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塊土
這塊土位于小鎮(zhèn)北面,約三分地,傍山依水,田埂交錯,原本是一洼水田,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承包到戶,村里分給外祖父的責(zé)任田,撫過青禾,收過沉甸甸的稻子。到如今,小鎮(zhèn)大搞開發(fā),不斷翻新著模樣,原本置于荒郊的幾分地,平地推山,一夜間竟然臨街靠鋪,迅速凸顯在人前,猶如掀了蓋頭的新娘,有些慌張了。我和父親曾商議,希望一如既往種點蔬菜,自己種吃著也放心。父親已年過七旬,宋人洪適在《滿庭芳·辛丑春日作》中說:“六旬過四,七十古來稀。問柳尋花興懶,拈筇杖、閑繞園池?!北闶亲詈玫膶懻铡8赣H兩眼茫然,顯得無可奈何,又搖搖頭說:“不行了!”周遭房屋稠密,鱗次櫛比,一點陽光雨水都滲不進來,養(yǎng)不活那些土里長出來的瓜瓜果果。末了父親說:“瓜和人一樣,要呼吸,才能填飽肚子?!?/p>
父親說這些話時,傍晚臨近,光陰散淡,霧氣從大地上慢慢升騰起來,并有些許寒意襲身。沒有一絲風(fēng),我和父親都低著頭,他已經(jīng)70高齡,再也揮不動鋤頭了,像往常一樣躬耕于田疇。尤其是他年前動了一次心臟手術(shù),下地干活更加不可能了。那次重病著實嚇人,醫(yī)生說要再去晚一點,人就沒了。不敢往下想,所幸無礙。從手術(shù)臺下來,直接送進了重癥監(jiān)護室,三個兒子輪流看護,只盼他快點好起來。古人云:“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比耸篱g的多少疼痛,恰恰言之不盡。父親年幼逝雙親,至今不知自己確鑿的出生年月,那是最大的憾事。我們說他70歲,那是以身份證核準,大約而已。1959年我爺爺奶奶皆是因食不果腹而逝,對于土地,他們那一代人有著不為人知的痛楚。如尚有立錐之地,他斷然不會遠走他鄉(xiāng),自謀出路。一片土一片瓦,甚至一粥一飯,于他而言,關(guān)乎生死。其中艱辛,冷暖自知。有些話,他從未提及,我們也不敢往深處想。只知道他年少時隨著大伙一起奔赴湘黔鐵路,揮鍬扛鋤,挖壕填溝,其間風(fēng)餐露宿,日月不驚,山河不記。幾經(jīng)輾轉(zhuǎn),幸好黃天不棄,當(dāng)上了一名鐵路工人,端了鐵飯碗,吃上了國家糧。即便如此,他每每寄信回家,除了關(guān)心孩子們的學(xué)習(xí),關(guān)心的依然是我們家那幾分田地。筑田蓄水,插秧追苗,是旱是澇,長勢如何?一絲一毫,皆令他牽掛。田地是我們一家的希望所在,有土有田才有根,土在哪里,田在哪里,根就在哪里。
母親在家操持,因人丁單薄,每年栽秧摜谷時節(jié)最是犯難,眼見水漫田疇,也只能干巴巴地焦急等待,往往是事先講好,許下承諾。預(yù)定時日總是一拖再拖,母親幾經(jīng)上門笑臉央求,那有勞力的男人才悻悻然,牽??咐珑f田插秧。即便如此,母親常常告誡我們,萬萬不得怨人,心要寬,要如江河。正值時令,每家每戶男女出動,都在修渠堵水、請苗插秧,唯恐錯過工期,耽誤了收成,哪里有閑工夫顧及別人。雖是如此,也讓我們欠下若干人情。父親每每探親回家,盡管生活拮據(jù),背囊里一定購得糖果數(shù)袋,而我們?nèi)值?,萬萬不敢奢望,打小我們就知道,那是送給別人的,有不成文的規(guī)定,不能伸手,伸手定被責(zé)罰。父親探親假不過十?dāng)?shù)日,前幾日挨家挨戶地走動,為一年里幫襯過我們家的人送上糖果,還要說一堆感謝的話,千恩萬謝,鞠不完的躬。父母總是琢磨著飯點前后去,決計不端別人的碗,給別人添負擔(dān),那時,生活對于誰都不容易。
