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一日·工業(yè)興國——中國作家在行動”全國作家聯(lián)動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采風作品—— 馬祥民:大海之上
一
大海是水的家鄉(xiāng),水的世界。
每一滴海水都是活生生的精靈,每一朵浪花都是生命的禮贊,每一道波峰都是燃燒的激情,每一條浪谷都是儲蓄待發(fā)的能量。那一抹蠕動的蔚藍蔓延開來,一望無際,與天相接,共于一色。
只有到了大海之上,才能領略風生水起,波濤洶涌,浪卷云飛。
憑著對黨和祖國的大愛,勝利人用執(zhí)著與勤奮、平凡與偉大、普通與卓越、智慧與勇敢,在茫茫大海上發(fā)現(xiàn)并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并且是最大的淺海油田。
受山東省作協(xié)派遣,我于2021年4月30日,到勝利油田海洋采油廠采訪,并乘船到海上采油平臺體驗生活。上船之前,先要接受臨時出海安全教育,還要穿工作服、工鞋、戴安全帽,救生衣當然必不可少。
天的臉色有些陰暗,但風浪不大。天氣預報告知,當天沒有大風浪,完全可以出海,甚至含有時機不錯的意思。去時,一路順風順水,感覺甚好。中午12:30左右,風突然大了,平臺有明顯晃動。當時,我和員工談的正歡,平臺經(jīng)理提醒:快回吧,晚了就走不了啦,不知道困到啥時候。陪我一起來平臺的海洋采油廠工會副主席王振國也勸我回去,客隨主便,只能從命。
風力已達5-6級,接人的船上下晃動,左右搖擺,很難靠近。上下晃動約1米高,激起的浪花超過2米,船員的衣服已被濺濕。按慣常方式,根本上不了船。我和王振國抓住平臺上的一根繩子,蕩秋千一樣跳到船上,那架勢既刺激又嚇人。
行至半路,風力已達7級,浪高2米以上,船搖擺的幅度達20度。浪打在船上,激起的浪花有4-5米高,先是躍上駕駛室頂部,又順著玻璃滑下來。船艙也開始進水,里面的人趕緊關上艙門。
這時才能看清大海猙獰可怕的面容。一個個巨大的漩渦就是“死亡陷阱”,一排排大浪就是鋒利的牙齒,足以把一切撕碎并吞噬。再加上船的上下起伏、左右搖擺,讓人心驚膽戰(zhàn)、不寒而栗。
船艙里共11個人。除我之外,其他人皆久經(jīng)“沙場”,抗風浪能力很強。盡管如此,有人已開始暈船。肚子里翻江倒海,一個勁往上翻,若不是強忍著,早吐得一塌糊涂。
5個人躺著,已把沙發(fā)占滿,其余6人只好坐著趴在桌子上。我試著往椅背上靠了一下,差點沒翻過去。在船上人根本站不住,若要站起,必須抓住桌子。走路更加困難,稍不留神就會摔倒。
與風浪抗爭了一個多小時,船終于抵達碼頭。因為“小碼頭”不能避風浪,前面的一條船,怎么也靠不上去。因此,碼頭上讓我們也去大碼頭???。
好在船長經(jīng)驗豐富,懇求碼頭上,讓我們的船迎著風浪靠上去試試,不行再去大碼頭。好在船行駛的方向迎著風浪。如果船體迎著風浪,就有很大風險,容易造成側(cè)翻。盡管靠岸時船體調(diào)整幅度不大,仍像喝醉了酒一樣,被吹得東倒西歪,傾斜幅度一下子大了很多,嚇得我們差點叫出來。好在有驚無險,成功靠岸。
如果去大碼頭,起碼還要2小時。那樣我們可就慘了,非暈的不知東西南北、吐的翻江倒海、顛的骨頭散架不可。
二
因油而生,向海而興,從陸地到海洋,勝利人追逐著一個藍色的石油夢。
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在一片蔚藍的天海之間,矗立著一座座鋼鐵建筑,那就是海上采油平臺。
勝利人肩負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的神圣使命,憑著頑強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信念,用血肉之軀,堅守在平臺之上,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活劇。
對他們來說,大海既充滿了未知和風險挑戰(zhàn),又是愛崗敬業(yè)、追求卓越、積極奉獻的平臺,還是展示勝利形象的窗口。
在海洋采油廠原油生產(chǎn)柱狀圖上,可以直觀地看到,從1993年的10萬噸,到2020年的346萬噸,每年的數(shù)字變化。
