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禁忌——以《傲慢與偏見》為例
“禁忌”,在這里是作為小說情節(jié)的條件提出。故事往往從禁忌中發(fā)生,越嚴格的紀律,越有機會產(chǎn)出情節(jié)。這大約也可部分解釋現(xiàn)代小說敘事的稀薄。技術爆炸解放生產(chǎn)力,社會物質激增;民主革命瓦解階級,均衡貧富,男女平權;啟蒙運動則覺醒民眾,建設起意識形態(tài)普世價值,世界似乎打破了所有邊際,暢通無阻,人物還有什么阻隔需要克服和超越呢?現(xiàn)代心理學給了一條出路,那就是人格障礙,但人格不還是源于環(huán)境?由經(jīng)驗塑造成型。差異取消,社會規(guī)范向個體不斷讓步,降低制約力,個人意志無限擴張,想做什么做什么。過度的、不節(jié)制的自由帶來選擇的困難,就像身在一個大超市,任何需求都預先準備著滿足,可是卻沒了欲望。你到底要什么?現(xiàn)代小說很顯著的特點是缺乏外部的對抗,自己和自己較勁,精神病學上陣了。精神病學其實是“赦免”合理性的,它合法地規(guī)避了事物的因果邏輯,是另一路的魔幻。當我們讀推理小說的時候,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將罪行推諉給一個精神病人,前面所有的期待都落空了,因為疾病給出特權,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到了嚴肅小說,自我對抗的故事又多是簡單和重復的,不外是童年陰影,人生創(chuàng)傷,基因的發(fā)現(xiàn)又增添家族史遺傳。當我們與外界隔離,孤立存在,故事的資源可以說就斷流了,在我看來,講故事是小說的倫理。這一看法也許太古典了,不適合用來解讀現(xiàn)代主義小說,可我真以為現(xiàn)代主義給小說出了難題,它試圖改變小說的命理,那就是坊間閑話,世故人情。所以,就讓我們回到小說的古典時代,看一看那時候的故事如何使用“禁忌”的杠桿,發(fā)生、進行、最后到達目的地。
我曾經(jīng)聽一位從事文學理論的同仁談越劇“梁?!保麑⑵渲袗矍榈谋瘎≡睾Y去貧富差異、家長威權、婚姻制度,新設定為“契約”精神的守和失,認為祝家和馬家早有婚聘,應該遵守,真讓人大開眼界。契約是伴隨近代資本主義產(chǎn)生的概念,以此肢解這個口口相傳無數(shù)年代的凄美傳說,在看似通順的表面之下,其實是新倫理嫁接了舊條件,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脫離原有的限定,是收拾不起來局面的。這也是故事的嚴格性,它必須因時因地而因變因果。當我們閱讀故事的時候,還是要假定回到特定時空里,否則,一切不復存在。
現(xiàn)在,我們可以進入正題,佐證“禁忌”的重要性。我選擇的文本是《傲慢與偏見》。在這部小說中,最大的“禁忌”,我確定為嫁妝。沒有嫁妝的女兒,結婚的希望幾乎為零。當然,這只是某個階層的禁忌,他們繼承祖業(yè)的領地和莊園,住在鄉(xiāng)間,即便財產(chǎn)萎縮,家道中落,可是依然保持著昔日的體面。