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猶豫的開始
在陜西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村,作家蔣?。ㄓ宜模┖痛迕駛冏?/p>
在佳縣,作家蔣?。ㄗ笕┡c自強奮斗的殘疾青年劉建貴一家合影
自2019年9月以來,作家蔣巍先后赴陜西榆林、新疆和田、貴州銅仁采訪,此后還要去黑龍江、上海、云南等地,計劃創(chuàng)作一部全景式長篇報告文學《國家溫度》,全面反映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這一偉大民生工程,以及全黨上下為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而付出的巨大而艱辛的努力。下文為已完成書稿部分節(jié)選?!?者
一路邊有淚
在陜西榆林,我問張雷威,爹娘怎么給你起了這么威武的名字?
他笑說,大概因為老爹打過鬼子吧。
沙塵暴遮天蔽日,砂粒抽在臉上,刀扎般生疼。這樣的天外出干活,讓人心情惱火。
1976年春,米脂縣拖拉機站的青年拖拉機手張雷威戴一個防風鏡,開著膠輪拖拉機駛進恒山縣(現(xiàn)為榆林市恒山區(qū))郊區(qū)一個貨站,準備裝一批農(nóng)產(chǎn)品運往米脂縣城。時近中午,肚子餓得咕咕叫,他縮在駕駛室里等著工人裝車完畢,立即發(fā)動機車突突前行。駛出不遠,前面有一輛大貨車擋住了去路。探頭一看,原來是一位穿白大褂的公社女醫(yī)生領(lǐng)一個抱孩子的年輕母親攔住了那輛車,意思好像是想搭車進城。女醫(yī)生說了半天,但那位司機擺擺手,兀自把車開走了。隨后張雷威踩下油門準備走,可那位女醫(yī)生不由分說站到車前,分開雙手攔住他。張雷威不耐煩地探頭問,什么事?女醫(yī)生急切地說,這位母親在窯洞外干活時,鍋里煮著小米粥。1歲多的孩子因為餓,爬到鍋臺那兒想喝點粥,結(jié)果一頭栽進鍋里,頭部手部嚴重燙傷,生命垂危,求你行行好,把母子兩個趕緊拉到米脂縣醫(yī)院吧!
張雷威的第一反應(yīng)是不行。一是他很餓,急著回拖拉機站卸貨吃飯,晚了食堂就“顆粒無收”了;二是拉上這對母子去醫(yī)院,后面的麻煩事肯定很多;三是看那個母親懷里的孩子,用爛衣破褂包著,滿臉紫藥水,腫得沒人樣了。孩子萬一死在路上,他擔不起責任。
張雷威搖搖頭,說自己任務(wù)緊急,耽誤不得,你再找別的車吧。
女醫(yī)生無奈地讓開了。張雷威開動拖拉機繼續(xù)前行。開出十幾米,他從后視鏡中看到,那位女醫(yī)生抱住孩子母親,仿佛在說些安慰話,大風把她的白大褂刮得撲撲亂飛,孩子母親不斷抹著眼淚……
那一瞬間,張雷威心軟了。他猶豫了一會兒:走還是不走?管還是不管?唉,那終究是一條人命啊,反正自己也是回米脂縣,順道拉上算了。終于,他做出一個平常卻影響他一生的動作:掛上倒檔把拖拉機退了回去。女醫(yī)生感動得哭了,她趕緊把母子送上駕駛室,千恩萬謝地對張雷威說:“你真是大好人!”張雷威聽了,暗自覺得有些羞愧。
拖拉機加大油門緊急上路,半道上孩子突然不呼吸了,母親嚇得一個勁兒叫:“小飛,小飛,醒醒!”當?shù)馗艨h不同音,結(jié)果張雷威聽成了“咖啡”。他對母親說,你拍拍孩子后背,能緩過來。母親趕緊拍了幾下,孩子輕咳幾聲,果然又有了鼻息。兩個小時后,拖拉機停在米脂縣醫(yī)院門口。眼瞅著年輕母親抱著孩子進了醫(yī)院,他才開車回到拖拉機站卸貨吃飯。食堂只剩半碗飯了,他狼吞虎咽吃光又灌了一瓢涼水,自己的事兒消停了,他又想起那個“咖啡”,現(xiàn)在不知怎么樣了,是否安全了?既然拉人家來了,就得關(guān)心關(guān)心。張雷威匆匆跑到醫(yī)院,老遠就看見那位母親抱著孩子坐在臺階上,正在抹眼淚。
張雷威一驚,他趕緊跑過去問:“孩子怎么了?”
