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2021年第8期|燕子:忠誠的證明(節(jié)選)
小編說
2020年10月23日,國家移民管理機構首屆“十大國門衛(wèi)士”評選結果揭曉,安石林、劉偉強、孫超等十位同志光榮當選。他們是中國移民管理警察中最優(yōu)秀的代表,他們的故事,是國門衛(wèi)士們忠誠的證明。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嶄新的警察群體,我刊特邀十四位知名作家深入邊關哨所和對外口岸,采寫第一代國家移民官的精彩故事。
本期,讓我們首先走近深圳邊檢民警黃平。三尺驗證臺上,他堅守三十八載,見證了深圳從海邊漁村變成國際化大都市;國門一線,他奮斗三十八載,用不變的忠誠迎接瞬息萬變的時代。永葆初心,勇?lián)姑?,三十八載“零差錯”的背后,是黃平的錚錚誓言:只要國家需要,我來!
忠誠的證明(節(jié)選)
文/燕子
引子
一個普通人,要怎樣才能變得不普通?
一個平凡人,要怎樣才能成就不平凡的業(yè)績?
一張三尺驗證臺,要怎么才能創(chuàng)造英雄?
一方小小驗訖章,如何守好國門安全,確保國門無虞?
黃平,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深圳灣邊檢站執(zhí)勤二隊三級高級警長,早年在內勤崗位二十年如一日,長期手工抄錄管控信息無一差錯,確保一線民警精確查驗。從事旅檢查驗工作后,堅守驗證臺十九年,在章起章落之間,創(chuàng)下了驗放旅客近三百萬人次無一差錯的紀錄。
2019年,他當選中宣部、公安部聯(lián)合評選的“最美基層民警”榮譽稱號。
2020年,他當選全國移民管理機構首屆“十大國門衛(wèi)士”,榮記個人一等功。
在“全國公安系統(tǒng)二級英雄模范”名單上,他榜上有名。
繼此前榮獲個人三等功6次、個人嘉獎9次之后,黃平再立新功,成為英模與功臣。
有人說,全國公安系統(tǒng)二級英模稱號,那是作出了極大貢獻,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才能獲得的。對于平凡的普通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黃平做到了,他用信仰、忠誠與熱愛,用三十八年光陰,成為平凡崗位上的“超級英雄”,更是實至名歸的“國門衛(wèi)士”。
本分:擰在哪兒,就在哪兒發(fā)光發(fā)熱,
在平凡的崗位上完美地詮釋責任和擔當
黃平的邊檢工作,始于三十九年前。
1981年,剛剛高中畢業(yè)的黃平對未來的理想設計是考上中專,學一門技術,有一份跳出“農門”的工作。他生長在廣東省西南部的小縣城信宜,自幼生活在小鄉(xiāng)村,自我審視成績,沒有抱考上大學的奢望。
考上中專的理想非常實際,可現(xiàn)實的道路卻非常曲折,黃平落榜了。復讀一年再考,距離中專錄取線,還差十幾分。
他沒有放棄,繼續(xù)補習,打算來年再戰(zhàn)。
但命運有時就是那么奇妙,充滿計劃性的人生道路忽然出現(xiàn)另一種延展。
1982年8月,肇慶邊防檢查站成立,隸屬于廣東邊防總隊。11月,開展招兵,有同學拉著黃平一起報了名。
到了體檢那天,黃平沒有接到通知,依舊到公社學校補習。正埋頭苦讀呢,一個人飛快地騎著單車來找他,一迭聲催促他趕緊去體檢。
原來,這支邊防檢查部隊是按照“特種兵”標準招兵的,在文化程度、身高體格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較高。數(shù)十名青年參加體檢,竟沒有一個被挑中。有人便想起了黃平。
十九歲的黃平應召而來。他高中畢業(yè),身高一米七五,家庭成分貧農,體檢各項指標合格。那個年代的粵西鄉(xiāng)村青年,高中畢業(yè)已算是鳳毛麟角,身高超過一米七的,已經屬于大高個兒了。
前來招兵挑兵的部隊領導高興地說:“這小伙子,行!”