倘若在倫敦,百貨大樓的女店員、電話公司的女接線生、洋行的女秘書、最不濟是工廠的女工,多半不會受此禁忌約束,她們遭遇異性的機會多,也無歷史負擔,前提是自己有一份收入,即獨立女性,代價是墮落的風險,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直到今天,英國還有“城里人”和“鄉(xiāng)下人”的差別,但概念恰恰和我們相反——如果我們看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尼羅河慘案》,我指的是小說而不是電影,了解兇手賽蒙的前史,就會明白這一點。賽蒙是個“很窮的名門子弟”,是“小兒子”,這是禁忌中的又一個內(nèi)容。英國的遺產(chǎn)法是長子繼承,沒有出嫁的姐妹只能依傍兄弟的家庭生活,所以維多利亞小說里會有那么多的老姑婆。不說遠,只說近,熱播的電視劇《唐頓莊園》,唐頓家沒有兒子,就只能在族系中物色一個男性繼承人,再設法嫁一個女兒給這名表親,才能保住莊園。賽蒙是個男人,必須自己謀生,就在倫敦商業(yè)區(qū),用戀人杰基的話,“一家悶熱的事務所里工作”,這可是白領,我們有多少都市麗人劇?。《际穷I風氣之先的人生??墒?,賽蒙喜歡鄉(xiāng)下。
就像方才說的,這項婚姻的禁忌,對于城里人也許構不成戲劇,只有在鄉(xiāng)下人里才能夠衍生敘事。簡·奧斯汀就是生活在鄉(xiāng)間。有人說,簡·奧斯汀的所有小說就是解決一個問題,如何將沒有嫁妝的女兒嫁出去。那個時代,英國鄉(xiāng)間生活著許多女性寫作者,我曾去過溫徹斯特,簡·奧斯汀度過最后日子的那個地方,大教堂里陳列著她短暫的簡樸的生平。讓我注意到的是,教堂的一側,有名有姓的家族專用禮拜座席,有一塊木牌,特別注明其中有一位女作家,與奧斯汀同時代,和《簡·愛》作者夏洛蒂同名,卻不見經(jīng)傳。湖區(qū)旅館免費提供的景點宣傳品,也有一位女性作家的故居。在英格蘭腹地漫長的時光里,寂寞的閨閣,繡花一般千針萬線,書寫著永遠不會降臨的傳奇。簡·奧斯汀的人物,沒有水晶鞋,繞不過現(xiàn)實處境,需要面對艱難時世,謝天謝地,結局還算不錯,雖然稱不上傳奇,但可以算作喜劇吧。總而言之,女兒們都嫁出去了。
就這條婚姻禁忌來說,班納特家可說是困難戶了。首先,他家有五個女兒,可想而知,嫁妝的負擔有多么沉重。更要命的,他家沒有兒子,和《唐頓莊園》一樣,傳承財產(chǎn)的附加條件是,必須給兒子,如果沒有,就要依親疏順序傳給族內(nèi)最近血緣的男丁。然后我們盤點一下班納特的家當,按小說中所寫,“全部家當幾乎都在一宗產(chǎn)業(yè)上,每年可以借此獲得兩千鎊的收入”,太太那邊呢,做律師的父親給了四千鎊遺產(chǎn),很可能也是作為附加條件,在父母大人百年之后,從中可支給每個女兒一千英鎊,年息四厘;再則,當老五莉迪亞和韋翰先生私奔時,達西追趕過去,和韋翰談判,迫使他娶莉迪亞為妻,條件是承擔這浪蕩子所有的債務,同時由孩子舅舅出面,說服班納特先生提早兌現(xiàn)一千英鎊,并且在生前每年津貼一百英鎊——這一條透露出一個信息,那就是,班納特先生對財政保持支配權的有生之年里,還擠得出一點油水——如此這般,拼湊出一份嫁妝,馬馬虎虎還過得去吧!小說開篇之際,“有錢的單身漢”彬格萊先生住進豪宅尼日斐花園,頓時眾聲喧嘩,遍地生煙。這位“闊少爺”的身價為“每年有四五千英鎊的收入”,注意,不是四五千鎊的總資產(chǎn),而是四五千鎊的年息。以這標準,參照班納特小姐的嫁妝,我們大可劃分出貧富的等級線,也可看出簡·奧斯汀時代的經(jīng)濟實況。總體來說,班納特家的女兒,雖非富貴,但也不至于一無所有,婚姻的希望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呈現(xiàn)出閃爍的狀態(tài),事情就變得微妙了?!敖伞痹谑裁闯潭壬仙В衷谑裁辞疤嵯伦兺?,既是小說的情節(jié)構成,還是趣味所在。
