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文學與南京”,他們圍坐在一起拍了拍“文學之都”
六朝煙水間,金陵讓多少文人墨客為之沉醉;“文學之都”,南京在世人面前盡顯最豐厚底蘊。8月3日,江蘇省地方志學會常務理事、南京市地方志學會副會長薛冰,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文學院教授程章燦,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余斌做客“鐘山文藝講壇”,漫談“江南佳麗地——文學與南京”。
左一程章燦,右一余斌,右二薛冰
人到中年,開始對南京“有感”
余斌、程章燦和薛冰都笑稱自己對南京有些“后知后覺”。作為土生土長的南京人,在漫長的歲月里,余斌離開南京最長的時間也只有一年,回憶里13歲初次“邂逅”上海,撲面而來、一眼驚艷的氣息已然淡漠,故鄉(xiāng)南京卻讓他人到中年慢慢“有感”?!澳暇┱麄€文化教育的氛圍,是比較適宜文人生長的,南京的文化人內斂而有矜持感,并不會簇擁,因為身上那件‘長衫’很難脫掉?!?/p>
變遷繁復,離開出生的故鄉(xiāng),而心靈和文化的故鄉(xiāng)總是縈繞一生。16歲離開福建,如今已經在南京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程章燦,從最初對它的印象就是“一座長江大橋”到后來慢慢隨了這座城市的秉性?!坝幸淮卧趪饨诸^打完電話,一位華人模樣的人上前問我是不是南京人,我很驚訝,他說因為我說話的時候有南京口音?!?/p>
不溫不火,溫柔沉靜,南京大概是一座不會讓“流寓者”產生傷感和焦慮的城市,兩歲便跟隨家人來此生活的薛冰,用70年時光靜靜解讀出這座城市的包容和豐富。“它一點也不排外,兼蓄并收,因為包容而更加豐富?!?/p>
豐富生動,他們筆下的南京面貌
喜歡一個人,便想為他停留,眷戀一座城,便想為它書寫,在三位學者的筆下,南京這座城市活色生香、百讀不厭。
《山圍故國:舊聞新語讀南京》是程章燦最為人熟知的著作之一,50多篇隨筆意趣盎然,“寫的時候我就考慮每篇字數控制在兩三千字以內,很舒服的淺閱讀,也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
而在余斌眼里,感知市井煙火,捕捉五味雜陳,才是一座城市的底色,所以他寫了《南京味道》。無論是“潤物細無聲”的豬油拌菜飯,還是顫顫巍巍、吹彈得破的獅子頭,又或“金陵獨擅”、鮮香醇厚、酥而含鹵的“燉生敲”,讀來皆令人生津垂涎。“我并不是刻意‘提前懷舊’,甚至不是刻意書寫‘南京味道’,而是因為這些年變化太快,感知到了差異所以急于想記錄?!本瓦@樣,“不南不北、也南也北”的南京在余斌的筆墨里被蘸出了懷舊的味道。
《家住六朝煙水間》《金陵女兒》《漂泊在故鄉(xiāng)》……薛冰是南京著名的鄉(xiāng)邦文獻研究學者,也是當之無愧的“南京文化名片”,筆耕不輟的他已出版了18部關于南京的作品?!斑@些年穿街走巷,南京城的東南西北我住了個遍,最長的待了12年?!毖Ρ毖浴扒鼗次幕币苍S把南京的歷史人文面說窄了,“我覺得南京擁有多層面多中心的多元文化”。
“書寫南京”,還需要怎樣的聲音?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金陵城歷史悠久、文脈深厚,這也為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創(chuàng)作素材。而近二十年來,“書寫南京”甚至成為一種時髦,寫南京的作品達到100多部,這種現象在全國都較為罕見。百花齊放中哪一抹色彩最引人注目?百家爭鳴還需要什么樣的聲音?
1960年出生的余斌和1957年出生的葉兆言,曾同年考入大學、讀研,七年同窗,成為至交契友?!芭e賢不避親,葉兆言的作品依然是我覺得想要了解南京值得一看的,尤其是《南京傳》?!倍嗯c南京人生活息息相關的鮮活立體的文字,是余斌期待中的南京注解。
“南京人有書寫城市的傳統(tǒng),希望有更多的人來書寫南京。”在薛冰看來,書寫南京并不是作家學者的“專利”,只要在這座城市生活的人,甚至與它有所交集心有觸動的人,都可以書寫,“就是單純從自己的角度去寫,這可以讓南京的城市形象越來越豐滿”。
凡人視角的刻畫讓城市有溫度,但嚴謹的學者更需要知道城市歷史的真相。作為長期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的大家,程章燦期待未來有關南京的文獻可以更加全面和準確?!翱赡苓@些書不會那么流行,但它是對南京,對南京的文學和文化不可或缺的方志。”
“文學之都”,如何讓它熠熠生輝?
2019年10月31日,南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文學之都”,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稱號的城市。這不僅僅是一個稱號的獲得,后續(xù)它將更加考量一座城市未來文學和人文的發(fā)展,是一個活的傳承和歷史。如何塑造南京“文學之都”品牌,讓它熠熠生輝?
程章燦在《山圍故國》里提到一段趣聞:從同治四年(1865年)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每逢陰歷十二月十九日蘇東坡生日那天,在南京朝天宮飛霞閣上,就有一批文人學士聚會,為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祝壽,時人稱之為“壽蘇會”,這個聚會成為當時南京城乃至江南地區(qū)的文壇盛事,傳為風雅佳話?!斑@樣有儀式感、以文會友的文化活動對南京作為‘文學之都’來說,我覺得十分有必要,但我只是舉了一個例子,具體的形式和主題可以再探討。”
“‘文學之都’,并不僅僅有幾位文化大家為之代言,更體現在它全民閱讀的熱情上?!庇啾蟊硎?,城市的文學氣質需要所有人來塑造,每個人都身在其中,“可以大力扶持讀書會這種形式,其實南京已經做得很好了,大大小小有幾百家”。
作為深度參與南京“文學之都”申報以及未來規(guī)劃的學者,薛冰認為“文學之都”的被命名,給了南京精準的發(fā)展方向,接下來可以打造全新的“文學項鏈”,重新串聯、整合豐富多樣的南京“文化珍珠”?!鞍迅暇┫嚓P的文學家、文學名著,包括那些文學名著中提到的南京場景,仔細梳理,看看哪些需要維修,哪些可以復建,都設立成南京文化地標,市民也好,游客也罷,行走在南京城,邂逅它們,都是加深了南京‘文學之都’的品牌效應?!保ń粎R點記者 黃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