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深處是故鄉(xiāng)》
作者:沈燕妮 主編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月 ISBN:9787559434753
借來的粉蒸肉
七焱
1
我永遠(yuǎn)記得六歲那年的除夕。
1988年歲末,我獨(dú)自在母親的宿舍等她歸來。室外天寒地凍,宿舍內(nèi)因悄聲燃燒的蜂窩煤而顯得溫暖許多。
我餓了,開始不停往那口冒著蒸汽的鋁鍋望去,混合著蒸汽一同彌漫的,是滿屋粉蒸肉的香味。
我到底還是抵不住肉香的誘惑,揭開鍋蓋,夾了一片粉蒸肉放進(jìn)嘴里,心里想著,“再吃一片就好”,嘴上卻不停,連吃了半碗。
我吃得正酣,母親帶著一身冷氣回來了。她推門而入時,我嘴里正含著一塊肥肉,母親掃視了一圈屋內(nèi),直盯著我,走了過來。當(dāng)即就是一頓連扇帶打,我張著嘴哇哇大哭,半塊肉連同涎水一同掉了出來。
揍過我之后,母親就端起那碗粉蒸肉摔門而走,留下我一人在她貧陋的職工宿舍里不停抽噎。
過了一段時間,母親又端著那碗粉蒸肉回來了。她慍怒已消,面容恢復(fù)到一貫的喪氣,順手把碗放進(jìn)鍋里重新熱了熱,然后端出來,讓我跟她一塊吃。
吃完那碗粉蒸肉,按母親的說法,“就算是過了除夕?!?/p>
2
母親用如此粗暴的方式體罰我,在那時已成習(xí)慣,而且往往毫無緣由。
成年以后,我才重新滿懷酸楚地觸碰這些記憶,連同多年對母親生活的解析,以及來自周圍的零散信息,才隱約得出一些答案。
早在我尚不記事的幼年,母親便因多疑整日與我父親爭吵,她偏執(zhí)地認(rèn)定,父親在他廠里有個相好,父親偏偏是一個沉郁寡言男人。在妻子數(shù)次追鬧到單位之后,直接消失得杳無蹤影。
母親覺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失敗透頂了。她原先是國營塑料廠的編制縫紉工,婚姻變故沒多久后,被調(diào)換成燒火工,只有噪音和孤獨(dú)與她為伴。每況愈下的處境加之原有的的性格,在她身上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她常常無端趾高氣揚(yáng)地對車間臨時工頤氣指使,或者和正式工制造摩擦,回到宿舍面對我時,經(jīng)常是一觸即發(fā)的毆打。
在對我施暴的同時,母親還會從口中噴發(fā)出強(qiáng)烈的憤懣:“磊,磊!你就是我的拖累?!备赣H給我取的“磊”字,愈發(fā)招致母親的怨怒。
母親的娘家在鄰省甘肅,當(dāng)初來縣里是為了接退休姥爺?shù)陌唷?/p>
姥爺原先在縣公路局,是個極好的單位,可當(dāng)她過來后,人家見她孤身一個弱女子,那職位不久就被人暗箱操作頂替了。最終母親只能接受調(diào)配,被分到塑料廠,接下來和父親結(jié)了婚,沒過兩年便是婚變。
我理解母親當(dāng)時的處境。
而使我最終對母親充滿憐憫的,是每次揍完我后,她抱著我放聲哭泣的聲音。多年來,這樣的哀啼常常在我夢中隱約傳來,讓我一次次驚醒。
即便是那樣普天同慶的除夕之夜,在母親和我的世界里,也愈加像是一出悲劇。
3
90年代,市場經(jīng)濟(jì)在我們這個山區(qū)小縣城,也開始活泛起來,母親和我的生活也不再那么捉襟見肘了。
母親所在的車間被私人老板承包,工人工資由計時變?yōu)橛嫾?,?dāng)時母親的工種已經(jīng)調(diào)回縫紉工,整天在縫紉機(jī)前縫蛇皮袋,一個五分錢,一天能做三四百個。為了多掙工時,母親每天都在工廠里干得熱火朝天。
私人老板另有一個竹制品廠,母親和一些同事又?jǐn)D時間攬縫制麻將涼席的活兒。先將打成片塊的小竹板鉆孔,再穿進(jìn)塑膠管鏈接整齊,母親雙手遍布的傷痕和繭疤就是那時留下的。