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班納特家的親屬關系。先說班納特太太那頭,有一個妹妹,妹夫原是岳父的書記,后來繼承事業(yè),在鎮(zhèn)上開一家律所;一個弟弟,住在倫敦,經(jīng)商很成功,為人也很正派,外甥女莉迪亞的爛攤子,達西收拾起來,就是由他出面向姐夫交代的,這一點和中國相仿,“老娘舅”是家庭事務的仲裁人,他的年輕太太,和班納特家二女兒伊麗莎白交情厚密,稱得上閨蜜。這些人物,都將在故事里擔綱情節(jié)。班納特先生這邊顯然人丁不旺,能拿出來說事的,只一個表侄,中國人說,一表三千里,不知道繞多少彎了!可是卻十分重要,那個將接受班納特家遺產(chǎn)的合法繼承人就是他。
距離班納特家不遠,住著威廉一家,在人口稀疏的鄉(xiāng)下,稱得上是近鄰了。威廉·盧卡斯,出身生意人,曾經(jīng)做過地方官,皇上授予一個爵位,于是隱退到村子里。他家也有好幾個小姐,最長的那個已經(jīng)二十六七歲,對于未嫁的女兒,實在是個等不得的年齡了。此外,附近開來一個民兵團,司令部就駐扎在鎮(zhèn)上,那些軍官們成了班納特太太的妹妹府上的??停哪切┮讨杜芸炀秃退麄兓焓炝?。這就要說一說地理位置。
我想,駐軍的鎮(zhèn)市名叫麥里屯,是這一片的中心,班納特太太的父親原先就在這里做律師,后來,二女婿腓力普先生的律所也開在這里,威廉爵士最初的生意在這里起家。從麥里屯出發(fā)一英里遠,是班納特家所在的浪博恩村;威廉爵士隱退的居所也在不同方向的一英里處,他將這地方起名“盧家莊”;眾目所望的尼日斐花園和浪博恩村是三英里,伊麗莎白去尼日斐花園看望生病的大姐,和兩個妹妹同路,然后在麥里屯分道揚鑣,從麥里屯起計,就是兩英里。
說到尼日斐花園,順勢引出彬格萊先生。彬格萊是英格蘭北部的體面家族,老彬格萊是個商人,原計劃購置田產(chǎn),可惜未能實現(xiàn)便去世了。留給兒女的財富相當可觀,兩個女兒各有兩萬鎊,兒子則十萬鎊,前面說的年收入四五千鎊應該就是十萬鎊的息率。兩個姐姐期待他購置產(chǎn)業(yè),我想,不止是為繼承父親未竟的遺愿,更是改變生意人的出身,做一個鄉(xiāng)紳,也就是“鄉(xiāng)下人”。“鄉(xiāng)下人”意味著擁有恒產(chǎn),可供繼承?!短祁D莊園》里,大女兒瑪麗和暴發(fā)戶未婚夫說:“你們是買,我們是繼承!”毫不掩飾輕蔑的心情。彬格萊小姐們的樂事就是奚落班納特家的低微親戚:姨夫在鎮(zhèn)上開律所,舅舅呢,住在倫敦,而且是在“齊普賽”附近。齊普賽在1666年倫敦大火之前,是露天集市,到了簡·奧斯汀時代,承襲舊業(yè)為商貿(mào)街,以珠寶和綢緞的交易著名,言下之意這位舅舅是一個生意人,說這樣的話的時候,仿佛全然忘記他們彬格萊家的錢從哪里來的。這就又是一個小小的禁忌,律師、商人,在喬叟時代的自食其力的自由民,到十九世紀也沒有咸魚翻身,一直在社會中下層。
