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代的塑膠跑道
哈爾濱對于我來說,是一座埋藏著父輩眼淚的城。
埋藏著父輩眼淚的城,在后輩的寫作者眼里,可以是一只血腳印,也可以是一顆露珠。
熟悉我的讀者朋友知道,我的長篇小說節(jié)奏,通常是四到五年一部。其實寫完《群山之巔》,這部關于哈爾濱的長篇,就列入我的創(chuàng)作計劃中。無論是素材積累的厚度,還是在情感濃度上,我與哈爾濱已難解難分,很想對它進行一次酣暢淋漓的文學表達。完成《候鳥的勇敢》《燉馬靴》等中短篇小說后,2019年4月,我開始了《煙火漫卷》的寫作。上部與下部的標題,也是從一開始就確定了的——《誰來署名的早晨》與《誰來落幕的夜晚》。寫完上部第二章,我隨中國作協(xié)代表團訪歐,雖然旅途中沒有續(xù)寫,但筆下的人物和故事,一路跟著我漂洋過海,始終在腦海中沉浮升騰,歷經了另一番風雨的考驗。
我們首站去的是我2000年到訪過的挪威,因為卑爾根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當年歸國后我還寫了個短篇《格里格海的細雨黃昏》。而此次到卑爾根,最令我吃驚的是,這座城市少有變化,幾乎每個標志性建筑物和街道,還都是我記憶中的模樣,甚至是城中心廣場的拼花地磚,一如從前。而在中國,如果你相隔近20年再去一座城市,熟悉感會蕩然無存,它既說明了中國的飛速發(fā)展,也說明我們缺乏城市靈魂。而有老靈魂的城市,一磚一瓦、一木一石都是有情的。在卑爾根海岸,我眼前浮現的是“榆櫻院”的影子,這座小說中的院落,在現實的哈爾濱道外區(qū)不止一處,它們是中華巴洛克風格的老建筑,歷經百年,其貌蒼蒼,深藏在現代高樓下,看上去破敗不堪,但每扇窗子和每道回廊都有故事。
到了塞爾維亞,我則仿佛相遇了《煙火漫卷》中那些傷痛的人——傷痛又何時分過語言和膚色呢!在塞爾維亞的幾日少見晴天,與塞爾維亞作家的兩場交流活動,也就在陰雨中進行。其中幾位前南老作家,令我肅然起敬。他們樸素得像農夫,好像每個人都剛參加完葬禮,臉上彌漫著一股說不出的哀傷。對,是哀傷不是憂傷。憂傷是黎明前的短暫黑暗,哀傷則是夕陽西下后漫長的黑暗。他們對文學的虔敬,對民族命運的憂慮,使得他們的發(fā)言惜字如金,但說出的每句話,又都帶著可貴的文學溫度,那是血淚。這是我參加的各類國際文學論壇中,惟一沒有誰用調侃和玩世不恭語氣說話、惟一沒有笑聲發(fā)出的座談。窗里的座談氛圍與窗外的冷雨形成一體??嚯y和尊嚴,是文學的富礦和好品質,一點不假,安德里奇的《德里納河上的橋》誕生在這片土地,不足為奇。塞爾維亞作家腦海中抹不去對戰(zhàn)爭廢墟的記憶,而我們也抹不掉對這片土地一堆廢墟的記憶。盡管穿城而過的多瑙河在霧雨中不言不語地向前,但傷痛的記憶依然回流,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
