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wèi)國:IP劇時代的網絡小說“電視劇化”問題
近年來,IP電視劇成為引人注目的文化現(xiàn)象。2014年熱播的《戰(zhàn)長沙》《古劍奇譚》,2015熱播的《瑯琊榜》《花千骨》《羋月傳》《云中歌》《秦時明月》《錦衣夜行》,2016年的《爵跡》《云之凡》《微微一笑很傾城》《歡樂頌》《翻譯官》,2017年的《風箏》《風起長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擇天記》,2018年的《扶搖》《如懿傳》《延禧攻略》《天盛長歌》《將夜》,2019年的《黃金瞳》《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慶余年》《鶴唳華亭》《從前有座靈劍山》《劍王朝》《大明風華》,都改編自網絡作家的網絡小說。網絡小說成為熱門IP劇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也讓看衰網絡文學的言論不攻自破。網絡小說誕生之初,因為有別于傳統(tǒng)文學的編輯和發(fā)表機制,降低了發(fā)表的難度和寫作的門檻,一度被人低看一眼,但是,網絡小說借助IP劇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以前不大被評論界看好的網絡小說,也逐漸被人重視,“網絡小說也有精品”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應該說,這是值得所有網絡作家揚眉吐氣的事情。作品已被改編為電視劇的網絡作家自然名利雙收,作品尚未被改編為電視劇的網絡作家也從中看到了成功的榜樣和出頭的希望。
不過,網絡小說成為IP劇的來源,固然值得慶賀,細想也只是平常事,并不值得“喜大普奔”。甚至,不難發(fā)現(xiàn),IP劇的熱播,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網絡作家的寫作習慣,一些網絡作家寫作時,瞄準著改編為電視劇的目標,有此動機,開始投其所好,這就使得網絡小說創(chuàng)作“電視劇化”,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批評家應本著憂患意識,提醒作家看清其中隱憂,也許更有利于網絡小說的長遠發(fā)展。
目前網絡小說的“電視劇化”,主要有三大表現(xiàn)。
一是過于注重情節(jié)。
葉朗先生在其著作《中國小說美學》中曾說:“國外有一種廣泛傳播的理論,認為小說不能再講故事了,講故事的職能已經歷史地移交給電影和電視了。主張這種理論的人認為,今天如果再要求小說講故事,那就是犯了時代的錯誤?!保ū本┐髮W出版社1982年版,第2頁)目前,高雅文學著力探索小說寫法的新路向,確實有脫離故事、不注重情節(jié)的傾向。相比而言,網絡小說更為穩(wěn)健一些,更為通俗一些,普遍重視故事,主要靠情節(jié)吸引讀者。但電視劇比起網絡小說,又更為重視故事,重視情節(jié)。網絡小說的情節(jié)不能吸引人,只是作家個人的事情,而電視劇畢竟是投錢拍的,利益連帶方又多,情節(jié)不能吸引人,要虧大本,因此電視劇極端推崇情節(jié)。電視劇在改編網絡小說的過程中,往往會加快情節(jié)的節(jié)奏,讓情節(jié)從頭到尾處于一種懸念緊繃的狀態(tài),讓觀眾緊張到窒息,在窒息中給人平安落地的驚喜和反轉勝利的快意。
不難發(fā)現(xiàn),IP劇的熱播,已經影響到一部分網絡作家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有些網絡作家為了能讓自己的小說適應電視劇改編,把小說寫得像電視劇的劇本,他們精心編織情節(jié),并自動上緊情節(jié)的發(fā)條,對小說中應有的“閑筆”不屑一顧。小說讀起來是驚心動魄了,但失去了張弛有度的節(jié)奏美感。毛宗崗在《讀〈三國志〉法》中曾總結《三國演義》的十二條敘事方法,其中第七條“寒冰破熱、涼風掃塵”與第八條“笙簫夾鼓、琴瑟間鐘”,說的正是把握情節(jié)節(jié)奏的方法,這兩種方法至今仍未過時,是值得網絡小說創(chuàng)作借鑒的。小說在情節(jié)設置時不能一味緊張,應該有停頓與松弛,讓讀者在緊張之余,停頓后思索,松弛中鑒賞,這樣才能產生更好的審美感受。
二是過于注重畫面。
電視劇講究的是可視性,電視劇是用一幀幀畫面而不是一個個文字來呈現(xiàn)故事。在改編小說時,小說中那些不能畫面化的文字往往會被電視劇刪掉,這是電視劇的內在要求,無可非議。而小說講究的是可讀性,可以一個一個字地朗讀,并從文字中體會小說內蘊的美感。小說是用一個個文字而不是一幀幀畫面來呈現(xiàn)內容的。當然,小說也可以運用文字激發(fā)人的想象,營造出虛幻的畫面感。但小說中的文字還有其他功能,比如抒情,比如議論。抒情與議論往往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文學史中,有不少小說甚至是以抒情或議論見長。但對于電視劇而言,小說中的抒情與議論文字很難畫面化,往往會在改編時刪除。
當網絡作家將目標瞄準為改編電視劇時,他們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也會追求可視性與畫面感。這本無可厚非,但過度追求這些,會主動屏蔽小說中的抒情與議論。不難發(fā)現(xiàn),在當下的網絡小說創(chuàng)作中,已普遍欠缺濃郁的抒情與精辟的議論。有些網絡小說,情節(jié)非常精彩,但又總讓人感覺離文學精品還差那么一點點距離,差的恐怕就在抒情與議論上。抒情與議論,往往是提高作品藝術含金量的不二法門,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如果把魯迅小說《故鄉(xiāng)》中抒情與議論的句子都刪掉,《故鄉(xiāng)》毫無疑問將黯然失色。網絡小說創(chuàng)作如果為了追求畫面感和可視性,就放逐抒情與議論,顯然是買櫝還珠。
三是過于注重對白。
電視劇不是啞劇,必須讓其中人物說話,且往往靠人物說話推動情節(jié)進展,展現(xiàn)人物性格。人物臺詞的撰寫,是電視劇重要的工作。對白寫得精彩了,演員演起來帶勁,觀眾看起來過癮。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不少電視劇都是小品的延長版,其中人物個個都是相聲大師,或捧或逗,極盡幽默風趣之能事。不少電視劇,還讓人物將隱秘的心理活動直接說出來,讓人感覺不大真實。
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寫好人物對白,本來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對白精彩的小說,確實能吸引人。但這也不是絕對的。事實上,在不少小說特別是高雅小說中,人物對白并不多,甚至很少。這至少說明,小說并不一定非要靠對白來推動情節(jié)進展,展示人物性格。要推動情節(jié)進展,展示人物性格,作家的工具箱中多的是手段。網絡小說如果非要向電視劇學習,將人物對白當作唯一手段,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電視劇和網絡小說分屬不同的門類,有著不同的創(chuàng)作要求。我并不反對網絡小說在創(chuàng)作中汲取電視劇的技巧,適當地借鑒他山之石,有助于網絡小說藝術的豐富,但我認為,網絡小說不應完全向電視劇看齊,而應保持自己獨立的文學個性?,F(xiàn)在網絡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電視劇化”情況也許并不像本文所說的那么嚴重,只在個別作家的個別作品中存在,但給出一些提醒,就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