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域外文學新作盤點 對疫情反思開始呈現在創(chuàng)作之中
7月18日,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新作《第一人稱單數》正式發(fā)售,距離他上一部小說《刺殺騎士團長》已經過去三年并且回到第一人稱敘事,在6月初預告后便引發(fā)讀者猜測至今。而在英語文學市場,當歐洲各國逐漸在6月復工復業(yè)后,一直在延遲新書出版計劃的圖書市場也開始了高效運轉。正值夏季出版最活躍的時期,年初確定將要在這段時間出版的新作陸續(xù)推出并入駐重啟的書店。
回看上半年國外新作,疫情影響下依然有一些名家新作堅持出版,備受全球媒體和讀者關注期待,希拉里·曼特爾、大衛(wèi)·米切爾、阿莉·史密斯、扎迪·史密斯等作家都已經發(fā)布了新作或宣傳預熱,諾獎作家石黑一雄的新作《克拉拉和太陽》(Klara and the Sun)雖延遲到2021年初才發(fā)售,但超前預告已經讓這部新作進入了大眾視野。而2019年諾獎得主彼得·漢德克則在2月初就在德國推出了長篇新作Das zweite Schwert,這部作品完成于他獲得諾獎之前,新作中對新聞語言表達的批評態(tài)度仿佛是他已經預見到了獲獎后陷入的輿論爭議。英語翻譯文學新作里來自韓國女作家趙南柱《82年的金智英》因題材聚焦的全球性而受到媒體更多討論,被視為是“社會對話的試金石和反擊的避雷針”。
村上春樹《第一人稱單數》:在原理上,音樂和寫小說是相同的
村上春樹此次發(fā)布的短篇小說集新作包含了八篇短篇,其中七篇已在文學雜志上陸續(xù)發(fā)表,一篇為新作,最近發(fā)表的短篇是在今年2月號《文學界》上的《品川猴的告白》,該篇英文版發(fā)表在6月的《紐約客》上,這篇小說從標題到內容可以看作是《東京奇譚集》里《品川猴》的續(xù)集。新作書名可以看到村上春樹恢復了擅長的第一人稱敘事,他常常在小說中制造著讓讀者以為是他真實經歷的幻覺,村上也曾在訪談中承認這是刻意為之的一種設定,文學研究者杰·魯賓曾分析認為,二十多年來,使用“朋友般親切的第一人稱方式講述故事一直是村上春樹敘事策略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唯一存在的個性就是‘我’本人,其他人只是他心靈的映射”。在新作中更加突顯第一人稱感受的是音樂元素,羅伯特·舒曼、查理·帕克、披頭士樂隊等名字都閃現在標題或段落之間,讀者幾乎可以想象到這是村上在何種情境下完成的創(chuàng)作。
在新作發(fā)售前接受《每日新聞》專訪時,村上春樹提到了小說與音樂對自己擁有同樣的意義,“音樂是超越了‘邏輯’的。那是一種能讓人產生同感的東西。我覺得,那種力量,可以產生很大的共鳴。小說也是如此。在原理上,音樂和寫小說是相同的?!笔煜ご迳洗簶鋵懽饕?guī)律的讀者也會期待,在短篇寫作之后是否會進入中長篇寫作,村上春樹在訪談中證實了這點。
石黑一雄《克拉拉和太陽》:中文版與英文版幾乎將同步推出
6月中旬,英國費伯出版社宣布了一個重要的出版預告,諾獎作家石黑一雄在獲獎后的第一部小說《克拉拉和太陽》已經完成,因疫情等綜合因素新作將推遲于2021年3月正式出版,新作內容也在陸續(xù)分發(fā)給全球出版商,屆時美國、加拿大與英國市場將同步推出。費伯出版社透露,新作的主角是具有出色觀察能力的人工智能Klara,她在商店的櫥窗里一直等待著某個人類來選擇。該書編輯表示,這是一部與石黑一雄過去作品保持一致的新作,它發(fā)生在另一個世界,卻與此時此刻的現實緊密相關。
石黑一雄上一次在小說中采用科幻題材是出版于2004年的《莫失莫忘》,“克隆羊”多利的誕生給了他探討“克隆人”的靈感,并延伸到現代科學與人文精神如何糾纏沖突的議題。出版社同時透露,從1998年以來,石黑一雄是一位在文學界與文學市場都受到重視的作家,在英國市場售出的圖書總量已超過190萬冊。出版社希望將這部新作打造成一個“全球出版事件”,自然也不會缺席中文版,6月底,擁有石黑一雄作品中文版權最多的上海譯文出版社宣布獲得了這本新作的版權,預計將于明年初推出,意味著這將成為石黑一雄中英文版本出版間隔時間最短的作品。
阿莉·史密斯《夏》:“季節(jié)四部曲”迎來終章
