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史密斯:用犯罪小說書寫人心
《卡羅爾》、《天才雷普利》、《列車上的陌生人》,相比其作品改編的電影,作家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并不為大眾所熟知。這位堪稱為20世紀(jì)犯罪小說開山代表的女作家,今年是她誕辰100周年。在電影世界中已充分領(lǐng)略其創(chuàng)作魅力之后,不妨來看看她最初的文字。
出名要趁早
1921年,海史密斯出生于美國德州沃斯堡一個富裕家庭,六歲時隨父母遷居至紐約,后進入著名的文理學(xué)院巴納德女子學(xué)院接受優(yōu)質(zhì)教育。
年輕時的海史密斯不僅秀美而靈動,才華也如其美貌一般光芒四射:25歲時,她的短篇處女作就贏得了歐·享利獎——堪稱是張愛玲推崇備至的“出名要趁早”的典范。
此后,她再接再厲,1950年,時年29歲時發(fā)表了首部長篇小說《火車怪客》,并且吸引了希區(qū)柯克的注意。這位胖胖的懸疑電影大師慧眼識珠,立刻買下《火車怪客》的小說改編權(quán),并火速投拍。小說問世的第二年,電影《列車上的陌生人》就上映,載入史冊,成為美國電影學(xué)會的百佳驚悚片。
這成為海史密斯結(jié)緣電影的開始。從1950年代直到今天,影史上的重磅導(dǎo)演和明星如走馬燈般在海史密斯構(gòu)筑的形形色色的犯罪故事中穿梭來往,隨意拉取其中諸位,都是一張華麗的名單:阿爾弗雷多·希區(qū)柯克、維姆·文德斯、安東尼·明格拉,阿蘭·德隆、馬特·達蒙、凱特·布蘭切特、裘德·洛……
結(jié)緣電影
在海史密斯活躍的時代,懸疑小說并不是一個橫空出世的新興題材,柯南道爾、阿加莎等一眾著名作家也早已在這個題材中高屋建瓴。究竟是什么吸引著電影創(chuàng)作者們前赴后繼一頭栽入海史密斯的犯罪世界?
海史密斯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22部長篇小說與若干短篇小說,獲得了法國偵探文學(xué)獎、愛倫坡獎以及英國犯罪作家協(xié)會頒發(fā)的銀匕首獎等多項重磅懸疑小說獎項。她的小說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中文版在中國讀者中同樣反響熱烈。
其中最著名的當(dāng)屬《天才雷普利》系列:跳出了當(dāng)時“好人壞人對立”、“惡有惡報”、“壞人終被繩之以法”的傳統(tǒng)偵探小說框架。
海史密斯筆下的雷普利幾次三番動手殺人,卻一次次化險為夷,不僅逃脫法律制裁,還獲得金錢和地位,簡直是“非典型罪犯”。
看起來似乎是因為雷普利的主角光環(huán)而bug頻出,但深究其中,社會底層小人物在生活中的掙扎與無奈,面對巨大階層差異與不可跨越的鴻溝時,所迸發(fā)的不甘屈辱、和步步為營,都被海史密斯包裹在了一出犯罪小說的外套之中。
在導(dǎo)演安東尼-明格拉的鏡頭下,匯集顏值巔峰的馬特達蒙、裘德洛、格溫妮絲、和凱特布蘭切特。
他們在威尼斯炙熱的陽光與地中海邊的意大利小鎮(zhèn)中,用最明艷的臉龐敘述著海史密斯筆下不斷與自我拉扯的雷普利的故事,將文字中幽暗艱深不見天日的內(nèi)心世界硬生生撕給觀眾看。
對于電影來說,這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禁書還是自傳?
另一部眾星云集頗受好評的電影《卡羅爾》,來自海史密斯最重要的非犯罪小說《鹽的代價》。
1952年,30歲的海史密斯匿名發(fā)表了該小說,講述了一對女性同性戀的故事,其中“鹽”則隱喻了女性的情欲——在上世紀(jì)50年代,這樣的題材無比敏感,一經(jīng)發(fā)布就被列為禁書。
時間跨入千禧年,2015年,根據(jù)小說《鹽的代價》改編成電影《卡羅爾》,甚至有學(xué)者研究論證,海史密斯年輕時曾在百貨商店做過售貨員,這個經(jīng)歷被她放在了小說中美麗纖弱的特芮絲身上。
獲獎無數(shù),在歐洲和美國都受到歡迎,小說被接二連三搬上銀幕……但這一切對海史密斯來說都不算什么。生命中最后十幾年,海史密斯干脆遠離人群隱居起來。
除了阿蘭德隆的英俊,她對電影里自己筆下的角色都不甚滿意(或許看到身后的《天才雷普利》和《卡羅爾》會改變想法?)。
而文壇地位就更不在她心上了,她曾這樣自我評價:“我從未考慮過我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問題,也許我也真談不上有什么地位。我把自己看作是一個能給大家提供娛樂的人,我只想給大家講述一個精彩且吸引人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