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評論——90后的聲音
漫畫:程璨
編者的話
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第一代,90后是與網絡文學一同成長的。在他們的筆下,我們仍能感受到文學傳統對于新青年寫作者的滋養(yǎng),更可喜的是他們的網絡文學批評語調與風采:純凈天然,有趣真誠,有筋骨、有溫度,有“批評精神”,有朝氣、有銳氣。線上線上,在新的文學批評場域,更多年輕一代敢于表達觀點,勇于發(fā)出強音——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新時代網絡文藝評論。
幻想類網絡文學如何能有新突破
楊毅(27歲)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生
對于幻想類網絡文學,無論我們持何種看法,都不得不承認幻想類網絡文學再次激活了通俗文學,或者說消遣文學的強大勢頭。對于一些浸潤在精英文學傳統的學院派來說,對文學的消遣和娛樂功能是無法認同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文學不曾承擔這樣的功用——從古代的才子佳人小說到近代的鴛鴦蝴蝶派,從瓊瑤的言情小說到金庸的武俠小說,文學的娛樂化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
沒有必要對這個現象進行批判。真正要做的是分析它的出現,以及它究竟帶來了什么。
事實上,幻想類網絡文學有其自身與傳統文學不同的寫作倫理、生產方式和運行模式。從腥風血雨的江湖恩怨到俠骨柔情的兒女情長,從鉤心斗角的后宮爭寵到爾虞我詐的職場權謀……不得不說,幻想類網絡文學制造的懸疑驚悚或穿越言情僅僅是感官上的情緒波動,這些眼花繚亂的故事與人的現實生活沒有太多內在的聯系,人們無法從中窺見支配歷史的秘密或改善現實的處境。
問題的關鍵在于,為什么這些看似與“現實”“人生”沒有內在聯系的東西會擁有強大的粉絲群?或許是因為現實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得不到解決,一些人需要從幻想類網絡文學中獲得情感上的撫慰,暫時緩解了現實中的某些焦慮。
因此,分析幻想類網絡文學的快感機制,其實離不開培育它的“現實”土壤。不妨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理解:那些看似天馬行空的幻想則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現實世界的折射。如果不是困頓在庸常無聊的俗世之中,又怎會想象武俠江湖的快意恩仇?如果不是對現世生活的無可奈何,又怎會在穿越世界里恣情狂歡?幻想類網絡文學中炙手可熱的情節(jié)設定對應著現實生活中難以企及的欲望之所,這就難怪坐擁金錢與權力的“霸道總裁”成了此類網文的典型人設之一。這些幻想類網絡文學生成的快感是過剩欲望下的剩余快感,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無法實現的隱秘的快感,從而讓渺小的個體有了實現自我的沖動,讓普通人完美體驗了成功者的幻覺,甚至由此成為“全民療傷機制”。
但必須再次指出,沒有進入歷史結構的快感無法改造歷史,過于倚靠欲望的敘事并不能為人們提供理解現實的途徑,而匱乏機制下的“療傷”也不會真正治愈傷勢?;孟腩惥W絡文學想要有新的突破,有必要生成重新看待文學與人生的方式:文學不應只是對剩余快感的滿足,還要提供給人們看待歷史社會和人生價值的來路與去處。新時代網絡文學的高質量發(fā)展,既要避免此前網文淪為純粹的“欲望滿足型”,也要有所區(qū)別于當下偏重個體內心敘事的純文學。但無論如何,網絡文學的發(fā)展都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升級流”網文與00后的“成長烏托邦”
劉天宇(20歲)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學生
