績最為突出的是凌渡、藍陽春。凌渡是“80年代廣西文壇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家”,他走遍了祖國南方的各地,從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散文的藝術美,先后出版了三部散文集《故鄉(xiāng)的坡歌》《南方的風》《聽狐》,內容多描寫廣西本土的少數民族生活與風土人情,生動展現了地域自然風光和民族風貌,反映了少數民族的生存狀態(tài)和心靈世界。在描寫自然景色的同時,作者善于通過精巧的構思和靈活的結構來抒發(fā)真摯的感情,其語言樸實流暢、清新含蓄、灑脫親切,表現手法靈活多樣。藍陽春的散文集《歌潮》多描寫廣西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生活,敘述本土的故事和人物,抒發(fā)對民族和國家的深厚情感。這部散文集不僅標志著藍陽春的散文創(chuàng)作開始走向成熟,而且也奠定了他在廣西文壇的地位。此外,周民震以創(chuàng)作電影文學劇本而譽滿全國,同時他還創(chuàng)作了眾多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集《花中之花》描繪了廣西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贊美了嶄新的社會主義生活,其語言清麗,意境優(yōu)美,自成風格。
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韋其麟、莎紅、黃青、農冠品、李甜芬、黃瓊柳、黃堃、韋文俊、馮藝、黃承基、黃神彪、蒙飛等都創(chuàng)作出了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取得了可觀的成果。韋其麟善于通過壯族民間傳說來進行創(chuàng)作,其敘事詩集《尋找太陽的母親》具有歷史的古樸色彩和民族風味,又有強烈的時代情感和文化內涵;短詩集《含羞草》和散文詩集《童心集》則充滿了哲理的思考。莎紅的短詩集《山歡水笑》《邊塞曲》《唱給山鄉(xiāng)的歌》言簡意賅,情真意切,意境清新。黃承基90年代后到廣東社科院文學所工作,但始終關注家鄉(xiāng)和民族,其詩歌既彌漫著八桂文化的氣息,又充滿著現代的思考。他著有詩集《南方血源》《斷續(xù)風雨》《亞熱帶》《遠航》等,感情充沛、豪放剛健、語言優(yōu)美,在廣西80年代的詩壇有較大的影響。黃神彪出版了散文詩集《吻別世紀》《隨風詠嘆》《花山壁畫》《圣母的祝愿》等,其中1990年出版的長篇散文詩《花山壁畫》代表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國文壇引起熱烈的反響和討論,被譽為“民族史詩性的作品”。這時期較為重要的詩歌集還有黃青的《山河聲浪》、古笛的《山笛》、農冠品的《泉韻集》《島國情》、黃堃的《遠方》、陸偉然的《流云集》、韋文俊的《金鳳凰》等。此外,李甜芬、黃瓊柳等壯族女詩人也有不俗的表現,她們在80年代分別出版了詩歌集《“四葉”草》和《望月》,內容充滿著時代氣息,風格各具特色。和新時期的壯族小說和散文相比,壯族詩歌創(chuàng)作顯得相對薄弱,還缺乏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著名詩人和作品。
在報告文學和劇本文學方面,新時期的報告文學才逐步發(fā)展起來,從事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壯族作家很少,主要有蘇方學、何培嵩、韋明波、陸文祥等。其中,何培嵩是成就最大的一位,他專注于報告文學的創(chuàng)作,撰寫了《歸客》《住手!死神》等數十部報告文學作品,在壯族當代文學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其中《歸客》1990年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何培嵩善于描寫全國的體壇名將、影視明星事跡,贊美他們的堅強毅力和崇高品質。他的報告文學取材于現實生活,新聞的真實性和文學的形象性相結合,具有一定的可讀性和感染力。此外,蘇方學的《祖國的翅膀》、陳雨帆與人合作的《國門虎將》、韋明波的《五枚軍功章》、潘榮才的《飛翔和海鷗》、藍陽春的《英雄鐵騎》等,都是新時期較好的報告文學作品。從事電影戲劇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要有周民震、韋潔晶、陳雨帆、蘇方學等,其中,周民震在新中國成立后就致力于影視文學創(chuàng)作和多部舞臺劇本,新時期以來他撰寫了劇本《鬢邊的花兒》《甜蜜的事業(yè)》《彩色的生活》《彩橋》《心泉》《春暉》《遠方》等十多部電影劇本。他的影視文學創(chuàng)作遵循現實主義的方法,從現實中取材,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同時幽默風趣,雅俗共賞,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從新世紀前壯族文學的發(fā)展中,我們可以看出壯族小說創(chuàng)作以現實主義為主潮,多描寫革命歷史題材的斗爭和人物故事,再現了現代中國艱苦卓絕的革命戰(zhàn)爭、土地革命和當代鄉(xiāng)村的巨變過程,反映了廣西少數民族地區(qū)在改革開放中的真實狀況。散文創(chuàng)作則以描寫廣西本土的自然山水和風土人情為主,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詩人們運用創(chuàng)新的藝術形式和手法描寫了新時代的生活內容,具有多元化的創(chuàng)作個性和風格特點。報告文學則以記錄新時期的生活題材為主,塑造了時代楷模和先進人物,彰顯了崇高的思想主題和藝術魅力。
