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都記得》
作者:徐海蛟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ISBN:978755981878
正在消失的故鄉(xiāng)
隔五年或十年返回一次。
生活里重要的人到來,帶著她返回一次。
從不輕易說到它,只喝了酒,只秋風(fēng)起,只在深愛的人面前提及。
不再像兒時隔三岔五地在文字里描繪一個美麗溫情之地,你寫過它的每一塊石頭,每一個落在鄉(xiāng)野里的果子,現(xiàn)在你不再輕易抒情和記錄。你知道,仰仗文字做的這些事日漸式微,而躲藏在歲月里的真相不可捉摸。
故鄉(xiāng)變得無法言說,你在不斷遠離它,又在靈魂里越來越渴望重新接近它。
一
他們告訴我,這是一片絲瓜棚。冬天里并沒有瓜藤蔓延,地上枯黃的衰草成片倒伏著。只剩竹竿搭起的架子,疏疏朗朗裸露在天底下,讓你能夠想起夏天滿架油綠的絲瓜倒掛在陽光里,底下的草葉欠欠身就能夠到絲瓜頭頂?shù)男↑S花。
我撥開路沿豁口的竹籬笆,鞠躬鉆入這一片荒蕪的絲瓜棚。這是2018年2月的某個上午,下了幾天冷雨后,天放晴了,冬日的陽光和煦地將小山村打亮。我在外面的世界里行走了三十年后,又一次返回世界原點,站在這一方小小的泥地上。
如果此刻,恰好有一個小女孩從瓜棚前小路上走過,她一定會詫異地駐足。這個陌生人要干什么?他可不是我們村的人。他右手拎著一個手提包,左手揣著一本書,眼神看上去疲倦渾濁,兩鬢已爬起了白發(fā)。他為什么要進到這荒地里?難道在這兒丟了東西嗎?看他彎腰低頭的樣子,仿佛在尋找著什么,他為什么不問問這兒的人呢?或許我們能夠告訴他如何找到丟失的東西。可他為何偏偏不轉(zhuǎn)過頭來,朝我這邊看一眼呢?
我就這樣奇怪地在絲瓜棚里徘徊,頭上的天空藍得純正,間或會有一絲流云飄過。我偶爾站直身子,一棵高大的紅豆杉撲入眼簾,它在咫尺之遙,這是一棵巨大的古樹。遠處青山鋪展,山腳下溪澗旁,水泥樓房肆意蔓延,黃磚的墻面一路朝更外面的村口延伸。
我分明認得這一片荒地,它周邊的參照物依然站立在時間里。
我踏著枯草慢慢往里走,眼睛亮了一下。瓜棚北面,靠近山墻的那一邊竟還立著一個灶臺。我邁開步子,接近那個已倒塌了一半的土灶臺。低矮的灶臺上爬滿了青苔,幾片白色的瓷磚像松動的殘牙,但仍沒有脫落,其中一塊在陽光里透露出它的白,上面有一個紅色的雙喜圖案,仿佛在提醒著人們,這里有過一段火熱的人間生活。此外再無其他蛛絲馬跡,只腳邊的衰草在冬陽里透著暖融融的氣息,東面的空地上有兩棵樹,樹上已無一片葉子,枝杈孤零零伸向天空。
如果時間回到 1985年 2月,一個男孩就站在這方泥地上。他在等待祖母從高高的灶臺上取出一個麥餅,麥子的香味已先于麥餅到了他鼻腔里。他離開灶臺,穿過烏黑陳舊的木門框,那里是客堂,客堂里放著一張八仙桌。祖父已勞作歸來,剛剛坐到條凳上,面前的粗瓷小碗里,已滿上黃酒,酒香正躡手躡腳四散開去。酒是自家釀的,那缸酒存在祖父祖母臥室的角落里,上面覆一個大圓木蓋子。祖父干農(nóng)活回來,祖母就會到酒缸里打一小碗酒放在桌前。他穿過正吃著飯的祖父面前,祖父會招呼他坐下來吃。祖父的聲音是怎樣的呢?應(yīng)該是親切慈愛的,那是祖父慣常的樣子。他沒有坐下吃飯,而是出了客堂,跨過木門檻,到了堂前,堂上屋檐下懸著幾個燕巢。二月,燕子還沒有歸來,但出不了幾天,一群又一群燕子就會突然出現(xiàn)在小村莊里,它們各自回家,從不會走錯地方。他在堂前屋檐下站定,抬起頭就看到了不遠處溪畔一棵古老的紅豆杉。紅豆杉旁的梯田已泛起綠色,紫云英就要開了,到那時滿眼都是紫色花在閃爍。
他捧著那個熱騰騰的麥餅改變一下方向,往樓梯跑去,再沿著黑咕隆咚的樓梯跑上樓,木樓梯發(fā)出吱嘎吱嘎的響聲。樓梯口有一個小小的觀音佛堂,但并沒有菩薩塑像,只是供了一爿觀音竹,那是有一回,祖父自深山里拾來的,祖母認為這是可以代表觀音的。轉(zhuǎn)過樓梯口,東面是四叔的房間,西面是小叔的房間。他記得,就在前一年,四叔在這個房間迎娶了新娘子,房門上貼著紅艷艷的喜聯(lián)。