“掛號排隊太長……”母親說。
“天哪,你真是不懂!孩子傷成這樣,掛急診就不用排隊了?!睆埨淄f,“走,我領(lǐng)你去辦!”
中午12點,是醫(yī)院的午休時間。張雷威帶著母子闖進急診室,一位男醫(yī)生正躺在病床上睡午覺。他懶洋洋地起來看看孩子的情況,說傷得很嚴重,需要住院治療,最少也要花上200元。母親從衣袋里掏出一個臟手帕,哆哆嗦嗦打開,里面只有50元。“我家只有這點積蓄,全拿來了,”她哭著說,“求求大夫救救孩子的命吧!”
醫(yī)生說:“你交不上費用,我跟院里沒法交待啊?!?/p>
張雷威火了,眼珠子一瞪吼道:“錢要緊,還是人命要緊?”他伸手掏光了自己的兜,一共50斤糧票、48元零3角。他啪地往桌上一拍:“不管多少,你先救孩子的命!”接著他又把駕駛證拍到桌上,“一臺拖拉機夠不夠?駕駛證押在你這兒行不行?”
其實張雷威說了大話。拖拉機是公家的,他一分錢也換不出來。
醫(yī)生沒話說了,立即安排娘兒倆入院。
回頭,張雷威跟同事借了點錢,跑到商店買了兩罐煉乳、兩包玉米面餅干送到醫(yī)院。那位醫(yī)生正在給孩子上藥,見張雷威回來了,問你是孩子爹嗎?
孩子媽臉紅了,趕緊解釋:“我們不認識。他是開拖拉機的,路上碰到把我們拉來的。”
一句話把醫(yī)生感動了:“哦,小伙子人不錯。憑你這仗義救人的精神,我一定想辦法把孩子治好!”
張雷威問明母子的住址和孩子姓名,當天給恒山縣五洲人民公社康莊大隊打了個長途電話,說你們那邊有個叫康小飛的孩子,因為嚴重燙傷,在米脂縣醫(yī)院入院治療,母親帶的錢不夠,你們通知家人趕緊送錢來。
這是1976年的事情,張雷威21歲。
過后,他開著拖拉機東奔西忙跑運輸,再沒去醫(yī)院。有時他會想起這個孩子,也不知命保住沒有?但他不想找也不想問,怕人家以為他惦記還錢的事情。萍水相逢,救人一難,過去就過去了。
張雷威是老革命的后代,1955年出生。父親15歲參加了陜北紅軍,天天趕著騾馬車在邊區(qū)內(nèi)外跑運輸。國共分界線上的國民黨兵見這個臟孩子趕著大車,車上堆著幾十垛草捆的粗瓷大碗,看看沒啥禁運物件,罵一聲“小兔崽子滾吧”,便放行了。回到部隊,戰(zhàn)士們興高采烈把大碗卸下來,原來,碗底的凹坑處藏著許多急用藥品。解放后,父親成了干部,全家搬到西安。1970年張雷威初中畢業(yè)后,響應(yīng)號召下鄉(xiāng)插隊,成了知青點“點長”。因任勞任怨,表現(xiàn)優(yōu)秀,后來調(diào)入拖拉機站當上拖拉機手,再后考進延安大學,畢業(yè)后被推薦去縣委宣傳部工作。后來調(diào)入國家電網(wǎng)陜西榆林供電公司,退休前是單位工會主席。
二天下惟一的官稱:“扶貧官”
2000年,57歲的張雷威受供電公司委派,赴神木縣芹菜溝駐村扶貧,為期3年。
那時壓力不大,工作業(yè)績高低、村子變化大小沒有嚴格考核。時限到了,打道回府做個匯報就行了。
張雷威不這么想。1976年救助燙傷孩子康小飛那件事,他一直深深銘記在心?!坝腥苏f英雄三分鐘熱血,而那會兒我是狗熊三分鐘?!崩蠌堈f,“孩子命懸一線了,我還不想拉,猶豫了三分鐘才倒車回來把母子兩個拉上。后來每每想起這件事我沒有一點光榮感,一直很自責?!?/p>
這件事成了張雷威一生的警示。
