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嘗鮮豌豆尖
在暖陽的催生下,氣溫逐漸回升,各種春菜開始在田間地壟悄悄探出頭來,嫩綠的小苗兒在微風(fēng)中輕輕搖曳,而稚嫩的豌豆尖更是打著尖兒地伸出一枝枝嫩芽、一片片幼葉,召喚著人們?nèi)ゲ蓴X。
豌豆尖也叫豌豆苗,就是枝蔓上那最嫩最綠的尖端。寒露時節(jié)是豌豆的播種時節(jié),所以豌豆尖大部分時間生長在冬天。寒冬臘月,田野里的豌豆卻精神抖擻,既無病蟲害之憂,也無農(nóng)藥之?dāng)_,是地道的純天然無污染綠色食品。雖然冬天也有豌豆尖,但始終沒有春天的那么水嫩。春風(fēng)吹過大地的時候,這些青青的豌豆尖再次茁壯成長,這時的豌豆尖長得最是惹人喜愛,葉子清澈通透如翡翠薄片,莖上抽出的纖細蜿蜒的嫩須隱約可見。選好合適的長度,輕輕一掐,脆嫩嫩的那一段就到了手里。兒時我也曾跟著父母去掐豌豆尖,總以為被掐了尖的豌豆會活不成,不曾想在春雨的滋潤下,那低伏的苗兒會迅速長起來,柔弱的豌豆永遠保持著“發(fā)芽的心情”。
春天植物長出的嫩芽充滿著鮮嫩水靈的誘惑,讓人難以抵擋。豌豆尖吃起來有著特別的豆香味,鮮嫩清新。豌豆尖的吃法有很多種,可做湯,可涮火鍋,可配面,簡直是百搭菜,仿佛什么樣的烹調(diào)方式對它都是可行的,而最簡單的便是清炒。大火燒熱油鍋,把青青的豌豆尖倒進去,放點鹽,不用其他的作料,翻炒幾下裝盤上桌,如行云流水一般,一盤美味新鮮出爐,清香不膩,口感脆嫩。從食物養(yǎng)生的角度看,豌豆尖健脾益氣、助消化,對脾胃虛弱等多種病癥有療效。
豌豆尖的食用歷史極為悠久,在兩千多年前的《詩經(jīng)》中就有記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薇,野豌豆苗也,將這鮮嫩的野豌豆苗一把把采回家,就成了古人餐桌上的美味。古書中也稱豌豆苗為“巢菜”或“元修菜”,據(jù)說這些名字都與知味者蘇東坡有關(guān)。當(dāng)年蘇東坡被貶湖北黃州想吃家鄉(xiāng)的豌豆尖,便托好友巢谷(字元修)從蜀地帶來種子。蘇東坡就在黃州種上了豌豆尖,吃到了家鄉(xiāng)菜。為了表示對朋友巢谷的感謝,蘇東坡就給豌豆尖起名“巢菜”,又作《元修菜》詩一首:“彼美君家菜,鋪田綠茸茸。豆莢圓且小,槐芽細而豐。種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蟲?!痹娋錁O為形象細致地描寫了豌豆尖的形狀及其生長過程,于是“巢菜”和“元修菜”就名揚天下了。詩人陸游與蘇東坡有同樣的愛好,也寫了兩首關(guān)于豌豆尖的詩,“冷落無人佐客庖,庾郎三九困饑嘲。此行忽似蟆津路,自候風(fēng)爐煮小巢。”“昏昏霧雨暗衡茅,兒女隨宜治酒殽。便覺此身如在蜀,一盤籠餅是豌巢。”詩句借豌豆尖表達了作者當(dāng)年在成都漂泊時的心境。
到了清代,以豌豆苗做菜的飲食更普及了,清朝文人徐珂的《清稗類鈔》記載:“豌豆苗,在他處為蔬中常品,閩中則視作稀有之物。每于筵宴,見有清雞湯中浮綠葉數(shù)莖長六七寸者,即是。惟購時以兩計,每兩三十余錢。”而被譽為“文壇美食家”的汪曾祺先生在他的《食豆飲水齋閑筆》是這樣描述的:“吃毛肚火鍋,在涮了各種葷料后,濃湯之中推進一大盤豌豆顛(即豌豆尖——編者注),美不可言?!蓖衾习殉酝愣辜獾姆椒ā⒏惺苕告傅纴?,讀后令人唇齒留香、回味悠長。
又到了明媚的春天,鄉(xiāng)野上那一叢叢青綠,那綠油油、嫩生生的豌豆尖的味道,仿佛就是一個清新春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