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良(彝族)|獲獎作品:《西南邊》獲獎感言
馮良
馮良:女,彝族。1963年生,四川涼山人。中國藏學出版社原副總編輯。著有長篇小說《西藏物語》《秦娥》、散文集《彝娘漢老子》等。
很高興《西南邊》獲得第十二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謝謝評委!
“西南邊”特指我的老家涼山,它掩藏在山重水復之處,歷來少人至,其風物人情也少人知。
明清以降,至1949年,涼山彝區(qū)各方以土司、頭人為號令,自我封閉,更與外界相隔離。人類學家、藏學家任乃強先生1932年曾借用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銅豌豆”,形容涼山彝人為“中華民族之鐵豆”,其實也是在遺憾自己不能像進出藏族地區(qū)那樣,自由進出涼山彝區(qū)做社會調查。與任先生同時期的馬長壽、林耀華先生歷經(jīng)艱險,全靠在涼山彝區(qū)一站一站的保頭接應,才完成了自己有關涼山彝族社會歷史的田野考查。而一般商旅進涼山之難,用“難于上青天”作比方,一點也不為過。
涼山解放,民主改革,藩籬盡拆,涼山與內(nèi)地、彝族與漢族等民族密切接觸、互動,涼山彝族社會更加密切地融入國家政治生活,推演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數(shù)百萬不同背景的邊地居民在心理上和文化上的碰撞和融合,個人的命運、民族的前途因此更加生機勃勃。這也是成長于這光榮年代,包括我在內(nèi)的邊地人的幸運!
17歲,我離開涼山老家,北上讀大學、生活、工作,凡40年。其間,行跡遠至西藏十余載。同期,也創(chuàng)作、出版有西藏題材的長篇、短篇小說。
但縱然時空相隔,涼山都不曾離開我哪怕須臾,她是我生命的緣起、情感的依托。歲月流不走的記憶、前行的腳步,那些深懷冷傲、倔強,卻掩不住奔放、幽默的族人,無論彝族、漢族,還有他們的人生,帶著大時代巨變的深遠回響,那激蕩的、傳奇的、英勇的、赫赫聲名的、深情的,還有機智的,甚或狡黠的,何其珍貴,猶如珍珠。從1980年代后期至今,他們串聯(lián)起我對老家的文學表達。
反過來也可以說,是家鄉(xiāng)在激勵我,在對她的回望、懷想中,文學的翅膀由此展開。最后,我還要對《收獲》雜志社、長江文藝出版社說聲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