年長的彬格萊小姐已經(jīng)出嫁,成為赫斯脫太太,這位赫斯脫先生看起來也沒有多少家財,小說稱他為“窮措大”——“窮措大”這個詞譯得很妙,它來源于五代南漢筆記《唐摭言·賢仆夫》,筆記載錄唐代貢舉的人和事,“賢良方正”是為選拔科目之一,當然是個褒義詞,但具體到此篇,“而孜孜事一枚窮措大,有何長進”,大有諷意。這個詞很古,不知道原文用什么詞,也不知道其他譯本怎樣形容的。我用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王科一譯本,王先生為1925年生人,1968年去世,終年僅四十三歲,他的行文我以為頗合乎簡·奧斯汀的風格,即古雅又諧謔。嫁了個窮措大的彬格萊小姐,倘若弟弟有份不動產(chǎn),就可以為他掌管物業(yè)。契訶夫的戲劇《萬尼亞舅舅》,萬尼亞舅舅就是替姐夫打點田莊,這里是倒過來,姐夫給小舅子打工,但不外是家族內(nèi)部資源調劑。那個未出嫁的彬格萊小姐,也許免不了做老姑婆,在親姐姐的蔭庇底下生活,到底理直氣壯一些??上贻p的彬格萊先生并不熱心置產(chǎn)立業(yè),有個使用權就可以,聽說有一處尼日斐花園吉屋有租,過來看看,當場下聘,轉身搬進來,啼笑因緣就此開頭。
彬格萊先生來到不久,睦鄰友好的第一場舞會,就呈現(xiàn)出男女失衡的形勢。首先表現(xiàn)在數(shù)量,女賓大大超過男賓,以至于先生們跳個不停,小姐們卻少不得空坐一場兩場。其次是在質量,男賓中有明星人物——彬格萊先生,每個小姐都以與他跳舞為榮,班納特太太甚至記下他每一場的舞伴,由此推算唯有她的大女兒吉英,被邀請了兩輪。第三,則在熱情度上,已經(jīng)稀缺的男賓,其中還有一位別扭的達西先生,他只跳了兩場,此外就是踱來踱去,加劇了量和質的不平等形勢。從班納特太太向先生列數(shù)的舞伴的輪次,就可見出競爭的激烈:除了自己家的大小姐二小姐,威廉·盧卡斯家的長女次女,還有“金小姐”,布朗謝家的姑娘,倘不是被打斷,不知道要報出多少名待嫁女兒。
班納特家形勢可謂嚴峻,同時又有兩線希望,小說家就好比上帝,堵死一扇門,要打開兩扇窗,否則事情怎么進行下去?班納特家的希望一是彬格萊先生,舞會上他邀請大小姐吉英多過別人一次,而且也流露出傾心的意思,可是這里又出來一個困難,那就是班納特太太的粗鄙,很難讓人忽略不計,用她自己的話,“一個女人家有了五個成年的女兒,就不該想到自己的美貌啦?!彼?,也是可以同情的。希望之二是班納特先生的表侄,法律繼承人,柯林斯先生出場了??铝炙瓜壬且幻淌俊覀冊凇犊蔡夭坠适录防镆娮R過兩位教士,一位供職修女院,被稱作“專聽修女們秘密的教士”,另一位是煉金師,被隨從羞辱,倉促逃離隊伍,兩位的名聲都不怎么樣,在喬叟的時代,也許更早,教士就是人們嘲弄的對象。四百年過去,這一位呢?是個不折不扣的蠢才,先天的缺陷再加后天失調,父親是個文盲守財奴,倒送他進了大學,結果染上自高自大的毛病。糊涂人有糊涂福,受當?shù)匾压使暨z孀咖苔德夫人提拔,出任所在教區(qū)的教士。復活節(jié)受了圣職,隨即趕到班納特家來查驗他將繼承的財產(chǎn),并且計劃在班納特小姐中物色一個妻子,教士恰恰看上二小姐伊麗莎白,如是這般,大的、二的按序出手,余下的三、四、五,便指日可待??上?,天不遂人愿,這帶有恩賜性質的求婚先不要說是一種羞辱,又是這樣不上臺面的人物,莫說入伊麗莎白法眼,幾個妹妹都不耐煩這位表兄。不過,這一趟沒有白來,因為,威廉·盧卡斯的長女,夏綠蒂小姐立即接過了繡球。后來,伊麗莎白去看望昔日的閨蜜,只見那一所牧師住宅打理得井然有序,顯示出主婦的聰慧,其中包含對丈夫的容忍。中國古人將女子出閣稱作“于歸”真是相當有道理,夫家才是自己的家,出閣前的日子都是客居,夏綠蒂小姐可謂“宜其家室”的典范。回到班納特家,眼看到手的姻緣擦肩而過,更不幸的是,就在同時,尼日斐花園的一伙人又撤退了,于是,彬格萊這個金龜婿也沒了指望。
第一個回合結束了,禁忌剛剛破開缺口又閉上了,接下去還有什么轉機呢?
