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地上的秀美人生
序:總書記的感動和牽掛
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他們的一舉一動在溫暖著我們,感動著我們,鼓舞著我們。
2020年5月17日晚上8點,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頒獎典禮,一個百色女孩光榮入選,她如清雅的蘭花,幽谷遺芳遠,神州美名傳。
她的事跡令人為之動容,為之震撼,也感動了共和國的領袖。
元旦前夕,北京。
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在辭舊迎新之際,億萬聽眾、觀眾習慣地在期待一個激動人心的聲音。自2013年12月起,習近平總書記以國家主席的名義,已連續(xù)7年向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發(fā)表新年賀詞。他始終用聊天語言說“知心話”、用群眾語言講“大白話”,每一年的賀詞都有溫暖人心、催人奮進的力量,年年有精彩、篇篇有金句。比如2014年的“改革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2015年的“蠻拼的”,2016年的“讓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2017年的“擼起袖子加油干”,一直到2018年的“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正因如此,習近平主席每一年的新年賀詞都直抵人心,是溫暖人心的新年序曲,更是滌蕩人心的奮斗旋律。
2020年新年的鐘聲敲響之前,習近平總書記的新年賀詞,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互聯(lián)網(wǎng)如約而至。
這一年來,哪些人和事感動了我們的總書記?他將為誰喝彩?被誰感動?我們仔細地聆聽著。他在賀詞中說道:
“一年來,許多人和事感動著我們。一輩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張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獻給脫貧事業(yè)的黃文秀,為救火而捐軀的四川木里31名勇士,用自己身體保護戰(zhàn)友的杜富國,以十一連勝奪取世界杯冠軍的中國女排……許許多多無怨無悔、傾情奉獻的無名英雄,他們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p>
我們聽到了,習總書記講到三個個人和兩個集體,其中滿含深情地講到了黃文秀!“把青春和生命獻給脫貧事業(yè)的黃文秀”,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們記住了這個叫黃文秀的姑娘。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累計選派300多萬縣級以上機關、國有企事業(yè)單位干部參加駐村幫扶,197.4萬鄉(xiāng)鎮(zhèn)扶貧干部和數(shù)百萬村干部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一線……在全中國有19.5萬像黃文秀這樣的駐村第一書記,她是19.5萬駐村第一書記的杰出代表。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國有340個左右貧困縣摘帽、1000多萬人實現(xiàn)了脫貧,取得了輝煌的成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之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中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盛景舉世矚目。
習總書記牽掛著文秀,也就是牽掛著全國的脫貧攻堅這一偉大事業(yè)!
剛滿30歲的她,在扶貧一線上因公殉職,她的生命定格在了2019年夏天的那個暴風雨之夜,她的事跡感天動地!她生前的一個個心愿,依然激勵著她的樂業(yè)“百坭村”的鄉(xiāng)親們脫貧奔小康。
一、奔向百坭
百坭?百坭在哪里?
百坭,這個在百度上都搜索不到的地名,深藏在廣西百色偏僻的大山之中,毫無知名度。然而,因為一個駐村第一書記的到來,后來的“百坭”名揚天下,成為大家爭相關注的熱點山村。
這個駐村第一書記,就是“時代楷模”、“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國脫貧攻堅模范”——黃文秀。
黃文秀2016年從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yè),放棄留在大城市的機會和高薪的職位,毅然選擇了回自己的家鄉(xiāng)——廣西百色。她通過選調(diào)生考試進入百色市委宣傳部工作,因表現(xiàn)突出,一年后,于2017年9月被組織安排到基層掛職鍛煉。
2018年春節(jié)后,此時被任命為市委宣傳部理論科副科長的黃文秀,正式結(jié)束在田陽縣那滿鎮(zhèn)掛職副書記的半年基層鍛煉,回到原單位。當聽到部里同志說要增派干部到深度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的消息,她對照了條件要求,覺得自己非常適合,就毫不猶豫地報名了。根據(jù)她的申請,組織部的任命很快批示下來,她被派往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擔任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
百色,是一個集革命老區(qū)、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邊境地區(qū)、大石山區(qū)、貧困地區(qū)、水庫移民區(qū)“六位一體”的特殊地區(qū),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之一?,F(xiàn)在她要去赴任的“百坭村”,就是被認定為“深度貧困”的山村,是廣西“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偏僻山寨。
2018年3月26日,這個普普通通的日子,卻又是文秀第一次踏進“百坭村”的特殊日子,也是她正式就任駐村第一書記的第一天,更是她奔赴扶貧第一線的第一個腳印,開啟了她人生的“新長征”。
從此,“黃文秀”這個名字就和“百坭”緊緊地連在一起了,她的汗水、鮮血,甚至生命,全部獻給了百坭這個小山村。
從百色市到百坭村所在地——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路程也就200多公里,可是由于還沒通高速路,汽車爬行在云貴高原余脈蜿蜒崎嶇的山路上,搖搖晃晃將近5個小時才到鎮(zhèn)上。從鎮(zhèn)下到百坭村,只能換坐村干的摩托車,摩托車走不了的山路,只有下來步行前進。盡管在田陽那滿鎮(zhèn)掛職時經(jīng)常下鄉(xiāng),但走進這么偏僻的大石山,文秀還是第一次。
百坭有11個自然屯,13個村民小組,共有472戶2067人,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883人,貧困發(fā)生率高達22.88%。到任之初,經(jīng)新化鎮(zhèn)領導和村干們介紹,文秀了解并記下了關于百坭的“第一串信息”。
盡管做足了思想準備,但一踏入百坭,文秀還是感到了震驚!高高的大山,深深的谷底,再往前,已無路可走,感覺到了天盡頭!
