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澳門人家》:溫情歲月的人文回響
澳門,是沉淀在時光里的一顆琥珀。過去幾百年的世界風云中,它以華夏文明的原始根性立足,經(jīng)歷了葡萄牙人一個多世紀的殖民。然而,中華基因在這片土地上頑強不滅,保留了東方文明的神魂,并在種族融合、東西方文明融合的進程中達成了文明自恰,是大中華文明圈里一朵瑰麗奇葩?;貧w祖國后,澳門人不僅找到了文明自信,更感受到祖國母親的關愛,不僅抵抗經(jīng)濟危機、自然天災之時更從容自信,而且搭上了中華文明復興的快車,實現(xiàn)了高速發(fā)展,大幅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社會福利優(yōu)厚,國際地位日益增高,成為祖國面向世界尤其是面向葡語國家的一扇重要窗口。
電視劇《澳門人家》作為紀念澳門回歸20周年之作,不僅應是澳門20載發(fā)展歷程的見證,更應像一段溫情歷史的人文回響。筆者慶幸,恰是這次創(chuàng)作機會給了我們一個回望歷史的契機,也為我們提供了感悟澳門、了解澳門的可能。
如何在作品中營造具有獨特地域標識的人文氣質,是《澳門人家》創(chuàng)作過程中致力于解決的一個核心命題。該劇緊扣澳門本地風俗特色,選取“杏仁餅”作為行業(yè)背景,以“梁家大屋”產(chǎn)權變遷作為核心敘事線索;與此同時,選取了過去30多年間最具歷史節(jié)點意義的時間軸,將中葡簽署聯(lián)合聲明、香港回歸、亞洲金融危機、澳門回歸、非典、北京奧運、澳門回歸10周年、港珠澳大橋通車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盡量巧妙地融入故事之中。這些橫貫30余年的“大事件”并非凌空蹈虛,而是獨屬于澳門的歷史記憶,更與澳門平凡人家的生活息息相關。
“梁家大屋”在劇中具有明顯的象征意味,是具備文化傳承意義的物證符號。歷經(jīng)30年歲月滄桑,“梁家大屋”由得而失、再失而復得的產(chǎn)權變更成為了全劇的“戲眼”,寓示著澳門的“失去”與“歸來”。通過這條精神線索,將一個餅家、兩個家庭悲歡離合的故事交織其間,在顯性層面上,講述了以梁家三代人為代表的澳門百姓在時代激蕩中的酸甜苦辣和命運浮沉;在更深層的含義上則折射了澳門回歸祖國后,在東西方文明交匯的進程中如何尋回民族之根、又如何達成東西方文明自恰的內(nèi)涵。
在我的想象中,三灣斜街是一條古老的街道,它藏著澳門最樸素的人文倫常。這個故事就講述了生存在這條街上的梁姓一家人回歸前后的變化以及家庭成員命運的變遷。梁家,永葆“中國心”的三代人,情緣糾葛,離合聚散;“梁家大屋”的失散與復得,夫妻情誼的破裂與彌合,家庭的分崩與團聚——無不蘊含著關涉“回歸”的隱喻。 回歸前后30年,筆者盡力以細膩的方式對澳門百姓豐富而復雜的感受加以表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回歸之后,大陸與澳門深有意味的一個重要的敘事關聯(lián)。于是,有了“闖入者”文揚,一個有為有愛的大陸青年。文揚給澳門的城建帶來了他的學識、智慧,給三灣斜街帶來了不一樣的文化氣息;甚至于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他解開了梁家、馬家隔代的恩怨。澳門姑娘梁舒與這位大陸來客的情感依戀,喻示了大陸和澳門同胞過去20年心靈與感情的契合——真正的“回歸”是內(nèi)在而久遠的,是精神歸宿上的共鳴。歸根結底,澳門回歸不僅是簡單的主權回歸,而是澳門百姓、大陸同胞雙向互動的心靈回歸。
誠然,筆者深知:在面向大眾的敘事語境里,一切主題內(nèi)涵的傳達都需依附于形象生動的表達。這個故事里,也不乏“傳奇”元素——家族恩怨、商場博弈、情感糾葛;但劇中這些元素都盡力服務于更貼地氣、更有現(xiàn)實主義氣質的民生細節(jié)、紅塵瑣事,而宏大的歷史演進,只成為了故事鋪陳的舞臺。在看似細水流長的平民敘事里,筆者時常自省,要避免概念化的說教,要用有性格魅力的典型人物和引人入勝的故事,用有感染力的細節(jié)和情節(jié)去還原過去20年來澳門的人文氣象,傳達澳門人兼容并蓄、吐故納新的人生哲學。
地域、氣候、經(jīng)濟形態(tài)以及歷史人文積淀使然,港澳文化和嶺南文化氣質大抵可概括為開放兼容、重商務實、開拓進取,以及平民意識的普泛化。提煉出契合澳門地域特征以及澳門人人格特征的精神質素是《澳門人家》創(chuàng)作中致力于探討的課題?!坝行牛行?,有信心”——行事做生意講究信譽,為人待人交付真心,直面風雨坎坷對未來葆有信心。梁記餅家的這七字店訓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更是一股精神氣質,它源自這片土地上悠久綿長的道德傳統(tǒng),也折射出平凡的澳門人沐雨櫛風、豁達奮發(fā)的人生哲學。找到了這七個字,無異于作品找到了精神之核,所有的故事、人物和情節(jié)也便有了精神的依歸。
每一次創(chuàng)作都是一段溫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我懷念在澳門大街小巷尋訪采風的日子,懷念創(chuàng)作過程中每一點焦灼與歡愉,懷念每一個人物、每一段情節(jié)從指尖與鍵盤的摩挲間的誕生歷程。
這里有必要提及,《澳門人家》的故事緣起不乏從電影《歲月神偷》中得來的啟示。這部充滿人文主義光輝的電影里,聽得見婉轉的生命足音,看得到歷史和歲月的從容表情;它是尖銳而又不乏溫情的生活,也是與塵世共舞的詩章。很幸運,劇本得到了任達華先生的青睞。在我的想象中,香港深水埗的鞋匠羅爸爸,便是澳門三灣斜街餅屋老板梁鼎文的模樣——用堅毅而又淡然的表情,咀嚼百味人生,與深邃的時光抗衡。
感謝澳門這片土地給予自己的靈感和觸動。如今,從歲月、土地和心靈里生長出來的故事,終于帶著勃勃的生氣,與觀眾相逢了。這是創(chuàng)作者尤為愜意的榮耀。這份榮耀,盛開于漫長而寧靜的文字旅途,也綻放在一程程與大地、山海、星光相伴的時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