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故事的敘事挑戰(zhàn)和認同建構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快速發(fā)展,中華文化在全球的影響與日俱增。講好中國故事,成為衡量當前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指標。作為一個軟實力資源大國,中國在發(fā)展中從來不缺乏故事,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在于如何講。
國際傳播體系在21世紀的前20年中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在全球化不斷深化、社交媒體對人們信息接受習慣深刻改變的背景下,各類主體都成為敘事的主體。中國故事的受眾接受習慣和場域特征也在發(fā)生重大變化,因此,不斷提升敘事能力和認同建構能力以適應當前國家發(fā)展和全球語境的需要,依然任重道遠。
把握世界變局 應對敘事挑戰(zhàn)
中國擁有十分充沛的敘事文本。從歷史到當代,中國故事的元素十分豐富,橫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無論是哪個領域,中國敘事都有很強的吸引力。伴隨中國在全球社會領導力的不斷提升,中國故事的敘事文本也為世界各國所關注,包括如何解讀中國發(fā)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中西方文化系統(tǒng)性差異、未來中國與世界關系的趨勢等,但是我們對于這些故事的挖掘和加工并不盡如人意。
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結束的時候,世界體系發(fā)生了許多不確定性的變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受眾的角度上看,人們所擁有的話語權、表達意識以及觀念沖突都是空前的。從傳播主體上看,除了民族國家之外,跨國企業(yè)、非政府組織、個人都具備了更加自覺的傳播能力,其影響力甚至在一些具體議題上把握了主導權。敘事的主體變得多元了,以民族國家為唯一單位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生產(chǎn),就受到了社區(qū)、族群與個體的沖擊。民族主義與全球價值的觀照和對立同時出現(xiàn),族群認同和國家認同的觀照和對立也同時出現(xiàn),這些都使得受眾更容易受到片面信息的影響,從而忽視宏大主題的敘事,轉向與自身高度相關的“后真相”敘事。從傳播的渠道和效果上看,社交媒體平臺的成熟,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已經(jīng)不僅是補充而近乎顛覆了,這就帶來了傳播內容如何重新適應傳播渠道的問題。例如,文字內容無法完全適應電視媒體,文字和電視也無法適應碎片化、實時化和高互動性的社交媒體。從21世紀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已經(jīng)因為社交媒體的使用,從整體上改變了信息接受的習慣。他們更加主動地搜索信息、尋找觀念的認同感,并熟練地通過碎片化信息去構建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這些挑戰(zhàn)的核心在于,我們正在重新面對一個被“安全化”了的世界。哥本哈根學派對于話語安全化的警告,再一次成為國際傳播中的話語對立形態(tài)。由于受眾、主體和渠道的多元化,安全化能力變得更加復雜多元,文明對話從高遠現(xiàn)代性的追求變成對馬斯洛底層需求的捍衛(wèi)。在這種情況下,傳統(tǒng)意義上具備優(yōu)勢地位的西方敘事在被逐漸打破。西方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價值理念,正在與當前抬頭的民粹主義、單邊主義、小群體認同、情緒性政治等現(xiàn)象發(fā)生巨大沖突。很多西方政治人物被裹挾在這樣的觀念沖突中,他們從根本上認同傳統(tǒng)西方價值,卻不得不關注和吸引更加清晰化、個體化甚至民粹化的選民群體。在國際傳播中,出現(xiàn)了一個價值體系穩(wěn)固、增長目標匱乏、接受空間有限、“后真相”現(xiàn)象泛濫的受眾群體。這樣的群體,代表了中國故事對外傳播最大的挑戰(zhàn)。在傳播活動新的不確定時代,我們更需要重新認真思考中國故事的建構方式以應對挑戰(zhàn)。
講好中國故事
在西方建構方式逐漸退場,而中國的建構能力仍然沒有形成的時候,我們最應該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建立中國敘事與受眾認同之間的對接。全球各國的身份認同,主要包括文化認同、公民身份認同和制度認同。其中,文化認同常常被認為是核心。文化認同不僅僅是共同的神話、起源和傳說,更是風俗習慣、交流方式和生活觀念,這其中浸潤著人們的經(jīng)驗、努力和恐懼。
就文化認同來看,全世界的身份認同不是唯一的,但每一個國家的敘事都是全球文化認同的多元組成部分。一個良性的全球文化,應當是多種文化認同的綜合體。
講好中國故事,要重視敘事中的多元化方法以及多元中的統(tǒng)一。中國故事是顯性多元、隱性統(tǒng)一的。顯性的多元意味著中國的復雜性和發(fā)展性,隱性的脈絡是中國的獨特價值和魅力。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大大沖擊了工業(yè)革命以來西方的優(yōu)越感,也打破了20世紀西方世界的優(yōu)勢敘事。這種情況下,以西方文明為代表的現(xiàn)代化世界體系,容易用刻板的同一律簡單描述中國,將其歸納為一種概念,并與世界對立。如果中國故事是復雜多樣的,就容易打動當前陷入困惑的全球受眾,畢竟每個人、每個社會都是在復雜性中找到自己的認同的。
中國故事既要有獨特的認知價值,也要有共同的風云和艱辛,能讓受眾在新媒體平臺的中國故事里,不僅讀到異域山水,也讀到美麗鄉(xiāng)愁。
中國故事所面對的域外觀念挑戰(zhàn),實質上也是對我們自信心和認同感的一次檢驗。在不斷提升敘事能力、建構多元認同的過程中,我們應注重塑造恰當目標,科學評價受眾,在歷史和現(xiàn)代的多樣性中尋找借鑒。
(作者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