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泄密的衣櫥”,隱藏著文學圈的“時尚風向標”
你可能不會想到,閱讀文學作品會是最接近時尚的一種方式。
著名作家薩繆爾?貝克特最愛其樂牌(Clarks)袋鼠靴;兩件套、襯衫式連衣裙搭配珍珠項鏈是美國女詩人西爾維婭?普拉斯對抗世界的盔甲;名模凱特?摩絲結婚時復刻了菲茨杰拉德夫婦的婚戒;時尚教主伊夫?圣羅蘭從馬塞爾?普魯斯特身上汲取時尚靈感……高級時尚品牌經常從我行我素、個性十足的作家身上發(fā)現(xiàn)靈感,同樣,許多有趣的作家也會將著裝精華融入作品中。美國著名時尚專欄作家戴安娜? 弗里蘭(Diana Vreeland)曾說:觀看時裝目錄,仿佛閱讀一本書:它是一座金礦,蘊藏著豐富的影響力、可參照性、可研究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樣,一位作家的作品,集合了作家的生活、價值觀、想象力、才華以及獨特性。其中一些具有魔力的成分,必然滲入他們的衣櫥,因此,審視我們最愛的作家的衣著,與讀故事一般讓人心動。
《名作家和他們的衣櫥》
近日,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英國時尚作家特莉?紐曼的《名作家和他們的衣櫥》。這部堪稱文學圈的“穿衣指南”包括30篇文學與時尚的跨界側寫,配以80張珍貴照片、作家引言和作品選段、大量逸聞趣事和鮮為人知的事實,探討了作家的眼鏡、西裝、胡須、頭發(fā)、帽子如何成就其經典公眾形象,呈現(xiàn)出50位名作家永不褪色的時尚魅力。
1871年生于巴黎的普魯斯特,恰逢法國美好年代的開端。他戴洗熨平整的白手套,扣眼中別著從昂貴的拉紹姆花店買來的卡特蘭鮮花,系一只碩大的領結,頭發(fā)梳成波浪型,抹著頭油,留著小胡子,處處體現(xiàn)著那個時代的精致與優(yōu)雅。
普魯斯特
法國作家法郎士說,“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皇皇巨著《追憶逝水年華》除了探討生命、愛情和藝術的意義、貴族的興衰外,還呈現(xiàn)了衣服的價值。普魯斯特在書中描述了19世紀末最時髦的沙龍里常見的風格時尚與優(yōu)雅裝飾,并在第五卷《女囚》中將敘述者對威尼斯的崇拜、處于變化中的渴望之情和他的情人阿爾貝蒂娜的蛻變,全部融入阿爾貝蒂娜所穿的衣服之中。她身穿設計師福迪尼設計的禮服,因為“巴黎最會穿衣的女人”蓋爾芒特公爵夫人喜歡福迪尼。普魯斯特對衣料、剪裁的關注,表明了其個性和社會地位,也有追憶和懷舊之情。
1907年,西班牙設計師福迪尼打造的希臘柱形禮服——德爾斐褶皺裙
而在1971年,普魯斯特誕辰100周年的紀念舞會上,時尚教主伊夫?圣羅蘭特別設計了若干款禮服。下圖為其中一款塔夫綢禮服,是羊腿形泡泡袖,背后系一只鑲蕾絲邊的碩大蝴蝶結,完美再現(xiàn)了美好年代的優(yōu)雅。據(jù)《名利場》雜志稱,此次紀念舞會前后約有700位社會名流分別參加了極盡奢華的晚宴和宵夜加場,嘉賓盛裝出席,宛若置身于普魯斯特時期的“美好年代”。
伊夫?圣羅蘭這款塔夫綢禮服設計手稿
奧黛麗?赫本和伊麗莎白?泰勒的舞會禮服
當代時尚“弄潮兒”們容易被看似“邋邋遢遢”、故意做舊的時裝吸引,主要在于更能夠展現(xiàn)放浪形骸的外表下不羈的個性和青春。法國象征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之一,真正的流浪詩人蘭波被后世無數(shù)的人所崇拜:美國搖滾女詩人帕蒂?史密斯說她少女時代想象蘭波是自己的男朋友,甚至在70歲時買下在蘭波兒時故居原址上重建的復刻居所;美國作家亨利?米勒說蘭波是“眾多流派之父”,甚至拿他自比;以艾倫?金斯堡為代表的“垮掉派”們也不例外……
16歲尚未開始流浪的蘭波
《心之全蝕》中,小李子飾演蘭波