當(dāng)然,每個月領(lǐng)到的工資足以令母親喜笑顏開好一陣。幾乎每次,母親拿上工資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市場買點(diǎn)肉,用草繩拴掛在自行車的車頭,招搖過市地騎回家。
母親總會麻利地將蜂窩煤爐和灶具搬到屋門口,菜籽油燒得旺熱,肉片入鍋的“嗞啦”聲,鍋鏟炒動的節(jié)奏,升騰而起的油煙隨之傳來……我緊張而愉悅地站在一旁,看母親彎著腰皺著眉頭,全然沉浸在這場表演中。
待炒菜的滋味彌漫了整個走廊,隔壁屋子傳來一句短促的“好香呀”,我忽然間、也是第一次想到 “幸?!边@個詞,并小心翼翼地試圖去理解其中的含義。
甜脆的蒜臺炒肉,嗆辣的青椒炒肉,汁濃液香的大燴菜,軟糯燙口的粉蒸肉……在那段時光的流轉(zhuǎn)中輪番出鍋,從屋外端到了屋里。
生活的忙碌也逐漸讓母親的心境趨于平和。
那時我已上了初中,看得出來,母親風(fēng)雨無阻往返塑料廠、竹制品廠和家里的疲憊身影背后,全是滿足和信心。
為了多掙錢,母親也走了不少彎路。她并沒有做生意的經(jīng)驗,卻忽然辦了三年的停薪留職。緣由是偶然結(jié)識了一個把茶葉生意做得風(fēng)生水起的女人,那個女人告訴她,現(xiàn)在做服裝生意很紅火,如果從西安批發(fā)服裝過來,穩(wěn)穩(wěn)能賺大錢。
就憑這幾句,母親下了海。人生地不熟地來到西安康復(fù)路,亂七八糟進(jìn)了一大口袋衣服鞋子馱回來,跟著賣茶葉的女人到處去鄉(xiāng)下趕集售賣。可是辛苦的付出并沒有回報,生意沒有出現(xiàn)想象中的火爆,第一次就賠了本。
母親不服輸,仍然盲目進(jìn)貨。直到最后,只能依靠每天在縣城街邊支著一張小鋼絲床零售,母親才打算放棄,重新回到廠里上班。
一直以來,母親的脾氣仍未有什么大的改觀,她文化水平不高,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能想到的唯一出口便是亂發(fā)一頓暴脾氣。
進(jìn)入青春期后,我開始和她頂嘴了,氣頭上的母親變得更加兇惡。但上初中后,她就再沒動手打過我。
如果問我,這么些年我最希望停留的時光,那無疑是這個階段。母親讓我看到了她勤勞、堅強(qiáng)的一面,在我性格走向成熟的時期,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務(wù)實不虛”是這個時候的母親教給我的。
4
雖然母親的脾氣依然暴躁,但她依舊給予我盡可能多的愛,用屬于她自己的方式。
一個碎嘴的中年婦女,有段時間成天往我家跑,目的是想說服母親嫁給一個河北的煤礦工。那段時間,那個婦女常常緊緊跟隨在母親身后,像個影子一樣寸步不離。這令母親,尤其是我,感到極度厭煩。
最終,母親松了口,答應(yīng)見他一面。見面地點(diǎn)是這個婦女家里,婦女領(lǐng)著母親,母親領(lǐng)著我。
婦女不停對母親講對方的好處,母親則細(xì)細(xì)追問問男方家庭子女情況,我一言不發(fā),心中泛著莫名的傷感,不情愿地跟在最后。
男人木訥、老實,半天才說上一句話,似乎眼見事情要成,那婦女樂開了花似得不停說:“多好的男人呀,實在,靠得住,以后肯定虧不了你們母子。”
但后來,母親卻翻了臉。
先是午飯時,介紹人讓男人出去買點(diǎn)酒菜,她也想趁機(jī)問問母親的意見。母親什么都沒說,被問得緊了,就不耐煩地喊一句,“急什么急,再觀察觀察。”
男人買了半斤肉和一些下酒菜,那婦女就拿著去廚房忙活了,不大一會,飯菜做好,我們幾個人圍在桌前。有飯菜堵嘴,男人更加沒有話說,一個勁往嘴里刨食。
那桌飯上恰好有一道粉蒸肉,母親先給我碗里夾了兩片,可是我并沒有食欲,只是用筷子在碗里亂戳。對面的男人則不停給自己碗里夾肉,不大一會兒,一碗粉蒸肉眼見著就要被他掃光。
母親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不等吃完,“啪”的一聲將筷子拍在桌上,拉起我的手就往外走。那婦女慌了神追出來,可顯然攔不住氣頭上的母親。
母親最終扔下了一句話:“在我面前,誰也別想搶我兒子的肉!”