如果我們以一種非?!熬W文”的方式穿越回十年前,隨手攔下路邊的學生,問他當時最受歡迎的網絡小說是哪一本,答案可能不外乎《斗羅大陸》與《斗破蒼穹》。在網絡文學邁入第二個十年之初,以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和天蠶土豆為代表的一眾“升級流”作家占據了網文創(chuàng)作的主流。其時,第一批00后剛剛接觸網絡文學,我們對于網文的基本認識也就在這一時期代表作品共同塑造之下形成。所謂“升級流”,指的是“廢柴”主角歷經磨難、不斷修煉,最終逆襲成為人生贏家的寫作套路,其間大多夾雜有層次分明的等級體系和扮豬吃老虎的慣用情節(jié)。
在當時流行的諸多“升級流”網文中,《斗破蒼穹》是頗具代表性的一部,然而這并不是因為《斗破蒼穹》的開創(chuàng)性。事實上,在天蠶土豆創(chuàng)作《斗破蒼穹》之前,唐家三少、煙雨江南等作家已創(chuàng)作出了多部同類型小說?!抖菲粕n穹》中的核心概念如作為武力值設定的“斗氣”和“某尊某宗”的分級體系在《狂神》《斗羅大陸》等書中早已存在,而其修真的底色也可以追溯到世紀初的《飄邈之旅》。除了設定,《斗破蒼穹》的行文遣詞也略顯匱乏,在描寫上并不精致,例如多次重復的“倒吸一口涼氣”和被當作梗的“恐怖如斯”。但是這些因素并沒有真正減弱《斗破蒼穹》的影響,因為初遇“升級流”的少男少女們最渴望從網文中索取的并不是新鮮感或者某種細膩的文風,而是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我們不妨稱之為“成長烏托邦”。
我想沒有人會否定自己在少年時代對于成長的無限熱忱。我們希望自己能夠克服各種各樣的苦難、看到自己努力積累的成果并且最終成長為“人生贏家”。然而現實并不能滿足我們的愿望,幻想中能夠不斷量化積累的成長模式與我們身處的有限世界相悖。因此,對于一個能夠滿足個人成長幻想的“成長烏托邦”的需求便由此誕生,我們希望自己構建或者從某種形式的文藝作品中獲得一個現實世界的替代品。
21世紀初,網絡時代的第一個“成長烏托邦”誕生——RPG游戲。我們如果將目光局限于文學作品,就會很容易忽視“升級流”躋身網文主流之前在中國普遍存在的MMORPG(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熱潮,為當時的硬件條件和技術支持所限,MMORPG并不能承載更多人對于“成長烏托邦”的愿望,于是“升級流”網文便應運而生,成為第二個“成長烏托邦”。
一些“升級流”作品甚至將這些MMORPG中的概念直接收入文中,如《神印王座》中的“奇美拉”和刺客、牧師等角色職業(yè)。而《斗破蒼穹》正是吸收了先前作品的元素,打造出了高完成度的“烏托邦”,使得讀者在其中獲得了極佳的虛擬成長體驗。如今我們回首望去,不免想要批評“升級流”網文的淺薄邏輯和粗糙行文,然而這些直白的文字充分滿足了許多95后、00后的成長幻想,這些經典作品也伴隨著無數個滿溢熱烈討論和激烈爭吵的課間午休,在我們的真實成長中留下青春歲月的印跡。
雖然“升級流”對于一代人的生命歷程有著重要的意義,但無法否認的是這一類型在2015年前后開始逐漸衰退。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網文產業(yè)就整體而言開辟了更廣闊的市場。相對應的是,讀者們也擁有了更多構建“成長烏托邦”的途徑,不再依賴“升級流”網文投射的幻象。越來越多的影視劇、ACGN文化產品(動畫、漫畫、游戲、輕小說等)為受眾開放更為廣闊且優(yōu)質的虛擬世界,逐漸成為網絡時代的第三個“成長烏托邦”。
在網絡文學內部,網文作者、讀者與平臺的大量進場,沖破了傳統“升級流”網文的亞文化圈層,曾經的“網文經典”也跌落神壇,其討論度漸漸被新生代的網文作品超越。我們不必為年少時熱愛的“升級流”惋惜,一種類型的式微之后會有多元類型的盛放,都市題材、歷史題材、現實題材的接連井噴為網絡文學提供更持久的生命力。一批現實主義風格作品的涌現,為網絡文學自身提供了一種有別于成長幻想的可能性,眾多網絡新作延續(xù)著現實題材的書寫,或許未來的“網文新經典”就在其中。當“升級流”網文作家為讀者建造“烏托邦”時,他們大概不會想到十余年后,網絡文學會成為95后、00后們展示現實生活的舞臺。雖然“升級流”小說隨著一代人心中“成長烏托邦”的破滅而消亡,但是網絡文學會更新迭代,必會迎來新一批的作者、風格和讀者,并成為他們與互聯網共生的生活方式。
我看網絡文學主流化、精品化趨勢
