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之路:李白傳》
作者:哈金 著,湯秋妍 譯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02-01 ISBN:9787530219973
李白在聚會上很快就喝醉了,他身子虛弱,還沒完全恢復(fù)。杜甫和高適把他帶回三人下榻的客棧,李白臥床休息。高適在當(dāng)?shù)剡€有一些私交,所以他白天出去會會自己的朋友,然后他將獨自往南,順便去楚地逛一逛。杜甫和李白繼續(xù)在山東停留一陣。在李之芳的聚會上,他倆認(rèn)識了一位名叫范十的當(dāng)?shù)剜l(xiāng)紳。范十請兩位詩人有空去他家的農(nóng)莊做客,就在濟(jì)南城北郭的一個小村子。李白和杜甫當(dāng)即決定去拜訪他。
一路都是陌生的山路,忽而盤山向上,忽而下坡進(jìn)入山谷。在一處,李白迷了路、慌不擇道,摔進(jìn)了灌木叢中,鉆出來時發(fā)現(xiàn)渾身沾滿了蒼耳,帽子也不見了。他想拂去草籽,想不到越粘越牢,最后杜甫過來一個一個幫他摘掉。一會兒李白不耐煩了,說不管了。他就這么衣冠不整、渾身帶著蒼耳闖入范十的農(nóng)舍。事先也沒告知,主人端詳打量了許久才認(rèn)出這是大才子李白,不禁哈哈大笑。他讓仆人殺雞宰鴨,又取出自家腌制的豬肉,配上菜園里新摘的蔬菜,做了一頓美味的農(nóng)家菜招待客人。又給大家斟上自制的高粱酒。他家前院有一塊大平石,李白就舒服地盤腿坐在上面,不時活動自己的腳丫子。三人聊起來,很快變成詩歌朗誦會,大家都高聲背誦自己的大作,或者古人的名作。夜幕降臨,李白和杜甫都醉了。
當(dāng)晚李白和杜甫睡在一張炕上,共蓋一床薄薄的被子,腳靠腳。房間一隅,艾蒿編成的草盤正慢慢燃燒著,靜靜地驅(qū)趕秋蚊。窗外,一彎下弦月掛在樹梢上,遠(yuǎn)處輕顫著蟲鳴。李白和杜甫睡得很香,直到清晨公雞啼叫。他們在范十家里住了十多天,天天晚上如此共眠。
因為他們共享一條被子,有人猜測兩人之間可能有同性戀關(guān)系。美國詩人卡羅琳·凱澤(Carolyn Kizer)甚至將這一故事寫成一首詩,以杜甫的口吻,戲劇化地呈現(xiàn)了她想象中的那一幕。
My lord, how beautifully you write!
May I sleep with you tonight?
Till I flag,or when you wilt,
We’ll roll up drunken in one quilt.
In our poems,we forebear
To write of Kleenex or long hair
And how the one may fuck the other.
We’re serious artists,aren’t we,brother?
“Tu Fu to Li Po”
大人,您的詩歌寫得多美妙!
今晚我可否與您一同睡覺?
直翻覆到我疲了,或者您倦了,
我倆相擁共醉,裹進(jìn)一床棉被。
紙帕、長發(fā),
以及誰如何享有誰
我們在詩中都忍著不寫
兄弟,我們是真正的藝術(shù)家,不是嗎?
——《杜甫對李白》
其實,他們的關(guān)系中不可能有任何色情元素。直到最近幾十年,中國的同性朋友沒有任何肉欲地在一張床上蓋同一條被子睡覺仍是很常見的,尤其天氣寒冷時,擠在一起睡可以相互取暖。即便在當(dāng)代,這種做法也非罕見。對杜甫而言,他為自己有這樣的經(jīng)歷而自豪,將此事寫進(jìn)了詩歌:“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p>
兩人最后離開村莊前,都為主人贈詩留念。接下來他們又一起游覽了李白兗州家附近的幾處風(fēng)景名勝。然后,杜甫按計劃將再次赴京趕考。李白為他餞行,寫下了一些詩句,描寫兩人在李白家附近登山的情景:
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yuǎn),且盡手中杯。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當(dāng)時杜甫沒什么名氣,只有少數(shù)人知道他的詩歌,并且他在有生之年都將一直如此,但李白欣賞杜甫,把這位年輕詩人作為一位忠誠的朋友來珍視。李白覺得這大概是他們最后一次見面了。杜甫也似乎預(yù)感到他們今后的道路不一定再次交會。和李白一起度過的幾個月對杜甫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這是他一生中都無法忘卻的記憶,他將一次又一次深深地懷念李白。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幾年,杜甫也會夢見當(dāng)時已經(jīng)去世的李白,還會寫關(guān)于李白的詩,好像李白身上的光芒從未離開過他。
這段友誼對李白的影響沒有對杜甫那么深;似乎兩人一分手,李白就不再想到杜甫。李白雖然愛熱鬧,但他內(nèi)心深處是一個獨行者,是中國詩歌史上孑然獨立的一個人物,就像一顆閃耀的恒星,它的光芒射向四面八方,對其照耀的世界全部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