那時候,我們總是瞪著那鮮艷的糖紙,唾沫不斷往外翻,即使有怨言,也只能小聲嘀咕。母親嚴厲,唯有父親稍顯和藹,說以后你們會明白這做人的道理。即便如此,我們也會背上一些“忘恩負義”的罪名。隔壁住著母親的堂弟,也就是我們的舅舅,他脾氣暴躁,常年酗酒,每次犁田,必在田埂兩頭放一壺酒,來回呷一口,一塊水田翻犁完畢,兩斤酒必然見底。有一年,父親未能如愿請到探親假,往年的糖果之類遲遲未奉上,他竟然破口大罵,逢人便說我們家忘恩負義,母親好強,這些話傳進耳朵里,難免傷心,暗地里不知道哭了多少回,流了幾多淚。稍后,父親托人捎回20元錢,捏著汗涔涔的零碎票子,母親眼都傻了,來人生怕母親疑心,忙解釋說:“真的只有這點?!贝_實只有那么多,家里應(yīng)付著過節(jié)還勉強,母親捏了捏,用這點錢買了酒和肉,賠著笑臉給隔壁舅舅送過去。母親常給我們說:“做人最難還的是人情。”
談到秋收,卻有最難忘的事。母親熬的油茶享譽鄉(xiāng)鄰,每逢秋收割稻摜谷,家里常常坐滿了人,她燒好茶水要送到田埂上去,茶是苦丁茶,大葉片,茶名如此雖苦卻生津止渴,秋陽高照,她總能把握時候,把茶水送過去,不至于斷飲。到我們家?guī)鸵r的人都夸我母親能干,一日三餐,早上吃面條,中午柴火洋芋飯,下午一頓酒,晚上還有油茶稀飯,安排得井然有序,令人津津樂道。尤其是油茶配上米花和黃餃,那香味直往心里鉆,讓人過了多久都想。后來,父親退休回家,褪了工裝,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再后來,日子漸漸寬裕,我們家也用不著種田插秧了,父母便將田改成了土,依舊挑糞翻地種些瓜果蔬菜,總是閑不下來。母親的堂弟,那位酗酒的舅舅后來與人說起,他最難忘的居然是母親熬過的油茶湯,現(xiàn)在娶進門的媳婦茶飯不嫻熟,村子里再沒有人能做出那樣的味道和花樣。他說這些話時,母親已經(jīng)離開我們多年。這話他說了很多年,說給很多人聽,在鄉(xiāng)道上,在插秧的田坎上,在洗泥的河流里,逢人便說,直到他生命結(jié)束。我想,這是他對我母親最大的念想吧!其實,那時候,我們十分怨恨他,他貪婪無度,而且粗俗無禮,盡管如此,母親依然叮囑我們,要嘴勤,帶笑臉,叫舅舅。村里、道上迎頭遇見,可不能慌慌張張,叔叔伯伯,嬸子嬢嬢,該叫什么得叫響,萬不可沒了規(guī)矩,失了禮。這些左鄰右舍卻是最要好的人,母親常說。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都是相互幫襯著過日子,誰都有難處呢!想著母親早些年的告誡,明白了世事并非我們眼見的那么簡單,圍繞著一塊土地,鄰里建立了一種瓜藤李下的關(guān)系,不用翻籬笆就能聽見鍋瓢響,每逢紅白喜事,相互出主意搭把手,能和你一起抹眼淚,也能給你平淡的日子添點堵,東家媳婦婆婆,西邊伯伯叔子,大事小情,喜樂悲歡,都在這片土地上繁衍滋長,日月更迭。沒有這些,也談不上生活,不能理解這些,就更不能理解我們腳下這片土地。
我不知道說什么才好,和父親一起坐了良久。如今,我們兄弟三人,都有了屬于自己的事業(yè)和家庭,大哥早先是一名修摩托車工,后來開了一間摩托車銷售店,現(xiàn)在正籌備引進新能源電動車,儼然成了個體老板,日子越發(fā)有盼頭。二哥和我在小縣城里上班,每天早九晚五,雖說忙碌了些,但也算安穩(wěn)。一如父母當(dāng)年期望的那樣,我們告別了肩挑背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告別了這塊土地。但總有什么是我們揮之不去,總有一些情愫無法釋懷。這里記載著我們太多的往昔,兒時的記憶翻新著涌到眼前,我們在地上嬉戲玩耍,夏時掰包谷,冬時拔蘿卜,秋天在田野里抓蟲子、捉迷藏,大人們則俯身土地忙著農(nóng)活,日子過得不緊不慢,生活中的一日三餐都可以在這里擷取,而歲月總是那樣安靜,開花結(jié)果迎雪飛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