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與詩學
18世紀的席勒在《美育書簡》中提出了“美育”這一概念,本義為感覺和感性學上的“審美教育”。在席勒創(chuàng)立“美育”這一概念之后,又有學者在此含義之外增添了以美改造客體的實際功用性概念。這也是今日我們所理解的“美育”的含義。實際上,美育的覺醒與實踐在中國古已有之。從周公“制禮作樂”到孔子設“六藝”,這些美育的理想與實踐一直貫穿于中國古代社會并延續(xù)至今。而中國古代詩學思想,則是中國美育哲學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之一。
中西方關(guān)于美育史的起源均可以追溯到對于詩這一文學形式功用的理解,無論是柏拉圖的《理想國》還是《尚書》,均對“詩樂教化”有著極為詳盡的論述。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詩言志”的傳統(tǒng),但需要注意的是,古時詩是“和而歌”的,是包括詩歌、音樂、舞蹈在內(nèi)的綜合的藝術(shù)形式,其實際功用是進行一種道德教育以塑造完美的人格。詩學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一個民族文化特點的形成,取決于該民族的言說邏輯及思維方式。軸心時代的文化典籍奠定了整個民族思維的基礎,無論是“神與物游”的《道德經(jīng)》還是《莊子》,或者是循循善誘的《論語》和《孟子》,都可以看作是詩學與美育的有機統(tǒng)一。這些先秦諸子所言說的是關(guān)于人類、自然與社會的理性思考,是關(guān)于美的終極追尋。
古典詩學的審美教育是以文本為基點,以審美為核心,以教育為目的,在當代美育中依然起著重要作用。首先,詩學能夠提升審美深度。日常生活的審美僅觸及人的感性,很少能深入到人的理性與靈魂層面。感覺的美是表層的,情感的美才是深層的。古典詩歌充分表現(xiàn)了作家的人生理想和超拔精神,作品中的風骨、神思、理路,能使讀者醍醐灌頂,引起或輕松、或愉悅、或超脫、或悲哀等等的情感反應,感到極大的詩意共鳴,從而獲得真正的美的享受?!段男牡颀垺ぴ馈吩疲骸霸葡嫉裆杏猱嫻ぶ?;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边@種古典時代所特有的詩性與睿智、詩性想象與理念追尋,是詩學美育所追求的境界。仰觀吐曜,俯察含章,物我合一,詩學審美的培養(yǎng)對日常審美是一種良好的引導,開拓了深層而多元的詩意美的空間,能夠使大眾審美由“感覺的美”上升到“靈魂之美”。
其次,詩性審美有助于心性的培養(yǎng)。中國傳統(tǒng)詩學中一直就有對于“空”“靜”這一概念的論述,蘇軾云:“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痹姷摹懊睢钡男纬膳c作家內(nèi)心的虛空與寧靜有密切關(guān)系。這雖然是針對作家創(chuàng)作狀態(tài)而言的,但給今天的審美教育提供了借鑒。詩歌本身是靜態(tài)、含蓄的審美藝術(shù),它是一種精神性活動,讀者在享受這項精神娛樂時,只需要保持一種寧靜的心情與文學對話,從而與作者達成靈魂共鳴。詩歌可以因時代與個人際遇解讀出不同的維度與含義,它始終在與讀者進行對話并帶來全新發(fā)現(xiàn),并被賦予當代精神,這也就是孟子所說的“知人論世”的精神內(nèi)核,這是一個靜觀與發(fā)現(xiàn)的過程。這一過程能夠營造一種使人內(nèi)省的文化環(huán)境,促成審美靜觀和審美沉思的審美觀念。這種境界是其他藝術(shù)形式難以達到的?!翱侦o”審美讓讀者遠離世俗紛擾,保持一種超拔萬物的精神狀態(tài),不為外物所干擾,保持獨立自足?,F(xiàn)代社會需要這樣的審美靜觀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一種高層次的靈魂交流。
最后,詩學美育有助于大眾對崇高精神的追求?;叵肭叭耍簳x劉勰,用他的美文,用他獨特的詩學審美,建構(gòu)了一個可寄放心靈的詩意世界。唐末司空圖,這位隱居逸士、休休亭主,遠離塵世與朝堂。用24首詩在空山曠野之間肆意揮墨,在衰世濁塵之外建構(gòu)靈魂家園。同樣,在唐末佞佛的熱潮下,韓愈以一句“斷天下之疑,絕后代之禍”表達了那個時代士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抗爭,已成為文化的象征。他們具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美德,抑或超然物外,抑或堅韌不拔。這種悲壯的崇高體現(xiàn)出的英雄氣概、樂觀精神、集體意識,才是人類崇高精神品質(zhì)的升華。
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語境中的人們,在“建功立業(yè)”的大潮中忘記了何為“詩意的棲居”。詩學審美這片本該是最詩意的土地,卻也在遭受工具主義以及功利主義的侵襲?!拔淖?nèi)竞跏狼椤保颉笆狼椤敝?,中國的傳統(tǒng)詩學審美也逐漸走上了一條工具化的路徑,詩性審美傳統(tǒng)不斷受阻。從“浪漫主義”到“現(xiàn)實主義”,從“結(jié)構(gòu)主義”到“解構(gòu)主義”,在對西方理論的附和之下,漸漸忘記了自己的詩學傳統(tǒng)。時至今日,由于大眾傳媒以及網(wǎng)絡普及,中國的詩性審美又進一步遭到打擊。這種狀況導致的一個局面就是,目前大眾審美接受已趨于直觀化、平面化乃至低俗化,網(wǎng)絡用語鋪天蓋地,審美有時甚至淪為一種低俗情趣。人類的愉悅感可以分為快感和美感,如果人把自己追求愉悅的目的僅僅定位于前者,這是對人性的一種降格。輕松中只追求動物性的一面,陶醉中淡忘了人生的意義,這樣的審美可謂是毫無意義。
百年回首,可知詩學審美傳統(tǒng)之可貴,中國詩性審美傳統(tǒng)在20世紀初的斷裂,從一個特定維度導致中國美育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社會的疏離。要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審美教育,可行性路徑之一就是梳理、總結(jié)中國古典詩學中有價值的部分,并賦予傳統(tǒng)現(xiàn)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