這些鄉(xiāng)紳的女兒們,過著足不出戶的日子,她們不像簡·愛,或者簡·奧斯汀自己,前者是孤女,后者家境清寒,去做家庭教師,其實是類似“女伴”一樣的身份。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里,常常讓“女伴”擔任罪犯的角色,最不會觸犯階級倫理。從另一方面看,這類女性又最有可能接觸社會,開拓社會面,因此常常成為故事的核心。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最著名,亨利·詹姆斯的《螺絲在擰緊》、維多利亞·荷特的《千燈屋》《梅林山莊的女主人》、達芙妮·杜穆里埃的《呂貝卡》《牙買加客?!返鹊龋覀冇眯乃阉?,可以列出一長串目錄。相比較之下,班納特家女兒的處境就尷尬了。一方面要保持大家閨秀的體統(tǒng),再一方面,菲薄的家業(yè)又不至于成為同等階層婚配的對象,她們只能坐等,可是天上不會掉餡餅。這也正是成年后走入社交圈的用意,但她們都不是名媛,僅僅社交圈是不夠的,還要后天努力。簡·奧斯汀既然決定把故事講下去,就必須給她的人物創(chuàng)造條件,讓她們合法正當?shù)刈叩綉敉狻?/p>
仔細追究,班納特小姐的幾次出門都關乎命運。第一次,大女兒吉英受邀到彬格萊府上,即著名的尼日斐花園,途中遭遇風雨,這個意外正在班納特太太意中,簡直就是響應她的召喚,顯然她很明白走出去的重要。吉英生病滯留客中,二女兒伊麗莎白再去探望,就是在這段客居中,吉英和彬格萊先生增進感情,伊麗莎白呢,和座上賓達西開始正面接觸,“傲慢與偏見”由此開局,生發(fā)事端。
第二次,就要說到她們的舅舅舅媽,一個品行端正的商人有一位性格活潑的太太,前面說過,后者是外甥女伊麗莎白的閨蜜??铝炙贡秽徏遗炞?,彬格萊一家則離開尼日斐,這個暗淡的日子里,班納特太太的娘家親戚來過圣誕節(jié),將吉英帶去倫敦。暫時來看,去倫敦,只不過證實了彬格萊先生的放棄,但卻也意味著他們關系尚在繼續(xù),凡是愛情都要經(jīng)歷波折的。同時,還引出第三次出門,那就是伊麗莎白接受夏綠蒂小姐,此時的柯林斯太太的邀請,造訪他們的新家。
伊麗莎白隨夏綠蒂的父親和妹妹同行,路經(jīng)倫敦,和姐姐吉英見面不說,舅媽還預定了夏季的活動,游覽湖區(qū)。走出去這件事,有了第一次,第二、第三便接踵而來,仿佛雞生蛋蛋生雞。相比在舅媽家的溫馨愉悅,柯林斯家簡直不值一提,當然,目睹婚姻中的夏綠蒂,那一種氣定神閑的表情,我想,對伊麗莎白多少會有些觸動。但千里萬里來到柯林斯家,應該還有更重要的際遇,簡·奧斯汀對她創(chuàng)造的機會一定要用足的。很快,一位重要人物,柯林斯先生的施主咖苔琳夫人出場了。這位夫人倒和伊麗莎白挺能對得上話,彼此都有些興趣,因為事先知道夫人是達西的姨母,抑或出于一種特別的關注,伊麗莎白在夫人臉上看見了達西的影子。很自然地,他們邂逅了,就在這次邂逅中,她得到達西的求婚,然后拒絕了。
接著,先前約定的湖區(qū)計劃來臨了,由于舅舅生意上的事務,延宕了出發(fā)時間,于是縮短日程,改遠道為近途,恰巧就到了達西的地盤上。達西不在家,她們在管家的引導下參觀了莊園。這一幕很有詩意,在他們唇槍舌劍的交往模式中,開辟了一個靜謐的溫馨的時刻,放下戒備,排除干擾。伊麗莎白好比走入達西的前史,又像是走進他的內(nèi)心,生出知己的心情。之前的出門都是走親訪友,此一時則是休閑漫游,意味著社交圈擴容,人物關系隨即升級,向浪漫的愛情轉化,但卻不足以釋解“傲慢與偏見”,這是達西和伊麗莎白之間獨有的禁忌。這個禁忌雖然來自道統(tǒng)社會,但被兩人的性格強化,形成壁壘。但從另一方面看,壁壘又是一種默契,意味著親密關系的建立,否則如何解釋這對壘不在別人,而在他和她?中國人有句老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事態(tài)到了關鍵時刻,就需要一個突破性的事件。中國人還有一句老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造化成全,準確說,更出于作者的苦心經(jīng)營,契機適時來臨。
