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字街
題記: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建設、關注、熱愛靖邊縣城什字街的人們!
我的中學時代,靖邊縣城的什字街,既是一個自然的街區(qū),也是老師教育學生,走好人生十字路口必舉的例子,在我的記憶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什字街,靖邊縣城上世紀七十年代最繁華的街道,也是全縣群眾最心儀的地方。什字街的建筑一式平房(縣城只有中學圖書館和國營旅社二棟二層樓)。那個年代,縣城的電由電廠柴油發(fā)電機輸給,路燈是普通烏絲燈泡,燈光昏黃暗淡。
什字街是縣城的地標,多種經營模式的縮影,國營、集體、公私合營、個體私營經濟共存,混搭發(fā)展。人、機動車、牲畜拉的駕子車駱驛不絕。各類店鋪集中,在中學生眼里,琳瑯滿目。國營百貨公司的二個門市部布局在什字街對角,經銷當年的所謂“三轉一響”大件,還有布料、衣服等貴重物品,偶爾有不要布票的“粘膠布”岀售,消息靈通人士早早的就在門外排起長隊。公私合營店鋪主營小件日用品,還有糖果、點心。副食公司門市部,常年飄逸著散裝白酒和水果糖揮發(fā)的氣味,也是化學老師講分子特性時必舉的典型特例。
在學生稚嫩的社會生活休驗中,什字街最吸引人又使人難受的是幾家香味撲鼻的食堂(當時對飯店稱謂)。中學生囊中羞澀,家里帶的伙食費需精打細算開支,國營食堂豈敢經常光顧,但有二次記憶深刻,一次是父親外出路過縣城,帶著我享受三毛錢一碗的肉粉湯,一次是外地工作的叔叔探親時,請我們幾個晚輩學生吃飯。學生們偶爾去集體食堂,買二毛錢一碗的素粉湯改善生活。集體食堂有二家,一家稍大,名為“工農兵”食堂,經營當?shù)靥禺a小吃,學生們多去工農兵食堂喝5分一碗醪糟熟米。一家較小,只有二間平房,4名老年員工經營,沒有掛牌,被群眾稱為“老漢食堂”;食堂經營豬下水,有豬頭肉銷售,當?shù)厝朔Q頭為“腦”,故戲稱之為“賣腦部”。老漢食堂白天準備,晚上經營。我們早上出操長跑,就會看到什字街一隅的老漢食堂員工點燃打餅的爐火,煤煙籠罩在整個什字街的上空。晚上客人們進入食堂,詢問身體發(fā)胖的售票老人(當時胖子不多)有什么飯 ,就會聽到自豪、戲謔、慢條斯理、千篇一律地回答:沒好的,就那豬肉拌面。是的,豬肉拌面條,在那個年代應該是上等的飯菜了。
個體商戶不多,有出售瓜子、自配“香蕉水”的小賣部。香蕉水裝在大小不同的玻璃杯中,上面蓋塊自裁的方玻璃,由小至大,價格分別為一分、三分、五分不等。星期天,學生們到什字街,只能買一杯香蕉水和一合(量具)瓜籽,消渴解讒;銀匠部只一名師傅,兌換和加工首飾,生意蕭條;只有一部腳踏鑲牙機、一名老技師的鑲牙部,座落在什字街,格外引人注目;縣城唯一的照相館,是什字街的高技術門店,只有一間房子,掛一塊布景,攝影師忙著給進進出出的男女老幼顧客照相,獨門經營,生意興隆。也有少量擺地攤商戶,出售諸如涼粉、瓜籽、水果、蔬菜等產品。
什字街不遠處辟出二爿土地,建有平房、牲口茅棚的騾馬店,分別命名為騾馬一分店、二分店,方便進城辦事的農民和過路的畜力車隊食宿。當時,全縣只有8輛大卡車,物資主要靠大型拖拉機、手扶拖拉機和畜力車輛運輸。每到傍晚,騾馬店里馬嘶人喚,炊煙裊裊,一派繁忙熱鬧景象。
