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壇雜憶:可敬可親戈寶老
后排左起2周玨良,3畢朔望,4楊豈深,5吳富恒,6戈寶權(quán),7湯永寬,8 屠珍,9梅紹武; 中排左1吳富恒夫人,2董樂山;前排右1施咸榮,2郭繼德,3楊武能,4陳冠商;余為座談會東道主。
戈寶老,是社科院外文所的同事們對寶權(quán)先生的敬稱。
1978年,40歲的我考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成了馮至所長的研究生。那時候,所里與寶權(quán)先生年資相仿的老先生有好多,如李健吾、卞之琳、楊絳、羅大剛等,卻只有他享有這個既滿含尊敬,又顯得親切、隨意的稱謂。
在外文所當年擠滿居家雜物、彌漫煤煙味的筒子樓走道上,時??吹靡娛菔莞吒摺⒋髦桓苯鸾z眼鏡的戈寶老,其他老先生卻難得一見。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幾乎不來所里上班,戈寶老呢,盡管也不必上班,卻常來所里,因為筒子樓樓道上的一間辦公室里坐著一位叫梁培蘭的女士——寶權(quán)先生在遭遇兩次離異后成功地黃昏戀娶的新夫人。
我雖說常見戈寶老,卻只能遠遠仰視他。他太高大了,還在中學時代,喜愛文學的我就熟讀讓他翻譯得音韻鏗鏘、感人肺腑的《海燕》。高爾基這篇激情澎湃、斗志昂揚的散文詩,給了正欲起飛的孱弱少年以激勵、鼓舞。還有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抒情詩,給了一次次遭遇挫折、失意的我慰藉和再出發(fā)的勇氣。在我年輕的心中,戈寶權(quán)無異于神,圍繞在他身上的光芒讓你無法正視,所以在外文所5年,我對戈寶老一直是敬而遠之,一句話都沒跟他說過。
誰知情況有了做夢也想不到的變化。那是在我調(diào)離外文所回到川外以后。
1985年《譯林》創(chuàng)刊5周年,李景端總編邀請我到南京出席座談會,使我有幸近距離接觸國內(nèi)一批文學翻譯界的名家和前輩。報到后我們被送到了據(jù)說是毛主席來南京多數(shù)時間下榻的地方。更加讓我意外和驚喜的是,德高望重、享譽中外的戈寶老竟不期然地跟我住在同一個標準間里,一下子距離拉得這么近。
記得臨睡前,我倆總愛盤腿坐在各自的床上閑話。一次,老先生一邊搓著腳心一邊對我講,搓腳心這事兒簡單易行,乃是他的養(yǎng)身秘訣,讓我也不妨試試……
《譯林》創(chuàng)刊5周年座談會就在賓館中山陵5號舉行,與會者幾乎都是刊物當年的編委,沒有一個不是享譽海內(nèi)外的資深翻譯家,由此可見,李總編非同尋常的組織能力和“統(tǒng)戰(zhàn)手腕”。我因研究生畢業(yè)沒幾年,五十不到算是初出茅廬的小年輕,不知李景端出于什么考慮挑中了我,讓我叨陪末座。會上老專家們侃侃而談,盛贊5年來《譯林》的成功和成績,提了不少辦刊建議。
會后參觀考察,我始終跟戈寶老走在一起。站在一個人頭攢動的農(nóng)貿(mào)集市邊上,他突然開口道:“楊武能,你看怪不怪,那幾個年輕人,男的蓄著長頭發(fā)!戴副蛤蟆鏡還留著鏡片上的外文商標!”如此走著聊著,有說有笑,好像一對好朋友。事實上,座談會結(jié)束離開南京,我和戈寶老真成了忘年交,隨后還有不止一次難忘的聚首。
1987年,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眉山,由我牽頭,在文化圣地三蘇祠成立了四川翻譯文學學會。作為外地惟一的特邀嘉賓,戈寶老遠道而來,受到了與會全體文學翻譯家和省作協(xié)領(lǐng)導(dǎo)的熱烈歡迎。大家都知道戈寶老不只是大翻譯家,還是老革命家。我親眼目睹,包括作協(xié)主席馬識途、副主席高鷹在內(nèi)的眾多著名作家,都對寶權(quán)先生滿懷敬意,贊譽有加,都說自己受過戈寶老譯作的影響。此情此景,讓我感受到了翻譯家的重要和榮耀。
眉山會后,我以四川外語學院副院長的名義請他到學院講學,這個學院特別是俄語系的師生熱烈歡迎他,大家都敬仰這位大翻譯家、大學者和老革命家。閑暇他和夫人梁培蘭還到我家做客,又留下一張跟我和夫人王蔭祺的珍貴照片。
上世紀90年代,我在北京羅鍋胡同戈寶老家里最后一次見到他,其時他正忙著準備訪問俄羅斯。我們互致問候,講了自己這些年來的工作生活,便在他除了書還是書的居室中,匆匆留了一張影。戈寶老看上去精神矍鑠,沒想到此一分手竟成了永別!
可敬可親的戈寶老,可親可敬的寶權(quán)先生、寶權(quán)同志,你逝世整整20年了,可是你并沒有離開我們,你和你翻譯的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大文豪一起,永遠活在中國大地上,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