契機是由丑聞的方式呈現(xiàn)的,最年幼的班納特小姐莉迪亞和人私奔了。莉迪亞時年十六,距婚齡尚有余裕,況且上面還有四個未嫁的姐姐,所以不在眾人視野之內(nèi),可誰擋得住后來者居上?這可以算作班納特的女兒們第五次走出去,這一次和以往不同,它帶有警示的作用,警示走出去的危險。前面說過,附近駐扎一團民兵,司令部就在距離班納特家一英里路的麥里屯鎮(zhèn),軍官總是吸引年輕女孩,彬格萊先生方才驚艷一瞥,可是,小說寫道:“如今跟軍官們的制服對比起來,她們就覺得偌大的財產(chǎn)簡直一錢不值了”。“制服控”里除去性感的因素,以及歐洲貴族征戰(zhàn)傳統(tǒng)的階層觀念,大約還有英國開拓海外殖民地給予軍人的特殊榮耀。莉迪亞私奔的情人韋翰,曾經(jīng)成功勾引達西的妹妹,倘若說這兩位小姐年幼無知,可是,頭腦清醒的伊麗莎白不也受到蠱惑,信了他的鬼話嗎?所有這一切又讓軍官成為最浮浪的一族,他們往往是紈绔的代名詞,行事荒唐,處處造孽。班納特家的四姑娘五姑娘與軍官們的熱火早已經(jīng)讓人不齒,總算下達了軍隊開拔的命令,可是團長的年輕太太卻向莉迪亞發(fā)出邀請,與他們同行,好了,禍根就此種下。
伴隨數(shù)次出門,逐漸靠近上流社會的核心,禁忌其實在悄然松弛它的嚴格性,關閉的門窗閃開縫隙,此時又一次砰然閉緊。第二個回合結束了。不說別人,單說伊麗莎白,面對達西,不禁驕傲全失——“她對他的魔力一步步在消退了;家庭這樣不爭氣,招來了這樣的奇恥大辱”。班納特家名譽盡毀,莉迪亞自甘墮落,罪有應得,無辜的姐姐們受此牽連,不會有好姻緣光顧了?,F(xiàn)在,我們再次分析一下這些人物的階級屬性,班納特、威廉、彬格萊,全是經(jīng)商出身的資產(chǎn)者。這是一個微妙的階層,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尼羅河慘案》里,有一位阿勒頓太太,貴族出身,家道中落,走在下坡路上,卻依然保持著光榮的觀念,她審視同船的旅客,對具有社會主義傾向的左翼青年的評語是:“我們的反對資本主義的盟友”,多么有趣的一句話。因此,這個新生的階級格外重視名譽,遵守既定規(guī)則,力爭納入上流社會。威廉爵士的爵位是后封的,彬格萊小姐特別忌諱提到財產(chǎn)的來源,所以,別指望他們中間出來白馬王子,拿著水晶鞋尋找灰姑娘;也別指望產(chǎn)生安娜·卡列尼娜,拋棄身份地位追求愛情,安娜已經(jīng)擁有的正是班納特的女兒們渴望得到的,當然,伊麗莎白是個例外,無奈她命不濟,心比天高,卻樣樣事情與她作對,大概只有一個力量能救她出禁忌的窠臼,就是愛情。
達西是這群資產(chǎn)階級人物里的精英,伯祖父曾任法官,屬國家機器成員,舅父有爵位,這是政治背景。從家世看,伊麗莎白觀光的彭伯里大廈就是證明,畫室壁上列祖列宗的肖像,也證明歷史淵源。財產(chǎn)更不消說了,父親留給他一年一萬鎊收益,請注意,是收益,不是本金,他的妹妹達西小姐則是三萬鎊財產(chǎn)。這一對鉆石級兄妹無疑是眾所覬覦的婚姻對象。韋翰,彭伯里莊園管家的兒子,也是老達西的教子,他對達西小姐下過手;彬格萊小姐極力替哥哥和達西小姐拉纖,自己則好嫁給達西,所以不遺余力作梗彬格萊先生和吉英;咖苔琳夫人,也要把女兒嫁給這個姨侄,不惜放下身段,上門找伊麗莎白,強令她退出競爭:“你難道不知道,他跟你結了婚,大家都要看不起他嗎?”也是仗著自己的年齡和身份,直截了當?shù)卣f出禁忌,簡直是刀兵相見,利刃出鞘。四面受敵,伊麗莎白能不能勝出,就看達西對她愛得夠不夠。