二、新世紀壯族文學的繁榮與創(chuàng)新
新世紀以來壯族文學創(chuàng)作保持了良好的創(chuàng)作勢頭,各個文學體裁繼續(xù)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在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作家們多描寫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社會的變化以及城鄉(xiāng)差距所帶來的文化沖突問題。在思想主題上更加深化突出,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民族情感。黃佩華、凡一平、李約熱、陶麗群等作家繼續(xù)簽約,主攻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黃佩華具有自覺的民族意識,致力于描寫壯族人民的歷史與現實生活。他先后出版了小說集《南方女族》《遠風俗》、長篇傳記《瓦氏夫人》、長篇小說《生生長流》《公務員》《殺牛坪》等作品,體現出鮮明的壯族文化底蘊和藝術特色。黃佩華曾多次獲壯族文學獎、廣西文藝創(chuàng)作“銅鼓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等。凡一平早年出版了多部都市題材的小說如《跪下》《順口溜》《變性人手記》等,反映了現代文明的危機和復雜的人性沖突。從2008年開始,他致力于寫鄉(xiāng)村題材的小說,創(chuàng)作了《撲克》《撒謊的村莊》《上嶺村的謀殺》《上嶺村編年史》《上嶺閹?!贰断s聲唱》《我們的師傅》《四季書》等中長篇小說,反映了壯族地區(qū)農村生活的現狀。凡一平的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益和社會效益。他因此也被稱為“渾身是戲”的作家,還被稱廣西文壇的“四君子”之一。李約熱出手不凡,出版了長篇小說《欺男》、小說集《人間消息》等,他的作品以中短篇小說為主,努力打造一個以“野馬鎮(zhèn)”為中心的文學世界,多反映鄉(xiāng)土人物的生存狀況,突出他們堅韌頑強的精神,同時善于利用怪誕、幽默的手法去揭示生活的悲劇現象。其中,《人間消息》2020年獲得全國第十二屆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此外,陶麗群是優(yōu)秀的壯族女性作家,她以中短篇小說見長,創(chuàng)作有《回家的路亮堂堂》《一個夜晚》《起舞的蝴蝶》《母親的島》等作品。其中,2016年《母親的島》獲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她的小說常截取生活的片段,結構扎實緊湊,語言精準流暢,意蘊深刻而耐人尋味。新世紀的壯族小說仍然聚焦于地域文化生活的描寫,集中反映了新時期壯族地區(qū)人民的生存現狀和復雜人性的變化,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也反映了壯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和心理特征。
在散文方面,作家們繼續(xù)聚焦廣西本土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真實記錄了家鄉(xiāng)的秀美景觀和個人的生活經歷,表達了熱切的家國情懷。馮藝、龐儉克、嚴鳳華、石一寧等人十分活躍,取得了散文創(chuàng)作的新成就。馮藝的文學創(chuàng)作涉及詩歌、散文和小說多種文體,尤其以散文見長。他從90年代起連續(xù)發(fā)表和出版了散文和散文集《朱紅色的沉思》《云山朗月》《逝水流痕》《桂海蒼?!贰哆叺責o聲》《瑤風鳴翠》《紅土黑衣》《沿著河走》等。其中,散文集《朱紅色的沉思》《桂海蒼?!贩謩e獲第四屆、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前者以優(yōu)美而簡練的文筆,深沉而強烈的感情,表達了對祖國、家鄉(xiāng)和人民的無限熱愛之情,以及對民族歷史和文化的思考。后者描寫了廣西多元、異質、獨特的人文地理,深入挖掘和探究了廣西人文歷史和民族心理。他的散文知識豐富、文筆優(yōu)美,體現了作者對歷史與現實的思考。龐儉克出版了散文集《秋天的情書》《三十歲男人自白》等,1995年因散文創(chuàng)作成就突出獲莊重文文學獎。他的散文形式多樣,構思巧妙,語言精練,別具一格,充滿激情和靈性,表現出強烈的生命意識和文化內涵。嚴鳳華出版了散文集《窗外是風景》《一座山,兩個人》《民間記憶》《左江煙云》《四季飄香》等,作品多聚焦于八桂風物和民族習俗,詳細記錄了廣西世居民族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風格自然樸實、語言淡雅清切。長期在北京生活和擔任《文藝報》《民族文學》編輯工作的石一寧發(fā)表了眾多的散文作品,新世紀以來出版了散文集《薄暮時分》《湖神回來了》《履痕心緒》等,記錄了自己的生活見聞、時代變遷和當代文藝活動的情況,抒發(fā)了對人物命運的感嘆和游子鄉(xiāng)愁的情感。