當時,全縣只有十個招兵指標,每個公社一個,難度堪比考上大學了。
黃平的人生路向就此校正,此生未變。
1983年,黃平走進剛成立的肇慶邊防檢查站。條件非常艱苦,由馬安煤礦騰出兩幢平房作營房。官兵們一邊訓練,一邊學習邊防檢查專業(yè)知識,一邊還要開荒種地挖魚塘養(yǎng)魚以補伙食。黃平吃苦耐勞,干得不亦樂乎。
一日,黃平看見戰(zhàn)友在出墻報,不由自主駐足觀看一會兒,心中暗想:“這個,我也可以做!”當時,部隊最缺的就是文化人才。只要有能有才,你就肯定有機會一顯身手。很快,黃平便成為出墻報的骨干,漂亮又有所變化的字體為墻報增色不少。他還學會畫簡單的版花,被戰(zhàn)友們戲稱“才子”。
黃平敢攬這活兒,是有資本和底氣的。中學時期,班主任常把他的作業(yè)本展覽給老師、同學和家長看。他從小愛練字,作業(yè)本的字跡總是有板有眼,工工整整,常被老師表揚和樹為榜樣。受到激勵,他更加來勁了,上次寫宋體印刷體,這次寫正楷,下次嘗試隸書。
這一特長鋪搭了黃平前進的一個臺階。1985年,深圳沙頭角邊檢站成立。廣東省公安邊防總隊派人來到肇慶邊檢站挑人,一下子看上了能寫會畫的黃平,問他愿不愿意換個環(huán)境。
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深圳經濟特區(qū),在國內已經聲名遠播。處于相對閉塞環(huán)境中的黃平,對經濟特區(qū)卷起的浪潮還沒有什么感覺,也沒有聽說過沙頭角中英街。面對召喚,他愿意走向更遠的遠方。
調到沙頭角邊檢站后,黃平在中隊擔任文書、通訊員,除了出墻報,還要寫各式各樣的文字材料。黃平一手字寫得漂亮,可寫作文的底子卻不厚。20世紀60年代農村的教育條件和資源還比較落后,中小學教育打下的基礎整體比較薄弱。在別的戰(zhàn)士眼里,他整天坐在辦公室里寫寫畫畫,沒什么臟活兒累活兒,看起來很輕松,但其中的苦與累,只有他自己知道滋味。大材料、小簡報,這請示、那通報,方案要寫、總結要報,經常幾易其稿。那時候沒有打字機,更不知電腦是何物,全靠手抄,常常干得“滿嘴起泡,睡不著覺”,這筆桿子實在不好握。
每個入伍的戰(zhàn)士,都懷揣著夢想,“考學”和“提干”是最佳的出路。黃平心里很明白,想在武警部隊干下去,就得提干;想獲得提干,就得努力“考學”,他一直想報考部隊院校。像他這樣的戰(zhàn)士猶如“過江之鯽”,最終能實現(xiàn)魚躍龍門變“錦鯉”的屈指可數(shù)。
黃平迫切感到有事要做,有東西要學,有障礙要排除。他寫信叫爸爸媽媽把他準備考中專的復習資料全部打包,從老家寄給他,一有機會就學習,努力提升文化水平。
中國改革開放的破冰之舉轟轟烈烈,每一個中國人生活的改變,都折射出社會發(fā)展的方向。黃平來到改革開放的前沿,作為守護口岸的排頭兵,有動力向前沖。國門打開,每日里口岸熙來攘往的人流中,外國人也漸漸多了,邊防檢查急需有外語基礎的人才,方便對外交流。隊里見黃平對學習文化如饑似渴,推薦他參加深圳邊檢總站組織的英語培訓班。全班25個學員,全部比他低一兩屆高中畢業(yè),數(shù)他的基礎最差,從ABC學起。下課了,別人輕輕松松出去玩,他獨自留在教室,反反復復地聽錄音機磁帶,背誦和默寫英語單詞。
這個小小的英語培訓班,成為托起黃平向上的又一臺階。依托刻苦學習打下的基礎,1986年9月,黃平成功考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廣州指揮學校(后升級為學院)外語專業(yè),學制兩年,專攻邊防檢查應用英語,1988年,他與全班同學一道獲得結業(yè)證書。
從廣州指揮學校結束進修回到深圳武警邊防部隊,黃平被分配到羅湖邊檢站內勤崗位。