事情走到這一步,嚴苛的寫實開始向浪漫史轉化。達西真成了白馬王子,莉迪亞方一事發(fā),即拍鞍趕到,威逼利誘,迫使韋翰娶進莉迪亞,將一樁通奸案變成合法婚姻,遏止了事態(tài)。他還從旁促成彬格萊和吉英的戀愛,原先就是因為他的勸告,彬格萊才離開心上人。他用行動向禁忌挑戰(zhàn),破除壁壘,牽手伊麗莎白。王子捧著水晶鞋走遍天下尋找灰姑娘,在這里落實成具體的公關,財力物力變通,就這樣,古典童話搖身一變?yōu)楝F(xiàn)世小說。結局依然是“最后兩人過著幸福的生活”,也許小說終究是成人的童話,但它當然要求著更合情理的條件。
達西蔑視禁忌,自有先天的優(yōu)勢,他比那些資產(chǎn)階級有底氣,有實力,政治正確。話這么說,事實上,不同樣是成規(guī)中人?他攛掇彬格萊離開吉英,他對彬格萊一家的不屑,他解決莉迪亞的窘?jīng)r是讓韋翰明媒正娶,而不是采取默認的態(tài)度,所以,達西不是反抗社會的自由思想知識分子,只是因人而異,就是他愛伊麗莎白。愛情改變一個人,只是一句說辭,具體到人和事,就不那么簡單了??傊覀兊膯栴}來了,伊麗莎白靠什么反轉形勢,變不利為有利??v觀前后,伊麗莎白除了一千英鎊嫁妝——這一千鎊嫁妝在達西的一萬鎊年收益跟前,滄海一粟都算不上,再無其他,可說兩手空空,沒有外援,周圍都是拆臺的人,惟有一點,性格。好比灰姑娘惟一的財富就是美貌,性格卻是要比美貌的內(nèi)容多得太多。
我想,具有征服力的性格,最重要的一條是自尊。自尊是需要稟賦支持的,比如好的頭腦。小說中寫,“她比她姐姐的觀察力來得敏銳”,她窺得出,彬格萊家姐妹虛榮淺薄,空有一副繡花皮囊,所以就不巴結,交往中保持從容不迫的風度;她步行三英里趕往彬格萊府上探望生病的姐姐,泥水滿身地進門,一屋子嘲諷的眼光,卻鎮(zhèn)定自若;她拒絕柯林斯先生的求婚,并不介意閨蜜接棒,坦然造訪新家;與咖苔琳夫人相處,也毫無怯意,不卑不亢;她還蹬了達西,這可是驚天動地的一舉,別人都巴不得呢,可她棄之如敝屣。并非故作矜持,要來一場拉鋸戰(zhàn),以鞏固對方的決心,也不真正因為韋翰的挑唆影響,而是達西的示愛中不加掩飾的救世主姿態(tài)。這一場針鋒相對的言辭往來,可說盡顯“傲慢與偏見”,兩個驕傲的男女,對了,“自尊”能使人祛除雜念,變得軒昂,舍得一身剮,能把皇帝拉下馬,于是,“偏見”便破除了迷信。所有人里面,大概只有兩位能夠認識伊麗莎白的魅力,一個是她的父親,班納特先生是這一家里的清醒者,二女兒的頭腦一定來自他的遺傳。我以為整部小說其實是以他的旁觀敘述,也是作者簡·奧斯汀的眼睛,帶著不動聲色的譏誚。另一個則是達西的姨媽,咖苔琳夫人,她親自出馬與伊麗莎白談判,可見她很清楚遇到了怎樣的對手。甚至,我覺得她比達西還了解這“小妮子”的厲害,料到她一定能得手。這一招多少是失態(tài)了,但也能看出夫人放得下身段,像達西的為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作者犀利的眼睛也沒漏掉。