新世紀以來不斷涌現出一些青年壯族作家和詩人,如潘瑩宇、黃土路、費城、黃芳、梁志玲、黃鵬、榮斌、梁洪、牙韓彰、三個A等,他們不斷有新的作品推出,運用多元化的藝術手法形象地表達了個人的敏銳情感和思考。重要的作品有潘瑩宇的中短篇小說集《跨越門檻的姿勢》,黃土路的小說集《醉客旅館》、散文集《誰都不出聲》《翻出來曬曬》、詩集《慢了零點一秒的春天》等,尤其以詩歌創(chuàng)作見長,內容多表現故鄉(xiāng)和親情,情感真摯,細膩動人。榮斌長期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先后出版詩歌集《面對槍口》《卸下偽裝》《在人間》《自省書》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長期擔任《當代廣西》主編的牙韓彰2019年出版了散文集《屈指家山》,描寫了廣西的名山大川和家鄉(xiāng)的人物故事,充滿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和人文情懷,表達了熱愛家鄉(xiāng)和故土的真切情感。此外,鐘日勝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2010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報告文學《非洲小城的中國醫(yī)生》,記錄了一名中國醫(yī)生不遠萬里去非洲援助醫(yī)療工作的感人故事,作品獲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此外,不少文學作品特別是長篇小說被成功改編為影視劇,一些作品還被翻譯成外國文字在海外出版,擴大了壯族文學與作家的影響力。
近年來在中國作家協(xié)會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之下,壯族作家的隊伍不斷壯大,不少壯族作家如費城、趙先平、黃芳、向紅星、羅瑞寧、周耒、羅南、鐘日勝、黃吉韜、梁志玲、韋榮兵、李明媚、藍海洋、韋孟馳、陸祥紅、周龍、黃格等先后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截止2019年,廣西作家協(xié)會共有會員2202人,其中少數民族會員866人,占39%,而壯族作家占主體,形成了老、中、青梯隊整齊的多民族作家隊伍。隨著網絡文學的快速崛起和繁榮,一些壯族青年作家還利用網絡媒體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紀塵、費城、忽然之間~、施定柔等活躍在各種網絡文學網站上。中國民族文學網、廣西文聯網、廣西民族報網等發(fā)表了眾多壯族青年作家的文學作品,體現了壯族文學的網絡化趨勢和多元化發(fā)展的局面。
此外,壯文創(chuàng)作也得到了發(fā)展。壯文初期主要是記錄和整理壯族民間口頭文學,新時期以來廣西為促進壯文的發(fā)展,積極探索壯文進校教育教學的實踐發(fā)展,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壯語教育發(fā)展良好。用壯文創(chuàng)作的作家主要有韋以強、蘇長仙、蒙飛、黃新榮、李從式、陸登、陸世初等人。1983年韋以強、蘇長仙第一次推出壯文散文《卜萬斤》,榮獲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優(yōu)秀散文獎。1986年秋《三月三》壯文版創(chuàng)刊,擴大了壯族文學的傳播和影響力。2005年廣西設立首屆壯文文學獎,李從式的山歌《深情重如山》和陸登的中篇小說《短腳阿和》等五篇作品獲獎。2007年余執(zhí)出版了小說集《天知道》,蒙飛和黃新榮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節(jié)日》成為壯族歷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并于2008年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隨后,蒙飛用壯文創(chuàng)作的《山重水復》《風吹過街》等曾獲多項獎勵。從2018年開始,廣西民族報社與余執(zhí)、尹福建、鐘希增、陸如剛、凌秀香、譚喜花等壯文作家進行了首次“壯文作家作者”簽約,他們創(chuàng)作的壯文作品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