這是一份非常適合黃平的工作。他生性內斂沉穩(wěn),做事踏實可靠,對工作高度負責。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邊防檢查信息系統(tǒng)尚處于起步階段,功能簡單,辦公自動化更無從談起,工作材料仍然靠手寫。每有新信息下達,黃平都必須第一時間趕到機要部門,抄寫下來,再逐字逐句謄抄幾十份,供檢查員默記。
邊檢內勤工作又多又雜,每一樣都需要細心和耐心,調校驗訖章便是其中一項。每天清晨,黃平比檢查員提前半個小時到崗,細心地將驗訖章逐一調整到當天日期并核對準確。檢查員出勤前,需要簽名領取兩樣東西:一是已經調好日期的驗訖章,二是工作信息單;下班時,再將這兩樣東西歸還。黃平又是守到最后,統(tǒng)一收回,復核無誤后收進專用柜鎖好。他是全隊最早一個上班的人,又是全隊最后一個下班的人。
當年邊檢站條件艱苦,還未建起食堂,也不像今時今日這般可以叫外賣。接近飯點,黃平就推出一輛三輪車,在車流滾滾的馬路上吭哧吭哧地穿梭,趕到三公里外的小飯店打包幾十號人的飯菜。夏日,亞熱帶的陽光暴烈,一去一回,常常汗水浸透衣衫,濕得幾乎可以擰出水來;冬天,深圳的寒風也刺骨,吹得皮膚干燥皴裂。黃平從不叫苦,讓大家吃飽吃好,有勁兒工作,他就安心了。
工作量大,責任艱巨,不少內勤人員一有機會就要求調崗,唯有黃平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安守本分,做好本職工作。不僅如此,哪個地方人手不夠了,說一聲“平哥幫個忙”,他二話不說,來之能戰(zhàn);哪項工作別人做得不夠到位,領導指示“讓黃平重新弄弄”,他不負所望,把事情做得妥妥帖帖。見別人調崗的調崗,升級的升級,黃平不急不躁,猶如一顆嵌進機器的螺絲釘,從不挑剔位置,擰在哪兒,就在哪兒發(fā)光發(fā)熱,在平凡的崗位上完美地詮釋責任和擔當。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進入深圳邊檢隊伍至今,黃平伴隨著深圳經濟特區(qū)的發(fā)展而不斷成長,親歷了中國邊防檢查體制改革和移民管理體制改革,不僅見證了深圳河兩岸的風雨滄桑,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與經濟社會快速崛起的歷史進程。
這種親歷與見證,也曾給他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考驗:小小驗訖章是我守衛(wèi)國門的鋼槍
出入境邊防檢查是國家主權的重要體現(xiàn)。邊防檢查機關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應運而生,我國出入境邊防檢查事業(yè)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不完善到完善的發(fā)展進程。1998年,國家實行邊防檢查體制改革,深圳邊防檢查總站由現(xiàn)役制改為人民警察職業(yè)制,黃平由邊防武警變身為人民警察。
2018年4月2日,國家移民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正式掛牌,這是中國移民和出入境管理工作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標志著中國在建立健全更加全面系統(tǒng)高效,更加自信積極主動,更加符合國情、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xiàn)代移民管理制度方面邁上新征程。一支邁向革命化、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現(xiàn)代移民管理隊伍,成為捍衛(wèi)國家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的重要力量,成為展示中國風范、中國形象的靚麗名片。