對局外人來說,這些數(shù)字是枯燥和單調(diào)的。但在海洋采油廠員工眼里,每個數(shù)字都是水淋淋、濕漉漉的,極富情感和靈性,比大海里的魚蝦還鮮活,比自己的性命還珍貴。
1975年8月,勝利油田組建了第一個淺海地震隊,拉開了灘淺海石油勘探的序幕。
1978年11月6日,勝利人自行設計建造的我國第一條座底式鉆井平臺——勝利1號揚帆出海,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通過一張黑白照片,可以感悟勝利人視油如命,聞油則喜,為油而戰(zhàn)和革命加拼命的精神與干勁。
照片是在船上拍的,里面有8-9個人,分不清誰是領導,誰是工人、漁民。通過文字說明才知道,其中一人是山東省副省長兼勝利油田黨委書記李曄。他們乘坐的是漁民出海打魚的小木船。
海上風大浪高,天氣變化無常,加上設備落后,缺少救援力量,萬一遇上什么情況,只能聽天由命。為了海上油田勘探開發(fā)建設,勝利人不顧生死,敢為人先,是對“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的踐行與詮釋。
1988年5月17日完鉆的埕北12井,獲高產(chǎn)油氣流。緊接著又先后在埕北20井、埕北11井相繼發(fā)現(xiàn)工業(yè)油流。
經(jīng)反復論證,該海域共有5套含油層系,探明和控制含油面積34平方千米,地質(zhì)儲量1.2億噸,共和國第一個億噸級淺海大油田——埕島油田隆重誕生。
從此,勝利人不但擁有了陸上油田,而且擁有了海上油田,實現(xiàn)了由陸地向海洋的歷史性跨越。
三
當年,海上生產(chǎn)的原油全靠船往岸上拉。要想“多產(chǎn)油”就得多拉油,拉油量就是產(chǎn)量。
海上油井全是自噴,設備設施非常簡陋。油井周圍立幾根鐵樁,鐵樁上面焊塊鋼板,把油井加在中間,井口安上閘門,閘門接上管子。拉油時,把船靠在鐵樁上,人順著纜繩爬上平臺,打開閘門,直接往船上放,油放滿了,關上閘門,開船走人。
海上拉油不僅看天的臉色,還要靠天吃飯。影響拉油的因素很多,大風、大浪、大霧、雨雪、海冰,都會給拉油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難。
遇上惡劣天氣,出不了海,拉不了油,員工心里空落落的,連精神都打不起來,只能望海興嘆,企盼惡劣天氣早點過去。
為了多拉油,海洋采油廠當年提出一個口號“搶風頭、戰(zhàn)浪尾”?!皳岋L頭”就是搶在大風到來之前,把油拉出來;“戰(zhàn)浪尾”就是在大浪退去之時,追著風浪的“尾巴”出海拉油。
1993年夏天,員工們搶在大風之前,到埕11A井區(qū)拉油。去時天氣尚好,剛到那里,天就變了。風越來越大,浪越來越高,拉油船上下左右晃的厲害。
這種情況下,順著纜繩往上爬非常危險。一是容易被船撞上,如果被夾在船與鐵樁之間,肯定必死無疑;二是即便不被撞上,如果纜繩崩斷,就會掉入海中,生死難料。
別無選擇,必須冒險一試。好在平臺不太高,他們用繩子拴在腰上,幾個人扶著,一人爬上船舷,借著海浪把船托起、升至高點的瞬間,飛身躍起,撲上平臺,抱住井口,先穩(wěn)住身子,再打開閘門放油。風大浪高,不走不行了,才不得不關上閘門,從平臺跳進船艙,匆忙撤退。當他們乘船離開時,纜繩已斷了6根。
這哪里是拉油,簡直是玩命?,F(xiàn)在看來,這是嚴重違章,當時卻很正常。
一年四季,不分晝夜,冒著風險,舍生忘死,搶拉原油。盡管非常努力、非常艱辛,吃了很多苦,遭了很多罪。但由于拉油船噸位小,裝卸時間長,抗風浪能力差,再加上惡劣天氣影響,拉油量始終上不去,形勢依然被動。
為完成任務,他們主動放棄節(jié)假日休息時間,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天氣允許,立即乘船出海,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搶拉原油。
蒼天不負有心人,直到1993年12月25日全年生產(chǎn)時間截止那天,最后一船原油搶運到岸,終于斤兩不差完成了10萬噸原油生產(chǎn)任務。
四
海上平臺不同于陸地,上一次平臺至少工作15天。白天黑夜2班倒,每天工作13小時以上。
上班時,不僅穿工衣,還必須穿救生衣,救生衣上寫著員工的名字。下班后,脫下救生衣,必須掛在宿舍最顯眼、最好拿的位置。平臺上還備有救生圈、救生筏等,每個都有編號,標著某某港、某某平臺。