壯族當代文學的繁榮還體現在文學刊物上?!稄V西文學》《三月三》《廣西民族報》,以及《柳州日報》《南寧日報》《河池日報》《百色日報》等民族地區(qū)的報紙,發(fā)表了眾多壯族作家的作品并獲得了較好的發(fā)展。在廣西文聯主辦的文藝期刊中,存在歷史最長、最有影響力的是《廣西文學》,在推出廣西優(yōu)秀壯族文學作品、培育壯族青年文學人才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該雜志創(chuàng)立于1951年6月,1957年1月至1980年6月曾先后改為《廣西文藝》《漓江》《紅水河》《革命文藝》等,是廣西文學的重要刊物。在70年的歷程中,《廣西文學》在不同歷史時期推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如陸地的長篇小說《美麗的南方》《故人》、韋其麟的詩歌《莫弋之死》、黃飛卿的短篇小說《五伯娘和新兒媳》、周民震的戲劇《三朵小紅花》等,在廣西和中國文壇上產生了重要影響。該雜志近年來還創(chuàng)設“廣西詩歌雙年展”品牌欄目,連續(xù)推出本土詩歌大展等,為壯族作家發(fā)表文學作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園地和平臺,這對繁榮壯族文學創(chuàng)作和壯族文化藝術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壯族文學批評的收獲與成果
文學批評與研究是壯族當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壯族新時期文學的興起,對壯族文學的批評與研究也逐步增多,一批廣西壯族批評家和學者加入了對壯族文學的批評隊伍當中。壯族文學批評主要圍繞壯族文學史、壯族民間文學和壯族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來展開評論與研究,其中,又以壯族作家文學評論為主,并貫穿著壯族文學批評的主線和脈絡。梁庭望、周作秋、黃紹清等在壯族文學史論,藍鴻恩、黃勇剎、農冠品、韋蘇文在壯族民間文學評論方面分別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撰寫了一批文學批評與研究的著作。在壯族作家文學批評與研究方面,胡樹琨、覃伊平、譚福開、楊炳忠、雷猛發(fā)、黃承基、黃偉林、石一寧、羅瑞寧、歐造杰等成為主要的代表。
首先,在壯族文學史論和民間文學批評方面,1979年廣西師范大學的歐陽若修、周作秋、黃紹清、曾慶全編著了《壯族文學史》(3冊),新世紀初歐陽若修、周作秋、黃紹清、覃德清編著的《壯族文學發(fā)展史》則注重從歷史的角度論述壯族文學發(fā)展演變的過程,增加了壯族現當代文學的內容。1993年黃紹清的《壯族當代文學引論》則是壯族當代文學研究的奠基之作,總結了壯族當代20多位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的豐碩成果。2007年雷銳的論著《壯族文學現代化的歷程》,詳細論述了廣西壯族文學的現代化過程與發(fā)展規(guī)律問題,對多位壯族當代作家及其文學作品進行了獨到的分析,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創(chuàng)新意義。在壯族民族民間文學批評方面,新時期以來先后出版了廣西多位學者的研究著作,包括藍鴻恩的《廣西民間文學散論》、黃勇剎的《歌海漫記》《采風的腳印》《壯族歌謠概論》、梁庭望與農學冠合著的《壯族文學概論》、韋其麟的《壯族民間文學概觀》、潘其旭的《壯族歌圩研究》、莫非與陳多合作的《民族文學論稿》、陸里的《壯族文學概況》、周作秋編的《周民震韋其麟莎紅研究合集》、蒙書翰編的《陸地研究專集》、鐘世華編的《韋其麟研究》、歐造杰編的《凡一平研究》等,這些著作豐富了壯族文學批評的內容,拓展和深化了壯族文學研究的深度。
其次,在壯族作家文學批評方面,不僅壯族批評家初步形成了群體,而且編著和出版了壯族文學批評的著作。1991年王敏之、雷猛發(fā)編著《廣西壯族文學評論集》(上、下集),收入了80篇壯族當代文學的評論文章,全面展現了新時期以來壯族文學發(fā)展的真實面貌和主要成就。這一時期出版的壯族文學批評家的著作主要有:楊炳忠的著作《桂海文譚》、黃紹清的《壯族現代文學卮論》、雷猛發(fā)的《殘雨集》《感悟探索——雷猛發(fā)評論集》、胡樹琨的《劉白羽作品欣賞》《百花集勝——優(yōu)秀短篇小說欣賞》、黃承基的《文學價值論》《文學審美論》、石一寧的《走向文學新天地》《民族文學:現場與思考》、陳麗琴的《壯族當代小說民族審美導論》、羅瑞寧的《審美與欲望的糾纏——轉型期中國文學研究》、歐造杰的《邊緣地帶的活力——廣西當代文藝理論與批評的構建與發(fā)展》、周飛伶的《守望鄉(xiāng)土走向現代——壯族新壯文文學研究》等。其中,黃偉林是廣西新時期以來最活躍和最重要的壯族文學批評家,他一直專注于廣西當代文學的批評與研究工作。新時期以來他發(fā)表了眾多的文學評論文章,出版了《桂海論列》《轉型的解讀》《文學桂軍論》《中國當代小說家群論》《廣西多民族文學的共同發(fā)展》等著作。其中,《轉型的解讀》1999年獲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是壯族批評家中唯一獲得此獎項的學者。
新時期以來,廣西文藝界多次召開民族文學研討會,深入探討了廣西民族文學特別是壯族文學的民族特色與成就。如1981年5月《廣西文學》編輯部主持召開文藝的民族特色問題座談會,1987年初召開的首次壯族當代文學討論會,2020年6月廣西文聯主辦的新時代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討會等。批評家們還多次召開壯族作家作品研討會,幫助壯族文學創(chuàng)作發(fā)展。如丘行長篇小說《山城劍影》研討會、陸地小說創(chuàng)作研討會、何培嵩報告文學研討會、周民震戲劇作品研討會、黃佩華小說創(chuàng)作研討會、陸地誕辰100周年暨文學創(chuàng)作研討會等。1987年廣西成立了壯族作家創(chuàng)作促進會,該會自成立以來,積極發(fā)現、團結和培養(yǎng)文學新人,為推動壯族文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壯族作家創(chuàng)作促進會的推動和組織下,成立了壯族文學獎和壯文文學獎,每三年評獎一次,有效激發(fā)了壯族作家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熱情,推動了壯族文學的繁榮發(fā)展。