5
此后每年的年夜飯,我家桌上照例都有粉蒸肉,但不知什么緣由,我卻很少再動筷子了。
2001年,我考上省城的大學(xué),母親也分到了職工安置房。那年寒假回家過年,母親特意操持了滿滿一大桌酒菜。
我笑問她:“兩個人怎么吃得完?”
母親高聲喊:“剩再多我也愿意,今年你考上大學(xué),咱家又住進(jìn)新房,必須好好慶祝?!?/p>
桌上仍然有粉蒸肉,我忽然就想起了1988年的那個除夕,便開玩笑和母親說:“媽,你記不記得我小時候有次過年,我偷吃了半碗粉蒸肉,你把我打了一頓?”
母親的視線在杯盤間來回巡視,笑容卻如同河水的落汐一般逐漸褪去,“咋不記得……你得體諒你媽當(dāng)時的處境……”
接著,母親講了那天我不知道的事。那時,我們的生活非常窘迫,廠里的工資常常還不夠娘倆的開銷。眼見著到了年關(guān),母親還是湊不齊置辦年貨的錢,只好在除夕那天早上跟廠里的同事借。
母親央求許久,一位電工終于從家里拿出一塊肉來,說:“只能幫到這些了?!?/p>
母親拿了肉回來,拌了紅薯和米粉蒸了一碗蒸肉,算是那天晚上的年夜飯。忙完這些,她再出門辦事,迎面碰上了電工的媳婦。她辱罵我母親,非要她把那塊肉還回來。母親和她大吵了一頓,回來就端走我吃過的那碗肉要還給她。
后來,還是工友們勸住了爭吵的雙方,我和母親才得以吃到那半碗粉蒸肉,度過那個除夕,迎接新年。
母親講完,眼淚就啪嗒啪嗒往下掉,好一會兒,母親才問我:“你還記得呀?”
我趕忙說:“不是,只不過剛剛想起來,隨口問一句?!?/p>
母親又問:“那你咋后來一直不愛吃粉蒸肉了?”
我沉默半天才說:“太肥了,吃不動?!?/p>
6
又過了十多年,母親早已退休,我也參加工作好幾年,因為經(jīng)年疲于奔命,很久都沒能好好團(tuán)聚。直到2014年,我在省城付了首付買了房,才把母親接到新房子里過了個年。
母親真的老了,她從前暴躁的脾氣和高昂的聲音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跟我講話時語速緩慢,聲音也謹(jǐn)慎輕柔起來,連看我的眼神,也常常帶著一種遲鈍的幸福。
那頓年夜飯由我親自操持,我想給母親做些新鮮的,于是除夕一早,我就去超市買了一堆海鮮,忙活了一下午做了一桌菜。母親笑瞇瞇地望著精致的杯盤,看著那些大閘蟹、白灼蝦、多寶魚、花蛤和扇貝……就讓我教她吃這些東西。
吃了幾口,她淡淡地說:“過年還是要吃肉啊。”
此時的我,已經(jīng)很少吃肉了。但思緒忽然就回到1988年除夕,我知道,那碗粉蒸肉飄溢的糯香味,將永遠(yuǎn)縈繞在我們母子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