脫下了橄欖綠的軍裝,換上了藏青藍的警服,著裝變了,堅守沒變;編制變了,擔當沒變。對于黃平來說,只是換一種身份做往常一樣的工作,然而時代車輪滾滾向前,工作方法發(fā)生了轉變。
深圳老邊檢人在回憶往昔時,時常會提到一個具有廣東味和深圳特色的詞:打蛇餅。說的是當年因為通關條件所限,口岸出入境大廳經常人山人海,過關旅客以蛇形盤繞式排隊,一圈又一圈,盤成餅狀。
黃平對這一幕也記憶猶新:香港回歸后的首個清明節(jié),回鄉(xiāng)祭拜祖先的港人蜂擁而至,客流量激增,發(fā)生擁堵,一度造成混亂,邊檢人員全體緊急出動,在關鍵位置手拉手組成人墻,艱難地維持秩序,防止發(fā)生踩踏事故。人數(shù)最多的一日,出現(xiàn)排隊六個小時仍通不了關的狀況,大廳內空氣渾濁不堪,有人感到頭痛、惡心嘔吐甚至暈厥。
節(jié)假日客流高峰期排隊時間長、通關慢,成為讓出入境者難受和心煩的體驗?!澳懿荒芸煲稽c兒”的呼聲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面對出入境人員“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迅猛趨勢,如何提高通關驗放效率?如何為出入境人員和車輛營造安全快捷的通關環(huán)境?科技創(chuàng)新、信息化管理成為深圳邊檢總站的不二選擇。
早在1988年,羅湖口岸港澳旅客檢查通道已率先啟用中國第一套邊防檢查電腦查驗系統(tǒng);深圳邊檢總站堅持把科技創(chuàng)新作為口岸通關提速的法寶,1999年自主研發(fā)了“快捷通”車輛及司機通關系統(tǒng);進入新世紀,信息化進程提速,深圳邊防檢查向“電子口岸”邁進。
信息化浪潮滾滾而來,邊檢的內勤工作也大踏步進入電腦化。
黃平有點兒發(fā)懵。一直以來,他勤勤懇懇,全憑手寫,對電腦操作尚感陌生。新進入的年輕大學畢業(yè)生擁有電腦知識和技能,令他的用武之地驟然變得狹窄,拳腳施展不開。
轉崗,成為前進的時代對他的“逼迫”。
2002年,黃平有點兒不舍地離開干了二十年的內勤崗位,走上三尺驗證臺,成為一名普通的檢查員。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這二十年,他從未出過差錯。他拿起自己曾經調校過無數(shù)次日期的驗訖章,腦子里響起一句邊檢人經常說的話:“小小驗訖章是我守衛(wèi)國門的鋼槍”。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牢牢握好這把“鋼槍”,守好國門陣地。過去二十年在工作中沒出過差錯,將來也要杜絕差錯!
2007年,深圳灣邊檢站組建,這是全國首個實施“一地兩檢”查驗模式的綜合性陸路口岸,即在同一處地點完成兩地的出境與入境檢查、檢疫手續(xù),這對邊檢民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黃平所在的羅湖邊檢站執(zhí)勤二隊,被整體劃轉至新口岸。
這一年,黃平四十五歲,是深圳灣邊檢站同期四百名民警中年齡最大者之一,大家都尊稱他“平哥”。
年齡大有積累、有經驗,也潛伏著更大的危機。此時,驗證臺的檢查模式從手工記錄轉變?yōu)殡娮愉浫?,雖然已從內勤走到外勤,但是黃平避不開鋪天蓋地而來的電子化浪潮,躲不過電腦對他發(fā)出的挑戰(zhàn)。
對電腦一竅不通的黃平當時可以選擇放棄現(xiàn)有工作,申請調到其他工作崗位,但黃平沒有這么做。黃平身上有一股犟勁,既然躲不過,那就迎面“硬剛”!無論如何,都不能被電腦打趴下,都不能掉隊!