文秀感到泰山壓頂般的沉重,有點喘不過氣來,擺在她面前的,是一塊脫貧攻堅的“硬骨頭”!
貧困發(fā)生率高達22.88%,這已超出了全國的平均數(shù)!
她意識到,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必須要打一場習總書記說的“硬仗中的硬仗”。
已沒有退路,也別無選擇,她在心里暗暗下了決心:必須啃下這塊硬骨頭!
二、走進百坭村民的心
百坭村群眾忘不了文秀第一次和村民們見面的情景。
那是一個陽春三月的上午,春風拂面,村干和村民代表聚集在一起,他們在等待市里派來的第一書記。會議開始,村支書周昌戰(zhàn)介紹到她,告訴大家這位就是新來的第一書記。大家這才看清楚,剛才和大家說說笑笑的“學生妹”,就是他們等待的第一書記、北師大碩士研究生黃文秀。
“大家好!我是黃文秀,大家可以叫我阿秀?!彼晕医榻B說,“畢業(yè)之后,我主動選擇回到家鄉(xiāng)工作,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的工作,我阿秀不是來作秀,而真的是來干活的,謝謝大家!”
青春的氣息,愛笑的動人臉龐,文文靜靜的模樣,這就是文秀留給當?shù)厝罕姷牡谝挥∠蟆?/p>
文秀繼續(xù)笑著說:“我初來乍到的,也不會講什么大道理,先給大家唱首歌吧!以前有一部老電影,叫《我們村里的年輕人》,我是我們村新來的‘年輕人’了,就唱電影里面的插曲吧!”
還沒等大家鼓掌,她就大方地唱起來了——
“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
幸福不會從天降,社會主義等不來!
……”
文秀那甜甜的歌喉、爽朗的笑聲、得體的話語和落落大方的言行舉止,沖散了沉悶的會議氣氛,會議室里頓時活躍了起來,百坭村人用掌聲歡迎這位“學生妹書記”。
唱完之后,她謙虛地說:“從北京讀研究生畢業(yè)之后,我選擇回到家鄉(xiāng)工作,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脫貧攻堅工作,支持我的工作。謝謝大家!”
