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帝》:歷史書寫中的人性探索
網(wǎng)文歷史題材小說的精彩在于對人性的刻畫,如何寫出人性之深刻、幽暗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和大多數(shù)歷史小說相似,《孺子帝》中最終君臨天下的韓孺子和作者冰臨神下共同走向了一種不可避免的孤獨之中,讀者讀完也有悵然若失之感。
作者將韓孺子定格在教誨兒子們的畫面中,與他從無法保全性命的傀儡一步步地奪得大權(quán)、贏得天下不同,皇子們有更多的保障,皇權(quán)似乎已經(jīng)在“十步之內(nèi)”,但他講授的第一課便是心存敬畏。他講述道:“這世上有一個神秘組織,暗中操縱朝廷,甚至策劃刺駕,朕一直在尋找他們的下落,等你們長大了,要繼續(xù)尋找?!边@番話的語調(diào)聽起來與老對手“望氣者”別無二致,而打敗鬼神大單于之后的孺子帝,似乎已經(jīng)“默許”了朝堂之上的種種“慣例”,他曾與對自己不忠的宰相和干預(yù)朝堂的中書舍人斗智斗勇,并且使得兩人“銷聲匿跡”,可對于這二人的孩子重歸朝堂,韓孺子全部順從了大臣們的看法,全無阻攔。
就如同楊奉拼死找尋的望氣者“淳于梟”竟然是自己多年前參與編寫的一部書——造反之書也便是帝王之術(shù);韓孺子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掌握皇權(quán)的“至強至弱”的混合體??此剖腔实圳A了,但他不知不覺地成了新的望氣者,并且接受了朝廷的“慣例”;看似是皇帝輸了,可是他已然知曉并且掌握了“順勢而為”和如何將“慣例”為自己所用。在輸贏之間,冰臨神下選擇了一種置身事外的語調(diào)來描述最后一章的韓孺子,和從權(quán)力下求生存、戰(zhàn)場上求勝利、朝堂上斗謀略相比,帝王更像是活在史書中的神話,他已是“孤家寡人”,直到作者也離開了他。
和被匆忙放置在皇位上的韓孺子一樣,讀者也由一個冷冰冰的太監(jiān)帶到了朝堂之上,被迫開啟了成長之旅。為了使得從未觸及權(quán)力的丫鬟之子盡快熟悉朝堂的情況,作者為韓孺子帶來一個同樣爭奪帝位并且滔滔不絕的東海王,而作為帝師的楊奉總是一字千金。與頑劣粗魯?shù)拇掾v、有勇無謀的樊撞山、老謀深算的楊奉、賢良淑德的皇后、忠心耿耿的張有才以及斗智斗勇的群臣的塑造不同,韓孺子和東海王是在變化的,并且是互為對照的。
初來皇宮,孺子懵懵懂懂,思母心切;東海王氣勢凌人、狡猾善變、勝券在握。小說結(jié)尾,西方來犯,韓孺子深入險境,雖無把握,卻穩(wěn)如泰山,不露聲色;東海王深入敵營,雖內(nèi)心恐懼,但面不改色,嘲弄敵人,不懼生死已是煥然新人。和成長得太快的韓孺子相比,東海王更貼近于人的形象。但在冰臨神下筆下,他已然塑造了一個足以讓讀者信服的角色,韓孺子將自己的影響力逐漸從“十步之內(nèi)”擴展到“千里之外”,與其他的網(wǎng)絡(luò)小說相比,主角“金手指”開得較少,而且時有尋常人的描寫,在崔家遇刺之時,無力反抗,對刺客而言是個“臉色蒼白的青年男子”,受傷后氣脈混亂躺在宮中,嗓子常有咕嚕之聲,毫無威嚴(yán)可言??墒呛退讼啾?,文中少有韓孺子面貌描寫,謀略非常人可比,碾壓讀者不在話下,是個半人半神的人物。
冰臨神下對小說中次要角色常常采用的描寫方式是只露冰山一角,引人遐想,等到此人全貌盡顯,讀者才恍然大悟,卻無法評判。有官員蕭聲,初與孺子交鋒就是冠軍侯陣營一員,多次使計未成,卻在城墻之下、匈奴陣營以死明愛國之志;花繽自稱英雄,卻臨危背叛友人,大難當(dāng)頭全無氣概,倒像個市井之民,可是也就是這個人在國家危難之際想出火攻敵人的法子……書中人物眾多,勛貴大臣、家中女眷、江湖好漢、軍中將領(lǐng)都是同中有變。同為久居深宮的太監(jiān),景耀自小入宮,擅察言觀色,懂趨利避害,計算謀略都不差,而與之對照的楊奉卻是讀書人出身,又參與江湖事務(wù),雖地位在景耀之下,胸懷卻非對方可比。
因此,當(dāng)皇帝感嘆“識人之難”的時候,讀者也在感嘆從不同維度才能對人、對事有所理解,可想而知,書后的作者已經(jīng)達(dá)到了目的。他早就借楊奉之口開誠布公地說道,“人可以自私,但不能自私到以為別人不自私?!比酥宰运?,正是因為站在自我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而在這部小說中,作者大多數(shù)是站在一種“無私”的視角之上,他極少對人物做出是非判斷。于東海王而言,母為王妃,舅舅掌握軍隊大權(quán),自幼教育便為帝王之道,當(dāng)然嫉恨出身低微的韓孺子坐上王位;于韓稠而言,本意討好皇帝和太后,在自己的地界搜刮點民脂民膏而已,為何皇帝再三阻撓,“逼迫”之下才起造反之心……
作者也用大量篇幅描寫皇帝與大臣之間的試探和對談來塑造人物,仁義與謀略的關(guān)系、慣例的作用、后宮與朝堂、求穩(wěn)與冒進等等都在論辯之中。在他們爭斗中,讀者很難只站在皇帝的角度思考問題,因為冰臨神下借臣子之口也能講述出令人信服的道理。這不得不想到“復(fù)調(diào)小說”,各方發(fā)表意見,卻不能說服對方,直到作者也不知道誰對誰錯了,只能讓西方的“鬼神”大單于暫時地打亂這一場君臣之辯。
《孺子帝》是一部野心之書,氣勢宏大,構(gòu)思巧妙,人物豐滿,美中不足之處是讀時常有說教之感,或許這也是作者寫作之時由所思哲理入手設(shè)計人物、構(gòu)思情節(ji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