王玉玊(29歲,博士) 中國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年至今,網絡文學已經走過20余年的發(fā)展歷程。據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發(fā)布的《2020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網絡文學全網累計作品約2800萬部,活躍的簽約作者有60多萬人。龐大的作者數量與快速增長的作品數量,表明網絡文學是當下中國文藝創(chuàng)作中特別有活力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網絡文學脫離野蠻生長的初級階段,進入主流視野,人們對網絡文學的精品化也寄予了越來越大的期望。未來,隨著媒介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誰占領了互聯網新興文藝的高地,誰就掌握了未來世界的文化領導權。
網絡文學確實是具備主流化、精品化的能量的。
在這20余年間,網絡文學中已經產生了不少在文學性與思想性上都頗為優(yōu)秀的作品。比如貓膩的《將夜》,雖然是架空玄幻題材,但將孔子、孟子、顏回、子路等儒家代表性人物化為故事中書院二層樓的一眾師生,將“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儒家君子品格與追求公正、自由的現代精神結合了起來。又如瘋丟子的《百年家書》,讓當代青年艾伽穿越回民國,親身經歷抗日戰(zhàn)爭的艱難歲月,在先烈們的感召下,逐漸從一個歷史的旁觀者,轉變成一位革命者。作者曾說,寫作這篇小說,是為了“記住”,記住中國近現代史中的屈辱與血淚,也記住那些支撐著中國穿越百年黑暗的民族的脊梁。強烈的愛國情懷,在一個個英雄人物、一個個悲壯故事中被賦予骨肉精魂,讓故事外的讀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2020年,各大網站平臺發(fā)布的年度新作品中,現實題材作品占比達到60%以上,一掃此前幻想類網絡文學一統天下的局面,展現出網絡文學朝向主流化、精品化發(fā)展的新氣象。這些優(yōu)秀作品的出現,一方面證明了網絡文學自身的發(fā)展?jié)摿?,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國家對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的引導政策的有效性。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在網絡文學中仍舊存在作品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特別是隨著免費閱讀模式的快速興起,大量不求質量、只求數量的粗糙作品進入市場,甚至不乏低俗、庸俗之作,有關部門應該進一步優(yōu)化對網絡文學的引導與管理方法。在整體上嚴把審核關,做到抓大放小,對于存在價值導向問題的作品嚴格處理,在這一前提下充分保障創(chuàng)作自由,為網絡文學新類型、新形式的創(chuàng)造提供自由的空間;對重點題材和重點作品加大創(chuàng)造研討與扶植力度,目前我國的主旋律、重大題材網絡文學作品在創(chuàng)作上仍常常存在主題先行、文學性與故事性缺失,或者主題與內容兩張皮的問題,這些技術性問題既要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探索解決,也可以通過專題研討、組織創(chuàng)作組創(chuàng)作打磨示范作品等方式加速提高,讓優(yōu)秀的作品充分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
重新審視現實題材的概念
本命紅樓(本名張啟晨,29歲) 網絡作家
網絡文學的現實題材創(chuàng)作,是個聽名字就不太討好的選題。在現實中奔波忙碌的讀者,寄情網絡小說,很多本就是希望在其中暫避俗世的鋒芒,尋求心靈的慰藉。
為此,故事酷不酷,情節(jié)爽不爽,是否合乎最廣大讀者群體的審美需求成了網絡時代作者的必修課。讀者讀網文,最開始像是夏日里的冰鎮(zhèn)汽水,對第一口的期待值最高;中間的過程仿佛啜飲咖啡,苦中有甜萬千滋味;但部分文化水平較高的讀者,會更希望這是一碗羹湯,不僅要求入口時的好滋味,更注重未來的營養(yǎng)。