芹菜溝村,顧名思義,大概老早時候這片溝溝里長了些野芹菜吧。村子離城很遠,不能車來車去隔三差五跟老鄉(xiāng)打照面就回,必須找個住地。他發(fā)現(xiàn)村口有3孔廢棄的土窯,沒門沒窗,老鼠亂竄。村支書解蘭蘭說,這里原是村小學,現(xiàn)在孩子都去鄉(xiāng)小學讀書了,窯洞也就廢棄了。老張說,你派人把這兒裝上門窗打掃打掃,我就住這兒。解蘭蘭懷疑地瞅瞅他說,你真住下呀?當然!老張說。
幾位老村民不干了,說早年那是咱村的土地神廟,不能動,動就壞了咱村的風水。
張雷威笑說,你們村世世代代受窮,光棍滿村走,外人說“有女不嫁芹菜村”,這風水好在哪兒?
老百姓一聽是個理。
窯洞修好了,老張把鋪蓋扛來住了進去。第一天晚上,張雷威開了兩瓶自家的酒,請村干部和幾位老黨員上炕,商量扶貧工作從哪開始。聽了大家的意見,他建議說,現(xiàn)在有了政府資金支持,村里應(yīng)該大力發(fā)展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一是種棗二是養(yǎng)羊。特別是實行退耕還林政策以后,山上植被恢復很快,牧草長勢旺盛,養(yǎng)羊既可增收又可肥地。村干部一聽腦洞大開,叫好聲把土窯震得直掉渣兒。
第一批200多株棗樹苗從神木縣拉回來了。約定第二天全體勞力上山種樹。沒想到當晚刮起了沙塵暴,村支書跑來說,等風停了再說吧,拖后一兩天沒事兒。張雷威說,不能等!這幾年一些干部來來去去,說了不算算了不說,讓老鄉(xiāng)對扶貧干部產(chǎn)生很多不良印象。遇上這點小困難就停工,我張雷威以后還怎么干?第二天大早,他和村干部帶頭,冒著沙塵暴,扛著樹苗鐵鍬、擔著水桶上山了。忙了整整一天,200多株棗樹苗齊刷刷站在山坡上。村民們第一次看到城里來的扶貧干部跟他們一起下地干活,心里覺得特別溫暖特別踏實。張雷威吃了滿嘴沙子,但他很高興,他甚至感謝這場沙塵暴給了他走近村民的機會。他相信沙子不會白吃的。
千百年來十分封閉的偏鄉(xiāng)僻野,傳統(tǒng)觀念像大地一樣結(jié)實。張雷威發(fā)現(xiàn),芹菜溝村民歷來有養(yǎng)騾子的習慣。騾子體大勁大,拉車耕地一陣風,很受村民喜愛。但騾子是一代而終的“絕戶”,只能使用七八年,買時一頭好騾子近8000元,淘汰時只能賣1000多元。于是張雷威向他們大力推薦養(yǎng)秦川牛,拉車耕地樣樣行,只是速度慢些,但喂養(yǎng)方式都一樣。而且母牛每年可以產(chǎn)一頭小牛犢,養(yǎng)3個月能賣3000元,8個月能賣8000元錢,可持續(xù)繁衍,年年增值。張雷威還帶上村民到外地養(yǎng)牛場、養(yǎng)牛戶參觀,然后召開村民大會,讓考察回來的村民講好處、算細賬、說收益。
從第一批購進7頭牛開始,現(xiàn)在的芹菜溝村已經(jīng)變成有名的養(yǎng)殖基地。
從神木縣去芹菜溝村,必經(jīng)“膠泥圪嶗村”——這是什么鬼名字?想來那里下雨就拔不出腳吧。這個村有個啞巴青年,20歲出頭。張雷威領(lǐng)著芹菜溝村村民修路,更換水泥電桿,買回小尾寒羊和秦川牛等等一些事,他站在路邊都看在眼里,于是比比畫畫向村民打聽這個陌生人是誰?為什么給芹菜溝人辦了那么多好事?弄清楚以后,有一天他在村口攔住本村的煤老板石興,一個勁哇哇叫著跟他打手語,弄得石老板莫名其妙。旁邊的人解釋說,啞吧的意思是說你有那么多錢,為什么不給村里請一個像張雷威那樣的扶貧干部?石老板大笑不止,說扶貧干部不是花錢請的,是政府派來的。
