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一平:小說可不可以沒有情愛
某月某日,在某創(chuàng)作改稿班上,我們討論一部學員的長篇小說。這部30 萬字講述革命者成長的小說,講的全是殺身成仁或舍生取義的故事。輪到我發(fā)言的時候,我指出,一部那么長的小說,怎么沒有情愛的描寫呢?或者說,一群血氣方剛、壯志凌云的革命者,難道不該有情愛嗎?我的問題像一塊石頭投進水里,引起波瀾。都說應(yīng)該有,要有。作者也檢討,說不能因為我沒有豐富的情愛經(jīng)驗,就不寫情愛。
在小說里,情愛是要有的,而且是必須的、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就像煮菜或腌肉的時候,要放鹽,沒有鹽的菜肴肯定難以下咽,至少不是滋味。
情愛多種多樣、多姿多彩,但結(jié)果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另一種是相愛的人勞燕分飛。前者是光明的結(jié)局,后者是苦澀的收場。在生活現(xiàn)實中,我肯定衷心祝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小說的情愛,我傾向于描寫相愛的人卻不能彼此擁有,或擁有了也要制造各種理由讓他們分開,這樣的作者貌似殘忍甚至變態(tài),其實是溫柔或悲憫。試想賈寶玉和林黛玉成為一對夫妻、梁山伯與祝英臺入了洞房,他們還能讓人感慨唏噓、世代詠嘆嗎?
《算數(shù)》我認為是我情愛小說中別具一格的一篇,它的特色在于情愛跟金錢掛鉤,卻無比純潔。在生活中不太可能有這樣的情愛,即使有,只有愚蠢的人才這么做,會讓別人笑掉牙。但我的小說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與現(xiàn)實相悖的情愛?小說不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嗎?
我的看法是,人類情感有太多的缺失,世俗生活欲壑難填,那么文學是可以進行補償和充實的。小說、詩歌、散文,是補償、充實人類情感缺陷及精神空虛的凈化器,只要渴望和使用,就可喝上清潔的水,相信有純凈的空氣。
《算數(shù)》是我制造和貼著個人標簽的一小部凈化器,我希望情愛受污染的人們讀到它,獲得短暫的清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