新一輪刻苦學習開始了。
2006年7月,全國新一代出入境邊防檢查查驗系統(tǒng)——“梅沙系統(tǒng)”在深圳各口岸全面啟用,大幅提升了邊防檢查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標志著深圳邊檢總站成功實現(xiàn)中國邊檢史上執(zhí)勤模式的又一次變革。
針對香港人、臺灣人姓名中繁體字較多的情況,“梅沙系統(tǒng)”內含經過優(yōu)化的“梅沙五筆輸入法”,可以原樣錄入香港、臺灣旅客姓名。這也體現(xiàn)了對港澳臺同胞的一種人文關懷,因為中國人最重視姓名的文化內涵。黃平要啃的第一塊硬骨頭,就是學會熟練運用輸入法,最大限度地提升打字速度。
從拿慣筆寫字到快速敲擊鍵盤,對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初的人來說,是種艱難的轉變。當年雄霸中國電腦的五筆輸入法如今已敗給拼音輸入法,原因之一就是實在太難學了。要掌握“五筆”,首先要背字根,還要拆分字體,而這些字根分布在各個字母鍵上,毫無規(guī)律,很難記住。
一開始,黃平對著字根表慢慢拆字,慢慢敲,一分鐘只能打幾個字??墒?,按照要求,一分鐘須正確打出20至25個字才能達到合格。
沒有捷徑可走,唯有苦練。平時一分錢掰成兩半用的黃平“大出血”買了臺電腦,下班回家后埋頭就練。日練夜練,直練到手指僵硬,腰骨酸痛,睡夢中還在背字根。
黃平也許不夠聰明伶俐,但他會用勤補拙。涓滴之水可磨損大石,不是因為力量強大,而是緣于晝夜不舍地滴墜。只有勤奮不懈地努力,才能夠獲得那些技巧。水滴石穿,黃平終于闖過了電腦關。
萬里長征,這只是邁出第一步。
分辨各國護照、驗訖章樣式、證件代碼、簽證簽注,學習和掌握電腦操作系統(tǒng)、常用英語、新發(fā)布的相關政策,邊檢業(yè)務基礎知識和理論的培訓、“全能型檢查員”考核、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檢查員專業(yè)能力等級評定……每一項,都是黃平的一次大考,都是要闖的大關。
對于年輕人來說,有些考核題目無須背熟,遇到了,上網(wǎng)一查便是。黃平日常不愛玩電腦,很少上網(wǎng),查資料不利索,唯有死記硬背。很多學習資料由于工作紀律,不能帶回家里,必須到邊檢站的培訓室使用電腦學習。于是,除了利用勤務間隙和休息時間見縫插針地練習之外,黃平還啟動了“蹲培訓室模式”——“白加黑”、“5+2”,挑燈夜戰(zhàn),廢寢忘食,坐如磐石,全齊了。
辦法雖笨,卻管用,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雖說年紀漸大,記憶力有所下降,但背得滾瓜爛熟之后,有時做題倒比需要上網(wǎng)查資料的年輕人速度還快。
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經受住轉崗的考驗,闖過一道道知識考核關的黃平,把做內勤工作時的專注與堅韌投入到三尺驗證臺。誰都沒有預料到,這位言語不多,學歷不高,埋首苦讀苦干的大叔,竟一躍成為行業(yè)標桿!
正是有了無數(shù)像黃平這樣的人在前線構筑起遏制疫情傳播的銅墻鐵壁,才有這座城市和國家的從容與祥和,才有了百姓的平安與正常生活,才有了復工復產的生氣與熱鬧,才有了繁華重啟的喜樂景象。
2020年9月30日,全國移民管理系統(tǒng)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深圳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榮立集體一等功。
這是深圳灣邊檢站建站十三年來獲得的首個集體一等功。軍功章上,也凝聚了黃平的心血。
進入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外不斷攀升的確診病例數(shù)以及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毒株的出現(xiàn),警示人們抗疫之路任重道遠,全世界都在期待“隧道盡頭的光芒”。
當下每一天,黃平仍然精神抖擻地穿上防護服,戴上老花眼鏡,像年輕人一樣走上驗證臺。像他這樣年近六十的老同志,大都調到貨檢、監(jiān)護等非驗證崗位,他卻一再表達這樣的意愿:“年齡大并不代表能力弱。我愈老愈穩(wěn)重、細心,愈知道肩上的責任。我請求繼續(xù)留在這里?!?/p>
連接著廣闊世界的三尺驗證臺,已成為黃平安頓人生和心靈的地方。
……
(全文見《啄木鳥》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