啞吧青年愣愣地站在那里,臉上充滿惆悵。
扶貧不僅要扶貧扶弱,還要改變村風。
芹菜溝村民劉老漢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劉小平從部隊復員回村,娶媳婦成了老大難。花錢請媒人幫忙,找來四五個沒態(tài)度,都嫌劉小平?jīng)]個正式工作。劉老漢不得不來找張雷威,求他幫著給兒子找個工作。張雷威笑說,這事兒好辦,我一個電話就能解決,不過我有個前提:一是你作為家里的老大,要率先孝敬老人,給你弟弟做榜樣;二是要處理好弟兄二人的家庭關(guān)系,不能搞得見面像陌生人似的。你老爹耳朵聾,體力差,獨自生活沒人照顧,可你們兄弟二人不管不問,村民都看在眼里。你是光榮軍屬,怎么能讓村民在背后指指點點呢?只要你做好這兩點,劉小平的工作我包起來!數(shù)天后,劉老漢兄弟兩家坐在一起,把老父親和張雷威請來吃了一頓酒席。兩兄弟相互敬了酒,兩家還共同向老父親道了歉,表示今后一定好好孝敬老人家,給孩子做個榜樣。老人家老淚縱橫,哭得像孩子似的。
不久,老張把劉小平安排到供電公司當職員,還給他介紹了一個好姑娘。兩人很快結(jié)婚成家,老少三代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這件事感動了全村。
2006年,張雷威提升為榆林市供電公司工會主席。整整6年,除了全心全意處理公務(wù),他把扶貧當成自己的第一要務(wù),無論寒冬酷暑,張雷威爬山過溝,走村串戶,有貧必扶,見弱必幫,幫扶必成。有一次他雨后爬山摔下懸崖,腿骨斷了3處。27天后他就拄著雙拐溜出醫(yī)院,繼續(xù)忙他的扶貧。因骨傷尚未愈合,腿部留下殘疾。張雷威的口碑傳遍各縣各鄉(xiāng),老百姓不知道他是什么官,也不懂他的級別,干脆稱他為“扶貧官”。從中國到世界,享有這個官號的肯定只有張雷威一個。扶貧工作一期3年,兩期6年,上級覺得老張退休了,年紀也大了,別再這么辛苦了,勸他回家休養(yǎng)。好些地方的村干部聽說都急了,紛紛向扶貧辦要求把老張留下來。領(lǐng)導征求張雷威的意見,他說:“組織上信任,老百姓高興,我就接著干!”自此,老張先后在幾個縣掛職副縣長,管的面更寬了,跑的路更遠了,吃的風沙和手搟面更多了。吃著吃著,他發(fā)現(xiàn)不少有手藝的村民應(yīng)該大力扶持,加快發(fā)展:
老霍家的手工掛面
然溝村的老霍家祖孫三代做手工掛面,手藝高超,掛出的面粗細均勻,下鍋不糊湯,吃著筋道,遠近聞名。但是霍家現(xiàn)有設(shè)備過于原始,產(chǎn)量很低。張雷威建議村委會大力支持霍家辦一個手工掛面合作社,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帶動更多村民脫貧致富?;衾蠞h對此很感興趣,老張還建議他改進包裝,縮小把數(shù),再加進方便面那樣的調(diào)味品小包,走精致發(fā)展道路?;衾蠞h聽了大為振奮。不久“吳堡縣老霍家掛面廠”注冊成立,在政府支持下建起占地120多畝的漂亮廠房和生產(chǎn)流水線,安排就業(yè)職工50多人,年產(chǎn)掛面300噸。老張的一個建議,成為吳堡縣的一個創(chuàng)新產(chǎn)業(yè)。