是堅持還是改變?是順應還是獨行?寫作者們見仁見智。比如卓牧閑的現實題材小說《老兵新警》,單看一章一頁,語句樸實簡單,場景中規(guī)中矩,想要從中摘取一兩句金句著實不易,可緊跟作者草蛇灰線的設計,即使最缺乏耐性的讀者也能將整個故事從頭至尾有始有終。
這樣的閱讀感受,是因為小說人物被塑造得足夠“俗氣”,像是《老兵新警》里的韓昕,除了老兵和新警這兩個身份外,他同樣在乎自己的工資崗級,同樣關心自己的人生大事,同樣需要處理這樣那樣的人情世故……這樣的人隨處可見,或許就是你我他,讀者很容易就代入其中,隨之喜怒哀樂。
同在江蘇的王鵬驕,在語言和文字上同樣擁有這樣的質樸和誠懇。比如他的《共和國戰(zhàn)疫》以“時代楷?!鼻窈2ń淌跒樵停驹谥腥A醫(yī)學發(fā)展、中國醫(yī)者情懷的角度去剖析當下的醫(yī)療事件,讓小說透著濃郁的人文情懷和醫(yī)者仁心。同時,對于邱教授個人經歷的描述,用一種影視紀錄片的敘述方式,帶給讀者別開生面的代入感體驗。
作家需要了解生活、深入生活卻并不能完全依賴生活,不是所有的作者都能擁有特殊的職業(yè)屬性,大部分作者的人生經歷平淡無奇,僅靠自身累計的創(chuàng)作素材,總有被揮霍殆盡的一天。所以,我們必須重新審視現實題材的概念,現實題材并不是現實生活的生搬硬套,更不能簡單概括為社會人生的復制粘貼。
小說的創(chuàng)作不同于新聞作品的真實客觀,也區(qū)別于紀實文學對虛構性的限制,它允許寫作者一定程度上的自由發(fā)揮,一部優(yōu)秀的現實題材作品,必須經歷觀察、思考、沉淀、想象、修改這些環(huán)節(jié),才能將眼中所見心中所思筆下所言合而為一。例如近幾年“建黨”題材系列作品,身在和平年代的我們,離硝煙烽火太過遙遠,但寫作者的家國情懷愛國熱情始終真摯虔誠,字里行間的青春熱血舍生取義仍舊清晰分明。讀者透過文字,自然會感受到故事和思想的力量。
言情頻道:執(zhí)念于“人設”無異于舍本逐末
邢晨(21歲)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生
當下,以兩性愛情為核心內容的言情頻道仍舊是大多數女性讀者習慣性打開的界面。這類網絡小說,主人公愛情的“優(yōu)質”與否牢牢關系著小說的成敗。因為對于讀者來說,只要兩位主人公之間的“感覺”到位,情節(jié)、背景,乃至三觀都可以往后靠。男女主人公作為作者所著意讓其“登對”的組合,又在網絡中被稱為“官配CP”,即作者主推的核心Couple,讀者領會到兩性互動時的這種“感覺”,并為之激動狂呼的行為又稱作“嗑CP”。
為了打造一對讓人“嗑生嗑死”的CP,作者在設定人物特質時可謂煞費苦心,作出種種排列組合,如傻白甜×腹黑,小狼狗×高嶺之花,瘋批×反斯德哥爾摩……不斷地翻著花樣變更“人設”,都是為了能讓讀者“嗑”起來。追求人物設定的新意無可厚非,但是近年來,言情網文作者對于“人設”的追逐儼然有凌駕于故事之上的趨勢?!叭嗽O”之下,填糠以充,那點起筆時的新意早就淹沒在重復而爛俗的套路之中。
為什么“人設”會超越“故事”,成為小說的“光桿兒司令”?首先是創(chuàng)作者在塑造CP時找錯了著力點?!班綜P”之所以令人“上頭”,是因為兩性的互動之間存在著一種“張力”,正是這種“張力”延展了兩人“推拉”時的想象空間,讓讀者可以通過“腦補”,品嘗具有無數種可能性的酸甜苦辣。沒有一個作者在主觀上不想凝聚“張力”,但是在男女主人公的“自說自話”的設定上苦尋“張力”,無異于緣木求魚。因為“張力”其實是故事的戲劇性作用在人物身上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兩性關系的“看點”只能在背景、情節(jié)和對白之中被凝形,脫離了精彩的故事,“人設”無法獨自站立。于是,“張力”只能呈現“乏力”之態(tài)。
其次,將目光鎖定“人設”,忽視其他,創(chuàng)作在深層次思考上淺嘗輒止。低門檻的網文寫作本就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象,近年來受到IP改編紅利的誘惑,網文圈更是充斥著一股浮躁的風氣,言情類作者們總是一窩蜂地去追逐“流行”,比如灰姑娘的都市童話火了之后,大家苦心鉆研傻白甜×霸道總裁的多種表現形式,導致網文中遍地都是“沒頭腦”和“不高興”的“雙人檔”。舍難取易,挑選淺表的“人設”進行復制與變體,而有意在故事層面避而不答,究其原因是作者故事創(chuàng)新能力的匱乏,而這背后又折射出對文本思想性的回避。
