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詞栽種在黃土上” —— 讀馬占祥詩集《西北辭》
在遠處,風吹得很慢,只有在附近,才吹得如此忙碌/天空,云朵推遲了抵達。庭院里的/低矮的灌木舉著刺玫粉色的靜寂/風吹過了時間/有些細節(jié)描畫得不夠徹底,羊只在墻角吃下槐樹的葉子/它們嚼碎了綠,喂養(yǎng)了白。更綠的玉米在庭院外,一排排/整齊地直立著,風吹葉響/人間有巨大的牧場
——《風中》·馬占祥
暮春之際的草葉,其色澤“像一段病句”;楊樹的“修辭”是緩慢的;寂寞則是一個“形容詞”;一個人走了,留下的只是“隱喻”……這是第十二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獲獎作品——寧夏詩人馬占祥詩集《西北辭》中的詩句。以專用術(shù)語直接入詩,偶然為之,會增加其陌生化效果,令人耳目一新。這在大詩人的作品里,有時也能見到。比如,海涅的《星星待在高空》“至愛者的面龐/就是我用的語法”;199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沃爾科特的《海灘余生》“……我拋棄/已死的隱喻:杏樹的葉形心”,等等。
這種寫作手法在《西北辭》中隨手可拾,試舉數(shù)例?!俺橄蟮男揎椩~伸出指尖掐著一滴雨”(《月底》);“一朵懷抱心事的打碗碗花沒有言辭”(《寫給你》);“陽光用大段的排比句修飾小城中的光亮”(《小城生活中那么多的比喻句》)……文學、音樂、繪畫等門類的術(shù)語包括種種,這些術(shù)語本系工具,有其嚴格的內(nèi)涵及外延規(guī)定,而以之比擬景、物、人以及主觀情緒,目的在于創(chuàng)造出別樣的新意象、新圖景。正如《西北辭》中的同名詩歌,在抒寫山巒、山谷之闊大遼遠時,以“詩句”一詞來形容——“宛如詩句呈現(xiàn)的迷醉”。不過,創(chuàng)作的詩句再令人“迷醉”,又何如十萬大山的蒼莽之景那般能夠移人心魄、蕩人魂靈。
以上所述是馬占祥詩歌淺層面的一個特點:特點過于明顯,即為局限和模式,卻非風格。唯有經(jīng)歷了制造模式、打破模式并最終走出模式者,才會形成自己的風格?!段鞅鞭o》里有不少頗為優(yōu)秀的詩作,似另辟路徑,把“動詞”這一術(shù)語應(yīng)有的精神,融入抒情、描寫、敘事中,使整個畫面即刻生動、活躍起來。例如,“大雨拉著黑色的布匹/在風中跑”(《雷雨之夜》,以“拉”“跑”二詞刻畫暴雨斜飄的形態(tài),輔之以濃黑色彩,兩筆便勾勒出了一幅雷雨之夜的動態(tài)圖。還有,晨光初顯的一刻,“河水也會醒來——微微泛紅的光/從東山頂上漫下來,點燃河流”(《河畔小令》),“醒來”的河水,被陽光“點燃”,這活動的意象,突然間展現(xiàn)出天地間的無言大美,流光溢彩,令人頓覺胸間朗豁、開闊。
這才是一種風格,遠非模式化的遣詞造句可比。在馬占祥的詩作中,這種表現(xiàn)方法很容易被辨認出來。動詞化為動態(tài),技巧化為生命,繁復(fù)的形象包蘊多層意味,詩作便成功了。試再舉幾例。激揚的風“把湖面里的天空弄皺,又鋪平”(《云的擺動》);“蕎麥的花朵藏著萬古愁”(《風云起》);“整個原野俯下身子/護住一顆草籽”(《野草歌》);“山上熟睡的草木/懷抱大夢陷于白雪”(《白雪歌》),等等。相類詩句還可舉出很多。冬日時分,“天空提著云朵的白裙子”,自天狼星下一直鋪開來(《噫吁嚱》);詩人在河邊等待某人,他身邊兩只螞蟻突然“聊起人間”,聲音那樣舒緩、有致而有趣,像是在唱歌(《河上歌》)。不止這些,瞧啊,此時此刻,“地上的黃土都長了翅膀,飛到了天上”(《一首小詩有贈南方》)。此際,詩人干脆顯身了,指給我們看:芨芨草尖尖的葉梢在“試圖表達風,表達土地的深淵”;紅螞蟻們的“社會”秩序井然;水蓬草上的蜂子“見多識廣”;槐樹里潛伏的火就要開出白色的花朵;眾多草木和蟲豸們“氣定神閑”(《山居一日》)。自然之物活動了,動物開口說話,顯然屬于擬人修辭格,系詩人擅用手法之一。此手法背后,隱含著詩人所秉持的一種觀念——凡物皆有生命,而生命于其至高意義上即為平等?!安菽窘杂忻保娙巳缡钦f(《城南歌》)。
這些均為發(fā)生在黃土高原上的事情,是詩人自許要在黃土上“栽種”一些詞語的結(jié)果。詩人自述道,事情起始于楊樹的一枚葉子,那枚布滿縱橫紋路的寬大葉片,它需要訴說。于靜觀默察之中,詩人終于打開了自己的心扉,原來,他“心懷山川翠綠,河流洶涌”(《晚風吹》);再度回溯過往,跟著幼年的風一路奔跑而來,原來,他“胸中的河流和山巒都是故鄉(xiāng)”(《旅人歌》)。同樣,他內(nèi)心還收集著“火焰”(《不能說出的,是我內(nèi)心收集的火焰》),那其實是一種深切的愛,它不竭,愈給予則愈多。詩人開口了,他歌唱了,他為黃土加鋪色彩:用香茅草的綠、刺玫的紅以及向日葵的黃,不只為落日壓著的西山“著色”(《寧夏川》),還為一切景、物上色。于是,單調(diào)、荒涼的黃土地,變得豐茂、清新,變得熱烈、美好。
好詩予人以滿足和愉悅?!段鞅鞭o》中少量帶有敘事性質(zhì)的抒情詩,令人感到滿足和愉悅之外,還須回味。這些詩作類近于小品,時、地、人、事,四者兼?zhèn)洹H纭镀咸选贰逗游鳌贰稄堃葱小贰队晁琛贰陡G山》《我在半個城的簡歷》等詩作,或內(nèi)蘊豐厚,或意緒紛繁,或味道醇厚,都是此類詩中俊拔特出者。其中的《冬月記敘》,尤見詩人風格一斑:傍晚雨幕包圍的老舊小街空寂清冷,柳樹上的麻雀們身子縮小猶如豎起的葉子;小店門已上鎖,小路上停放一輛載人三輪車;街上一排院落好似擁擠著取暖。一家包子店于開門之時燈光一閃,食物的味道順著那束光散出,好像要把整條街道喂飽。這是一幅需要靜心內(nèi)視的圖畫,諸景諸物,皆于白晝活動之后,靜息,安寧,而那束裹挾著食物香味的光,一閃之間,則將諸物諸景的靜安狀態(tài),又加深了一點。
這幅有如夢幻般的畫面,處處透露著煙火氣。是的,那正是人間所有的一景。雖清冷、衰舊,然而不無美好。正如張賢亮所說:人間煙火氣,才是最為神圣的。
(作者系寧夏社會科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