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世界一流美術館 讓全球共享中國文化魅力
吳為山
千年土地翻了身(布面油彩,1963年 中國美術館藏) 董希文 作
“美在耕耘”展覽現場
2021年的春天對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著名雕塑家吳為山而言,有兩件事意味深長。一是新年伊始,中國美術館隆重舉辦的“美在耕耘”2021新年大展。展覽繼往開來,辭舊迎新,以藝術家們精心塑造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形象,熱情謳歌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砥礪奮進、默默奉獻的生命底色,是中國美術館獻給全國人民的一份新春賀禮;二是在遙遠的希臘雅典蘇格拉底曾流連講學的地方,將要矗起一件新的雕塑作品《孔子與蘇格拉底》。在吳為山的創(chuàng)造下,2000多年前的中西圣哲穿越時空的對話,彰顯出文明薪火相傳、文化交融互鑒的世紀光芒。這一“大”一“小”兩件事,恰如兩極坐標標識出吳為山藝術人生中的多重向度。作為中國當代雕塑與文博事業(yè)的重要參與者、見證者,幾十年來,他身體力行、堅守藝術初心,在他看來,用藝術弘揚時代精神,表現時代美的創(chuàng)造,讓中國文化的獨特價值為世界共享,既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職責,也是中國藝術家的重要使命。
路斐斐:吳館長好!新春佳節(jié),正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美在耕耘”2021新年大展主題鮮明,九大策展單元的近600件展品以飽滿向上的精氣神,贊美并感恩平凡而偉大的中國人民,這種情感與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人民決戰(zhàn)脫貧攻堅,與世界人民共同戰(zhàn)“疫”的經歷、感受也遙相呼應。作為中國美術館這一有著多年傳統(tǒng)的特色展覽的總策展人,可否請您談一下策展初衷?
吳為山:由古至今,牛與大地,生生不息,譜寫著耕耘的詩篇。在2021年全國政協(xié)新年茶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發(fā)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chuàng)新發(fā)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永遠保持慎終如始、戒驕戒躁的清醒頭腦,永遠保持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奮斗韌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勇前進。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三?!本瘢粌H為我們開闊了視野,還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中華民族偉大的奮斗史。
美在耕耘者。蒼天下,厚土上,一代代吾國吾民憑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三?!本?,日復一日勞作,使中華文明薪火相傳。早在先秦的《詩經》中,我們就能聽到“坎坎伐檀兮”的吟唱。在新中國建設的康莊大道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勞動者豪邁的腳步,他們的業(yè)績鐫刻于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史冊上。這種定力和韌勁也鋪陳了一代代耕耘者的生命底色。
過去的2020年極不平凡又激動人心。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奮斗,鑄就了偉大的抗疫精神,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無論是“嫦娥五號”上天,“蛟龍?zhí)枴比牒#€是全體醫(yī)護工作者為抗擊疫情、挽救生命所作出的犧牲等等,這一切都體現了不同行業(yè)耕耘者不負韶華的時代擔當。
辛丑新春,中國美術館精心策劃的此次展覽就是圍繞美是由人民創(chuàng)造的而展開:人民耕耘在希望的大地上,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美術家們筆耕不輟,用心靈描繪美的精神。展覽以牛的形象為主體,展出了中國美術館收藏的膾炙人口的名作,及少部分邀約作品近600件,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攝影、工藝美術、民間美術等類型,分為“瑞牛呈祥”“石榴同心”“大地詩韻”“大國工匠”“醫(yī)者仁德”“時代壯歌”“藝心同音”七個篇章,還有“書為心畫”“人民的形象(續(xù)篇)”(含“張安治繪英模人物作品展”)兩個專題展,向廣大觀眾獻上新春的祝福,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獻禮。
路斐斐:作為疫情后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開年大展,您認為今年的新年展有哪些新氣象與新亮點?