文秀的到來,也給村民們帶來了新的信息。第一次開村委會,她介紹了全國貧困人群和貧困地區(qū)的特征與情況,讓村干部根據(jù)這些特征與情況和百坭村的貧困狀況作比較。為了全面掌握百坭村的致貧原因和現(xiàn)狀,她決定采取土辦法,對村內(nèi)的貧困戶開展遍訪工作,認真查擺問題并聽取民情民意。
百坭村19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分散居住在幾個不同的山頭,對不熟悉地形的“新手”黃文秀來說,要在最短時間內(nèi)掌握全村貧困戶的詳細情況,是有很大難度的,而且一開始村民們與這個如此年輕的女書記多多少少都有點隔閡。
其實,也不是村民不愿配合這個新來的第一書記,而是他們疑惑:之前來了這么多書記,有的來村里“鍍層金”就回城里升官了,這個小年輕估計也是來走個過場的,跟她聊了也沒用。
“跟你說了你能幫我們解決問題嗎?來了這么多第一書記都沒讓我們村富起來,你一個女娃娃就能行?別在這兒耽誤工夫了,趕緊回城里享福去吧?!?/p>
村委主任班智華回憶說,很多村民一開始都認為這個書記是來我們村走過場的。
這些議論,有些出乎文秀的意料之外,她在日記里寫道:“我覺得心里憋屈,搞不懂為什么辛辛苦苦翻山越嶺、走街串戶,老百姓卻對我這么排斥……”她感到非常委屈,但也絕不氣餒。
她給自己打氣:“有人曾說‘要讓扶過貧的人像戰(zhàn)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長征的戰(zhàn)士死都不怕,這點困難怎么能阻止我繼續(xù)前行?!?/p>
她找到了村里的梁老支書請教,老支書語重心長地告訴她:“黃書記,你剛來村里,老百姓們對你還不熟悉,他們不愿意與你深聊,你也要理解他們。農(nóng)村其實是一個熟人社會,老百姓們跟你熟了,自然就接納你了?!?/p>
如何才能跟老百姓熟起來?這是擺在文秀面前的首要問題。
那天晚上回到宿舍,文秀和父親通話,父親說“問題并不可怕”,同時給她出了一些主意,強調(diào)她不能把自己當官,而是應該成為村里的一員。要想讓老百姓愿意接近,就得讓老百姓覺得你和他們是一樣的。
老支書和父親的話啟發(fā)了她。
于是黃文秀改變方式,到貧困戶家不再拿著筆記本問東問西,而是直接脫下外套幫貧困戶家掃院子;有的貧困戶不讓她進家門,她就去兩次、三次;貧困戶不在家,她就去田里幫他們摘砂糖橘、收玉米、種油茶,一邊干農(nóng)活一邊商量脫貧計策。為了能夠更好地和村民們交流,從來不會喝酒的她,甚至會主動帶上酒和老鄉(xiāng)們坐在一起敘敘家常。
這些做法看似簡單,但是村民們都看在眼里,開始慢慢地接受了這位新來的第一書記,一個月后,村民們跟她也就無話不談了。
“你這個女娃娃還真是難‘纏’得很哩!”氣氛開始融洽了,不少貧困戶還經(jīng)常這樣跟她開玩笑。
“文秀書記任務很多,但是她非常認真,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很細心,經(jīng)常開會開到很晚,有時候會一直開到凌晨一兩點,把工作都落實好了才休息?!卑氽璐宕逯懿龖?zhàn)回憶道,“因為許多村民白天不在家,所以文秀書記只好錯開時間段,一般選擇早上一大早和下午五六點鐘兩個時間段入戶走訪。走一戶家里沒人,我們就走下一戶,如果還是沒人再往下走,就這樣循環(huán)地走,有時只能趁著人家煮飯的時候聊?!?/p>
村婦女主任韋玉行告訴我,為了盡快熟悉貧困戶的情況,黃文秀在筆記本上繪制了貧困戶分布圖。
自從駐村以來,黃文秀就一直到處跑,沒閑過。當?shù)氐拇迩f分布比較分散,好幾個屯都是距離村部10公里以上的山路,最遠的那洋屯要走13公里山路。黃文秀用了兩個多月時間把全村跑遍了,將全村人的所有情況都掌握起來,了解了村情民意,摸準了致貧原因,親手繪制了全村貧困戶分布圖,為進一步開展扶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只見她穿過一次裙子
她像春雨,潤物細無聲。
百坭村村支書周昌戰(zhàn)用上了這個比喻來形容黃文秀。他回憶和文秀書記在一起工作,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她就像春雨,細致而溫柔,而且還很及時。
周支書告訴我們,文秀書記于2018年3月來到村里做第一書記。為了不耽誤村民白天農(nóng)忙,又要遍訪群眾,她常常利用晚上和下雨天入戶。一旦下雨路很滑,“她既是書記又是司機,從來沒有退縮過?!?/p>
“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事,無小事?!边@是黃文秀的工作原則,黃文秀以百坭村為家,把村民當成自己的親人去關心。
