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致敬功勛黨員 點亮更多孩子的夢想
一
2021年7月3日下午,懸掛著“熱烈歡迎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同志載譽歸來”布標的中巴車,駛過華坪縣鯉魚河畔,駛過縣城大街小巷。所經(jīng)之處,群眾紛紛駐足,鼓掌致敬。
位于云南和四川交界處的云南省華坪縣,是滇西北高原的一座小城,人口不到二十萬。在這塊偏遠的土地上,獲得如此高的榮譽還是第一次。
車輛行駛到華坪女子高級中學(xué)門口,張桂梅從車上下來。在熱烈的掌聲和歡迎聲中,華坪女高的兩名女生捧著紅色的康乃馨迎了上來。她們把鮮花獻給張桂梅,然后懂事地挽著張桂梅的手臂,輕輕撫摸她貼滿膏藥的手。
縣里的同志攙扶著張桂梅走進女高校園。在當天講話時,張桂梅把胸前的“七一勛章”取下,將這枚代表著無上榮譽的勛章舉起,激動地說:“這個光榮的勛章不屬于我,而是屬于我們這片英雄的土地,屬于我們在座的父老鄉(xiāng)親,屬于我們英雄的黨員和英雄的人民!沒有你們,沒有這塊土地,就沒有我的今天,沒有我為國出力、為民服務(wù)的今天?!?/p>
臺上的張桂梅,身形消瘦,讓人心疼。金色的陽光照耀著她滄桑的容顏,也照耀著孩子們。在鼓掌的人群中,穿紅色校服的女高學(xué)生特別顯眼。幾天不見張老師,因為激動和想念,很多孩子的淚水從臉頰上滾落。
她是孩子們眼中的老師,也是她們心中的媽媽。仿佛遠山的一位提燈人,張桂梅給大山里的孩子們帶來光明、溫暖、希望和愛。
而在張桂梅看來,“是這片土地給了我一個綻放人生的舞臺!是黨和政府支持、培養(yǎng)了我,讓我能做事,把事做好,讓我實現(xiàn)了我的夢想,了卻我的一樁樁心愿?!?/p>
對于一個沒有財產(chǎn)、失去家庭、孱弱多病的人來說,是什么樣的意志讓她“千磨萬擊還堅勁”?是什么樣的信念讓她初心不改、勇往直前?
讓我們到歲月深處追尋答案。
二
1957年6月,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小時候,她經(jīng)常聽東北抗聯(lián)、八女投江的故事。楊靖宇、趙一曼、趙尚志……這些抗日英烈的英勇事跡常常讓她聽得如癡如醉,在腦海里久久縈繞。
“朔風(fēng)怒吼,大雪飛揚,征馬踟躕,冷氣侵人夜難眠。火烤胸前暖,風(fēng)吹背后寒,壯士們!精誠奮發(fā)橫掃嫩江原。”奮進激昂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露營之歌》,讓少年張桂梅心潮澎湃。老師聲情并茂地講述八女投江的故事,也每每讓她聽得淚光閃閃。
她最愛讀《紅巖》,前前后后不知讀了多少遍,每讀一遍都會受到巨大的鼓舞?!都t巖》中江姐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jié)讓她十分敬佩。
一個偶然事件,讓她終于找到革命先烈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秘訣”。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天,上小學(xué)的張桂梅像往常一樣背著書包歡快地回家。
雖然已是初春,但黑龍江的雪還沒有完全融化,寒風(fēng)依舊凜冽。才走到村口,她就發(fā)現(xiàn)自家的房屋前圍了許多人。張桂梅心里一緊,身材瘦小的她跑過去扒開人群,擠到前面看出了什么事,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自家的房子倒塌了。
張桂梅家的破舊房子在雪水漸漸融化時,因墻根被長時間浸泡,再加上連續(xù)刮大風(fēng),土墻支撐不住,完全倒塌。父親看著倒塌的房屋,欲哭無淚。她站在父親身邊,看著遍地的瓦礫和泥土,嚇壞了。
這時,人群中一名女干部走了出來。這位女干部個子高高的,臉白白凈凈,兩條麻花辮梳得很齊整。張桂梅至今都記得她的樣子和聲音。這位女干部對張桂梅父親說:“你不要擔(dān)心,把家管好就行。房子的事有我們呢!”她說話時聲音細細的。張桂梅說,她當時根本不相信這樣一個白白凈凈、穿著講究的女干部能把她家的房子重新蓋起來。
女干部聲音不大,但非常有號召力,轉(zhuǎn)身招手對大家說:“大家別看了,趕快行動起來,我們一定要把倒塌的房子盡快建起來。不能讓這家人在外面凍著餓著!”