小叔的房間里貼著《世界地形圖》。小叔外出讀高中了,他放假回家來的時候就睡在這個房間里一張色彩斑斕的木床上,床上的畫是叔叔們自己用彩色油漆畫上去的,每一次看,都讓他覺得這就是世上最好看的床了。那時候他根本不知道世界多大,世界就是他每晚躺在床上,仰頭看到墻上貼的《世界地形圖》里那一個藍色的圓,圓外面攏著一片深邃的藍,圓里面也是一片連著一片的靛藍,后來他才明白,那代表海洋??墒撬氖澜缋镏挥猩?,藍色的海洋在他想來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他又從樓梯里跑下來,跑到老屋后門去,后門有一棵桑樹。這一刻桑樹靜立著,它是和季節(jié)在玩“一二三,木頭人”的游戲呢,你一轉(zhuǎn)身,它就拱出了嫩芽,你再一轉(zhuǎn)身,那些黃綠眉眼的嫩芽已變成一樹的小葉子。你往前邁三步,就是五月的盡頭,紫色的桑葚掛滿枝頭,到那時,小伙伴們的嘴唇就成了紫黑色,笑起來牙齒也是紫黑色的,吵架的時候,動來動去的舌頭也是紫黑色的。
他跑過玩木頭人的桑樹,一塊紅色浣衣石進入眼簾,浣衣石渾身浸染著天邊晚霞的那種紅。清晨過后,門前小溪里浣衣的女人們端著洗衣的木盆返回家去,她們將浣衣石讓了出來。這塊看上去不同凡響的石頭通體泛著潔凈的光,靜候孩子們到來。他和小伙伴們圍坐在這塊石頭上談?wù)摗按笫隆?。在炎熱的夏天傍晚,先拎一桶水潑到石頭上,將它通體澆透,水干之后,便可躺到上面,石頭的涼沁入皮膚,沁入皮膚里面的肉,再沁入心脾。村莊安靜,夜色圍攏,頭頂?shù)男切敲芗髁?。世界最初的樣子溫柔可人,晚霞紅的浣衣石是自然賜予人類的搖籃。
他若不停下來,經(jīng)過浣衣石,靠右走上一條泥土路,沒幾步就到了曉波的家。曉波是他兒時的玩伴,個子小小的,人機靈好動得很,活像一只猴子。他不止一次去過曉波的家里,有時會碰到曉波爸爸,他是一個患有嚴重哮喘的男人,傴僂著腰,咳嗽起來仿佛正在拉動一只破風(fēng)箱,動靜很大。天氣轉(zhuǎn)暖,別人都穿上了薄薄的襯衣,他身上還背著那件軍綠老棉襖。有時,會碰到曉波的姐姐。曉波的姐姐叫海燕,海燕真像一只俊俏的燕子,將春天里的光亮和聲響帶進這個黑咕隆咚的家,海燕走動的時候,仿佛帶著整個春天的生氣在走動。
他若不停下來,再往回憶更深的地方走去,走過1984年的2月,走過1983年的2月,走過1981年的2月,他將走回嬰兒的襁褓,走回母親的懷里。那時候,母親抱著他,坐在祖父家堂前,放眼望去,不遠處的山野里,早春正向人間交付第一抹新綠。
二
一切又如幻影般消隱了,我站在2018年 2月 19日的冬陽里,一個空空如也的瓜架下。連桑樹都不見了,連浣衣石都不見了,曉波的家則成了一片閑置的廢墟。據(jù)說曉波一家進了城,我當(dāng)然不會知道曉波正在哪個屋檐下,是否成了一個疲沓的中年男人。
過去的時光消逝之后,我再一次出現(xiàn)在這個依稀熟悉的地方。村莊正在失去原先模樣,我懷疑是否真的經(jīng)歷了記憶里的一切,在這小山村里經(jīng)歷的童年似乎并沒有在我后來的人生里留下痕跡。人生是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當(dāng)你往前走去,像蠶一層層褪去原先的皮,你不斷更改最初模樣,這個最初的山村留給你的淳樸和粗糙,都漸漸被城市的痕跡給替代。
那些人都去了哪里?我們曾經(jīng)疊加在一起的生活被時間拆解,我故鄉(xiāng)的親人們不斷消失,祖父、祖母、外祖父、父親、三叔、大舅公、小舅公、三叔公……消失的人越來越多,再也不是曾經(jīng)那樣,你出現(xiàn)在村邊,一路往里走,都會有熟人認出你,呼喚你的名字。當(dāng)再無人來佐證,你會懷疑記憶出了偏差。
我離開這片瓜棚,循著石路,往村東面走,那里有我兒時的家,現(xiàn)在被一個同族的老漢開著一家小店。小店極其簡陋,僅一個落滿灰塵的木牌上排列著幾包煙,另一個房間角落里堆著幾筐空啤酒瓶。老人告訴我,村里平常沒什么人,沒有孩子,也沒有年輕人,小店就剩下老年人買點煙酒了。
