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虛構寫作的魅力與現(xiàn)實題材的構建 —— 評陳秀民報告文學《溫暖記憶》
2019年,報告文學《溫暖記憶》出版發(fā)行了,這是一部飽含著作者陳秀民心血與熱忱的作品,也承載著廣大林西人民的期冀。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現(xiàn)階段的戰(zhàn)略目標,也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zhàn)役。2018年8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林西縣宣布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林西縣是如何做到的呢?陳秀民經過大量采訪,本著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用事實說話,對林西縣脫貧攻堅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做了詳實的記錄和描述。陳秀民深入林西縣精準扶貧一線,前后用時3個月,先后采訪9個鄉(xiāng)鎮(zhèn)、十幾個機關、100多個村,與駐村干部和貧困戶近距離交談,全面了解林西縣在脫貧攻堅實踐中卓有成效的工作措施和群眾擺脫貧困的不懈努力,寫出了紀實報告文學《溫暖記憶》。全書共27萬字,重點講述林西縣以產業(yè)帶動脫貧的扶貧模式,以及如何發(fā)揮黨組織的核心凝聚作用。
非虛構寫作,一種內容基于現(xiàn)實和事實的文學分支,陳秀民的《溫暖記憶》即是采用這種非虛構寫作的形式。該報告文學共24章,從“大幕開啟”到“燦爛千陽”,都是作家經過深入采訪,對典型事例進行剖析后寫出的溫暖文字。
美國非虛構作家何偉說:“非虛構寫作讓人著迷的地方,正是因為它不能編故事??雌饋磉@比虛構寫作缺少更多的創(chuàng)作自由和創(chuàng)造性,但它逼著作者不得不賣力地發(fā)掘事實,搜集信息,非虛構寫作的創(chuàng)造性正蘊含在此間?!?/p>
林西縣是如何脫貧的?如何讓文章既有骨架又有血肉,考驗的是作家的功底?!度嗣袢請蟆泛M獍嫖乃嚥恐魅蝿傇凇稖嘏洃洝沸蜓灾袑懙溃骸昂玫臄⑹鑫淖謶摳蓛簟蚀_、有溫度三位一體。”陳秀民的文字書寫恰恰在這幾點上著力?!斑M入九月,林西基本告別了燥熱天氣,秋天來得悄然,走得迅速,來不及道別,天氣明顯微涼了。在鄉(xiāng)間路上行使的多是重載卡車,車上裝載的水果、蔬菜把這個秋天渲染得一派忙碌?!边@是第五章“保駕護航”中的開篇文字。這樣一段干凈、優(yōu)美的描寫,把人們帶入了全新的林西。
陳秀民的報告文學有別于傳統(tǒng),他用筆墨很好地詮釋了“文學即人學”這一命題,把人寫好了,一個故事就活了。寫故事的實質在于寫人,人才是生命的主體,如何用有溫度的文字喚醒世人的共鳴,是檢驗一個作家創(chuàng)作水平的試金石。陳秀民基于非虛構寫作,呈現(xiàn)了林西脫貧攻堅的現(xiàn)實,一個徹底脫去貧困帽子不同于以往的新林西。作家從多角度入手,現(xiàn)實的情景重現(xiàn)更具有說服力與魅力。
書中章節(jié)《一個人改變一個村》寫的是林西縣十二吐鄉(xiāng)西山根村的支書劉占林的故事。這位說話幽默感十足、在群眾中威信極高的基層干部,在最基層的崗位上一干就是40多年?!捌接拐吲c成功者之間的差距不在別處,就在于心動與行動的統(tǒng)一。”陳秀民在這篇報告文學中,為我們還原了一位親民愛民、聰明幽默、堅韌而又真實,有想法、有行動力的村支書,講述了劉占林帶領西山根村走過風風雨雨40年,從貧到富、從弱勢小村到致富榜樣的勵志故事。
非虛構作品與虛構作品的區(qū)別在于,前者重在挖掘社會歷史真相,后者偏向超越與審美追求。當下,基于現(xiàn)實、弘揚主旋律,聚焦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現(xiàn)實題材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流,《溫暖記憶》為我們帶來了非虛構文學美的直觀體驗和享受的同時,也為廣大作者提供了現(xiàn)實題材構建的范例,值得大家學習和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