吳為山:近年來,到美術館過年已成新的文化風俗。尤其是中國美術館,每年大年初一總會迎來排隊領“?!?、沾沾美術館喜氣的全國各地觀眾。而去年春節(jié),由于疫情美術館暫時閉館了。但疫情擋不住我們傳播美的熱情與真情,通過線上展覽,我們推送了許多精品力作,策劃了“向醫(yī)務工作者致敬”“崇高的信仰”等展覽,以藝術之美,使人們堅定信念,增添了生命力量。
今年春節(jié),國家倡導就地過年,我們歡迎全國觀眾通過中國美術館的線上與線下展覽看牛在大地上耕耘,看人在大地上勞作。習近平總書記以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概括了“三牛精神”。而牛給人們最美好、最熟悉的精神意象則是“耕耘”。耕耘令大地蘇醒,帶來豐收。
而藝術家的耕耘則是創(chuàng)造藝術品,為生活增添色彩。從明萬歷年間的《百牛圖》,到齊白石富于童趣的牛、豐子愷祥瑞的牛、李可染憨厚敦實的牛、吳作人勇猛精進的牛、董希文開墾土地的牛、熊秉明溫厚拙樸的孺子牛、劉開渠萌萌噠的漢白玉牛、潘鶴奮發(fā)進取的拓荒?!@些作品讓我們的展廳成為了充滿豐收景象、蘊含著多元美的殿堂。當然,這其中不僅以牛為題材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還有許多表現人們生產生活的優(yōu)秀作品,如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廣廷渤的《鋼水·汗水》、沈鵬的書法對聯(lián),靳尚誼的《塔吉克新娘》等。走進這個美的天地,你就會不自覺地與自然對話,與那些充滿生機的藝術家所描繪、塑造的人物對話。
路斐斐:2020年疫情期間,您作為最早投入戰(zhàn)“疫”美術創(chuàng)作的知名藝術家之一,以充滿悲憫情懷、給人以積極向上力量的雕塑創(chuàng)作為時代塑像,為英雄禮贊,每一件作品都感人至深?;赝?020年社會各界的戰(zhàn)“疫”美術創(chuàng)作與展覽,您認為有哪些值得總結的經驗與成果?
吳為山:作為文藝工作者,為人民畫像,為時代立碑,用藝術弘揚時代精神,表現時代美的創(chuàng)造,是我們的使命。2020年,抗疫題材已成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重要內容,許多珍貴的畫面、場景和英雄的感人事跡值得被永遠珍惜、銘記、傳承和弘揚。隨著時間的沉淀,認識的深入,抗疫文藝創(chuàng)作的凝練性會隨之加強,藝術高度也會提升,而已涌現出的許多積極的、有廣泛影響的優(yōu)秀作品,為鼓舞斗志、撫慰人心、凝聚力量已作出了積極貢獻,體現了廣大美術工作者的責任、擔當和情感。未來,這眾多作品也許還將匯成一座抗疫豐碑,為歷史提供素材,為民族的精神史積累資源,激勵著藝術工作者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奉獻給人民。
2020年疫情期間,中國美術館先后組織策劃了“向醫(yī)務工作者致敬”“為抗疫而塑”“大美勞動者”“崇高的信仰”4場云展覽。除館藏經典作品外,同時組織藝術家進行新的創(chuàng)作,取得了積極的傳播效果。在抗疫的關鍵時刻,我作為國家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項目中國美術館雕塑專題班的班主任,還及時組織雕塑專題班以“為抗疫而塑”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21件聚焦抗疫的雕塑作品。而我本人創(chuàng)作的雕塑《使命》也成為全國抗疫題材的代表作之一,被媒體廣泛傳播。
此次2021新年大展中我們也專門籌劃了“醫(yī)者仁德”篇章,對去年疫情期間各界的戰(zhàn)疫美術創(chuàng)作及同類題材的經典之作進行再次回顧。如靳尚誼刻畫的靜默深沉的《醫(yī)生》、張得蒂塑造的《日日夜夜》里神圣堅韌的護士等,以及表現抗擊“非典”、抗擊“新冠”的醫(yī)療隊舍生忘死、義無反顧,做最美逆行者的感人場面的作品等。組織、策劃、宣傳這些展覽,也就是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抗疫精神、民族精神。
路斐斐:在疫情影響下,2020年全球美術館、博物館都紛紛開展了各種線上活動與項目,以適應藝術生產及傳播的新變化和新需求。中國美術館在疫情期間亦推出了豐富的“云”美育、“云”志愿服務項目,有力提升了美術館的公共美育與文化服務水平。這與您任館長以來,美術館一直致力于整合藏品資源、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吳為山:是的,中國美術館是中國國家美術最高殿堂,我們更要時刻堅定責任意識與擔當意識,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促進美術事業(yè)發(fā)展方面既要宣傳好名家名作,讓歷史經典為人民服務,又要助力當代藝術家講好中國故事,推動美術創(chuàng)作從高原走向高峰。疫情期間,我提出“一塊屏幕就是一個美術館”,通過手機客戶端發(fā)布“云”項目,使人們足不出戶盡賞藝術之美。策劃了“向醫(yī)務工作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醫(yī)護題材作品欣賞”;組織全國青年雕塑家以雕塑凝固“抗疫精神”;“五一”推出“大美勞動者——中國美術館藏作品中的勞動者形象”;“六一”推出“美術作品中的兒童”向在家上網課的青少年送去祝福;“七一”推出“崇高的信仰”,向黨的99歲生日獻禮……此外,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我們還開設了中國美術館“云課堂”,楊振寧、余秋雨、廖昌永等學者、藝術家,以講座的形式帶去藝術對人心的撫慰,受到如潮好評。由我們打造的《中國美術館藏經典作品》項目60集在新媒體平臺閱讀總量突破千萬人次,還榮獲了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金獎等獎項。今年,我們還要把這一項目中的文字、圖像盡快梳理出來,用以廣泛宣傳中國的美術事業(yè)。在充分考慮版權問題的前提下,以最大的可能為中國一流藝術品做好服務與傳播工作。
路斐斐:去年下半年中國美術館有序復展后,相繼舉辦了一系列重要專題展和個展,在展現新中國美術創(chuàng)作風貌、推動各種題材與體裁的美術創(chuàng)作與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世紀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您認為中國美術館在加強自身建設,以經典作品引領時代潮流等方面積累了哪些經驗?
