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居女詩人 寫了一本教讀者寫詩的書
詩人、畫家、雕塑家和音樂家等藝術家是天生的,不是學校教出來的,因為某些本質(zhì)的東西無法傳授。它們只能是天生的,以一種神秘的方式獲得或者形成,無法挑選出來重新設計,傳遞給另外一個人。但是,畫家、雕塑家和音樂家仍然需要積極了解他們各自領域的歷史遺跡,以及過去和現(xiàn)在流行的理論和技巧。比如有時你“想”出了一段音樂,仿佛在自己隱秘的意念中“聽見”了它,但你知道自己不可能寫出它,因為你和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樣,缺乏專門的樂理知識。奇怪的是,在繪畫或者音樂領域,技術的訓練被視為必需,并受到了普遍認可。但是在詩歌寫作上,卻普遍認為,技術訓練會妨礙靈感。
“可以通過修習成為詩人”
有“美國當代最暢銷詩人”之稱的女詩人瑪麗·奧利弗認為,這實在是一個誤會。即使有些因素無法傳授,但仍然有大量知識必須通過學習去掌握。
她說,“你不必天生為一位詩人,而是可以通過修習成為一位詩人”。于是,晚年的奧利弗開始面向求學者開授詩歌教學的系列課程。她將自己親身踐行詩意生活、親身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以及自己一生的智慧與常識熔注進一本叫做《詩歌手冊》的書。
這本書從聲音、意象、詩行、節(jié)奏等等方面,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一首詩是如何寫出來的,講明了和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一樣,詩歌也可以、甚至是應該需要技巧的學習與練習。2020年9月,這本書被引進中國。
在《詩歌手冊》中,奧利弗講過去的詩,講抑揚格,講十四行詩,也講現(xiàn)代詩——弗羅斯特、伊麗莎白·畢曉普等杰出詩人的詩歌。瑪麗·奧利弗以一名教師的熱情、一位詩人60年寫作踐行而來的智慧和極好的常識,從聲音、意象、詩行、節(jié)奏等方面,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一首詩是如何寫出來的。
她告訴讀者如何讀詩、寫詩,為什么讀詩、寫詩,并用微距手法為我們分析一首詩為什么了不起,以及作為一個詩人如何錘煉技藝,如何建立寫作紀律。
詩作常被用于治療抑郁癥
2019年1月17日,瑪麗·奧利弗逝世于佛羅里達的家中,享年83歲。
消息傳出后,歐美一眾大牌媒體和名人紛紛在推特上發(fā)文悼念,這位平生低調(diào)的女詩人,在生命的結尾迎來了人生里唯一一次熱鬧的“曝光”。那么,這位瑪麗·奧利弗,究竟有著怎樣神奇的魅力,讓一眾文化名流如此之喜歡呢?
1935年,瑪麗·奧利弗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楓樹嶺市,她的童年充滿了被虐待,過得并不幸福。失調(diào)的成長環(huán)境,讓生性敏感的奧利弗退居到了詩歌與自然的世界,開始依賴想象生活,借助藝術自我拯救。13歲時,瑪麗·奧利弗就決定將“詩人”作為一生的職業(yè)和終生追求,早早地拋卻了物質(zhì)的、現(xiàn)代的“文明社會”,成為一位行走的“隱士”。
17歲時,奧利弗獨自前往紐約,參觀女詩人圣·文森特·米蕾的居所,并與詩人的小妹妹諾瑪成為好友,幫助她一起整理了圣·文森特的手稿,奠定了自己詩歌的早期風格。
20歲時,奧利弗考進俄亥俄州立大學,讀完一年級之后,獲得瓦薩學院獎學金,隨后便轉入瓦薩學院。然而僅僅一年,奧利弗就放棄了學業(yè),開始專注地投入寫作,此后一生,奧利弗都有意識地降低物質(zhì)需求,并自始至終拒絕加入任何文學或者詩歌圈子。
按奧利弗自己的說法,孩提時接觸世界的方式建立了一個人成長之后的意義模式,而她自己的模式,就是“保持好奇心,不追求過高的物質(zhì)享受,”同時“有獨處的時光,有一個能夠散步、觀察的場所,以及將世界再現(xiàn)于文字的機會?!奔词冠A得了普利策獎,她也沒有就此結束自己孤獨潛行的狀態(tài),而是深刻地保持著與世界的距離,一生都堅守著自己的風格與品性。超脫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理念,使奧利弗的詩歌更多地靠近自然和人的生命本身,更靠近對精神性和生命意義的探索?;诖?,她的詩歌常常被用于醫(yī)生治療抑郁癥的網(wǎng)站,越來越多生活在鋼鐵叢林中的都市人,都成為奧利弗詩歌的讀者,或者說是療愈對象。
或許正是孤獨的生活滋養(yǎng)了奧利弗的心靈,使得讀者哪怕在閱讀像《詩歌手冊》這樣的奧利弗教授詩歌的理論文本中,也能夠獲得一種與寫作,或者說是與生活獨處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