車家塬村的一根絲
讓人想不到,在氣候寒冷干燥的黃土高原,吳堡縣竟然有桑養(yǎng)蠶的傳統(tǒng)。查縣志沒答案,我猜想,此地叫吳堡,古代為北部邊境重要軍事要塞的榆林,一定有些來自江南吳越之地的人來此服兵役,見到村里小芳們模樣俊秀,性格爽朗,于是扎根落戶,耕地收糧,種桑養(yǎng)蠶,漸漸繁衍成今天的吳堡縣。這個縣有個車家塬村,全村桑園面積450畝,桑葉肥厚,絲質(zhì)優(yōu)良,一根絲能扯出10公里,被陜西省定為“一村一品”示范村。北方氣候寒冷,村民都專備一孔窯洞或一間房做育蠶室,以火炕或火爐保溫。但蠶寶寶太脆弱了,這種方法常發(fā)生煤煙中毒或冷熱變化太大,導致蠶寶寶死亡率較高,蠶繭質(zhì)量也不太好。張雷威聽聞,又來“打雷”了。他帶著技術(shù)人員多次深入車家塬村調(diào)研,經(jīng)縣政府批準,每戶投入3萬余元,為育蠶室配備加熱電器,又投資12萬元建起烘繭爐、收繭室、成品室、集雨窖等。該村養(yǎng)蠶業(yè)迅速興旺起來,蠶農(nóng)收入成倍增加。如今,該村建起蠶絲加工廠,絲棉被、絲棉衣褲、絲棉枕頭等產(chǎn)品源源銷往外地,村民的腰包鼓鼓的,村貌也煥然一新。
三女兒眼中的爸爸
2015年,為慶祝張雷威六十大壽,女兒寫了一篇自述《有感我的父親》:
他個頭不高,體質(zhì)不強,卻叫了一個那么威武的名字。
他15年如一日的幫扶工作,足跡遍布榆陽、清澗、神木、吳堡、佳縣、米脂六個縣區(qū)的貧困農(nóng)村,被村里人親切地稱為城里來的“自家人”。這就是我的爸爸,而我對這個真正的自家人卻不是很了解。
驚訝中的感動
2000年,我爸爸開始了他的扶貧之路,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很少見到他。為了了解幫扶村貧困的原因,拿出有效辦法,父親將所有節(jié)假日都耗在村里。我經(jīng)常問媽媽,爸爸去哪里了?媽媽每次給出的答案都是“去農(nóng)村了”。每當爸爸回來時,我都會興奮地告訴他最近家里家外發(fā)生的好多事情,而爸爸卻在我的嘮叨聲中熟睡過去。他的忙碌,帶給我越來越多的困惑。一次假期,我向他提出了我的疑問,問他到底是什么在吸引你,為什么節(jié)假日都不陪我和媽媽呢?爸爸笑說,你愿意去看看嗎?我說當然愿意。就這樣,我跟著他去了神木縣的芹菜溝村,在那里看到的一切讓我開始心疼爸爸。書上說的窮鄉(xiāng)僻壤應(yīng)該就是這樣的地方吧,羊腸小道,房屋破舊,還有散發(fā)著臭味的豬圈羊圈,我一聲不吭跟他轉(zhuǎn)完了整個村子。他熱情地跟每個村民打著招呼,詢問著家里的情況。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爸爸竟然知道村里每家每戶的情況,能叫出每戶村民的名字,甚至養(yǎng)多少牛羊都清楚。而他卻不知道我當時上幾年級。到了下午飯的時間,他笑瞇瞇地說,今天老爸給你露一手!我根本不相信,因為他在家里什么都不干也沒時間干。但我的表情逐漸變成吃驚了,只見他熟練地和面、切面、煮面,加上佐料,一碗香噴噴的手搟面就出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我從未見過他做飯,這碗面條我吃到滿滿的感動,當然,也有一點點傷感。