經(jīng)過仔細的走訪調(diào)研,黃文秀對村里的發(fā)展心里有了底。她認為,百坭村最突出的問題是生產(chǎn)生活條件差、農(nóng)民增收難、集體無收入,因?qū)W致貧和因殘、因病致貧占比高。說到底,百坭村最需要的是發(fā)展;而發(fā)展,在百坭村主要要抓兩個方面——交通與產(chǎn)業(yè)。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是制約百坭發(fā)展的最大瓶頸,黃文秀也是把解決交通問題放在了首位。
在很多地方,早就解決的修路問題,在這個偏僻的山村還是個“老大難”。黃文秀了解到,百坭村群眾對山上片區(qū)5個屯的通屯道路硬化問題意見較大。這5個屯2014年已經(jīng)修通通屯的砂石路,這條路有22公里長,但路面尚未硬化,由于當?shù)赜昙鹃L、雨量多,暴露出砂石路的所有弱點,多處路段的砂石已被雨水沖刷流失,坑坑洼洼是常態(tài)。每當下雨時,這些地方的路面就泥濘不堪,至少有3處泥濘路段,連越野車也很容易深陷其中。部分路段連摩托車都無法通行,有些路段甚至因泥石流、滑坡等出現(xiàn)垮塌。這不僅影響了附近群眾的交通出行,孩子上學難,更限制了全村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
對于這些路段,她作了這樣的思考:要把砂石路改成水泥硬化路,修成產(chǎn)業(yè)路,為此,她立即做方案向上級爭取硬化路面的資金,以盡早完成路面硬化。
經(jīng)過黃文秀的爭取與努力,馬上有3條通屯路列入樂業(yè)縣2019年第一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安排項目。她和村兩委制定了5項水利工程建設規(guī)劃,涉及煙葉生產(chǎn)基礎設施的有3項。她在筆記本上詳細記錄著工作計劃:百果屯和百愛屯“那紅”水利工程全長600米;百布水利維修20米;百果、百坭水利維修20米……村內(nèi)開展樂鳳二級公路建設,產(chǎn)生征地和土地糾紛大大小小共計20多起,黃文秀前后40多次深入現(xiàn)場了解情況并耐心調(diào)解,成功化解矛盾,她也由此成為不少群眾的“知心人”。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黃文秀把自己的美美裙悄悄收起來,換上運動裝,脫下高跟鞋,穿起運動鞋,風風火火,顯得更樸實精干了。她走進了貧困戶的家里,大家也越來越喜歡這個從北京畢業(yè)來的大姑娘了。在大學里愛穿漂亮裙子的文秀,在駐村期間,一直是一身的運動裝扮,活脫脫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農(nóng)民。
那天過節(jié),周支書不想讓她一個人孤零零地自己過,就盛情邀請她去家里吃飯,文秀也很爽快地答應了。
進村入戶回到村部宿舍,她特意回房間洗漱、換裝,只見她一襲白色長裙,長發(fā)飄飄,背著吉他走出來,充滿青春的朝氣。
見她笑盈盈地走出村部辦公樓,周支書以為看走眼了,簡直是換了一個人。
文秀說:這樣去赴宴,才合乎禮貌,是對主人的尊重??!
周支書也實話實說:你這么一打扮,太漂亮了!
文秀頑皮地說:哈哈,你沒看見,我穿長裙,但腳上卻穿運動波鞋,還是不協(xié)調(diào)的,但是穿高跟鞋走不了山路??!
這是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留給周支書、也是留給大家的唯一一次穿著長裙的記憶。
她從不談家里的情況,直到出事后媒體報道,大家才知道她家也是貧困戶,她靠黨和政府的資助完成學業(yè),現(xiàn)在老父親又患重病,但為了百坭,她很少回田陽老家。
在駐村滿一年那天,她的汽車儀表盤里程數(shù)正好走到了25000公里,她發(fā)了一個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周年愉快”。
憑著一顆純粹的心和腳踏實地的作風,黃文秀如溫柔的春雨,一點點潤澤了百姓們的心。
村支書周昌戰(zhàn)最難忘文秀這個妹妹了,他回憶:“文秀書記駐村一年多的時間,帶著我們學經(jīng)驗、找路子。她往來奔波于崎嶇的山路,跑項目、找資金、請專家,為群眾拓寬產(chǎn)業(yè)發(fā)展門路,讓群眾看到了脫貧致富的新希望?!?/p>
四、從“種地”到“產(chǎn)業(yè)”
都說山里人傍山而居,靠山吃山,然而往往又因山而困。
百坭村的村民多是散落雜居,每家守著幾畝山地,種些玉米、水稻等傳統(tǒng)農(nóng)作物維持生活,自給自足。常常是一家人忙活一整年,稍好的收成也不過兩千元左右,經(jīng)濟效益非常低,遠遠達不到脫貧線。文秀來到百坭村之后,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簡單地“靠山吃山”不是辦法,只有走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路子才是硬道理。因此她思考,在這山高坡陡之地,什么樣的產(chǎn)業(yè)可以打響全村致富的第一炮呢?