網絡文學相較于傳統的精英文學,其優(yōu)長就在于能夠快速反應時代變動,表達大眾欲望。比如我們的網文作者能夠敏銳地捕捉到當下大眾對于“甜”的需求,對于“躺平”“躺贏”的期望,可以為小說人物快速添加上“多金”的屬性,讓“咸魚”“錦鯉”式的主人公登場,一起“發(fā)糖”。但是淺嘗輒止,并沒有在深層次上體悟欲望實質。“躺平”和“躺贏”又是為了應對什么樣的“難關”?種種類似內容的自問與自答,本可以成為情節(jié)汲之有益的時代資源,編入故事的肌理,但是作者們踩了一腳時代的“痛點”之后,不加停留,又輕飄飄地飛走了。
執(zhí)念于“人設”無異于舍本逐末。網文仍然是敘事的文學,核心依舊在于故事,還在苦思冥想“人設”的作者應該認識到,為“人設”頻頻增加噱頭,徒勞無功,實屬“偏航”,不如踩實時代“痛點”,去講好一個具有層次感的“故事”。
“本章說”打破了傳統文學的單向輸出模式
王婉波(30歲,博士) 河南工業(yè)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
所謂“本章說”即讀者可在小說的任何一個段落或句子中插入評論,其他讀者也可看到,并加入其中一起互動,有點像是數字閱讀版的彈幕。“本章說”字評、詞評、段評、章評的設置使讀者在話題討論、情感交流與趣味互動方面的針對性、精益性、聚類性與認同性更強,更容易將讀者群中對某一梗、段子或情節(jié)有認同感的個體聚集在同一話語圈中。讀者在“本章說”中討論劇情、普及常識、科普知識、考據注釋、衍生創(chuàng)作、提出質疑、互相調侃,由此文本界面自然形成一個個“社交互動區(qū)”,在此影響下,傳統的沉默閱讀變成了熱鬧的互動體驗。
這一交互式閱讀“爆炸式”的效果彰顯來自“會說話的肘子”的《大王饒命》?!洞笸躔埫房偣惨磺Ф嗾拢脩粼u論已有百萬條,單章評論量最高近兩萬條,規(guī)??氨纫粋€中型社區(qū)。
為何《大王饒命》能將“本章說”功能充分利用,將其社交閱讀功能推向新熱度呢?《大王饒命》頗具日常向、輕松向的文風,對生活細節(jié)的關注,對人物屬性和萌點的書寫等契合了網文群中目前數量較多、活躍性較高、消費欲望較大的90后審美趣味?!洞笸躔埫缝`氣復蘇流的反套路設定、強次元畫風的吐槽與玩梗,使作品在故事之外還能帶來小品的笑點,讓讀者哭笑不得,十分契合90后隨時隨地自帶彈幕的語境習慣能不斷激發(fā)讀者“有話想說”的欲望。
《大王饒命》第一章僅2000字內容,“本章說”卻有1.6萬多條評論。2017年10月1日,作者當天爆更16章,導致“本章說”評論數暴增。另外,作者在“本章說”中的留言回復率也頗高,作者的“在場”拉近了讀者與作者的距離,并促進雙方形成良好互動,增強讀者粘合性。傳統文學單向輸出的模式因此被打破。在作者多更、作品給力、平臺彈幕式形式開發(fā)、粉絲運營等多重因素促進下,一個狂歡互動式的社交閱讀場被形構起來,粉絲社群逐漸孵化出來,讀者的向心力也得到提升。一條條的評論都是在為一個新場域的建構添磚加瓦,使其變得更立體、豐富、闊大。
當下,在點評機制“本章說”的作用下,評論量已成為衡量網文是否為爆款的一個重要標桿。10萬+評論互動開始成為人氣書的一種常態(tài),“社交閱讀”成為一種趨勢,網文的粉絲生態(tài)也迎來升級。但目前“本章說”中也充斥著大量的無腦評論、杠精評論或低趣味評論,“飯圈化”現象也逐漸鮮明。針對這些現象,運營團隊會利用在“本章說”中擁有的刪帖、禁言權利進行操作與控制,但一定程度上也會傷害到一些有情感投入的讀者,使其沉默或離開。
若“度”掌握不好,運營團隊的行為也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只保留“好聽”的評論,去除“不好聽”的評論。完全的“硝煙”、嚴重的“戾氣”或者是永久的“一派祥和”都不應該成為“本章說”的唯一面貌,吐槽、討論之外的分歧與爭鳴應該允許存在,但如何使評論環(huán)境既充滿情感與關懷,又保有理性與客觀,應該是網站、讀者、作者和運營團隊共同思考和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