拄著雙拐的Superman
2006年,爸爸在吳堡縣水利工程建設(shè)檢查中滾下山崖,腳部3處骨折。放學回家看到這個情況,我心里又疼又有點暗暗的小欣喜,爸爸受傷了,他就不會再去農(nóng)村了。可我低估了爸爸的執(zhí)著,趁我去上學,媽媽去買菜,腳部石膏裹上剛剛27天,他又偷偷跑回了吳堡縣。媽媽打電話給他說:“你不要命了,傷筋動骨一百天呢!”老爸在電話那頭笑笑說:“沒事,這里幾個工程都到了關(guān)鍵期,我不多看著點兒不放心,工程一完我就回來。”掛了電話,我看到媽媽低頭擦了一把眼淚。因為錯過了治療期,他的腳至今還留有殘疾。后來我問他值得嗎?他告訴我,當然值得,下次你跟我去吳堡,看看現(xiàn)在發(fā)展得多好,看看老爸做的事情有了效果,就會知道老爸這樣做多高興、多安心。我沒告訴他,在我心里他已經(jīng)是Superman。
靠不住的爸爸
臘月二十五了,我和媽媽去超市采購年貨。超市的人好多呀,處處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慶,我和媽媽費勁地挑完我們要的東西。回家路上,我們手里提著滿滿的年貨,路越走越長,手上的東西越來越重。我哀怨地看了媽媽一眼,媽媽笑著對我說:“你還沒習慣?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爸根本靠不住,累了咱休息一會兒再走?!笔前?,每年都這樣,不到年三十兒見不到人。我有點生氣地給他打電話,電話那頭的爸爸語速飛快地說:“沒什么事就待會兒再說,老爸正在給老鄉(xiāng)送慰問款呢。”沒等我回話,電話掛斷了。好吧,你送你的慰問款,我走我的年貨路。
村里朋友進城啦
難得這個周末老爸在家,我提議全家去吃自助燒烤。爸媽同意后,我和媽媽開始討論該烤什么吃,準備什么東西,好興奮的感覺。突然,老爸手機鈴響了,我頓時莫名地緊張起來。隨后,一陣凌亂的敲門聲。我跑去開門,門外的人我沒有見過,一張黝黑的臉,手上提一個布袋子。我問,你找誰?那人還沒答話,就聽老爸說:“來來,趕緊進來,媛媛,你去泡杯茶?!焙髞砦也胖肋@是爸爸幫扶村的人,因為家人生病要來城里住院,找不到門路所以來找爸爸。最后,我的燒烤自然泡湯了。這次我好像沒有理由埋怨他,村民治病是大事。
旅行計劃只是計劃
學校放假期間?!袄习郑憧?,這是我同學他們一家出去玩的照片,是不是很好,我們也去玩吧?!薄昂冒。任野咽稚系氖虑樘幚硗?,我們就去,你好好想想我們?nèi)ツ?。”我開始全心全意地研究旅行攻略。“老爸,我的假期要結(jié)束了,你的事還沒處理完嗎?”“老爸最近要給村里建標準化羊舍,還要辦磚廠,實在走不開,要不明年?”于是,我等了一年又一年,直到現(xiàn)在一起旅行都存在于我的想象中。退休后的他一心撲在精準扶貧的工作上,走訪調(diào)研、講課開會,甚至比以前更忙。
