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新:意念是侍奉夢的仆人
寫這個故事的想法由來已久,一個具有超能力的人可以掌控意念,卻掌控不了時勢和人性。中國的古籍書和話本小說對超能力多有涉及,今天的網(wǎng)文和西方的電影所描繪的超能力也許與科技的進步有關,而古籍中的超能力大都源自想象和意念。人的心靈就像暗夜里無邊無際的大海,在沒有太陽的時空里,依然有一種執(zhí)拗的涌動,你要追問的話,可以說是星球間的引力,如果再追問下去的話,以人類目前的智力,只能歸咎于造物主的安排。二〇〇〇年后,讀到法籍華人作家程抱一的長篇小說《此情可待》,一個道士用意念來向他的情人傳達綿長恒久的愛,神奇的是,相距幾百里,那個受難的婦人總會感受到來自遠方的氣息和意念,命運也因此為之驛動為之改變。這部小說據(jù)說改成電影還得了獎。我想探究的問題是意念在生命的運行中是如何形成的,它與夢想和人性又是怎樣的一種關系。生活中有大量具備執(zhí)念的人,成于斯也毀于斯。
我是職業(yè)編輯,我每天的工作是閱讀大量中國作家的原創(chuàng)文本,寫作這部小說對我這個業(yè)余作家來說非常艱難。不僅是因為它涉及道學、武林和歷史知識,還因為要以平頭百姓的日常經驗去揣摩一個位居人群高位的習武人的心理軌跡。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參加《小說選刊》的一個活動,與一大幫作家爬峨眉山,在半山腰遇到猴群造反,不停襲擊游客,結果一個老道出現(xiàn),用一根手杖猛戳地面的石板,發(fā)出的聲響在山谷間回蕩,猴群紛紛撤退。這個場景一直在我腦海閃現(xiàn),于是就變成這篇小說的開頭。
作品是作家的孩子,哺育成長的過程你須盡心盡力,孩子長大后是個什么樣的人,只能讓生活去檢驗。過度詮釋無疑是愚蠢的。
寫這篇小說,有關植物學方面的知識請教過阿來,“阿哥”在向雪山進發(fā)的途中給我回了短信,還附有照片;小說三稿請徐皓峰把過脈,徐皓峰是一位知識結構奇特、想象力豐富的作家和導演,他對武林、道學以及歷史皆有很深的研究,他提出的兩條意見非常中肯,不然的話,勢必會貽笑大方。我的同學黃小初和作家王堯、雷默仔細閱讀了小說,他們在敘事節(jié)奏和細節(jié)方面所提的意見,賦予最后的修改沖刺以能量。
謝謝我的師友們。謝謝《小說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