永不疲倦的大海,無休無止的風浪,讓堅硬無比的鋼鐵變得疲憊、柔軟、無奈。海底管線、電纜發(fā)生位移、扭曲,甚至斷裂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同時也意味著一場爭分奪秒、緊張激烈的搶修。
平臺晃動是一種常態(tài)。接送人會晃、運送物資會晃,吊裝設備會晃,施工作業(yè)會晃,大風大浪更晃。
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員工下了班,就拖著疲倦的身子,頭枕大海,在波濤聲和機器轟鳴聲中休息,波濤聲和機器轟鳴聲就成了催眠曲。夢中不知他們會不會見到母親,還有母親身邊的搖籃及搖籃里的自己。
時間一長,員工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離開大海,離開平臺的晃動和催眠曲,就難以入眠。當他們好不容易習慣了陸上和家庭生活,就意味著又該上平臺了。
1997年8月20日,特大風暴潮席卷埕島油田,海浪5-6米,中心一號平臺晃的非常厲害,可生產(chǎn)還要繼續(xù),設備還要維護,數(shù)據(jù)還要統(tǒng)計,工作還要進行。
從生活平臺到生產(chǎn)平臺有一條20多米長的棧橋,棧橋離海面約20米,時任平臺隊長的趙興,帶著3名員工踏上了巡檢之路。
為防止意外,4人把繩子拴在腰上,你拉著我,我拽著你,一步一步上了棧橋。大風刮的直不起腰,邁不開步,只好趴在上面,一點一點向前爬行。平時十幾秒鐘就可以走過的路,竟爬了近半小時。
過后,他們心有余悸地說,那情景真嚇人,就像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2010年初,渤海灣遭受40年不遇的冰凍災害。平臺周圍被海冰覆蓋,最大厚度78公分,船舶被凍住,接班的上不去,休班的下不來,給養(yǎng)沒法補充。
中心2號平臺40多人,補給中斷。為應對不測,由每餐4菜減為2菜,后來又減為1菜,最后只剩下土豆、洋蔥、方便面等應急食品,一日三餐,頓頓如此,吃得一見這些東西就反胃。
就這樣,硬是堅持了27天,并且做到了工作標準不降、干勁不減,油井不停、外輸不斷,無事故、無污染。
1993年,李世強“旱鴨子下?!?,由鉆井工變成了海上采油工,在海上一干就是27年,其中22個春節(jié)是在海上過的。親身經(jīng)歷和見證了海上油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年產(chǎn)10萬噸到300多萬噸的變化。
有一年冬天,一臺海水提升泵發(fā)生故障。李世強和同事們立即搶修,冰涼的水裹著冰碴從管線里流出來,浸濕了手套。干完活后發(fā)現(xiàn),扳手、手套和手被凍的粘在一起。
2020年7月,由于年齡原因,53歲的李世強從平臺上退下來,調(diào)到后勤單位工作。離開平臺時,這位鐵打的漢子淚流滿面。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李世強的淚是為中心1號平臺而流,是為心愛的工作崗位而流,更是為研不碎、化不開的海油情節(jié)而流。
在默默地付出和奉獻中,他用27年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在大海上書寫著無悔人生。
五
如果在陸地上,中心3號平臺是當然的龐然大物,在海上就很難稱得上哪個“大”字。
從下往上,平臺可分為三部分。海底以下約60米,為地下部分;海底至海平面約15米,為中間部分;海平面以上40多米,為平臺部分。離海面8-9米以上,才是平臺建筑。
平臺建筑共7層,每層約1840平方米。1至3層是機械設備和動力層,4至7層為生活服務區(qū),平臺上方還有一個直升機停機坪,應急救援用的。
現(xiàn)在的海上平臺,早已今非昔比,用“翻天覆地”形容也不為過。
平臺上有生產(chǎn)指揮及監(jiān)控室,還有衛(wèi)生間、會議室、黨員活動室、醫(yī)療室、食堂、餐廳、洗衣房、健身房和職工書屋,每個宿舍還配了電視、電腦。
“小碼頭”啟用后,員工上下班由2小時縮短至20分鐘左右;平臺上配備了廚師,根據(jù)健康查體情況,“葷素搭配、營養(yǎng)合理”,為員工提供營養(yǎng)飲食。每餐不少于6菜2湯,主食不少于3種。