蘭波之所以被眾人崇拜,除了他的詩行前所未有、天才之光盡顯外,應該跟他用生命踐行的過把癮就死的青春哲學有關。他15歲就從家鄉(xiāng)小城逃到巴黎;17歲就立志成為真正的流浪詩人,相信要“有意識地拋棄常理”;他拋棄一切,不洗澡,帶著滿身的虱子在城里四處游蕩,系著破布條打成的領結,不斷逃跑,并因為逃票和無家可歸被送往監(jiān)獄;21歲后,他甚至不再寫詩,后來消失在非洲,在最后的歲月里靠打零工度日。在蘭波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永遠狂放不羈的少年之魂,襤褸的衣服和邋遢的外表是他激進和反叛的真實袒露。沒有人能永遠年輕,所以人人都向往蘭波,渴望純粹與激情,渴望為實現(xiàn)心中所想不顧一切、奮不顧身,總在渴望如蘭波般恣意青春。
“朋克教母”、憑借回憶錄《只是孩子》贏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帕蒂?史密斯引人注目的中性穿搭風如今備受追隨者推崇。然而在成長過程中,她因為不像其他女孩那樣梳蜂窩發(fā)髻而被嘲弄,也對自己的外表產生過困惑,更對眾人期待的“女人味”恐懼不已。她在接受采訪時回憶說,自己很小就知道不想要什么,不想抹紅色唇膏,母親讓她刮腿毛時,她會問為什么。直到后來,她發(fā)現(xiàn)藝術,讀蘭波,畫畫,寫詩,才徹底解放了自我。
帕蒂?史密斯
1975年,她的首張專輯《馬群》發(fā)表。這張封面照片由她當時的伴侶、傳奇攝影師羅伯特?梅普爾索普拍攝。她身穿白襯衫、肩搭黑西裝的形象自信迷人。她曾說,“這是我一貫的穿衣方式?!彼米陨斫洑v傳達了搖滾的精神,展露了詩人的靈魂,證明不該讓別人定義自己,找尋自我是值得一生追索的課題。
1970年中期的帕蒂?史密斯
最后,我們聊聊這本書的封面女郎:瓊?狄迪恩。她是美國國家圖書獎獲得者、新新聞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很多中國讀者熟知她是從她的《奇想之年》《藍色的夜》開始。這張照片拍攝于1968年,當時她的首部非虛構作品《向伯利恒跋涉》出版,在文學界引發(fā)轟動,攝影師朱利安?瓦塞爾受《時代周刊》委托,去她在加州的家拍攝了這組圖片。這是其中一張,她慵懶地靠在新買的科爾維特跑車上,隨意披散著頭發(fā),漫不經心地趿拉著人字拖,夾著香煙。這組照片至今仍在時尚界赫赫有名,時尚品牌Céline甚至在2015年請模特模仿過她的造型。
其實,狄迪恩與時尚界的關聯(lián)很早就開始了。21歲時,她在Mademoiselle當客座編輯,后在Vogue從業(yè)十年,她的穿衣風格舉世稱頌。她是Vogue的??停襟w甚至稱她為“Céline女王”,因為她80歲高齡時親自為Céline代言。
令人唏噓的是,她的丈夫、女兒后來相繼離世?;貞涗洝镀嫦胫辍泛屠m(xù)作《藍色的夜》就是分別寫于丈夫、女兒去世后。這是兩部感人至深的內省之作,帶領讀者走進失去至親后紛亂如麻的心。她曾說,“我們全部的生活(作家尤其如此),靠的是用敘述的筆觸,描述不同的形象,憑我們學到的思想,來封存我們實際經歷的千變萬化的風景?!痹凇端{色的夜》中,她把服裝作為記憶的隱喻,將她“實際經歷的千變萬化的風景”冷靜地、看似漫不經心地揉進作品里,一如她那充滿創(chuàng)意、寧靜放松、老于世故的著裝品位。
這本書讓這些名作家的衣櫥成了“泄密者”,甚至幻化成通幽小徑,帶著讀者通往他們的世界,抵達幽秘的內心。(中國作家網李菁)
作者簡介
特莉?紐曼,英國作家。時尚界從業(yè)近30年,曾在《i-D》雜志、《態(tài)度》雜志(Attitude)和《服務自我》雜志(Self Service)等時尚雜志擔任編輯,為《衛(wèi)報》《獨立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等多家雜志供稿,為英國第四頻道《她說了算》(She’s Gotta Have It)和《奴隸》(Slave)兩檔時尚節(jié)目撰稿、主持。著有《名作家和他們的衣櫥》《名藝術家和他們的衣櫥》。目前,任教于英國創(chuàng)意藝術大學埃普索姆校區(qū)(University for the Creative Arts in Epsom),教授“時尚新聞”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