吳為山:去年5月13日,疫情之后的中國美術館重新有序開放。首展便聚焦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主題,舉辦了“以美扶智”大展,得到了各方關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脫貧攻堅摘掉了戴在中國人民頭上多年的貧困帽子,我們的展覽產生了很大影響。此外,我們還舉辦了百米長卷《黃河》的作品展。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舉辦了畫家、抗美援朝老英雄高潮先生的捐贈展。特別是在習近平主席和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通電話表示兩國“要加強交往,深化合作,推動兩國關系得到更大發(fā)展”僅3天后,我們便立即推出了“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
在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方面,2020年中國美術館牽頭舉辦了容庚捐贈大展;舉辦了“異域同繪”精品展,展出日本浮世繪和中國清代木版畫精品;為致敬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為湖北美院辦學100周年舉辦藝術文獻作品展等。去年我們還收藏了690余件精品力作,在抗疫防疫的關鍵時期能收到這么多優(yōu)秀作品,也體現了美術家以創(chuàng)作記錄時代、反映時代的責任與擔當。此外,我們也舉辦了各種不同的學術展覽,在美育品牌方面繼續(xù)努力,堅持將國家館打造成一座真正的國家級美術殿堂,打造成全體人民欣賞美、交流美、研究美的“課堂”和“客堂”,一個對青少年、對全民開展美育的公共殿堂。
2020年中國美術館的事業(yè)在不斷向前。我們召開了建設世界一流美術館的全館動員大會,這是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中國美術館的重要落實工作。今天的中國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同樣也應當擁有世界一流的、能與其大國地位匹配的世界級美術館,通過這個平臺把中國的名家名作變成世界的名家名作,就如當年西班牙推出畢加索、日本推出東山魁夷等一樣?,F在我還在研究如何利用抖音、快手、視頻公眾號等新媒體、新手段對中國美術館的優(yōu)秀作品進行更廣泛的推廣。我們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力爭使中國的藝術在世界重要的平臺能得到最高的評價。
路斐斐:作為中國當代著名雕塑藝術家,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您一直致力于以“表現全人類靈魂”的寫意雕塑將中國故事、中國精神傳播至世界。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您以雕塑藝術傳播中華文化與美學精神,在加強中西方文化交流對話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凡成就。請您結合數十年來的創(chuàng)作實踐,談一下您對于寫意雕塑等中國當代藝術在弘揚民族精神、推動文化走出去與請進來等方面的思考。
吳為山:人類的生命本源是共同的,最終理想亦是共通的。近30年來,我創(chuàng)作了600多件雕像,立于世界各地。情感的融匯、思想的互動、價值的共鳴需要文化交流,而其本質則是心與心的交流。我們要用美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在相互尊重中,把中國文化“走出去”變成中國文化被“請出去”。使中國文化的獨特價值為世界所共享,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生成中國文化的持久影響力。
疫情發(fā)生以來,我與法蘭西藝術院、意大利藝術研究院等世界多家藝術機構、美術館溝通交流,先后致信160余封,讓他們了解中國人民在抗疫過程中的責任與擔當,并收到了十多家機構負責人及藝術家情真意切的回函。法蘭西藝術院主席讓·安哥拉在來信中提出:“我們所有人都寄居在一葉扁舟上,因此中法兩國要團結一致,加強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我們在做用文化交流消除隔閡的工作?!?/p>
去年,俄羅斯駐中國大使杰尼索夫先生在疫情發(fā)生后參觀的第一個藝術展就在中國美術館。他贊嘆于中國美術館收藏的廣度和深度。在雕塑作品《在同一條船——達·芬奇與齊白石的神遇》面前,他非常激動,認為這是一件極具深刻哲學意義的藝術作品。在船的兩頭分別站著世界文化的兩位巨匠——齊白石和達·芬奇,其意蘊在于,文明是不可分割的,否則平衡就會被打破。他認為這件作品是對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最為生動的藝術闡釋。