我置身光線暗淡的屋子,這是我三歲到八歲時生活的地方。如果時間的形態(tài)是一層一層往上堆積的,好比冬天的新雪覆蓋舊雪,那我是不是能夠遇見三歲的我?遇見我年輕的父親和母親?顯然,時間是線性流淌的,往事似一條無盡的長河,你永遠無法追回從前的歲月。只有這些用舊了的物件暫時抵抗住了時間侵蝕。那條門檻上還留著坑坑洼洼的刀痕,兒時我時常坐在這木門檻上,用刀將樹枝削成各樣形狀。板壁上的粉筆字還在,那是三十多年前父親寫下的毛主席語錄,粉筆滲進木頭,成了時間的一部分。這些板壁上的句子,讓我相信年輕的父親曾意氣風(fēng)發(fā)地在這舊房子里憧憬過未來。但父親在三十九歲那年離開人世,再無蹤跡可尋,這依稀可辨的粉筆字,是父親留在這世上的謎一樣的線索。
更多的事物沒能對抗住時間,這個村莊正以某種不為人知的方式消亡。你不再相信出現(xiàn)在面前的這條溪就是曾經(jīng)那條豐盈歡暢的溪,現(xiàn)在的它嗓音喑啞,幾近干涸。你不再相信出現(xiàn)在腳下的這條路就是曾經(jīng)那條光潔清亮的石子路,現(xiàn)在它覆蓋了水泥,草率而平庸,腳踏上去,連腳步聲都木訥沉悶。你不再相信這座平庸粗糙的覆滿水泥的橋就是老祖宗們造的那座石拱橋,它的身上已沒有新月的弧度,它早已配不上曾經(jīng)那條清澈靈動的溪流。你不再相信這座村莊就是曾經(jīng)那座寧靜的與世隔絕的村莊,現(xiàn)在它內(nèi)里頹敗,邊沿又擠滿了不三不四的水泥樓房,到處在違章搭建,到處充斥著塵土和電鉆的聲響。它的古老靜謐,它的淳樸天然,它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法則都在消亡。你也不再相信,村口曾經(jīng)有過一片幽深的古樹林,古樹林旁坐落著一個土地廟,那時候,人們年年去廟里祭拜?,F(xiàn)在的人,大多自信也自我,大多不信天不信地不信神明。
此刻,我正置身何處?這個我兒時出發(fā)的地方只有名字未曾更改,只有留給記憶的場景未曾更改,但我想它必定不再是我靈魂里渴慕的那個故園,它已不可追逐、不可觸及了。那個我稱之為故鄉(xiāng)的地方在別處,在時間另一個神秘斷層里。
三
一個完整的故鄉(xiāng),并非只是地理上的名詞,它是筑在心靈上的溫柔之地。我無法返回故鄉(xiāng),不光是時光的緣故,也是我自身的緣故。我必須變小,小到臉上再見不到風(fēng)塵和算計,小到眼神里重新恢復(fù)孩童的天真,小到相信兒時的農(nóng)諺和節(jié)氣,相信祖母油燈下的故事……只有那樣,只有把身體里的沉重去掉,一個人以輕盈的姿態(tài)才具備重返兒時故鄉(xiāng)的能力。
等到我們回去,他們必須都在:祖父還在南山上種菜,我還可以替祖母將午飯送到祖父勞作的地方。父親還是那么年輕,心里鼓蕩著無數(shù)奇怪的念頭,還在一遍一遍嘗試開辟新的領(lǐng)地。母親也年輕,對生活有新鮮的期待。我的那些親人們,都未曾遠游,盡管有人去了遙遠的城市,但并非因為生計,而是求學(xué),他們會像候鳥一般,在假期或年節(jié)準(zhǔn)時返回,我們都不懷疑自己屬于這個山村。
等到我們回去,原初的村莊必須還在,它就像先人們原先交付給我們的樣子。它背靠青山,筑在兩條溪之間,房屋只以石頭作墻,以木頭為梁,以瓦片當(dāng)頂。先人們以樸素的方式營建家園,以黑、白、灰的線條勾勒村莊最初的雛形。先人們節(jié)制著色彩,拒絕更為艷麗的修飾,他們知道自然會以自己的筆墨添上鮮亮的顏色。
等到我們回去。我們回得去嗎?人一生只是遠行,沒有一條路往來處走。時間只是往前,我們應(yīng)和著時間的腳步,也只是前行。
我走回故鄉(xiāng),并非返回出發(fā)之地,我的出發(fā)之地已然淪陷。我只是走過一個驛站,驛站旁的墻頭、樹上落著幾只黑色鳥雀,因了我的靠近,紛紛驚飛了,驚起的鳥雀不一會兒又消失在黃昏天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