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靜如:人并不真的渴望孤獨,他們只是不得不接受這一點
在《夜班》這個小說中,我塑造的是一個熱衷于獨處的上班族女性,與其他渴望正常作息和美好的家庭生活,而苦于工作壓力的上班族不同,她從小就懼怕人群,卻從未有過離開人群的機會。直到遇見值夜班這個工作,竟然幫助她實現了獨處的愿望。她在夜晚的辦公樓中感受到自在,繼而想要更多的自由,這最終波及她的生活——她還有一個母親。
這個小說的創(chuàng)作動機,依然是想要探討一些問題。在現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被龐大的建筑和無數的工種分割,大多數人的時間被一成不變的工作占據,他們每個人只是某項龐大工程中的一個小環(huán)節(jié),甚至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做的事情在整個社會體系中起著什么樣的影響,大多數人的工作只是為了滿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這樣一種生活狀態(tài)的改變必然影響到人性深處,但人的精神世界的改變是那樣復雜,難以被明確地闡釋。因此我寫了這樣的一個小說,它并沒有分析問題,只是盡量展現出主人公的感受。
在描寫主人公的感受時,我參考了我自己的童年經歷和成年以后所認識的一些朋友們的經歷,我在童年時期就是一個并不合群的小孩,和孩子們玩集體游戲或是被老師關注都讓我感到巨大的壓力,隨著成長和閱歷的增加,我現在能夠適應許多不同的人群,但這樣一種對于團體的排斥一直存在于我的性格中。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社會化的過程,這樣一種個性和環(huán)境的矛盾,也體現在當下許多年輕人身上,我們這一代面臨的世界看起來平和安定,其實更加復雜和難以理解。我們的父輩哪怕遭遇了失敗,他們尚且在二三十歲的年紀有過理想和希望,但我們似乎早早就幻滅了。
我的主人公靠著本能在極其狹小的空間中爭取自己的自由,正如同在牢籠中通過想象自由而取得快樂,但這快樂依然是不可得的。在小說中,“母親”這個角色同樣是孤獨而壓抑的,而二者的孤獨也有著本質的差別。這是代際之間的差別,更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別。小說最后結束時,母女二人隔著門感受到對方的氣息。我想這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永恒的關系——人并不真的渴望孤獨,他們只是不得不接受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