2020年1月,《超越時空的對話——意大利藝術巨匠達·芬奇與中國畫家齊白石》落成于達·芬奇博物館和圖書館。今年又逢中希文化和旅游年,中國美術館將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和指導下,積極參與文旅年框架內項目,同時,我的雕塑《孔子與蘇格拉底》也將立于希臘雅典。那是蘇格拉底曾多次講學,向世人闡釋哲思的地方。我的作品中,蘇格拉底身著古希臘經典的批裹式裝束,飽含深情,而孔子溫文爾雅,如沐春光,向蘇格拉底作“交手禮”,象征著中西文化交流融合進入新階段、新模式,即面對新時代世界格局的多種變化,我們需要從人類文明的高度尋找國與國之間深度聯(lián)接的方式。
今天,作為中國美術館館長,我希望不僅是我們當代的雕塑作品、美術創(chuàng)作可以更多地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認識,也希望那些由中國美術館代表國家珍藏的,屬于全國人民的寶貴藝術財富能更好地走向世界。我們有責任代表國家做好文化保護和傳承的工作。一幅優(yōu)秀作品的誕生很不容易,只有“典藏活化”,才能更好地實現這些經典作品所承載的巨大文化價值。
展望未來,我認為在國際交流中應當繼續(xù)加強對話、促進往來。第一,相互辦展,用經典作品增進相互了解與相互尊重;第二,增強學術交流,讓思想的碰撞與交融形成共識;第三,開展云上交流,使之常態(tài)化;第四,待疫情穩(wěn)定,互派各國藝術家創(chuàng)作互訪;第五,對各自的文化藝術經典進行譯介,闡釋好、傳播好。
路斐斐:作為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xié)副主席,近年來您的兩會提案及相關職務工作都緊緊圍繞推動當代美術創(chuàng)作與傳播,助推藝術家深入挖掘現實與歷史創(chuàng)作資源,以更好地滿足人民對優(yōu)秀藝術作品的需求等方面展開。在今年這個特殊歷史節(jié)點,您對美術館的未來工作有何設想與期待?
吳為山:在今年這個重要時間節(jié)點上,中國美術館作為中國最高的藝術殿堂和化育大眾的美的平臺、講好中國故事的國際窗口,我們首先要圍繞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周年,用有溫度的美術創(chuàng)作,辦出一個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的大型展覽。同時舉辦全國美術創(chuàng)作研討會等,對表現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美術作品及其作者進行深入研究。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勝利的百年歷史,是代表中華五千年文明先進性的一段標志性歷史,是非常了不起的100年。100年來,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特別需要舉辦一些重要的展覽和研討會以更好地承擔起國家美術館的文化職能與歷史職責。
隨著防疫抗疫的常態(tài)化,今年美術館的線下展覽可能會逐步減少一些,而“云展覽”“云會議”等線上活動將會變得更加常態(tài)化,這可能會激發(fā)或啟發(fā)更多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研究者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的藝術傳播、藝術展覽的形式,加強對新媒體時代藝術生產機制的研究等。對中國美術館而言,僅靠展廳空間是遠遠不夠的。不管線下展覽還是云上傳播,我們都希望通過美術館的平臺,通過媒體的宣傳和輿論“發(fā)酵”,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很好的傳播,讓“一張報紙就是一個美術館”“一塊屏幕就是一個美術館”的理念得到不斷加強,而且要名副其實地得到加強。
2020年11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在十九屆五中全會學習班輔導講座中,又將文化和旅游工作高度概括為“一大工程、七大體系”。根據胡部長的指示精神,就如何補齊短板、提高信息時代現代美術館的管理水平、挖掘藏品資源、提高展陳方式、提升文創(chuàng)產品質量與效益等問題,今后中國美術館將通過“學習強館、藏品立館、美育助館、人才興館、科技建館”20字方針,結合我2014年上任伊始提出的中國美術館六大文化職責展開各項工作,即:一、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二、典藏大家藝術精品;三、加強國際國內交流;四、促進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五、打造美術高原高峰;六、惠及公共文化服務。每一名中國美術館人將通力合作,努力做好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推動各項事業(yè)高質量創(chuàng)新發(fā)展,讓中國美術館在新時代煥發(fā)新風采,向著建設世界一流美術館的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