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1比例“搬”來“水之教堂”與“光之教堂”,國內迄今最全面的安藤忠雄回顧展登陸上海,全景展現(xiàn)一代世界級建筑大師的傳奇人生 最高學歷僅高中的他,如何“逆襲”成“清水混凝土詩人”
說起80歲的世界級建筑大師安藤忠雄,人們不會陌生。在上海,保利大劇院、震旦博物館、明珠美術館·光的空間等不少備受追捧的“網(wǎng)紅打卡地”,都出自他的手筆。過去半個世紀,憑借設計的近200項國際著名建筑,他接連捧獲包括“建筑界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在內的一系列世界建筑大獎。然而,人們可知,為何安藤忠雄被稱為“清水混凝土詩人”?他又是怎樣從只有高中學歷的職業(yè)拳擊手一路“逆襲”?
日前,國內迄今最全面的安藤忠雄回顧展亮相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這也是安藤忠雄全球巡展繼東京、巴黎、米蘭之后的第四站。展覽以“挑戰(zhàn)”為主題,集結建筑模型、設計手稿、書法篆刻以及大量獨有影片、照片、旅行筆記等飽滿信息,全景展現(xiàn)一代建筑大師的傳奇人生及其對人生永不停止的挑戰(zhàn)。其中最令人驚喜的,是展覽依據(jù)展出地建筑特點,對空間布局、結構加以特別改造,“搬”來了安藤忠雄獨具設計特色的光影空間——“水之教堂”與“光之教堂”。置身這樣的空間,安藤忠雄的設計之美予人更為直觀的感受,關于這位建筑大師的一連串疑問也被一一解開。
素樸的東方式“哲思禪意”,喚起建筑與大千世界物象的對話
安藤忠雄的建筑,凝結著一以貫之的美學理念。一方面,他往往僅以猶如素面畫布的“清水混凝土”作為建筑材料,用簡單的幾何造型別開生面,另一方面,他偏好于在建筑的“留白”里,引入風、光、水等自然元素。這些都讓他的作品具有一種素樸的東方式“哲思禪意”,喚起建筑與大千世界物象的對話,也為建筑注入特有的精神靈性。
位于大阪市的 “住吉的長屋-東宅”,由安藤忠雄于1975-1976年改造完成。這是安藤忠雄建筑設計的原點,也是此次展覽最先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的,不僅帶來建筑模型,還在展廳復現(xiàn)了建筑的標志性門框與廊柱。長屋是日本常見的民居樣式,窄窄小小,幾棟排成長長一條。安騰忠雄將三棟長屋中間的一棟改造成了帶天井的建筑,留設出的室外中庭將四季變化引導至生活空間,為都市生活中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喘息之處。在日本,建筑師的職業(yè)生涯往往是從居民建筑開始的。但正是憑借這一看似不起眼的民居改造項目,安藤忠雄摘得日本建筑學會年度大獎,在世界范圍內嶄露頭角。
展覽以1∶1比例“搬”來的“水之教堂”與“光之教堂”,讓觀眾直面建筑的震撼力——它們均可謂安藤忠雄的代表作。完工于1988年的“水之教堂”,坐落于日本北海道,以面朝河面的設計,讓建筑對自然敞開懷抱,設計上既保留了教堂的神圣與莊重,又巧妙地將光和水引入。在復星藝術中心一樓原本的咖啡吧區(qū)域,人們將與之邂逅,體味這方空間的靜謐,甚至能夠感受拂面而來的微風?!肮庵烫谩?989年亮相大阪城郊茨木市,因其在教堂一面墻上開了一個十字形的洞、擁有如“神來之筆”的特殊光影效果而聞名。二樓展廳,這方空間的復現(xiàn),不禁令人想要停下腳步,展開一場冥思。在安藤忠雄看來,在展廳里復現(xiàn)自己的建筑,挑戰(zhàn)難度不亞于設計建筑。但其實這兩種設計思路又是不謀而合的,那便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場地的個性,創(chuàng)造只屬于那個場地的風景”。
安藤忠雄更多的經典作品,在展覽中以精美的建筑模型一一登場。且看他為直島文化村項目設計的核心建筑倍樂生之家——直島現(xiàn)代美術館,美術館與酒店融為一體,其中“橢圓”客房的六個房間圍繞橢圓形池塘建成,凸顯向外開放的空間感,即便在室內也能感受到外部的自然。堪稱近40年日本現(xiàn)代藝術代表作品之一的地中美術館,同樣令人大開眼界。這座美術館一如其名,建筑主體大部分埋于“地中”,設計將對自然的破壞降至最低,達到一種“人與自然共存”的境界。整座建筑采光盡可能利用自然光,最大限度保留了直島的自然景觀,成為地緣性藝術的典范。
把每一次建筑設計都當成挑戰(zhàn),接受失敗,但絕不放棄
盡管安藤忠雄的很多建筑無論聲譽還是境界都很“神”,他本人的進階之路卻相當接地氣,相當能夠鼓舞普通觀眾。
安藤忠雄的最高學歷僅為高中。自認讀書不怎么樣、打架倒還不錯的他,高二那年在參觀完一家拳館后沒多久,成為一名職業(yè)拳擊手。23戰(zhàn)13勝3敗7平的成績,不算差。日后將其牽引至建筑領域的,是一次在書店偶爾邂逅的一本法國建筑大師勒·柯布西耶的手稿書。書里的另一個世界讓他如癡如醉,也因此,成為一名建筑設計師被他視為漸漸明確的夢想。
此后,安藤忠雄開始爆發(fā)“小宇宙”:潛入大學教室,旁聽建筑系課程;報名夜校,學習建筑設計學相關函授課程;進而開始從事建筑類最底層的瑣碎工作……其中,20多歲時一次環(huán)游世界的長途旅行,最是讓他對建筑設計開了竅。那是他用拳擊贏來的獎金達成的,搭乘火車經西伯利亞鐵路橫穿歐洲,后經非洲返回日本,沿途飽覽形形色色的建筑。此次展覽中,觀眾能夠看到早年的環(huán)球旅行給安藤忠雄帶來怎樣的“財富”。那是排了四行、占去一整面墻的旅行手稿,畫的是全球各地獨具特色的建筑。
哪怕聲名顯赫,安藤忠雄也并未太拿自己當回事。他把每一次建筑設計,都當成一次挑戰(zhàn),并且清醒地認識到,既然是挑戰(zhàn),成功與失敗就天然并存。事實上,在他長達半世紀的建筑設計生涯中,的確有過不少失敗的案例,對于這些案例他不回避,就連在此次展覽中,也有部分展出。有意思的是,對于一些盤亙在腦海中的靈感,有時在某個案例中失敗了,安藤忠雄日后又會在另一個案例中將其實現(xiàn)。
一座巨大的青蘋果雕塑,被特別置于復星藝術中心廣場上,這是安藤忠雄給此次上海展的特別禮物。青蘋果寓意青春,在全球因疫情而面臨巨大挑戰(zhàn)的今天,安藤忠雄認為青蘋果所傳達出的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氣息尤其被需要。他希望將作品置于公共空間,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聯(lián)結公眾,傳遞藝術的溫暖和治愈人心力量。其實,激勵人們心懷希望積極勇敢迎接當下挑戰(zhàn)的這只青蘋果,又何嘗不是他建筑人生的精神寫照。就像安藤忠雄曾給自己的評價:“我的人生經歷中,找不到可以稱為卓越的藝術資質,只有與生俱來的,面對嚴酷現(xiàn)實絕不放棄的韌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