女干部不僅指揮鎮(zhèn)定有序,還加入到蓋房的隊伍中來。她跟村民一起把倒塌的土墻碾碎,找來茅草鍘碎,再混合成膠泥拓成土坯,然后再砌墻蓋房。
為了盡快把房屋蓋起來,這位女干部沒日沒夜地工作。她的衣服上沾滿泥漿,臉被大風(fēng)刮得通紅粗糙,雙手裂開了一道道血口子。
房子終于蓋起來了。完工時,張桂梅小心翼翼地問:“阿姨您是誰啊,為什么幫我家蓋房子?”這位女干部說:“我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共產(chǎn)黨員就要幫助人。你們家房子倒塌了,不幫忙蓋起來,你們沒有地方住怎么行?” 少年張桂梅心中一陣溫暖,又問:“阿姨,謝謝您,您能告訴我您的名字嗎?”女干部摸了摸她的頭說:“孩子,房子是大家蓋的,這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共產(chǎn)黨員都會這樣做,也沒有必要知道我的名字。只要你長大也能去幫助別人就行了?!?/p>
這之后,張桂梅又見過那位女干部幾次。她總是笑瞇瞇的,常常停下來與村里的人聊天,誰家有困難都愛找她幫忙。
女干部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張桂梅心里。她知道了共產(chǎn)黨員這個稱呼,也知道了共產(chǎn)黨員就是要做好事,就是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三
1974年,張桂梅響應(yīng)“奔赴祖國邊疆、支援三線建設(shè)”的號召,不遠千里,和姐姐一起來到云南省中甸縣。
中甸,現(xiàn)名香格里拉,是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對年輕的張桂梅來說,那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地方。
就風(fēng)景來說,這里美不勝收。草原遼闊,天空澄碧,遠方的雪山熠熠生輝。但這里海拔高、氣候寒冷、空氣稀薄、交通閉塞。很難想象,一名十七歲的東北姑娘,在地理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與家鄉(xiāng)迥異的地方落地生根,要付出多么不同尋常的努力。
到云南后不久,張桂梅的父親去世了。這讓背井離鄉(xiāng)的她身心遭受巨大打擊。
1990年7月,張桂梅大學(xué)畢業(yè),她和丈夫董老師來到大理市喜洲一中工作。丈夫當校長,她當普通老師,琴瑟和鳴。然而,幸福的生活并沒有持續(xù)很久。1994年,丈夫患重病去世,留給張桂梅無盡的悲傷和思念。
1996年8月,重新振作起來的張桂梅收拾好行裝,毅然離開這片給她帶來幸福溫情又給她留下巨大痛苦的地方,來到了麗江市華坪縣。張桂梅沒有選擇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縣一中,而是選擇師資力量薄弱的中心學(xué)校任教。她主動請纓,承擔(dān)起四個畢業(yè)班的語文和政治教學(xué)工作。
但命運再次弄人,1997年4月,張桂梅被檢查出患有子宮肌瘤。如果這個時候離開教學(xué)崗位去治療,會嚴重影響孩子們的學(xué)習(xí)。上百個孩子、上百個家庭的希望就在眼前吶!該怎么辦?
八女投江、江姐的事跡如在眼前,為什么她們能堅持下來,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一想到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想到共產(chǎn)黨員無私幫她家蓋房,還有自己病重時,素不相識的鄉(xiāng)親們?yōu)樗桢X,她就無法心安。
不是還沒倒下嗎?那就先把學(xué)生送去中考再說!只要能幫孩子們考個好成績,自己忍受病痛又算什么?直到把學(xué)生送進中考考場,張桂梅才去醫(yī)院——醫(yī)生從她腹腔切出一個超過兩公斤的腫瘤。
人一旦堅定了信仰就會勇往直前,就會所向披靡。焦裕祿身患重病,依然以堅強的毅力、熾熱的情懷帶領(lǐng)全縣干部群眾治理“三害”。如今,她也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wù)中去。
1998年4月,張桂梅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她在黨旗下默默許下諾言:要努力成為江姐、焦裕祿那樣的人?!澳馨亚啻韩I給黨,正是我無上的榮耀”,歌劇中江姐的這句唱詞,鑄就了她的人生信仰?,F(xiàn)在,她要把“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作為人生最高追求。
那時,每年開學(xué),總有繳不起費用的家長。有次,一位家長來給孩子繳費。他伸出黑黑的大手,將一大把五角、兩角、一角的鈔票放到張老師的辦公桌上,不好意思地說:“就這些了啊,實在對不起老師了——有了錢我還會送來!先讓我家娃娃讀著吧。”
再看看他身邊背著書包、臉蛋黑黑的小姑娘,清澈的目光充滿求知的渴望。張桂梅被深深觸動了,她說:“沒有事,你能將她送來讀書就很好了,剩下的我負責(zé)?!奔议L走后,她清點了這些錢,最大的面額五角,總共三十五元三角。這是全家積攢了半年供女兒上學(xué)的費用,而當天要繳的費用是一百五十元。
張桂梅把剩下的學(xué)費墊付了。她說:“那是終生難忘的一幕,讓我看到了山區(qū)的貧困和對上學(xué)的渴求,也提醒著作為老師的基本職責(zé)和任務(wù)是什么,明白了一個共產(chǎn)黨員奮斗的目標和方向是什么?!?/p>
