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靈魂就像是太陽
小說是最能體現(xiàn)和印證“文學是人學”這一偉大論斷的體裁。小說和人,天然地暗藏著一種神奇的對應關系,超越了小說的流派、題材、風格、時代和國界而存在。文本就是它的軀殼,故事脈絡就是它的骨骼和神經(jīng),敘事文字就是它的肌肉和脂肪,故事內(nèi)核就是它的大腦和心臟,一個完整的小說文本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人體系統(tǒng)。所以,小說之于人,就是一個情感復雜而且豐滿的血肉之軀。
血肉之軀都是有性格的,也是有靈魂的。小說的性格就是它的個性,是區(qū)別于其他小說個體存在的獨特性,鮮明的個性決定了小說的內(nèi)在氣質和藝術魅力。小說的靈魂決定了小說的主題,但小說的靈魂并非完全等同于小說的主題。它存在在于主題之中,溢出主題之外,同時也分布在小說主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一部好小說的主題一定是由多重因素構成,是色彩斑斕的宏大乾坤。它與人的性格和情感一樣,不會永遠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一成不變,呈現(xiàn)出富于動感的“曲線之美”。小說主題的多元化與人的性格多元化具有極強的相似性,頭腦簡單、平庸無能的人,必定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這種質量的小說就不是一部好小說。世界公認的經(jīng)典小說都是智慧的、豐滿的、復雜的,具有獨特的精神氣質和思想力量,這就是它們的魅力所在,所以它們也能夠有資格成為人類的良師益友而得以永世流傳。那么,人類從小說中獲取什么?獲取的就是有益于人類思想進步的健康的靈魂,讓人類站在靈魂的窗口前用作品預設的角度去洞悉社會和世界。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國外的《戰(zhàn)爭與和平》《靜靜的頓河》《呼嘯山莊》《紅與黑》都是這樣的作品。
小說是一種有生命的特殊物質,小說生命的血液流淌在文本的字里行間,故事主線是它的神經(jīng)中樞系統(tǒng),每個句子都有它的神經(jīng)末梢,神經(jīng)末梢密集的地方就是小說的痛點、亮點或敏感部位。魯迅《阿Q正傳》中阿Q畫圓圈的細節(jié),就是這樣的痛點、亮點和敏感部位,是小說的靈魂棲居之所,也是作者匠心抵達之地。小說的靈魂不是主題的簡單歸納和總結,是小說中流光溢彩的精神光照,是小說中的太陽,是小說的核心價值。在太陽的照耀下,它讓讀者看到人性和社會的光亮,不僅決定著小說的思想高度和藝術高度,也決定了小說的精神指向。小說的靈魂非常奇妙,有的洞若觀火,有的雪藏很深,有的若隱若現(xiàn)、半遮半掩,但無論怎樣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都能夠讓讀者感受到它的強大存在。文學研究者通常會從作品的不同角度去發(fā)掘它的思想藝術價值,本質上就是對作品靈魂的探尋。作品所建立的藝術空間和作品自身的氣血脈絡給研究者提供了基礎和土壤,對作品靈魂的探幽析微和精準捕捉,才是研究的目標和方向。所以,自清代以來,《紅樓夢》產(chǎn)生了無以計數(shù)的文章,教科書上對它主題的歸納總結,始終只能提綱挈領達其要旨,卻未能概括小說靈魂的全部信息密碼。它將永遠陪伴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時至今日,依然難以窮盡“紅迷”的藝術夢想,紅學研究領域仍然是四季繁茂,一代代研究者前赴后繼,每一代人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所有的發(fā)現(xiàn)都指向了小說靈魂的縱深處。
小說的靈魂來源于人物的靈魂。只有帶著時代印記、生命感受和人類共同價值觀的靈魂才具有深刻性,并由此生發(fā)出小說的思想意義。小說的靈魂貫穿在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兩端。從文本意義上講,靈魂存在于文字之中,是形而下的客觀存在。文字是非常奇妙的,一方面它以敘事的表象遮蔽靈魂,一方面又透過文字揭示靈魂。從精神層面上講,靈魂存在于文本文字之外,是抽象的精神附著物,是彌漫在文本內(nèi)部的一種深邃氣韻。古人對此有著深刻的領悟,曹丕所言“文以氣為主”即為此意。這個“氣”就是作品所展示出來的精神內(nèi)蘊。氣的清濁強弱,直接影響到小說的審美價值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