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她逃離一切,只希望用詩歌重構整個世界
北京時間10月8日晚,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77歲的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瑞典文學院認為她用“帶有樸素美的、清晰的詩意聲音,令個人的存在普世化”。
露易絲·格麗克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里圍繞生與死、愛與性等人性相關主題展開探索,塑造了相當獨特的詩人形象。她1943年生于美國紐約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雖然在血緣上屬于猶太民族,但格麗克認為自己的詩和語言之根是英語及其文化傳統(tǒng)。17歲時,她因厭食癥輟學,開始為期七年的心理分析治療,隨后在哥倫比亞大學詩歌小組學習。在她的詩里,多種文化傳統(tǒng)和諧共處。
自幼年起,母親就有意識地引導她閱讀,在小學時期,格麗克就嘗試寫詩。從1968年發(fā)表處女作《頭生子》開始,格麗克迄今已發(fā)表了十二部詩集。她的詩從總體而言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寓言詩,另一類就是深度剖析自己的自白詩。
2012年11月,她出版詩合集《詩1962-2012》。其實從《阿勒山》和《野鳶尾》開始,格麗克就成了“必讀的詩人”。她也曾獲普利策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各種詩歌獎項,現居麻省劍橋,任教于耶魯大學。
對于她的詩作,國內作家中曾有多位予以評價。作家趙松曾表示:“她詩中的那些畫面或場景,就像用高速攝像機錄下的畫面重新剪輯生成的,它們緩慢,異常清晰,也是了無聲息的,即使里面的人物會發(fā)聲也不會改變這本質意義上的無聲狀態(tài)。她有著能把一個貌似微不足道的瞬間轉化為一個繁茂的神秘花園的能力,這也是一種能把任何印象化身為繭然后再讓其中的生命體破繭而出羽化成蝶的能力?!痹谒磥恚姼杈秃帽仁撬种幸幻侗鈭A的石頭,被她隨手拋向湖面,或是曠野之地,而她擁有的則是之后出現的瞬間無際的寂靜。
2016年,格麗克的詩歌合集《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推出,這是她的作品首次引進國內出版?!对鹿獾暮辖稹肥珍浟烁覃惪说乃谋驹娂兑傍S尾》《草場》《新生》《七個時期》,均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完整收錄了她的《阿弗爾諾》和《村居生活》兩本詩集,并收錄早期五本詩集《頭生子》《沼澤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里斯的勝利》《阿勒山》的精選之作。
詩集譯者柳向陽在中文版的序言中表示,最初讀到格麗克的感受,是震驚二字:“僅僅兩行,已經讓我震驚——震驚于她的疼痛:
我要告訴你些事情:每天
人都在死亡。而這只是個開頭。
他表示,從第一本詩集中,死亡的意向就在格麗克的詩篇中反復出現,她寫出了愛與死的關系式?!奥兑捉z·格麗克的詩像錐子扎人。扎在心上。她的詩作大多是關于死、生、愛、性,而死亡居于核心。經常像是宣言或論斷,不容置疑。在第一本詩集中,她即宣告:‘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p>
同時,柳向陽指出,格麗克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就在于她將個人體驗轉化為詩歌藝術,換句話說,她的詩歌極具私人性,卻又倍受公眾喜愛。但另一方面,這種私人性絕非傳記,這也是格麗克反復強調的。她曾說:“把我的詩作當成自傳來讀,我為此受到無盡的煩擾。我利用我的生活給予我的素材,但讓我感興趣的并不是它們發(fā)生在我身上,讓我感興趣的,是它們似乎是……范式?!?/p>
將詩歌視為純粹之物的露易絲·格麗克,非常厭惡以詩歌之外的語言和形象面對公眾,也一直在試圖抹去除了詩歌本身之外、其他關于自己生活的痕跡——在編輯詩集中文版的過程中,譯者和出版團隊試圖聯系她,她拒絕了收入和致言,并說自己對這本書唯一的貢獻,就是她的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