5月初歸國后,回到書桌前的我,總覺得在陰雨中,雖說外面春花爛漫。作家在心靈世界應該置身的就是這樣的天氣吧。我一邊寫長篇,一邊忙公務。寫累了,我會停頓一兩天,乘公交車或是地鐵,在城區(qū)之間穿行。我起大早去觀察醫(yī)院門診掛號處排隊的人們,到凌晨的哈達果蔬批發(fā)市場去看交易情況,去夜市吃小吃,到花市看花,去舊貨市場了解哪些老器物受歡迎,到天主堂看教徒怎樣做禮拜。當然,我還去新聞電影院看二人轉,到老會堂音樂廳欣賞演出,尋味道外風味小吃。凡是我作品涉及到的地方,哪怕只是一筆帶過,都要去觸摸一下它的門,或是感受一下它的聲音或氣息。最觸動我的,是在醫(yī)大二院地鐵站看到的情景。從那里上來的乘客,多是看病的或是看護病患者的,他們有的提著裝有醫(yī)學影像片子的白色塑料袋,有的拎著飯盒,大都面色灰黃,無精打采。有的上了地鐵找到座位,立刻就歪頭打盹兒。在一個與病相關的站點,感覺是站在命運的交叉口,多少生命就此被病魔吞噬,又有多少生命經過救治重獲新生。這個站點的每一盞燈,都像神燈。能夠照耀病患者的燈,必是慈悲的。
2019年歲末,長篇初稿終于如愿完成了。記得寫完最后一行字時,是午后3點多。抬眼望向窗外,天色灰蒙蒙的。我穿上羽絨服,去了小說中寫到的群力外灘公園。春夏秋季時,來這里跑步和散步的人很多。那時只要天氣好,我會在黃昏時去塑膠跑道,慢跑兩千米。但冬季以后,天寒地凍,灘地風大,我只得在小區(qū)院子散步了。12月的哈爾濱,太陽落得很早。何況天陰著,落日是沒得看了。公園不見行人,一派荒涼。候鳥遷徙了,但留鳥仍在,尋常的麻雀在光禿禿的樹間飛起落下。它們小小個頭,卻不懼風吹雪打,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心臟啊。
我沿著外灘公園猩紅的塑膠跑道,朝陽明灘大橋方向走去。
這條由一家商業(yè)銀行鋪設的公益跑道,全長近4公里。最初鋪設完工后,短短兩三年時間,跑道多處破損,前年不得不鏟掉重鋪。因為塑膠材料有刺鼻的氣味,所以施工那段日子,來此散步的人銳減。為了防止人們踏入未干透的跑道,施工方用馬扎鐵和繩子將跑道區(qū)域攔起來。可是6月中旬的一個傍晚,我去散步時,在塑膠跑道上發(fā)現一只死去的燕子。燕子的嗅覺難道與人類不一樣,把刺鼻的氣味當成了芳香劑?它落入塑膠泥潭,翅膀攤開,還是飛翔的姿態(tài),好像要在大地上給自己做個美麗標本。而與它相距不遠,則是一只凝然不動的大老鼠——沒想到灘地的老鼠如此肥碩。這家伙看來不甘心死去,劇烈掙扎過,將身下那塊塑膠攪起大大的漩渦,像是用毛筆畫出的一個逗號,雖說它的結局是句號。而我一路走過,還看見跑道上落著煙頭、塑料袋、一次性口罩、糖紙、房屋小廣告等,當然更多是樹葉。本不是落葉時節(jié),但那兩日風大,綠的葉子被風劫走,命差的就落在塑膠跑道上,徹底毀了容顏。
無論死去的是燕子還是老鼠,無論它們是天上的精靈還是地上的竊賊,我為每個無辜逝去的生靈痛惜。我們在保護人不踏入跑道時,沒有想到保護大自然中與我們同生共息的生靈,這一直是人類最大的悲哀。
如今的塑膠跑道早已修復,我迎著冷風走到記憶中燕子和老鼠的的葬身之地時,哪還看得到一點疤痕?它早以全新的面貌,更韌性的肌理,承載著人們的腳步。去冬雪大,跑道邊緣處有被風刮過來的雪,像是給火焰般的跑道鑲嵌的一道白流蘇。完成一部長篇,多想在冷風中看到一輪金紅的落日啊,可天空把它的果實早早收走了,留給我的是陰郁的云。
這部長篇如今要離開我,走向讀者了。在小說家的世界中,總是發(fā)生著一場又一場的告別,那是與筆下人物無聲的告別。在告別之際,我要衷心感謝《煙火漫卷》中的每個人物,每個生靈,是他們伴我度過又一個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