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奧波爾多·卡斯特多:拉丁美洲藝術敘事人
在巴爾加斯·略薩的長篇小說《敘事人》中,一位秘魯白人深入亞馬遜,成為部落故事的“敘事人”。在拉丁美洲藝術界,也有一位“敘事人”——智利籍西班牙藝術史學家萊奧波爾多·卡斯特多,今年是他逝世20周年。
卡斯特多,曾師從哲學家加塞特;流亡法國期間,在智利詩人聶魯達的幫助下來到智利。他與歷史學家恩西納合著過20卷巨著《智利歷史》,由此激發(fā)研究智利的興趣,一生著述70多部。其中,《拉丁美洲藝術和建筑史:從哥倫布到達前至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萊奧波爾多·卡斯特多(1915-1999)
萊奧波爾多·卡斯特多(Leopoldo Castedo,1915-1999)是何許人也?一位具有西班牙和智利雙重國籍的歷史學家,也許“美洲的西班牙人和西班牙的美洲人”是對他精神身份的最好概括。
萊奧波爾多全名為萊奧波爾多·卡斯特多·埃爾南德斯·德·帕迪亞,1915年2月27日出生于馬德里,父親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多是國王阿豐索十三世的經(jīng)濟大臣。萊奧波爾多·卡斯特多在政治立場上并未沿襲父親的君主派和保守派,他支持無政府主義。在西班牙1936-1939年的內(nèi)戰(zhàn)中,他站共和派一隊。內(nèi)戰(zhàn)以弗朗哥指揮的國民軍勝利為終結,卡斯特多不得不流亡國外。當時卡斯特多一家已經(jīng)移居法國,后來通過著名智利詩人、時任智利駐巴黎處理西班牙避難者事務特別領事巴勃羅·聶魯達的幫助,他在法國波爾多登上溫尼伯號船,與其他2000多名政治避難者一起,于1939年9月在智利瓦爾帕拉伊索港登陸,從此遠離母國,定居智利,并于1948年加入當?shù)貒?/p>
巴勃羅·聶魯達,1952年攝 圖源:Getty Images
卡斯特多求學時期在馬德里大學就讀哲學和文學系,專業(yè)方向是美洲史和藝術史,曾師從西班牙著名哲學家何塞·奧特加·伊·加塞特。到智利不久,他就在國家圖書館謀到職位,并在那里結識了智利歷史學家弗朗西斯哥·安東尼奧·恩西納(1874-1965)。恩西納當時需要人幫助共同完成20卷巨著《智利歷史》(到1891年),于是卡斯特多成了他長達十年的合作伙伴。
智利歷史學家弗朗西斯哥·安東尼奧·恩西納(Francisco Antonio Encina)
1954年卡斯特多在與恩西納合作的基礎上,又發(fā)表了3卷添加了大量圖片的《智利歷史概述》,一經(jīng)出版,立刻成為暢銷書?!陡攀觥诽蕹硕魑骷{的種族歧視言論以及對《智利通史》作家、智利歷史學家迭戈·巴羅斯·阿拉納(1830-1907)的攻擊,觀點更加中性、客觀。1982年卡斯特多出版了《智利歷史概述》第四卷,將對智利歷史的記錄延續(xù)到1925年。在這最后一卷、也是卡斯特多獨立創(chuàng)作的《概述》中,較之前三卷,作者在原先每一個政治章節(jié)中添加了一個文化章節(jié)。
《智利歷史》的編撰過程更進一步激發(fā)了卡斯特多對智利研究的興趣,然而他的興趣不止于智利,更在廣大的美洲。1955年起,他開始遍歷美洲二十多個國家,北到加拿大,南到智利、阿根廷。在這些文化考察中,卡斯特多積累了豐富的影像資料。1960年到1979年卡斯特多居住在美國,并自1966年起擔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拉美藝術史教授。由于他的聲名和造詣,期間他受到無數(shù)大學、機構的邀請,進行拉美文化藝術講座。1978年2月,他回到闊別40年的祖國,在胡安·馬奇基金會做了四場“伊比利亞美洲藝術和文學”的講座。他看到當時西班牙對于拉美研究的熱度還不及美國和法國,因此呼吁祖國應該給予拉美應有的重視。1979年,他把40,000多種從未發(fā)表過的照片、電影和筆記悉數(shù)捐給當時剛剛成立的伊比利亞美洲合作學院,即西班牙國際發(fā)展合作署的前身,以此來鼓勵和支持西班牙對于拉美的研究工作。
萊奧波爾多·卡斯特多《一個流亡者的回憶錄》
