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中的溫情關懷 碎片中的宏大想象
著名波蘭女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托卡爾丘克一直試圖用“溫柔”這種“愛的最謙遜的形式”探查身邊的人和世界,她筆下的文字柔韻別致,讀之令人如沐春風,她用文學打通了人們剖析自我、認識人類、了解世界的路徑。也正因為如此,這位“溫柔”的作家堪稱是澎湃的想象力和滿溢啟蒙精神的百科全書傳統(tǒng)的完美結合體,用溫情和敏銳關懷著大千世界、宇宙萬物和渺小人類。
托卡爾丘克截至目前最新的一部作品《怪誕故事集》中文版剛剛在中國出版?!豆终Q故事集》就是托卡爾丘克上述創(chuàng)作特色的一個范本,更將讀罷猝然而至的驚悚帶給讀者。這本書已為她贏得了波蘭2019年度尼刻文學獎提名。書名中“bizarne”一詞來源于法語“bizarre”,意為“奇怪的、多變的、可笑的、超乎尋常的”。雖然這個詞被翻譯為“怪誕”,但其實它的意涵十分豐富,既可以用來形容人類,亦可用以描述世界。作者通過情節(jié)出乎意料、結局令人咂舌的10部短篇小說,從不同角度審視現實生活,以博大開闊的視野引發(fā)讀者陷入沉思,深刻直面各種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如同打開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驚訝之門。作者在試著用這部作品證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現實總是在超越我們的認識能力,無窮的未知讓我們孜孜以求,也令我們被驚出一身冷汗。
托卡爾丘克的創(chuàng)作,充滿了對神秘和未知的勇敢探索。開篇故事《旅客》著力探討人與未知世界的關系,故事主人公對恐懼的童年記憶與成年后的無所畏懼反復交鋒,卻無法找到對這種神秘關系的解釋。作者給出的答案開放而模糊:“你所看到的人,并不會因你看到而存在,他存在著,是因為他在看著你”。《接縫》繼續(xù)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年老的B先生在妻子去世之后發(fā)現了一系列古怪現象,本該橫在腳頭的襪子接縫變成了豎直一條,本該是藍色、黑色的圓珠筆寫出了棕色的文字,本該是方形的郵票變成了圓形……完全迷失的B先生開始思考,世界怎會變化得如此之快,快到我們根本無法掌握。當一個人失去了對已知的、擁有安全感的事物的掌控時,他似乎就開始漸漸地失去了心理上的平衡。時間無情地流逝,隨之而來的是不可避免的病痛與衰弱。需要思考的是,當我們跨過了“衰老”線的時候,等待我們的會是什么?這種反思,也許苦澀,也許恐怖,但也很客觀并充滿現實意義。
小說中各個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了不同的時空?!毒G孩子》將我們帶回瑞典大洪水時代的沃倫,《萬圣山》的故事發(fā)生在現代社會的瑞士,《心臟》的主人公踏上了遙遠的亞洲大陸,《罐頭》中的“他”則留在了一座普通的波蘭民宅之中。這幾篇小說的情節(jié)堪稱詭異、離奇,結局令人無從猜度,可謂托卡爾丘克神秘主義創(chuàng)作的集中展現?!八钡哪赣H死了,留下了形形色色的罐頭,有美味的“斯塔霞夫人腌黃瓜”,也有令人作嘔的“西紅柿汁泡海綿”?!八币贿呄碛弥赣H留下的口糧,一邊回憶著自己無所作為的一生帶給母親的拖累。最后,一瓶“魔菇”罐頭令他一命嗚呼,這究竟是母親對他的報復,還是命運無情的捉弄?
托卡爾丘克的創(chuàng)作總是多維度的,她很少在一篇小說中只談一個問題。在《綠孩子》里,她思考戰(zhàn)爭對人類精神的影響。“戰(zhàn)爭是一種可怕的現象,即使它沒發(fā)生在人們居住的地區(qū),其力量卻仍然到處散播,使得那些上無片瓦的人們忍饑挨餓、遭受病痛,恐慌向四處蔓延。人的心腸變得堅硬、冷漠,思維方式亦隨之變化——每個人都只在乎自己,只關心如何獨善其身。人們變得冷酷無情,對他人的苦痛毫不在意?!蓖瑫r,她還通過綠孩子們所講述的奇妙世界,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澳瞧恋厣系娜藗冊跇渖仙?,晚上在樹洞里睡覺。月亮升起來的時候,他們會爬到樹頂,把裸露的身體晾在月光下,所以他們的皮膚變成了綠色。因為有月光照耀,他們不需要吃太多東西,樹林里的漿果、蘑菇和堅果就夠了……有時候,當他們爬上那棵最高的樹,他們能模模糊糊看到我們的世界,看到被燒毀的村莊冒出的煙,聞到尸體焚燒后刺鼻的氣味。那時他們就會迅速躲到樹葉里,不想讓這樣的景象污濁了眼睛,也不想讓這樣的氣味污濁了鼻子。我們世界的光怪陸離,讓他們嫌棄又惡心。”很顯然,綠孩子們生活的世界,那個與世無爭、人與自然相互滋養(yǎng)的世界,正是作家所向往的世界,而現實世界在作家的眼中“是海市蜃樓……是噩夢般的存在”。