陜北冬天的雪,猶如性格直率的陜北漢子飲酒,甘暢淋漓,灑灑脫脫,一個晩上醒來,大地銀裝素裹,平添幾多詩情畫意。當年縣城沒有環(huán)衛(wèi)工人,縣上只能組織各單位員工、學校學生清掃街道積雪,形成傳統(tǒng)。分配中學的任務,就是什字街一向街區(qū)。每當此時,學生們整著隊,扛著掃帚、鐵銑,推著駕子車,唱著“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詩詞歌曲,來到什字街掃雪。盡管雪后的早晨,氣溫驟降,天寒地凍,但同學們干得熱火朝天。也有同學誦讀著魯迅先生在《雪》中,對北國雪的描述:“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方,枯草上,就是這樣?!?/p>
什字街最熱鬧的時間,要數(shù)每年農歷的“七月會”(物資交流會)了。四村八鄉(xiāng)的農民帶著自己生產的農產品,在什字街叫賣。大女子、小媳婦,身穿一年四季很少穿著的衣服,靚麗進城“趕會”,看一場戲,照一張相,買二尺做鞋用的條絨布,在什字街看看熱鬧,品嘗各鄉(xiāng)的土特產,展示著勞動光榮和健康的美麗,盡顯那個時代女性的風姿綽約。
重大節(jié)日,什字街區(qū)是秧歌隊表演的重要景點,各路隊伍都要經過、表演。我們參軍的那年新兵起運,乃正月十六,中學的秧歌隊載歌載舞,鑼鼓陣陣,嗩吶聲聲,紅旗飄飄,把運輸新兵的車隊送過什字街,送到縣城外。車隊行駛緩慢,在什字街的路燈處,昔日的同學、隊友,從車窗給我塞進筆記本以示紀念,在扉頁上寫著青澀的祝愿….…帶著對家鄉(xiāng)的依戀,帶著親人的囑托,帶著父老鄉(xiāng)親的祝福和期望,帶著什字街分手的同學、隊友的希冀,我走進了軍營,走過了人生的一個重要十字路口,開始火熱的戎旅生涯。
“和風輕擺撫身過,光陰荏苒快如梭?!彼氖嗄旰蟮囊粋€夜晚,我心如故,又一次來到什字街,回憶走過的人生軌跡,盤點漫漫征途中走過的一個個人生的什字路口,尋覓昔日路燈下一個個同窗的影子。
登上新建的天橋,舉目四望,東西南北街道物異人非,一切都變了樣子,當年的路燈桿已不復存在,星月燈火,交相輝映,光怪陸離。近觀遠眺,縣城數(shù)倍擴大,什字街雖然失去昔日縣城中心的光環(huán),但周圍高樓拔地而起,櫛次鱗比;街道各型車輛亮相,不時擁塞;不遠處電視塔、電訊塔高聳,閃爍著信號燈的光芒;數(shù)家高檔酒店裝修考究,風格迥異,十分搶眼;旺鋪地段,國有商店的牌子已被私有公司的電子顯示屏替代,霓光滾動;小吃街一字排開,各類特色小吃豐富,味香四溢;尤其是人們穿著打扮講究,衣色款式各異,風度翩翩,人頭攢動;偶有微醺者結伴經過,彰顯著這座城市群眾的生活特點和嗜好。巡視一周,只有當年的副食公司門市部,不知何故而沒有拆遷,門面上用水泥制作的“發(fā)展經濟,保障供給”的字跡,歷經風雨,紅漆早已褪去,色澤斑駁,但字體依稀可辨。
觸景生情 ,睹物思人。什字街今象連昔景 ,牽動著我的思緒,飛馳到了當年的課堂、操場、影院,一個個同學、隊友在什字街路燈下充滿青春活力的臉龐、影子,在腦海中清晰地活靈活現(xiàn)。耳際響起著名作家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中:“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