在此,我想提醒大家,莎士比亞的喜劇《無事生非》里,培尼狄克和貝特麗絲,也是一對伶牙俐齒的主兒,嘴頭上不肯饒人,見面就懟,培尼狄克給貝特麗絲起的稱呼“傲慢小姐”,似乎是伊麗莎白的前身呢!這樣由愛生恨,再由恨生愛的模式,我們中國人叫作“歡喜冤家”,是可應用在無數(shù)愛情故事里的。簡 ·愛和羅切斯特不也是從辭令大戰(zhàn)開始的?我相信簡·奧斯汀一定讀過莎士比亞的戲劇,那是如同敘事的原典,有哪位文學愛好者會錯過。夏綠蒂也極可能讀過簡·奧斯汀,女作家總是青睞女作家。培尼狄克和貝特麗絲是在親王設置的圈套里翻轉關系,好像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那也是個童話的時代,到簡·奧斯汀,就要增添社會內(nèi)容了,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魔力必將落實于生活常態(tài)。
無論性格的力量有多么強大,依然不能否認伊麗莎白的好運氣,她遇到的是達西,每年有一萬英鎊的收益,有條件忽視女方的嫁妝。換了他表弟費茨威廉上尉,一個伯爵的小兒子,沒有繼承權,用上尉的話說:“小兒子往往有了意中人而不能結婚”,上尉又說:“除非是愛上了有錢的女人”。因此,這“禁忌”其實出自經(jīng)濟學的概念,也因此,突破“禁忌”的藩籬單是愛情至上不夠,還要有錢,恰巧達西兩樣具備,有情人終成眷屬。
讓我感興趣的是故事的結局,在小說最后第六十一章,通常所謂“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班納特所有的女兒都有了歸宿,大的二的無須細說;老五莉迪亞,不管實質如何,總歸嫁了出去;余下兩個,三女兒曼麗是個學究型女性,歷來對男女婚姻缺乏熱情,倒可以讓父母少操一份心;四女兒吉蒂,書中說她“最受實惠”,因為有了兩個姐姐的社交圈,可以接觸到高尚的人物,不愁釣得金龜婿。于是,班納特太太,“說來可喜,她后半輩子竟因此變成一個頭腦清楚、和藹可親、頗有見識的女人”,正響應了她先前所說:“一個女人家有了五個成年的女兒,就不該想到自己的美貌啦?!北M管如此,彬格萊先生和吉英,雖然兩人性子都很溫順,“可是夫婦倆都不大愿意和她母親以及麥里屯的親友們住得太近”,就搬到另一個郡去了。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終究不能完全排除干擾,莉迪亞時不時地向二姐伊麗莎白索錢索物,大姐那邊,一住下來就不肯走,成為新一輪“窮措大”,好像“窮措大”這類人物是按比例分配的,每個好家庭都會有一個。伊麗莎白呢,和小姑子相處融洽,成為一個賢良的嫂嫂,原先的鋒芒只用于和達西的對嘴,“活潑調皮”。頗有意味的是咖苔琳夫人,經(jīng)過一陣子斷絕往來,又開始續(xù)上親戚關系,小說是這樣寫的:“盡管彭伯里因為添了這樣一位主婦,而且主婦在城里的那兩位舅父母都到這兒來過,因此使門戶受到了玷污,但她老人家還是屈尊到彭伯里來拜訪?!笨雌饋?,禁忌遭遇過一次顛覆以后,很快就平息抵抗,回到原有的秩序。
不難看出,皆大歡喜中流露出來的諷意,“活潑調皮”,諧謔的風格,就像前面說的,班納特先生的旁觀立場。順便說一下,二女兒的出嫁讓他十分不舍,所以經(jīng)常前去看望,成了彭伯里的座上客——他始終笑看世人,莉迪亞闖了這么大的禍,也不頂著急,舅舅來信告訴搞定了,作為父親的直接反應不是釋然,而是覺得蹊蹺,因為“一個頭腦清楚的人是不會跟莉迪亞結婚的”。通常人們都會從人物中挑選作者的影子,通常也會選伊麗莎白當作簡·奧斯汀,我卻以為是班納特先生,他的眼睛后面,分明是簡·奧斯汀的眼睛,帶著嘲弄的笑意。正是這一點,將她和后來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區(qū)別開來,沒有墜入傷感主義的傳奇,那可是女作家的窠臼。
講于2019年9月20日浙江大學,整理于2021年3月28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