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在平臺上廣泛應用,許多崗位實現(xiàn)了無人值守。在生產(chǎn)指揮及監(jiān)控室,動動按鈕,敲敲鍵盤,就可以完成自動計量、自動監(jiān)控、自動開井關井等多項工作,還用上了無人機、無人艇,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降低了風險,徹底顛覆了石油工人的傳統(tǒng)形象。
但又不能不面對這樣一個現(xiàn)實:海上特殊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難以改變,讓人感到無助和無奈。
有位記者到平臺采訪,遇一青年員工,問道:小伙子,有對象嗎?員工說:剛結(jié)婚,沒度蜜月,就來上班啦。
記者又問:能把對象的照片拿出來,讓我看看嗎?員工說:沒帶。記者不相信:剛結(jié)婚,不想她嗎?員工紅著臉說:帶著照片老想看,越看就越想,越想就越看,反正回不去,不如不帶。
質(zhì)樸的話語,真摯的情感,深深打動了記者。他在一篇報道中寫到:登上采油平臺,是對我心靈的洗禮,人格的升華。
由于中心3號平臺外輸系統(tǒng)緩沖空間小,外輸液量必須保持均衡。萬一出現(xiàn)事故,留給他們的處理時間只有20分鐘。否則,就會影響整個海上油田,甚至關井停產(chǎn)。
事關全局,責任重大,必須萬無一失。平臺副經(jīng)理鄭學利心里的弦,始終繃得緊緊的,不敢有絲毫大意,連老婆生孩子都沒離開平臺。
問及此事,鄭學利有些不好意思。他說,不是自己不想離開,而是離不開。當時那種情況,換誰都不會回去。
六
由于生產(chǎn)成本低、經(jīng)濟效益好,海洋采油廠生產(chǎn)任務一直很重、壓力很大。用他們的話說“一年到頭不清閑,忙完一年又一年。”
油價高時,多產(chǎn)油就是多創(chuàng)效益;油價低時,多產(chǎn)油就是攤薄成本、減少虧損。這種境況,很容易讓人想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家國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品質(zhì)。
強樂樂是從農(nóng)村考出來的大學生,老家陜西延安,畢業(yè)后被招聘到海洋采油廠,已在平臺上工作了10多個年頭。因工作需要,24小時開機成了習慣,并且對手機響聲非常敏感。不管工作多累,睡得多香,只要手機一響,立馬就醒。他最怕夜里手機響,生怕平臺出事。
有一次出差,坐在火車上睡著了。同車廂有個人手機響聲和他的一樣,中間隔著好幾排座位,聲音嘈雜,人家那邊手機一響,他這里馬上醒了,立即掏手機接電話,惹得周圍的人直笑。
逢年過節(jié),平臺上人手少,強樂樂就主動頂上去,已連續(xù)5年沒回老家。這是他的高尚,也是對爹娘的虧欠。那份糾結(jié),那種牽掛,那份甘苦,那種鄉(xiāng)愁,只能自己承受。
2018年,王家偉走進中央電視臺,登上了中國詩詞大會擂臺,向世人展示了勝利人的別樣風采,用切身經(jīng)歷告訴人們:與石油和大海相伴,人生自有詩意。
在大海上工作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激情燃燒的歲月;每一次出海,都是直面困難和挑戰(zhàn),也是對理想、信念的考驗;每一次與風浪抗爭,都是責任、使命和忠誠、擔當?shù)木唧w實踐。
既然選擇了大海,就像油井一樣扎下生命的大根,以大海為伴,以平臺為家,建功立業(yè),報效祖國,是勝利人的不二選擇。
截至2020年,海洋采油廠累計探明地質(zhì)儲量4.93億噸,累計生產(chǎn)原油6000余萬噸。2020年,天然氣產(chǎn)量占全油田的1/4,原油產(chǎn)量占1/7,是勝利油田當之無愧的第一大采油廠,也是中石化集團公司的第一大采油廠。
一串閃光的數(shù)字,記錄著勝利人征戰(zhàn)大海的輝煌業(yè)績,浸透了勝利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演奏著勝利人的英雄交響曲;又像一個個美麗的花環(huán),把勝利人裝扮的更加靚麗。
大海之上,每一座平臺都是勝利形象,每一座平臺都是勝利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