在學(xué)校教書時,張桂梅為讓每一個孩子能接受教育而奔走;在華坪兒童福利院,她又為讓不幸的孩子都有溫暖的家而努力。為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學(xué)習(xí)狀況,她節(jié)衣縮食,把省下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學(xué)生和兒童福利院的孩子身上,自己卻越來越窮。
后來,福利院里的棄嬰、深山女生的遭遇又讓她萌發(fā)創(chuàng)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
籌備免費女子高中吃苦受累,不被理解、受委屈是常事?!敖^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無論多難,無論多苦,我絕不退縮?!边@是張桂梅的選擇。
2008年8月,國內(nèi)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級中學(xué)——華坪女子高級中學(xué)建成。學(xué)校建起后,張桂梅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給了孩子們?!霸绞瞧h落后的地方,越需要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有需要的群眾手上,這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責(zé)任和使命。”張桂梅說。
由于學(xué)習(xí)壓力大、家庭困難,有些孩子會萌發(fā)輟學(xué)打工的念頭。為了把溫暖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為了讓有夢想的女孩子從大山里走出來,張桂梅翻山越嶺去家訪。
張桂梅知道,有時候一個眼神、一次拉手就能改變孩子的人生,幾句鼓勵的話、一個擁抱,就能成為她們勇往直前的力量。
為了不增加學(xué)生家里的負擔(dān),家訪十多年來,她與隨行人員從不在學(xué)生家里吃飯。家訪的車上,一行人員都是自帶面包、方便面、礦泉水等。遇到困難家庭,送衣服、送物品、送錢是常有的事,在張桂梅的帶領(lǐng)下,隨行的老師也把自己的腰包掏得干干凈凈。張桂梅說,我們的家訪不是走形式,而是要有實實在在的內(nèi)容:家里多少人,多少畝地,多少畝花椒,多少棵果樹,是否掛果了,一年多少收入,最主要的困難是什么……都是家訪的內(nèi)容。到家里后,揭開鍋蓋,看看他們吃什么,走進住處,看看蓋什么被子,就知道孩子是什么家境了。
在家訪過程中,遇到路不通的,群眾出行不方便的,就向有關(guān)部門反映,協(xié)調(diào)把路修通;遇到水管破裂無人管的,也要落實責(zé)任人盡快處理。家訪一路,留下一路的故事。她說:“共產(chǎn)黨員,就是要解決群眾困難,不分分內(nèi)還是分外。”
2020年寒假,張桂梅又踏上了家訪路。但與前些年相比,路好走了,車子可以直接開到學(xué)生的家門口;易地搬遷讓許多家庭搬出了大山,不像原來家訪只能往大山里跑。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大山的影響也顯而易見?!斑@次家訪,不到十天就走完了一百多家,學(xué)生們的家境明顯比之前好多了……”張桂梅說。
四
建校十三年的華坪女高,正悄悄地改變著當?shù)氐拿婷?。這種改變有些看得見,有些更重要的東西則是看不見的,比如思維方式、價值理念、人生追求,等等。在當?shù)?,幾乎人人都知道華坪女高和張桂梅,華坪、永勝、寧蒗這些縣偏遠的山村也有女高的學(xué)生。如今,華坪女高的學(xué)生、兒童福利院的孩子,許多都已長大成才,走向了祖國各地去發(fā)展。
過去,一些家長不愿意送孩子來讀書,找各種理由搪塞。這些年不一樣了,很多家庭都會主動送孩子來讀書。每年新生報到時,張桂梅都會問家長一個問題:“為什么送孩子來我們女高?”建校初期,家長們的回答是:“我們借不到錢,只能來讀這所學(xué)校?!比缃?,她再這樣問,家長們都會自豪地說:“因為女高好,成績好,張老師好,我們?nèi)叶家酝尥弈茏x女高為榮!”
這無疑像一束光,讓整個家庭都有了盼頭。而張桂梅老師,無疑成了孩子們最貼心的掌燈者,用自己默默的付出,照亮孩子們前行的路。
她用自己的行動,引領(lǐng)著每一個孩子前行,也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從北京回來的當天,張桂梅又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工作中。晚自習(xí)時,張桂梅佝僂著身子,在教學(xué)樓里開始新一輪的巡視。她上下樓梯時斜著身,雙腳在一個臺階站定,再伸出一只腳邁向下一個臺階。每一步仿佛都回應(yīng)著她說過的話:“教書育人,是無上光榮的事業(yè),每一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擇一事,終一生?!?/p>
第二天課間操時間,張桂梅又一次站在紅旗下,與全體師生共唱《英雄贊歌》:“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cè)耳聽,側(cè)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
再次聽到這熟悉的旋律,張桂梅內(nèi)心依然充盈著澎湃的激情。她在心里發(fā)誓,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傾盡全力、奉獻所有,點亮更多孩子的夢想,托起大山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