壯族新時期以來的文學取得的進步是全方位的,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它離不開老一輩作家陸地、周民震、藍鴻恩、黃勇剎、韋其麟等人的帶頭和推動作用,并始終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正確方向。壯族是一個勤勞樸實、開放包容的民族,壯族作家們始終堅持艱苦奮斗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反映民族精神,增強民族特色。壯族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繁榮,得益于中央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廣西少數民族文學“銅鼓獎”、壯族文學獎、壯文文學獎等獎項的成立,則發(fā)揮了很好的引導和鼓勵作用。廣西文聯和作家協(xié)會舉辦了多次少數民族作家培訓班、作家筆會和改稿會,還組織一些民族作家到各地參觀考察,開闊了他們的視野?!睹褡逦膶W》《廣西文學》《三月三》《廣西民族報》等報刊,對壯族文學的繁榮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的平臺作用。此外,廣西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和壯族作家創(chuàng)作促進會等在推進壯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發(fā)揮了中介和服務功能。廣西區(qū)內外的文學批評家們多次組織壯族文學研討會,進行經驗交流,不斷歸納和總結壯族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所取得的成就和藝術特色,體現了壯族文學批評與理論的自覺,有力推動了壯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進步與繁榮。
總之,新時期以來壯族文學有了全面快速的發(fā)展,這些作品在內容上真實反映了壯族地區(qū)的社會生活、民族性格和社會風貌,塑造了具有民族性格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典型環(huán)境;在語言形式上吸收了大量的壯族民歌進入作品,因此在總體上表現出較為突出的民族特色。新時期以來的壯族文學雖然取得了較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些作品的民族特色還不夠鮮明突出,藝術形式還較陳舊。作家的素質修養(yǎng)還有待提高,特別是壯族女作家人數稀少,青年作家后勁不足。與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較先進的文學相比,壯族當代文學還顯得相對滯后,無論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數量和質量方面,與國家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還有一定的距離。壯族當代文學作品數量雖大,但拳頭產品不多,特別是目前還沒有獲得魯迅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的作品,有全國影響的名作家還不多??上驳氖?,近年來廣西加大了對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扶持力度。一批壯族作家干勁十足,銳意進取,新時代的壯族文學有望獲得更大的成就和突破。
注釋:
①黃紹清:《壯族當代文學引論》,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33頁。
②溫存超、陳代云、李琨等:《廣西當代文學》,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55頁。
③歐造杰:《“野馬鎮(zhèn)”的文學世界——讀李約熱的小說集〈人間消息〉》,《中國民族報》2021年1月22日。
④石才夫:《絢麗多彩的新時代 廣西少數民族文學》,《文藝報》2019年9月6日。
⑤雷猛發(fā):《壯族當代文學研究的總體構想》,《學術論壇》1987年第5期,第41頁。
【基金項目: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課題“壯族當代文學批評研究”(19XJA751005),河池學院2021年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費項目“新時期以來少數民族文學批評研究”(2021GCC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