在歐洲文壇,阿莉·史密斯被視為是一位在語言意識流上有所探索的新銳作家,作為一名“60后”女作家,近年因為在作品中持續(xù)保持實驗性氣質以及對現實熱點關注而備受推崇,小說常常還未出版就被媒體視為是年度最受期待作品。尤其是她的“季節(jié)四部曲”,在這些年陸續(xù)推出《秋》《冬》《春》之后,本月她推出了最終部《夏》。
作為四部曲的最終章,《夏》在主題駁雜與語言自由性上延續(xù)了之前三部作品,同樣也及時容納了2020年所發(fā)生的包括疫情在內的一些熱點事件,書評人表示,閱讀這部新作就像身處夏天的中央卻并不自知。面對越來越復雜的世界,阿莉·史密斯借新作表達了自己的態(tài)度,“我熱愛夏天并希望朝著它的開放方向而努力”。
扎迪·史密斯《親密感》:她對當下熱點事件給出了鮮明態(tài)度
自25歲那年攜《白牙》進入文壇后,扎迪·史密斯接過了“移民文學”這支火炬成為英國青年一代作家的代表,她的作品幾乎每一部都受到主流媒體推薦,多次入圍布克獎,諷刺幽默的文風、節(jié)奏鮮明的敘事、豐富的語言表現力捕捉著當代社會背后繁雜的沖突與隔閡,被視為是“種族、年輕、女性”的代言人。
熱愛小說的扎迪·史密斯也是一個關注流行文化并善于批評時事的作家,散文集新作《親密感》(Intimations)大部分完成于英國社會疫情封鎖前,但探索的是面對新現實時的抵抗或妥協,是危機中的輕視與同情,也是世界的陌生化問題,這些話題看起來就像是對當下疫情中人際關系的一個預言,正如書名所顯示,她非常期待這個時代能形成深刻的親切與溫柔。
細心的讀者從部分篇章里看到了她最新的思考,比如西方社會針對少數族裔系統性的偏見與失衡,她對此表達了憤怒。書中有一段話也打動了讀者,被特別標記出來,“我曾經以為我們都接種了這樣一種‘疫苗’,當病毒出現時我們會認真的給予解釋展示其傳播特征認識到危險,但可恥的是太多人寧愿將自己暴露在外,不設防護措施,無畏于人際傳播,對個人乃至國家都造成了無休止的破壞。這完全改變了我此前的觀念?!?/p>
大衛(wèi)·米切爾《烏托邦大街》:過往的追夢人生依然富有啟示
以《云圖》為國內讀者所熟知的作家大衛(wèi)·米切爾推出了第八部長篇小說《烏托邦大街》(Utopia Avenue)。故事聚焦上世紀60年代一個英國樂隊的成長史,在富有時代氣息的描述里,樂隊迎來了巨大的成功,大衛(wèi)·米切爾擅長挖掘“名望大廈”下的縫隙,野心和單純的機會總是伴隨著一些失落,樂隊中每個成員都經歷著藝術與野心的訴求以及相應的職責,最終卻要面對成功與失敗之間不可解決的對峙。
這部新作流暢的閱讀感吸引了許多讀者,書中不時出現的知名歌手樂隊乃至歌曲樂譜,讓讀者重新回到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在不知不覺間,音樂參與了人物的意識構建。《衛(wèi)報》書評人指出,大衛(wèi)·米切爾并不想借這個故事來講述名利場的危險,相反,他很欣賞過去的人渴望得到人群喜愛的那種努力,畢竟,“沒有比掌聲更好的治愈藥物了”。
希拉里·曼特爾《鏡與光》:十年之久的“克倫威爾三部曲”結束了
在上半年受關注的英語新作中,希拉里·曼特爾的《鏡與光》(The Mirror and the Light)是最受期待的一部。這部新作是“克倫威爾三部曲”終篇,綿延十年之久的三部曲終于結束,等待太久的讀者在開售前三天就為其貢獻了近10萬冊的銷量。此前,曼特爾憑借《狼廳》《提堂》兩度獲得布克獎,這一部同樣被認為會是今年布克獎的熱門之選。
看過《狼廳》《提堂》的讀者知道,該系列的主人公是亨利八世時期赫赫有名,也可以說臭名昭著的政治家——托馬斯·克倫威爾。在英國以往的文學作品中,克倫威爾一直是反面角色,在曼特爾筆下,克倫威爾終于走到了舞臺中心,書中敘事者仿佛在克倫威爾的肩上架了一臺攝影機,透過他的眼睛見證暗潮洶涌的都鐸王朝。《鏡與光》將揭示克倫威爾的最終命運,盡管那是一個人人都知曉的歷史結局,但讀者依然期待曼特爾講述出不同的命運感?!缎l(wèi)報》書評人也指出,通過克倫威爾的人生,揭示了一個國家要想擁有更大的國際空間,必須廣泛合作主動融入,這個系列雖然結束,但每一次重讀依然會帶給讀者新的財富以面向未來。
據悉,該書中文版已經被上海譯文出版社購得,并繼續(xù)邀請《狼廳》《提堂》譯者劉國枝擔綱翻譯,預計202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