卡斯特多似乎是好奇心和研究能力無限的人:1960年智利瓦爾迪維亞地震,他到災區(qū)拍攝了紀實電影《回答》;攝影、繪畫、雕塑、葡語巴西的巴洛克風格、拉美殖民時期前的文化、新拉丁美洲建筑、西班牙對拉美家長式關系的根除、新的政治運動……所有這些都是他反思拉美大陸發(fā)展進程所關注的焦點。也許這是他對這塊給予他慷慨庇護的土地的回饋。因此,卡斯特多一生著作之豐多達70多部也就不足為怪了。
1999年,卡斯特多去故土馬德里推介他的新書《拉美一體化的文化根源》,這也是他最后一部著作。新書推介會后,當年10月10日,他登上飛往華盛頓的飛機時突發(fā)心肌梗塞,在自己的出生地逝世。
《拉丁美洲藝術和建筑史:從哥倫布到達前至今》
在卡斯特多豐富的著作中,《拉丁美洲藝術和建筑史:從哥倫布到達前至今》(1969)無疑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雖然是一部藝術史,但探討的卻是拉美人的身份。這部書首先出版的是英文版,1970年經(jīng)過作者修改和擴充,又出版了西班牙語版。其實卡斯特多本人更希望西班牙語版的標題改為《拉丁美洲藝術史》。
該書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哥倫布到達前的世界、殖民藝術、現(xiàn)代藝術與當代綜合藝術三個部分,向讀者展示了拉美每一個時間和空間的人類藝術創(chuàng)作,既突出每一種文明、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國家的獨特性,又強調拉美文化的整體性。作者的觀點非常鮮明,即拉美藝術并非歐洲藝術的衍生或旁支,她有自己的獨立性。
卡斯特多通過親身的觀察和實踐,用對比和歷史分析的方法,對美洲大陸的獨特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特別強調了美洲人類創(chuàng)造在文化表達中所體現(xiàn)的共性關系。他認為在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前,原住民通過其美術和音樂表達充分展示了一個神秘世界的空間,此時他們已將當?shù)厮囆g的獨特性推向頂峰。而在殖民時期,歐洲植入與本土力量的結合亦匯成了拉美獨特的藝術表達??ㄋ固囟嗌踔琳J為拉美藝術的獨立呼聲要早于政治獨立。到了現(xiàn)、當代,起初拉美藝術開始接受外來世界的觀念,漸漸失去原創(chuàng)性,淪為模仿,但到了20世紀,“民間的、原始的”意識重新覺醒,拉美藝術再次回歸民族表達并且尋求其當代價值。
Our Lady of Cocharcas Under the Baldachin (秘魯,庫斯科學院),1765,布面油畫,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藏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和歐洲對拉美問題的學術性研究有著日益增長的迫切需求,尤其是拉美藝術話題,成為研究興趣的重心。然而,很多研究只限于在當代美學匯總基礎上的理論研究,像卡斯特多這樣融入了自己親身經(jīng)驗、并且涵蓋了幾乎拉美有史以來所有歷史階段的實證研究卻少而又少。他在書中提出的“混血巴洛克”、“恐怖真空”、“雜糅”、“跨文化”、“歐洲人種中心主義”、“法國熱”、“危機與斷裂”等,成為今天拉美藝術史研究公認的概念和范疇。
卡斯特多最初對于拉美藝術研究的熱情終究匯聚成一個使命:通過文化根源救贖出拉美區(qū)別于其他地區(qū)的民族身份??ㄋ固囟鄬τ诶栏鞣N藝術有如此的總結:“畫家的可怖主義,詩人復雜的隱喻,建筑師對于曲線的熱愛,音樂家的新巴赫表現(xiàn)主義,雕塑家對于環(huán)抱形狀的癡迷……伊比利亞美洲的歷史不是一部理性的歷史,而是用熱情鑄就?!?/p>
(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教授,本文原題為:《一個救贖拉美身份的西班牙人——卡斯特多和<拉丁美洲藝術和建筑史>》。感謝復旦-拉美大學聯(lián)盟及劉斯媛對本文提供的幫助。)