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純:小說生來為人物
年輕時候喜歡過很多作家——中國的、外國的、古代的、當代的……可以說出一長串,但是人到中年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喜歡的作家越來越少,當然真正喜歡的作品也越來越少。如果讓我說二十世紀以來自己最喜歡的作家是誰,我會毫不猶豫說魯迅;如果要我評選一百年來中國最出色的一部中篇小說,那么我會毫不猶豫選《阿Q正傳》。
幾十年來,記不清讀過多少遍《阿Q正傳》,每次都能有新感慨、新感悟,慢慢就覺得,身邊有不少人是阿Q,連自己都是。阿Q是一面鏡子,照出人間眾生百態(tài)。阿Q精神似乎很難退出歷史舞臺,它時時刻刻就在我們身旁,而且在我們身體里面長久駐留,成為我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當然,隨著歲月更迭、社會變遷,他還會以新的面目出現(xiàn)。由此,我想到了阿P,乃至阿S、阿D……于是斗膽嘗試,于上半年疫情期間居家不出,冒險寫出這篇《阿P正傳》。這是一篇向偉大的魯迅先生致敬的粗淺小說。文中之意,這里不再多解。
在我眼中,世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活在現(xiàn)實世界,生老病死,自然輪回;一種活在人的精神世界——這些便是藝術作品中虛構的人物,我們每個喜歡閱讀的人都可以羅列出名著里的不少人物名字,他們栩栩如生,風采各異,永遠會活在一代又一代讀者心中。好的小說,必然由于里面有生動而鮮活的人物,否則很難成為好小說。所以,塑造人物是小說之本,小說生來為人物。如果你寫的人物有一個被人記住,你就是個了不起的作家。
年少做學生時,不怎么喜歡魯迅,因為尖刻難懂;走上社會,卻又開始喜歡魯迅,因為深刻銳利,一針見血。這就叫少年不懂魯迅,讀懂已不再年少。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形象已經(jīng)存活了整整一百年,可能還會存活一千年。我摹寫的這位阿P,如果五年之后還能有讀者記得它,就心滿意足了。
首先感謝《十月》看中它,而后感謝《中篇小說選刊》選載這篇小說,期待更多的讀者讀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