有人問我,你覺得你爸這樣做為了什么?升官嗎?我淡淡地說,我爸現(xiàn)在已經(jīng)退休了。我記得,爸爸曾經(jīng)對我說:“我在農(nóng)村插過隊,我知道農(nóng)民受的苦。他們勤勞、善良、質(zhì)樸,只因為沒有正確的引導,沒有讓他們脫貧致富的項目和資金,一直守著黃土過苦日子。我現(xiàn)在還有一點能力可以幫助他們,我愿意這樣做,因為我對農(nóng)村人民有感情?!蔽矣X得這就是他的目的。唉,老爸在我心中其實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他將他的所有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對于家庭,他不能更好地顧全。他堅持了15年的扶貧工作,他將他的愛分散給了更多的貧困鄉(xiāng)村和農(nóng)民。如今,我看到了他所做出的成績,我看到了新建的羊舍、新修的水窖、改造的學校、嶄新的道路、有規(guī)模的香菇大棚等等,老爸這種“不稱職”早已化成我的驕傲。他舍棄了我們一個小家,投入到建設(shè)大家的事業(yè)中,幫助更多的人走出貧困,我的怨氣也逐漸變?yōu)橹С炙挠職?。隨著年齡增長,他已退休,但扶貧的名氣卻越來越大,電視上能看到他的身影,報紙中能讀到寫他的報道,我漸漸理解了他的這條扶貧路,理解了他15年堅持背后的酸甜苦辣。老爸,我為你驕傲。
從2000年到現(xiàn)在,張雷威參加榆林市社會扶貧工作整整19年,先后在6個縣區(qū)、19個鄉(xiāng)鎮(zhèn)、56個貧困村駐村幫扶,幫助12000名群眾脫貧。2015年6月退休之后,他繼續(xù)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堅持義務(wù)扶貧。2016年,因超齡他退出第一書記序列,做了“編外”的駐村扶貧干部,一直干到現(xiàn)在。
還要說一個小小的溫馨的尾聲。
2016年夏,有位女記者來采訪張雷威,聊天時她說起恒山區(qū)那邊有一家康姓農(nóng)戶,20年來一直在尋找一個大恩人,說那會兒1歲多的兒子因為嚴重燙傷,一位路過的拖拉機手把母子倆拉到醫(yī)院。兒子得救了,可母親忘了問這位恩人的姓名,他們一直在找。
老張笑說,這個拖拉機手就是我呀!我記得特別清楚,當時我聽當媽的一路管孩子叫“咖啡”,我還挺奇怪,怎么起了這么怪的名字?
女記者大笑說,人家叫康小飛,現(xiàn)在長成一條壯漢了!
人民是永遠懂得感恩的。消息傳到康家,全家盛情邀請大恩人前往做客。張雷威到達那天,全村傾巢而出,都在等著看康家苦苦找了20年的這位大恩人。老張一下車,掌聲響徹山谷。康小飛果然長成一條壯漢,膀大腰圓,黝黑的臉膛和手上稍有些傷痕但并不嚴重。老張在康家吃了一頓豐盛的土特產(chǎn)宴席,認了一個干兒子,拎著酒瓶子來敬酒的鄉(xiāng)親們絡(luò)繹不絕。這是康家歷史上最熱鬧的一天。
這一天,世界如此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