貧困戶班龍排對文秀書記的第一次家訪記憶深刻。當時他家東挪西湊只蓋起一間房子,所有家當亂七八糟地堆在了這間房里。進門后,黃文秀二話不說,就帶領一起走訪的村干部整理打掃起來。
班龍排身體有殘疾,上有老母親,下有兩個讀中學的孩子,就靠種幾畝煙葉為生。生活的重擔壓得本就內(nèi)向的他更加木訥。
“你身體不好,但要想辦法跟上大家,樣樣不能落后。有什么困難告訴我,我?guī)湍憬鉀Q?!卑逊块g收拾妥當,黃文秀坐下來,詳細了解了班龍排家情況后,笑意盈盈地跟他說。
“沒見過這樣細心體貼的干部”,看著變整潔的家,看著滿臉笑容的黃文秀,不善言辭的班龍排不知道該說什么,心里暖暖的。
她挨家挨戶地走訪,了解村民生產(chǎn)經(jīng)營情況,不是在貧困戶的家里,就是在去貧困戶家的路上;不是在田間地頭同村民一起勞作,就是在和村干部一起研討政策,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終于在村民班智華家中找到了答案。
班智華在村里種植了最多的煙葉,收入不錯。他告訴文秀,種植煙葉有煙草公司做保障,技術、物資、銷路都不用愁,旱澇保收,賺得的錢還可以種植其他農(nóng)作物,屬于“短平快”產(chǎn)業(yè)。
“那得首先抓好這個產(chǎn)業(yè)?!秉S文秀提出來和村委們商量得到大家的初步同意。
煙葉種植對不會抽煙的黃文秀來說,是完全陌生的。為了搞清情況,善于學習的她,開始關注煙葉種植,還到縣煙草局、鄉(xiāng)鎮(zhèn)煙草站做調(diào)研,了解煙葉生產(chǎn)政策、動態(tài),學習基本的生產(chǎn)技術。只要經(jīng)過煙田,她都要和煙農(nóng)、煙技員聊聊,掌握第一手材料。
進入烘烤季,班智華開始忙著采摘煙葉裝爐烘烤。有天一大早,第一爐煙葉烘烤結(jié)束,他正準備裝第二爐,突然接到黃文秀電話,讓他去村委會商量事情。聽說他正忙著烤煙葉,黃文秀掛了電話主動直奔過去。
望著剛剛打開爐門、掛滿金燦燦煙葉的烤房,黃文秀嘖嘖贊嘆。了解到這一爐煙葉可以賣一兩萬元錢時,她掐著手指頭盤算:要是一戶煙農(nóng)能種出這么一兩爐煙葉,脫貧不就有希望了嗎?
從此,她更加關心村里的煙葉,每次走訪貧困煙農(nóng)都鼓勵他們用心種植,不但要脫貧還要奔小康。
通過廣泛的走訪,從村到鎮(zhèn)到縣的各有關部門了解情況,文秀更加堅定了在百坭村發(fā)展煙草和砂糖橘兩項種植產(chǎn)業(yè)的決心。她同村委干部一道,號召村民大規(guī)模種植煙葉和砂糖橘,并組織有種植經(jīng)驗的村民為經(jīng)驗不足的村民傳經(jīng)送寶,她自己也積極參加相關技術培訓,親自給村民講授需要注意的技術環(huán)節(jié)。
2018年,百坭村煙葉種植取得大面積豐收并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成績,有9戶貧困戶靠煙葉種植脫貧,貧困率由22.88%下降到2.71%;進入2019年,又有部分貧困戶煙葉長勢不錯,有望順利脫貧。村民韋峰靈是享受到產(chǎn)業(yè)脫貧致富的典型。他因三個兒子上學陷入窘境,是靠著黃文秀幫助申請的“雨露計劃”才得以讓孩子上學,然而2019年,他將煙葉種植從上年的12畝擴大到20畝,并且長勢良好,年收入超過了5萬元,馬上實現(xiàn)了脫貧。
至今,在百坭村剛脫貧的煙農(nóng)家里,他們還會把黃文秀的工作照掛在墻上。她溫暖的笑容,連同她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奮勇?lián)?、奉獻自我的精神,深深嵌入百坭百姓的心里。“文秀精神”如同明亮的火把,照耀著這條脫貧攻堅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