托卡爾丘克的自然觀還體現在她常常思考人與動物該如何相處。在《變形中心》里,女主人公的姐姐為了把自己變成一頭狼,去了一家現代化的變形中心。那里的富人“關注自己和自己的身體,從出生起就很完美,幾乎每一個細節(jié)都經過了精心設計。他們很聰明,對自己的優(yōu)勢很清楚”,而他們之外的世界就是野蠻世界。那么,進行變形手術是不是只需要巨大的勇氣?人與動物究竟能否分出優(yōu)劣?姐姐的選擇又能否用是或非簡單判斷?事實上,作家一直反對用“人和動物”來描述生物界,倡導將世界分為“人類”和“非人類”。她甚至提出應將動物的權益寫入憲法,提倡人與動物的和諧共存。
托卡爾丘克將動物和大自然的本質以及人類本真,放置在一個超越現實生活的科幻世界中探討,許多故事都在新的科學理論的啟發(fā)下,在新的知識環(huán)境中重構。無論用孵化器生產肉類產品的變形中心,還是《拜訪》中“愛工”家族的花園別墅,都充滿著科幻大片般的后現代氣息。作家獨具匠心地在《拜訪》中創(chuàng)造了“愛工”這一極度自戀的形象,他(她)們是機器人?又或者是一種比人類智慧所能想象到的物種更為先進的存在?他(她)們通常以二、三、四甚至更多的數量存在于一個家庭之中,每一個“愛工”不僅性別相同,長相、特征也都一模一樣。他(她)們對自己和自己家庭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都毫無保留地接受,甚至自我崇拜?!度祟惖墓?jié)日年歷》亦如此,在一個塑料被人造細菌吞噬、金屬重新成為主要日用材料的年代,“天降”的莫諾迪克斯代表了人類長久以來對永生的渴望和追求,人們在莫諾迪克斯的身上,似乎又看到了一種形而上的宗教的影子。每一年的“死亡”過后,莫諾迪克斯都會如期“復活”,從而拯救即將陷入黑暗的世界。而在這從死至生的循環(huán)往復中,讀者卻看到了托卡爾丘克想要講述的人性的殘酷、善與惡的交鋒、生與死的邊界。
托卡爾丘克一直致力于探討處于飛速發(fā)展之中的、光怪陸離的世界里人類對自我身份的認知問題。在作家看來,“文學是為數不多的使我們關注世界具體情形的領域之一,因為從本質上講,它始終是‘心理的’。它重視人物的內在關系和動機,揭示其他人以任何其他方式都無法獲得的經歷,激發(fā)讀者對其行為的心理學解讀。只有文學才能使我們深入探知另一個人的生活,理解他的觀點,分享他的感受,體驗他的命運?!薄墩鎸嵉墓适隆氛怯靡环N不同尋常的方式向讀者展示人的身份究竟是什么。在荷蘭的地鐵站臺,一個摔倒在石階上的女人頭破血流,卻沒有引起人們的過多關注。唯一一位伸出援手的外國教授,卻被警察誤認為是殺人兇手。他試圖自證身份的種種努力徒勞無功,這就是在用一種啼笑皆非的方式,憤怒地訴說著一個無力的事實:人類通過自我身份認知所勾勒出的正義感虛無縹緲,是一種隨時可能消失的存在。
是的,托卡爾丘克在《怪誕故事集》中,大膽構建新詞,深度隱喻宗教精神,細致描畫明日世界,深刻質問人類生存困境,就是在用文學興味盎然的驚悚幽默片這種無法復刻的形式,刺激讀者去思忖和質疑小說中那個鮮活、疏離、非同一般想象的本體怪誕世界。因為正如托卡爾丘克在獲獎致辭中套用莎士比亞的名言“互聯(lián)網如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來形容當今世界,所映照的是作家對時代痼疾的敏感體察,進而所發(fā)出的回歸傳統(tǒng)、遵從本真的一種呼喚。通過寫就這一個個神秘故事,作家在堅持破解一個宏大文學命題:大千世界日新月異、神秘莫測,文學創(chuàng)作和閱讀當于何處安身立命?
或許,作家給出的答案中的核心詞就是“溫柔”。托卡爾丘克敏銳地意識到,在文明瀕臨危機的“地球村”,世界是每個生命體的共同生活空間,卻脆弱又充滿不確定性。作家透過十個故事所倡導的不僅是簡單的共情,更凸顯“命運與共”的價值,希冀人們去關注“另一個存在”。這“另一個存在”,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世間萬物,甚至是作家想象中的某種存在。而托卡爾丘克所珍視和期許的“溫柔”,不高效,不起眼,不受重視,卻有可能讓人們透過人類中心主義樹起的厚重屏障,看到人類之外的蕓蕓眾生。于是乎,“溫柔”成為了一種力量,推動人們用仁愛眼光批判性審視既有人文傳統(tǒng)。于是乎,人類不再是世間萬物的唯一主角,所有“他者”都可以同“自我”“命運與共”。
誠然,我們很難把托卡爾丘克歸類為某種文學流派,但她的創(chuàng)作所獨具的那種魔幻現實主義色彩,讓人不得不將她同馬爾克斯比較,甚至有人稱她是波蘭的馬爾克斯。只是她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一個雙面世界,一面是現實,另一面是見慣奇跡和超現實事件的魔境。而托卡爾丘克的非凡之處,就在于調和了這兩個世界,就仿佛它們是一體兩面。也正因如此,托氏小說充盈著想象力,既現實又魔幻,人類和各種生命體遵循某種神秘秩序和諧共生,氣象萬千。而寫就這些文字的那個女人,那個“溫柔的講述者”,柔美、細膩、博愛又目光銳利。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波蘭研究中心副教授,《怪誕故事集》中文版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